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24983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docx

点击高考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检测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2人民版必修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漳州模拟)“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专情,尤为有用之书。

”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  )

2.1846年,美国传教士约翰逊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创办福音精舍,以学习《圣经》为主,兼修国文和自然科学(“格致”课)。

这是福建

省开办最早的新式普通中学教育。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

B.近代教育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C.我国的思想文化近代化历程萌发于福州

D.新式学校取代私塾教育已成为当时社会主流

3.(2012·惠州模拟)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

“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

”文中的“新”主要是指(  )

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针砭社会时弊

C.注重经典考据D.学习西方文化

4.(2012·台州模拟)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2013·龙岩模拟)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6.康有为曾说:

“设上下议院,无事讲求时务,有事集体会议,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

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

上,庶免泰西君民争权之弊。

”这种观点主张(  )

A.议院的功能在于限制君权

B.议院独立于政府之外

C.议院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D.议院由民选,君民共治

7.(2012·泰安模拟)“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

迁的不满(  )

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8.(2013·南平模拟)陈独秀说:

“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这一认识的根源是(  )

A.民主与科学潮流的兴起

B.出于反封建思想的意图

C.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需要

D.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9.(2012·日照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  )

①民族危机的加剧②救国思想的成熟

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共和观念的普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2013·漳州模拟)20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1.(2012·合肥模拟)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C.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12.(2013·长春模拟)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2·漳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

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

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

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

 ——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

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

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

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

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

“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

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

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

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6分)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为什么?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

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

“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

”丁汝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绰号……李鸿章感叹道:

“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

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

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

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

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

《五四:

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分)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

(3分)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分)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

明的冲突”。

(6分)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

(4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B符合题意。

《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

C为黄宗羲所著,D为顾炎武的著作,均

体现了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

2.【解析】选B。

所谓的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所不同的是“《圣经》为主”和“自然科学”,这均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产物。

3.【解析】选D。

道光、咸丰年间,即鸦片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

4.【解析】选C。

张之洞的主张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由此观点出发,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而不是社会制度。

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C提出了学习

西方政治制度的主张,故答案为C。

5.【解析】选D。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民主共和是孙中山的思想,托古改制主要是康有为的思想。

D是梁启超的思想。

6.【解析】选C。

从材料中的“有事集体会议”“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之于上”可以看出,康有为最终认为决定权操于君主,故康有为所说的议院只是朝廷的咨议机构。

7.【解析】选D。

“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是指批判旧道德,“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是指宣传民主思想,与材料相符的是新文化运动。

8.【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汉字是“腐毒思想之巢窟”,即封建思想的载体。

故答案选B。

9.【解析】选C。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思想的核心是救亡图存。

这显然是由民族危机加剧所致,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0.【解析】选C。

“制造派”“变法派”“自由民主派”分别指近代中国的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革命思潮。

故正确答案为C。

【变式备选】(2012·厦门模拟)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探索国家出路。

下列选项中,都由资产阶级倡导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自强”“拥护共和万岁”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打倒孔家店”“为人民服务”

C.“扶清灭洋”“实业救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平均地权”“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解析】选D。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等人的主张,A错;“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B错;“扶清灭洋”是农民运动的口号,C错。

只有D均属于资产阶级的主张。

11.【解析】选D。

A、C与材料内容不符;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B错;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一宣言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12.【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

“1899年”,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未广泛传播。

【解析】选B。

1899年中国的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工人阶级的政党还未建立,因此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领袖,①错;十月革命后,特别是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③错。

马克思是德国人,且材料称其为“百工领袖”,故答案选B。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及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结合材料及相关史实来回答。

(2)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认识东西方思想解放的不同。

第(3)题首先要概括材料的观点,再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答案:

(1)自汉武帝以来

历代统治者均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基础。

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反对复辟帝制,就一定要冲破儒家思想的束缚。

(6分)

(2)否。

因为新文化运动强调否定传统思想

文化,但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文化色彩;宣扬民主科学,但却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6分)

(3)观点:

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变迁进程应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分)

评论一:

马勇的评论是正确的。

因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意识形态变革的经济基础。

(6分)

评论二:

马勇的评论是不正确的。

因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没有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近代中国社会无从发展。

(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

(1)题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来回答。

(2)题注意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回答。

第(3)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

第(4)题可从材料中得出答案。

答案:

(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

(3分)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

(3分)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4分)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

(6分)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