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497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重点.docx

管理学基础重点

《管理学基础》重点

*注意:

红色字为必背部分,黑字或绿字为次重点部分(有些得背,有些得理解),由于《管理学基础》里面有部分知识点是以前有学过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记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P4,一、管理的两重性

(一)管理的自然属性

•1、管理由人类活动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一项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生产力。

•以上特点,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二)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特殊职能活动,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而管理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

(一)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管理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实现科学管理

(二)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三)结合实际,有效地学习和运用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P9,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管理学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1、生产力2、生产关系3、上层建筑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P15,管理的必要性

•1、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资源;

•2、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专业化的社会分工,需要有效的管理活动;

•4、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全体人员共同努力。

P21,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

•亚当·斯密在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基础上,提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人的观点。

P2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他认为,光凭经验进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他主张: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有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和思想上进行彻底变革。

根据以上观点,泰罗提出以下管理制度:

•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

•5、管理和劳动分离,前者称为计划职能,后者称为执行职能。

•这些今天看似平常的东西,在当时,却是重大的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对泰罗的评价

•推广过程中的阻力:

•A、资本家

•认为提高工人工资,管理人员分离出来,增加了非生产人员开支;

•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方法,影响资本家权威。

•B、工人

•工会认为,科学管理对劳工是威胁,把工作执行与工作计划分开,损害了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分工过细,工人的工作,易被他人取代;

•计件工资制,失去了工人在谈判中的整体性。

•我们今天对泰罗及其泰罗制(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将科学引进管理领域;

•2、提高劳动效率,推动生产发展;

•3、分离管理职能及执行职能,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企业员工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掩盖了对工人剥削的实质。

P27,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主要由法国的法约尔加以补充,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等也作过贡献,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

亨利·法约尔(1841-1925)的研究与泰罗的不同在于:

•泰勒的研究是从工厂管理的一端——“车床前的工人”开始实施,从中归纳出科学的一般结论,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而法约尔则是从总经理的办公桌旁,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职能:

•1、技术职能:

即设计制造;

•2、经营职能:

即采购、销售和交换;

•3、财务职能:

即硬实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4、安全职能:

即保证劳动安全及设备使用安全;

•5、会计职能:

限成本统计;

•6、管理职能:

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五项。

•法约尔的贡献,在于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以及管理的原则诸多方面,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P3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有明确职能的机构,这种组织对于个人有强制性。

•非正式组织:

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非正式组织”对于工人的行为影响很大,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者之间,本质上不同,正式组织以效率和成本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则以感情为纽带,要求成员遵守人群关系中形成的非正式、不成文的行为准则。

•一般说来,感情在工人中,比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959年,赫茨伯格出版《工作与激励》一书,提出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素

(2)激励因素

•前者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后者以工作为中心,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是否有成就感为中心。

P34,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归纳有六种:

1、工作上的成就感;2、受到重视;3、提升;

4、工作本身的性质;5、个人发展的可能性;6、责任

P34,X、Y、Z理论

(1)X理论和Y理论

•1957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1906-1964)首次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并于1960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人的方面》,对两种理论进行比较。

•X-Y理论是两种相对的人性假设,围绕“人的本性”,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

•人到底是创造价值的机器,还是可以根据需要削减的成本?

(2)超Y理论

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在麦格雷戈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提出了超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试验结果表:

管理思想

任务容易测定的工厂

任务不易测定的研究所

X理论

效率高

效率底

Y理论

效率底

效率高

•超Y理论的内容:

•1、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2、工作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3、管理理论的是否有效,取决于管理的对象、环境和管理者自身的条件。

•(3)Z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了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二者的积极性,可以融为一体: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

•3、实行个人负责制;

•4、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

•5、对职工进行全面培训;

•6、对职工进行长期而全面的考察;

•7、控制机制要含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第三章管理者

P52,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合理性

(一)管理者群体结构的基本标准(重要)

•1、稳定性2、高效性3、自成适应性

(二)合理组织管理者群体结构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性,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

•2、注意团结

P57,为什么管理创新是必要的

•没有创新,企业就缺乏活力,走向没落。

(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如下特征已越来越明显:

(重要)

•1、科技创新日益重要;

•2、信息和通信技术处于中心地位;

•3、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4、人力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推动力的先决条件。

•以上四个特征,决定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劳动生产力已不是创造更多价值的关键,关键在于知识生产力,即生产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术,以及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它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竞争的特征和竞争的焦点已经变化

•1、人力资源;

•2、全球化策略;

•3、知识产权;

•4、信息技术。

•(三)坚持创新,才能缩短差距

P63,管理者的业务能力

(一)创新能力

(二)决策能力(三)组织能力

(四)指挥和控制能力(五)协调和激励能力

 

第四章管理方法

P66,管理方法的概念

管理方法,指各种能够实现管理职能、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的总和,是管理活动主体作用于管理活动客体的途径。

P68,法律和法律方法的实质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2、法律方法,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的内容:

具体的法规和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它与具体的各种法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法律方法的实质:

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其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统一的管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方法要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调动和促进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国家的强大和发展。

P69,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

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作用:

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P78,权变管理法

•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其核心,是力图研究组织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美国学者卢桑斯,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

一种权变学》一书中,系统概括权变管理理论。

•总之,权变管理理论的最大特点:

(1)强调根据不同的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

(2)把一个组织看做是社会系统中的分系统,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P80,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参与管理)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可以使组织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

这种管理方法在美国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因而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目标管理法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控制”;

•3、促使权力下放,有助于解决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4、注重成果,通过目标及其评价体系的制定,对员工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目标管理的局限:

•1、目标难以确定;2、目标一般是短期的;3、不灵活。

第五章管理环境分析

P89,企业管理的外部环境

(一)宏观环境主要包括:

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

P90,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重要)

研究企业经营环境的目的:

一是弄清行业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和行业特征;

二是研究行业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三是弄清竟争对手的实力及其发展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企业经营环境主要包括:

(1)行业结构,即行业的力量结构。

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在研究行业力量结构后需作出如下决策:

是否留在或新进入某一行业;留在或进入某一行业后,在该行业中的定位;制定竞争策略。

(2)行业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概况和竞争结构。

行业概况分析,主要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

行业销售增长率、行业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