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4545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和中日关系.docx

日本和中日关系

日本和中日关系

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

三、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

一、日本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实行的是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

•70年代,实行多边自主外交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70年代,日本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性增强,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

1972年7月,日本田中角荣上台,提出以“对美协调为主轴”,以恢复日中邦交为“首要课题”的“多边自主外交”。

•80年代以来,谋求实行政治大国的战略

1981年铃木内阁提出,日本正在进入“第三次远航”:

第一次远航,指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第二次远航,指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第三次远航,就是要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

1982年中曾根当政后,正式将谋求实现政治大国作为日本的外交战略。

•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走向军事大国和政治大国的步伐:

走向军事大国

根本原因:

在当今还存在着动乱的世界,政治大国必须是军事大国。

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最根本的还是为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奠定基础、提供后盾。

主要手段:

借助日美军事同盟的扩大和强化,提升军力、发展军备。

重要突破:

1.1992年出台的《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案》(PKO法案),使自卫队第一次走出国门;

2.美国和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它将日美防卫合作的范围由日本本土扩大到了日本周边地区。

1999年众议院通过的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法案》等三个法案,使自卫队在日本周边发生紧急事态时,可以向美军提供后勤支援;

3.1998年12月正式决定与美国共同研究开发东北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日本政府04年6月决定,在08年3月底之前,建立起一套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6.6亿美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4.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后,日本借机通过《反恐特别措施法》等三项法案,将日本的战舰派往印度洋,配合美国的军事行动,使日本的军事触角大范围延伸;

5.2003年6月15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所谓“有事法案”,就是指当日本面对外敌攻击时,可以引据国内立法做出军事反应。

《有事》三法案将日本自卫队行使武力的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

6.2003年7月26日,日本又通过了《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别措施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2003年12月底,日本的航空自卫队开赴伊拉克,这是二战后日本自卫队第一次进入尚未结束战争的战区执行军事任务。

4.5.6.组成小泉安保三部曲。

7.美日两国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2005年2月发表美日新安保宣言,将台海局势视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日本准备随同美国参加台海军事行动;

8.美日两国再度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并于2005年10月31日,公布以下内容:

(1)美日同盟转型。

过去美日同盟主要是使用美军在日本的基地,以防卫日本为主。

今后美日同盟将有更多的共同作战。

(2)整编计划。

美日同盟转型及整编计划,是为了增加对防卫日本及因应其他周边状况的快速反应能力。

3)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

双方决定两国将在美军横田基地,设立美日共同作战中心。

这是两国为了配合导弹防御成立的。

这是美日同盟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变动。

日本防卫厅长官大野功统在美日两国2005年10月29日在华盛顿举行外交和国防部长级“二加二”会谈结束后会见记者时指出:

“日美同盟过去一直由美军保护日本。

从现在开始进入了日美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改善安全保障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的新时代。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是当今世界上一个很特殊的国家,一方面拥有装备先进的海陆空三军,另一方面又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和平宪法,明文规定“不得拥有军队,并放弃国家交战权”。

结果,强大的军队改称为“自卫队”,海外派兵伪称为“维和活动”,明明是准备交战又称“有事法制”。

上述涉及到的一系列政策法令背离了日本的和平宪法,几乎彻底消除了宪法对日本军事发展的限制,因而遭到日本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

日本准备修改宪法,只不过是对这些法令的出台进行宪法上的追认而已。

走向政治大国

日本利用政府开发援助,游说其他国家,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利用05年初联合国秘书长提出联合国有关安理会改革的方案,加紧活动。

同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呼声较高的德国、巴西、印度成立了相互支持的四国联盟,但却遭到这些国家所在地区其他大国的反对。

德国遭到意大利的反对;巴西遭到阿根廷和墨西哥的反对,日本遭到韩国和中国的反对。

另外韩国带头成立“咖啡俱乐部”反对日本“入常”。

2005年初召开会议,有100多个国家参加。

在2005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四国联盟失败,日本提出减交联合国会费。

日本每年平均支付联合国2成的经费开支(仅次于美国,多于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但当日本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议案于8月正式提交时,只有阿富汗、不丹和马尔代夫三个亚洲国家表示支持。

但是,日本要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不得不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与美国的关系

尽管冷战后美国加强了同日本的军事同盟关系,但其目的是利用日本,将日本变为它在亚洲的代理人、变为亚洲的英国,维护和巩固它在亚太事务中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美国希望日本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发挥作用,一旦超出这一限度,日本谋求成为独立的一级时,就会遭到美国的反对。

这也是美国对日本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矛盾态度的原因之所在。

2.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要取得邻国的真正谅解

同是二战的战败国德国现在仍在对二战中的受害者进行赔偿,而日本至今仍未对它奴役、侵略邻国的历史做出彻底的清算和赔偿。

3.受到发展军事力量的限制

战后的日本国宪法载明:

“日本国忠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依据日本的和平宪法,日本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不拥有集体自卫权和对外行使战争的权力。

政治大国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日本为发展军事力量正在设法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

但是真正修改和平宪法则要假以时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4.要把握好对美关系和对亚洲关系的平衡

冷战时期,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日本实现了经济复兴;冷战结束后,日本要实现自己的政治大国目标,同样需要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日本外交从本质上而言,在过去、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是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对亚关系始终比较薄弱。

长久以来与美国坚固的盟友关系,使日本疏忽了与其他亚洲国家建立关系。

有了美国这个地缘政治超级强国为盟友,日本不觉得需要其他盟友。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大国要有自己外交上的独立性,要首先能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日本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与交往相对比较密切;但在安全合作上,一方面,日本试图加入一些亚洲的安全合作机制,同时又急切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体制,这就在亚洲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中引发了严重的不信任感。

例如,东盟、中日韩、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即将召开东亚共同体首脑会议,为东亚共同体的成立奠定基础,这是一个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地安全组织。

由于日本全力支持美国为核心的日本地区外交和安全政策,事实上限制了日本在东亚共体中的作用,东亚共同体等多边计划并没有引起日本的重视,这让亚洲国家怀疑日本是否重视亚洲的安全合作和在这一合作中能否发挥主要作用。

能否减少和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如何搞好对美关系和对亚关系的平衡,是日本政府在向政治大国迈进途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可以说,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充满变数的过程。

二、日本政治趋向右倾保守

主要表现:

1.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成风

建于1869年的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1877年改现名。

它是为纪念为国战死的将士而建立的,1978年,包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在内的14名二战中的战犯也被作为殉难者供奉于内。

日本政要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是美化和否认侵略战争历史的举动。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战后40年日本首相第一次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政治保守化思潮下,日本出现了参拜靖国神社热。

从1997年桥本龙太郎以内阁总理大臣身份参拜靖国神社后,日本右翼势力进一步谋求参拜靖国神社合法化。

2000年1月,自民党党代会将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作为活动方针。

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后,连续5年参拜靖国神社。

2005年是10月17日上午,即中国“神六”安全返回的时刻参拜的。

2.审核通过严重歪曲和美化侵略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为侵略历史翻案

1997年1月,日本右翼学者成立了拥有1万余名成员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认为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宣扬“自虐史观”,2001年4月3日,由8家出版社提出的在历史记述上存在着普遍严重倒退的书稿,全部被文部科学省放行。

小泉纯一郎不仅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坚持自己的顽固立场,而且在教科书问题上,声称日本不该受到邻近国家的牵制,不会更改已经通过审核的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2005年初,日本政府又批准通过歪曲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

3.计划修改宪法

日本修宪的目的与实质是要修改早已被日本政府视为阻碍其向外“发展”的和平宪法第九条,在该条款中规定了日本放弃战争,不保有军备的原则。

1999年7月6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国会法改正案》,决定在国会内设置“宪法调查会”。

2000年1月20日,日本第147届国会开幕后,众参两院设立了宪法调查委员会,计划用5年时间正式开展有关宪法的讨论。

2005年10月28日,日本自民党通过修宪提案的最终草案。

该草案虽然仍保留宪法第9条中有关“日本人民永远放弃战争作为国家的主权权力,以及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这段话,但它删去有关“永远不保留陆、海、空军队,以及其他战争潜在能力”的内容。

草案更提出:

“为了确保和平与我们国家的独立,以及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日本应该维持用于自卫的军队,并以首相为最高司令官。

小泉纯一郎在2005年10月30日航空自卫队阅兵式上致词,表示期待目前的“自卫队”能升格为“自卫军”,日本能修改宪法,明确规定拥有“自卫军”。

4.调整军事发展战略,企图充当军事大国

20世纪90年代,日本连续10年保持军费总额世界第二、人均军费世界第一的地位。

日本对冷战后的军事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部署:

防卫对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即防卫对象由前苏联变为应付日本周边事态;

自卫队活动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即实现军事活动的海外化;

防卫战略由“专守防卫”向“攻守兼备”及可以“先发制人”转变,即日本在军事领域的攻击性增强。

日本政治右倾化的主要原因:

1.二战后,日本缺乏对侵略战争进行认真反省、对战争责任进行真正清算的历史过程。

二战后美国因为要使日本成为东亚的反共堡垒,所以战后在经济上扶持日本,政治上对日本进行庇护。

正是由于得到美国的庇护,日本才没有向德国那样彻底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和赔偿。

2.冷战后,日本政治革新力量自身衰落。

2003年11月日本国会大选中,主张护宪的社会党的议席由18席降至6席,共产党由20席降至9席,社民党和共产党自始至终反对修宪,尤其是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

而保守政治力量在国会中处于战后从未有过的优势地位。

2005年9月日本众议院的选举中自民党与公明党的执政联盟获得席次超过了三分之二。

单单自民党本身,即在众议院480席里的斩获也超过一半。

反对党民主党同样是保守党。

革新力量、左派党被边缘化。

3.日本国内对政治右倾化的批评,大都是出于对自己国家利益考虑,而非是出于道义上、公理上的批评,这使得政治右倾化的推进无所顾及、大行其道。

4.美国地缘战略的需要

将战后甲级战犯定罪的是东京战犯法庭,这法庭是美国主导成立的,处死这些战犯也是美国的意思,日本居然将这些战犯供入靖国神社,供百姓参拜,百姓参拜自有其自由,但代表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去参拜,便有问题了,违反了日本宪法中政府与宗教必须严格划分的明确规定,但美国从未表示过反对意见。

如果美国表示反对,日本政治人物绝没有人敢去参拜,中国及南、北朝鲜反对,日本虽略有顾忌,但阻碍不了政客们的行动。

日本政党的这种行径,明显地是违背了美国当年为日本制定的宪法,美国何以不声不响?

原因就是美国主导东亚地缘战略的需要,美国要将日本变为东亚的英国,用来牵制中国的崛起。

美国有大军驻日,而日本没有核武,美国能利用它制衡中国,但日本却对美国产生不了威胁,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再兴,对美国来说也不是坏事。

三、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

当前中日关系的发展处于两国建交以来的低潮。

中日之间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历史问题,2.台湾问题(从1997年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到2005年2月日美安保宣言),3.因中国崛起、日本停滞不前而导致的中日亚洲定位之争和民族心理调适,4.钓鱼岛、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的争论。

除此之外,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还有:

04年底公布的《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把进行核开发的朝鲜和中国列为影响地区安全的因素,这是首次将中国列为影响地区安全的因素。

日本公开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

当前还出现了两国“经热政冷”、“政冷经也冷”、日本对中国态度转趋强硬、两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问题增多等影响中日发展关系的问题。

1.历史问题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政府批准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教科书,这遭到中国坚决反对,长期以来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2.2005年2月美日新安保宣言将台海局势视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这是日美安保体制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日本对台湾问题的介入,由模糊到清晰化;标志着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对日本政策的松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谈判过程,当时的美国政府决策当局向中国政府作出承诺和保证,美军从台湾撤出的战略空白,绝不会让日本乘虚而入。

美国政策为什么会松绑?

因为美国一直担忧中国经济和军力崛起会排挤它在东亚地区和全球的地位,所以它选择了日本,用来对中国进行牵制。

日本对台海局势的介入和参与,以后将更加积极和主动,加上民进党政府对日政策的明显倾向性,可以预见,今后我国在面对和处理台湾问题时,除了美国因素之外,还必须重视日本因素的浮现和凸显。

3.中日两国的亚洲定位问题。

日本因多年无法解决其“亚洲定位”问题,面对中国崛起,无法摆正心态。

日本自1867年“明治维新”以来首次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让一些日本人感到不适应。

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又是与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在最近10年间同时发生。

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出现历史性变化,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

10缩小到现在将近1:

1。

受此影响,一些日本人对中国的心态日趋复杂,既看重中国的广阔市场,希望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得到实惠,又心存疑惧。

这种复杂心态使得日本当局在发展对华合作的同时,试图从多方面对中国的发展加以防范和牵制。

中日这种两强相遇的心理调适过程,又与中美潜在的战略冲突同时出现,日本为了在中日定位和心理调适过程中获得安全感和主导权,必然在中美潜在战略冲突中更为偏向美国,这使两国关系更为复杂。

4.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分牵涉到钓鱼岛问题。

1972年美国归海冲绳给日本时,连同钓鱼岛一起归还,引起中国抗议,美国指出它归还的只是行政权而不是主权。

近年来,日本为宣誓对钓鱼岛的主权,单方面宣布极右翼分子设立在钓鱼岛的灯塔收归国有。

并在东海划分问题上,主张以中间线划分,即以钓鱼岛跟中国陆地之间的中间线划分。

中方坚持的原则是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这是1969年以后国际法庭正式确认的大陆架原则。

大陆架就是大陆领土自然延伸,大陆领土延伸到海底叫大陆架。

中国开采东海油气田不仅位于中国大陆架,也在日本主张的中间线西边中国一侧。

日本以中国开采油气田会吸走中间线东边属于日本一侧的油气为理由,要求中国停止开采;日本政府还宣布核准日本私人企业前往东海油气田勘探采油,造成东海采油问题上的紧张局势。

如何发展同日本的关系?

首先要看到中日关系出现的新特点:

目前,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

日本则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已完成了对欧美的“经济赶超”,而把工作重点转向旨在改变“经济巨人,政治侏儒”形象的“政治大国”战略,因而日本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关系转趋强硬。

发展中日关系,需要两国”以史为鉴”,搞好关系。

但中日发展关系确实存在难度,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同为强国,中国是政治大国,日本是经济大国,中国争取成为经济强国,日本努力成为政治大国,两国之间的竞争必然加剧。

但是发展中日关系,我们也要看到中日关系背后的美国因素。

在日本加紧成为政治大国的今天,有一大因素促使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作用不断上升,美国为了维护其亚太的霸权地位,不断遏制中国的迅速发展。

中美关系呈现潜在冲突的态势。

在可预见的未来,由于日本的政治与安全战略尚处在美国的影响和控制范围之内,因而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如能保持稳定,中日陷于全面战略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不大。

换句话说,中美关系既是日本政治分量加大、对华政策强硬的原因,也是中国破解日本政治地位上升、缓解中日关系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