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
专题20语言运用之得体准确(讲)
讲目标
1.了解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命题规律及基本题型。
2.熟练掌握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
语言得体
【高考典例】
1.【2020年高考课标Ⅱ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表达的能力。
首先要弄清出题人的意图,然后根据题目中所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所给第一句可以确定仿写句子的句式,然后考虑针对什么推断来反驳,最后确定自己所写内容。
解答时一定要立足题目,认真审题,审出答题的角度和答题的模式,切不可脱离原题作答。
2.【2020年高考课标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
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
“献丑,献丑!
”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答案】A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看对象——分你我;看谦敬——长幼分;看场合——析语境。
【考点精解】
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能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也就是用语适合语言环境,恰如其分。
语言环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
“内部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外部语境”则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
语言得体主要指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
【命题规律】
语言得体主要考查内容得体、目的得体、对象得体、手段得体、场合得体和语体得体,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近几年高考,该考点多与“简明、连贯、准确、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辨析并修改病句”结合起来考查。
2020年高考课标卷在此考点单独命题,2020年高考仍是备考的重点。
【技巧点拨】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的“语言表达得体”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一方面通过复习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多读勤练,掌握方法。
这个考点考查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所以复习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注意积累,同时勤于练习,注意总结规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掌握答题技巧:
(1)看场合
用语包括说话、写文章、书写标语等。
一般来说,在庄重场合,要求用语庄重、规范,用典范的书面语;在公共场合,用语要准确、扼要,话题要集中,经常使用自然、亲切、灵活的语言,并尽量用口语。
(2)看对象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说法。
还应注意应用谦称、敬称和习惯用语。
敬称只能用于称对方,谦称只能用于自己。
有人将常见的谦称和敬称概括为“家大舍小令外人”:
即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大的用“家”字冠首,如“家父”“家母”“家兄”;称自己的亲属,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冠首,如“舍弟”“舍妹”;称对方的亲属,多用“令”字冠首,如“令尊”“令郎”等。
习惯用语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3)看目的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要达到说话的目的,就要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恰当的句式。
(4)看语体
不同的文体应有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语体,如文艺语体要具有形象性,科学语体要具有精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要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
【跟踪训练】
1.【18届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五校高三12月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某知名节目录制现场:
小沈阳和妻子一起现场演完一小段二人转后,观众掌声未息,主持人前来搭话,结果小沈阳来了一句他常在舞台上说的玩笑话,“臭不要脸的”。
B.某省政法委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评论:
“基层警察确实很辛苦,体验了就知道,那些站着讲话不腰疼的乱喷分子,有本事别报警。
”
C.某名校一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
”
D.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
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D
2.【18届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当下,一些中国青年喊出了“慢就业”的口号,有些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年轻人是“垮掉的一代”。
对于这种看法,笔者敬谢不敏。
B.作为陈教授的学生,你却在背后说他的不是,真是忝列门墙!
你让大家怎么说你好呢?
C.看过司徒乔的油画之后,我很想再去拜读一下他的夫人冯伊湄写的一本回忆录——《我的丈夫司徒乔》,以对司徒乔这位艺术天才有更深入的了解。
D.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
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答案】C
【解析】A项“敬谢不敏”:
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
应改为“不敢苟同”。
B项“忝列门墙”:
愧在师门。
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可用于别人。
D项“钧裁”:
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改为“裁夺”。
3.【18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小李收到王先生著作后回信:
惠赐的大作已收到。
拜读后,深感对我的写作有莫大帮助,定当珍藏。
B.令郎能在这次全国物理竞赛中折桂,多亏您悉心教导,我略备薄酒,以示感谢。
C.本学会于明晚举办文学创作研讨会,敬请王先生莅临指导。
D.乡镇庙会上人山人海,街道上几乎水泄不通,突然一位中年男子高喊着:
“借光,借光!
”神色匆匆地往乡政府跑去。
【答案】B
【解析】B项,“令郎”是敬辞,称别人的儿子。
此处用来指自己的儿子,不得体。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
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
4.【18届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王伟与我是多年未见的好友,在一次偶然相遇时,他兴奋地说:
“久仰大名”啊。
B.他学习认真且谦虚,在向老师请教问题时,他说:
“不吝赐教”。
C.在生活中,人们常说好借好还,所以在归还所借之物时会说“请笑纳”。
D.我的犬子和郭老师的息女是蚌埠学院的同班同学。
【答案】B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另外还需要注意常见的谦敬词的使用。
(3)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4)从题给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5)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包括写节目串词、写主持人的开头语等等。
※考点二:
表达准确
【高考典例】
1.【2020年高考课标Ⅲ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考核语言表达。
推断时应在用词准确、合乎情理的情况下进行,如“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只要表限定,后面接的内容限定这一种,那么就能有“就……”的结果。
一般用来叙述比较确定的事,“避免环境污染”是不能确定的事。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
2.【2020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考点定位: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
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
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
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
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
【考点精解】
“准确”指在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的基础上,把握句段的关键信息、内容要点、中心思想,按照题目的要求,使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目的。
包括所用语言符合特定的情境,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准确表达范围大小、程度深浅等等。
【命题规律】
“语言表达准确”这一考点在语言运用试题的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
题型一般为主观表达题,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与“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考点结合起来考查,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试题选材的应用性、生活性越来越强。
2020年三套全国卷均在第21题设题考查了“语言表达准确”这个考点。
此题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
2020年高考会更加突出综合考查的趋势。
【技巧点拨】
1.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的“语言表达准确”类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
一方面通过复习可以了解高考常考题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了解常见错误答题类型,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多读勤练,掌握方法。
这个考点考查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而且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所有试题中,所以复习时应以阅读为基础,关注社会现实,增加材料储备,注意积累,同时勤于练习,注意总结规律,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语言表达准确的实用技巧:
(1)符合情境
选择词语要注意情境的制约,写作中使用的词语都处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
(2)符合语法、逻辑
组句应依照一定语言的语法、逻辑规则进行,否则会出现语病。
应注意以下几点:
句子结构要完整,词语搭配要稳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3)符合对象
应仔细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附加意义(包括风格、色彩和用法等)的同中之异,这有助于恰如其分地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释物明理。
4.熟练驾驭逻辑推断类试题:
(1)熟悉概念——推理是什么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有以下三种常见的形式:
①归纳推理:
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
它包括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两种。
简单枚举法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
例如: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烟花爆竹,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
a.限制燃放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b.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
a.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
b环境污染的原因也很多,不光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②演绎推理:
即从一个一般的规律到个别的具体现象的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
常用的演绎推理形式是“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
例如:
金属是导体(大前提),铁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铁会导电(结论)。
演绎推理容易犯的错误有:
偷换概念、前提错误、判断矛盾等。
③类比推理:
即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简称类推、类比。
例如:
杂志对于()相当于()对于农民。
A.报纸果农B.传媒农业C.书刊农村D.编辑菠菜
我们难以直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只能逐项代入,然后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
通过代入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类比推理的常见错误有:
前提错误、属性错误等。
(2)明确关系——常考哪些复句关系
从2020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
①条件关系
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
三种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等。
②因果关系
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
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
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
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
大家要多多留心。
(3)方法指导:
例:
(2020年全国卷Ⅱ第21题)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
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
①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②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响亮”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③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济腾飞。
②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
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
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论是武断的。
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只名字不够响亮一个。
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句子虽含有条件关系,但“更名”这个条件未必能够得出“经济腾飞”的结论。
③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答案分别为“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跟踪训练】
1.【18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使用便捷,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低碳环保。
因此,只要大力推广共享单车经营模式,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而且,推广共享单车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所以,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①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推广共享单车未必就能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
共享单车的普及未必就能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
【解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可以根除机动车排除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共享单车的逐渐普及,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也就能得到解决”。
2.【18届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马云说:
“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
”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
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
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
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
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①看得起新事物,不一定能实现理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野心宏大,未来不一定很宽广。
(3)抓住先机立即行动,不一定能创造别人不敢、也不能的奇迹。
3.【18届河南省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1月)】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酸奶是一种人人都喜爱的牛奶制品,它含有多种酶,促进消化吸收,增加胃酸,因而能增强人的消化能力,养生保健。
所以,要想吸收好,只有喝酸奶。
喝酸奶能促进食欲,增强体质。
因此人人都要喝酸奶。
①不一定人人都喜欢酸奶。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喝酸奶并不是促进吸收的唯一方式③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酸奶
【解析】注意文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要想吸收好,只有喝酸奶”“因此人人都要喝酸奶”,答题时注意仿照例句的格式。
4.【18届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不足,抵抗疲劳,但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
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吃钙片就抽筋。
这是因为身体产生了对外来钙质的依赖,钙调节失衡。
可见,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
另外,体弱不等于有病,保健品不能治病,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
实际上,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
①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
②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钓台的春昼
郁达夫
①因为近在咫尺,以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我们对于本乡本土的名区胜景,反而往往没有机会去玩,或不容易下一个决心去玩的。
正唯其是如此,我对于富春江上的严陵,二十年来,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
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了寓居。
先在江浙附近的穷乡里,游息了几天,偶而看见了一家扫墓的行舟,乡愁一动,就定下了归计。
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
和家人等去上了几处坟,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息,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②我去的那一天,记得是阴晴欲雨的养花天,船到桐庐,已经是灯火微明的黄昏时候了,不得已就只得在一家旅馆借了一宵宿。
③第二日侵晨,叫茶房去在雇了船,便上钓台去。
过了桐庐,江心狭窄,浅滩果然多起来了。
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我在船头上指东话西地问着船家,这是什么山,那是什么港,惊叹了半天,称颂了半天,人也觉得倦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身子却走上了一家水边的酒楼,在和数年不见的几位已经做了党官的朋友高谈阔论。
谈论之余,还背诵了一首两三年前曾在同一的情形之下做成的歪诗。
不是尊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④直到盛筵将散,我酒也不想再喝了,和几位朋友闹得心里各自难堪,正在这关头,船家却大声的叫了起来说:
“先生,罗芷过了,钓台就在前面,你醒醒罢,好上山去烧饭吃去。
”
⑤擦擦眼睛,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
清清的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
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
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类。
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口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沈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
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大个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