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复习之精彩语句.docx
《现代文复习之精彩语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复习之精彩语句.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文复习之精彩语句
现代文复习之精彩语句(段)的表达特色及作用赏析
(一)
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宗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
《寒冷的味道》(黄明山)(南通期中考卷)
问: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4分)
答: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从形和声两个角度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和动听声响,突出了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
【明确答题角度:
1修辞,2描写角度3作者情感】
(二)
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
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
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
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复试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
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
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
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
爱因斯坦飚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看灵魂》林贤治
问:
分析这段的表达特色和作用。
(6分)
答:
该段通过联想想象,化虚为实,并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惠特曼、康德、爱因斯坦等名人比喻成大陆湖泊飙风,生动描绘出一幅幅博大、壮美、绮丽的风景2分。
看似在写大风景,实则在大灵魂,高度赞扬几个伟人的灵魂及对人类做出的贡献2分。
为下文写热爱灵作铺垫1分。
【明确答题角度:
1修辞,2分析,3作者情感,4结构上作用】
(三)
麦子进了磨坊。
缓慢迟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损,被咀嚼,被粉化。
我想着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被压扁、挤裂。
琐碎的样子,想着它们渐渐麻木、任其蹂躏的状态,有一丝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难从胸膛升起,传染给我的四肢。
我真真实实地感到了我和它们一样,和这些麦子一样,正在一座类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点一点地、慢吞吞地磨损着。
《亲爱的麦子》周涛
问:
本文耐人寻味。
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这段进行赏析。
(5分)
答:
本段语言诗化、优美,富有意蕴。
(1分)采用了联想、想象、(1分)拟人(1分)等手法,抒发了作者对麦子遭遇的同情和忧愤,(1分)同时发出了人同样被现实生活挤磨的感慨。
(1分)
【明确答题角度:
1语言特色,2修辞或其他手法,3作者情感或主旨】
(四)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美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洋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感动是一种养分》何蔚
问:
这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答:
运用排比和设问的手法,指出声中细小的事物也有美,启发读者要发现其中拥有的令人感动的特质,学会感动,来涵养生命,滋润心灵,学会做人。
激发读者热爱生活。
【明确答题角度:
1修辞,2主旨】
小结:
1如果语段的修辞比较单一,就对修辞进行具体分析。
2修辞手法或其他艺术手法兼用,就对文章进行整体分析。
3体会作者的情感。
4作者运用这些手法的目的,而作者的目的无非是用来引出下文总结上文,和文题或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映照,还有就是为主题服务:
或为主题铺垫,或为揭示主题,启发读者等。
5描写景物的语段中,注意描写的角度,还有就是整体营造了怎样的环境场景和如何营造的(比如选用特有的典型的景物)。
(五)
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
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浪,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
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出麦浪之间。
《绿色的梦》陆文夫(盐城期末)
问:
这段所描写的画面,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赏析。
(6分)
答:
选取麦浪、野花、云雀这些富有特征的事物2分,从视觉听觉味觉等不同角度1分,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1分,把绿色的梦写得平和、宁静、富有诗情画意,令人魂牵梦绕2分。
(六)
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
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
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
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秋日的灯盏》
问:
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
有什么表达效果?
(6分)
答:
比喻,对比。
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典型场景进行描写。
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
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
(七)
A秋风瑟瑟荒草萋萋,深秋的勾注山,一派滚滚无边的黄褐,远远近近薄薄的初雪花花点点。
B清风吹拂,小草欢快地跳动着,阳光毛、慢慢扫过土黄色的城门,抚摩着沧桑剥露出的深深裂纹。
问:
赏析这两处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6分)
答:
A运用叠词渲染了勾注山的萧条寒冷的气氛,为下文写深秋雁门关的肃杀苍老空旷作映衬。
B运用拟人手法渲染了祥和宁静的气氛,表现了作者不同于前次游历雁门关的安宁愉悦之情。
(八)
(3)许多在路边的乞讨者,都像是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类动物羚羊,弱者的地位使得它们的警觉神经尤为发达,像是一个永远在岗哨的士兵。
那根比发丝还纤细的神经,被撕成两条,一条用来正常的活动,一条用来警戒。
或许在乞讨者的眼里,我们这些在周围走来走去的城里人,就如同羚羊眼里看到的在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
危险时刻在潜伏中。
(6)垃圾桶旁边的围墙上,开满了红红粉粉的蔷薇,公寓的楼房被鲜花环绕,长长的花墙堆积无数的娇艳,美丽得几近奢侈。
几个头戴围巾的农村妇女拿着大大的蛇皮袋来到这里,她们把桶里盛垃圾的塑料袋一个个拿出来,抖掉垃圾,积攒起来。
然后,她们在垃圾桶里翻拣一些认为合适的东西,放到蛇皮袋里。
转脸间看到我的镜头,赧然。
以花墙为背景,拍下了在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
11.第③小节:
主要运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
(1分)作者根据经济地位、‘生活状况将乞讨者和城里人分别比喻(类比)成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和周边不远处徘徊的狮子、猎豹,(2分)形象地刻画出乞讨者恐惧不安的心理,表现出贫富悬殊和情绪相悖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3分)
第⑥小节:
主要运用了反衬(衬托)的表现手法。
(1分)作者以美丽的花墙反衬垃圾桶旁拾荒的妇女,(2分)逼真地刻画了贫富悬殊的现实状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现状的担忧。
(3分)(如表现手法答为“细节描写”并作能恰当分析亦可)
重点语句分析复习资料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
在这里是什么含义?
“痴想”的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
2、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别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4、“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
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5、“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
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
山那边是海。
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6、“因为我听到还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里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
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7、“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
8、父亲是怎样教孩子脱险的?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父亲教儿子把困难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这样困难就容易克服。
9、父亲教子的方法有什么普遍意义?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给以指导、鼓励,不能包办代替,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成熟起来。
10、父亲教子的方法对“我”的一生有什么影响?
“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这个经验使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应付一切困难和危险。
11、“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起终极。
”这里运用比喻,把静态的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动态的瀑布,显得气势非凡,亮丽辉煌,生机勃勃。
1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紫藤萝花色彩上亮丽辉煌的动态美。
13、“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长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里用帆和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4、“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的写出美好可爱的神态,把花写活了。
15、面对着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
16、作者为什么会感到焦虑和悲痛呢?
“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手足比喻兄弟,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生命垂危,做姐姐的十分悲痛。
17、作者回忆起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文写作时间是1982年,使多年前正式十年浩劫的文革时期,那是“四人帮”横行逆施,颠倒黑白,连花也难逃厄运。
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
紫藤萝花又开花了,繁花似锦。
这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18、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道了什么?
悟道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19、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繁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人类也是如此,人类个体生命虽有所不幸,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此而停止流动,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
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0、“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组成了碗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表面描写万花灿烂组成流动的瀑布,实际上象征了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亿万中国人民焕发旺盛的生命力,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
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21、“但理想有时候有时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你可能觉得理想很容易实现,越是后来越是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包括金钱与私欲甚至生命为前提的,所以说又是一种牺牲。
23、“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这句话怎样理解?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副产品。
这里是比喻的说法。
你为理想而奋斗,理想终于实现了,社会给你带来荣誉,人民赞美你,这种荣誉,这种赞美只是实现理想后附带来的东西,不是你所追逐的目标。
24、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怎么会有欢笑?
欢笑里怎么会有酸辛?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得到的不是荣誉,而是被误解,被孤立。
他们为了理想而奋斗,处境尽管极寂寥,但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
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所以在欢乐里又感到酸辛。
25、如何理解“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这两句诗?
“忠厚者”指被误解的怀有崇高理想的人,他们被误解,被孤立是不幸的。
但是在遭受种种不幸之后迎来的是理想的实现,于是他们便“绝处逢生”了。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讲,这便是“痛苦”;而痛苦的磨练又是奉献着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26.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呢?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性,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27、“我们的命运是被安排定了”与“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是不是矛盾的?
为什么?
不矛盾。
“被安排定了”是说行道树是被人们把他们种在这里的;“我们自己选择的”是说行道树不愿意与同伴为伍,乐于为人类奉献,春天长出绿叶,夏日献出浓荫。
28、“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双线道德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出行道树站立姿态,并与森林中的同伴进行对比,为下文揭示奉献者自我牺牲的精神作了铺垫。
29、“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城市充满灰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30、“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结尾这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又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31、你是如何理解《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的?
这句话是对人类的讽刺。
我们的主人公慧心未泯,悟道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
而人类则相反,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贪得无厌,竟然到了“为财死”的地步。
32、你怎样理解王子所说的“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在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
王子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即应该如何对待苦难。
第一,苦难是人生中应有的,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的头上,而应该对自己也会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
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姿态来承受,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努力走出困境。
第三,从最低限度上说,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33、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没有遭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
这个规律不能成立。
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来磨练自己。
比如登山、长跑,这些并非厄运,但是也需要坚韧的意志,是可以锻炼人的。
34、你怎样理解“我的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因为他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没有宁静的科研环境和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所以作者非常珍惜和平、安静的生活环境,视其为理想的境界。
35、“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
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
“梦想家”则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居里夫人对前者持理解的态度,对后者持赞同的态度。
36、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
这反映作者怎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
这种美,这种魅力,犹如神话故事一半;在这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
这反映了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37、“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优美”不是指自然景色的优美。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
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
“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
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38、如何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你还能找出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活成语吗?
这里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指出为人须如松柏之坚韧刚强,要经得起时间与环境的考验。
类似的俗语有: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来炼。
39、你对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诲有没有不同意见?
请你联系学习实际,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一方面,这是一种科学的老师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它又不利于培养我们现代青少年的怀疑和探索精神。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的理解。
这句话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要探究“温故”与“知新”的联系。
40、“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句中“偷偷的”“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修饰语“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有什么好处?
“偷偷的”和“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拼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地感觉。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同时,也是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4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觉;“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觉,还有动作在其中,能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热闹景象;同时还从侧面烘托出春花的多、艳、香。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我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一句精妙在哪里?
运用比喻、排比,形象的写出了春雨的细密、轻盈,很贴切,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
一个“斜”字,没有明说春风,可是含蓄的点出了春风的存在。
“织”与“细丝”的比喻又像照应,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用“一层薄烟”来比喻细雨蒙蒙的景状;一个“笼”字,准确的写出了这层薄烟的高度;一个“全”字,已经展现得相当开阔。
42、文章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得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决定了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
4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是指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44、“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4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是水富有了灵气;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46、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拜访了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7、“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了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闲适、娴静的氛围。
48、“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闲适之感。
49、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情景可想象为:
春潮涌长,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了。
江水直流,船行水中,和风徐徐顺江吹来,船翻端端正正的高挂着。
自己的感受可以被眼前的壮景所陶醉,激发了满腔的豪强壮志,唤起了对祖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讲,这便是“痛苦”;而痛苦的磨练又是奉献着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呢?
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都是新鲜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性,给人的印象不可磨灭,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经历也愈多,感受也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
“我们的命运是被安排定了”与“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是不是矛盾的?
为什么?
不矛盾。
“被安排定了”是说行道树是被人们把他们种在这里的;“我们自己选择的”是说行道树不愿意与同伴为伍,乐于为人类奉献,春天长出绿叶,夏日献出浓荫。
“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双线道德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用拟人手法形象描绘出行道树站立姿态,并与森林中的同伴进行对比,为下文揭示奉献者自我牺牲的精神作了铺垫。
“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城市充满灰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结尾这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又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收束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你是如何理解《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的?
这句话是对人类的讽刺。
我们的主人公慧心为泯,悟道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
而人类则相反,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贪得无厌,竟然到了“为财死”的地步。
你怎样理解王子所说的“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在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
王子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即应该如何对待苦难。
第一,苦难是人生中应有的,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的头上,而应该对自己也会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
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姿态来承受,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努力走出困境。
第三,从最低限度上说,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