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36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_精品文档.doc

开放性骨折的急救与护理

病情摘要

患者赵指义,男,59岁,因“车祸致左下

肢疼痛20分钟”向我院急诊科120呼救,于9:

10到达现场。

查体:

自述左下肢疼痛,可见畸形。

测BP153/90mmHg,P82次/分,R20次/分。

理:

监测生命体征,止血包扎,夹板固定,安全转运。

于9:

30返回医院,送入外科继续治疗。

相关知识

定义

凡骨折部位或其附近皮肤、粘膜破裂,造成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称为开放性骨折。

原因

一、间接暴力损伤:

 

  强烈暴力扭曲肢体,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刺破肌肉、软组织,最终突破皮肤造成骨断端外露。

二、直接暴力损伤:

   是外界暴力,先伤及皮肤,次伤及软组织,再伤及骨骼。

暴力自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

多合并有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软组织挫裂、缺损,残缺不全难以一期缝合,也不适宜一期缝合;骨折也多为粉碎骨折。

分类

根据软组织损伤的轻重,可分为三度:

第一度:

皮肤由骨折端自内向外刺破,软组织损伤轻。

第二度:

皮肤破裂或压碎,皮下组织与肌组织中度损伤。

第三度:

广泛的皮肤、皮下组织与肌肉严重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特点: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开放伤、细菌污染、异物存留,细菌在能局部迅速繁殖,导致骨感染,严重者可致肢体功能障碍、残废,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治疗关键:

控制感染、使创口顺利愈合、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保持关节功能。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

先救命,后保肢

正确辨认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情况

及时彻底清创

采取可靠的手段稳定骨折断端

采取有效的方法闭合创口,消灭创面

及时应用TAT

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现场急救护理要点

现场急救护理措施

1.抢救生命

按急救原则处理,先检查后救治,查明开放性骨折的部位,是否还有其他部位受伤。

如发现伤员心跳、呼吸已经停止或濒于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昏迷病人应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其口咽部异物。

病人有意识障碍者可针刺其人中、百会等穴位;

2.紧急止血

有伤口出血,应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

成年人出抓达800—1000ml,就可能造成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因此制止外出血是现场急救的重要任务之一。

较常用的为加压包扎。

一般开放伤口可用无菌棉垫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又可防止伤口再被污染。

指压血管止血法

用手指将出血部位动脉的近心端,用力压在邻近的骨骼上,阻断血运来源,是对外出血的常见急救方法。

止血带止血法

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可用止血带止血。

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正确使用,不然将给伤员带来危害。

止血带应用的注意事项

止血带应尽量靠近伤口。

但在双骨部位(如前臂、小腿)不能使用止血带,应分别绑于上臂1/2处和大腿上2/3处;

衬垫要平整垫好,防止局部压伤;

止血带松紧以制止出血为度,过松造成出血更多,过紧容易损伤神经;

止血带应有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向护送者和伤员本人交代应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一般不可持续至1h以上,过1h者应每0.5~1h松解1-2min,同时在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

止血带松紧要适中,不然静脉血被止住了,而动脉血却未止住,不但起不到止血作用反而增加出血。

3.包扎处理

开放性伤口的处理除应及时恰当地止血外,还应立即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越早越好,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

伤口表面的异物要取掉,外露的骨折端切勿推入伤口,以免污染深层组织。

有条件者最好用高锰酸钾等消毒液冲洗伤口后再包扎、固定。

包扎的注意事项

接触创面的里层敷料应选用相对最干净的材料

包扎范围应超出创面边缘5—10cm

包扎时勿用手接触创面,动作要轻柔,特别对骨折伤员不可造成继发性损伤

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宜,既保证敷料固定牢靠,有效的加压止血,又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在血管和神经表浅或集中的部位要有足够厚的衬垫,以免压伤。

如腋窝、肘窝、腘窝及腓骨小头处:

皮肤直接相接触处也应衬垫隔开.如指(趾)间;

加压缠绕绷带时应由肢体远端向近端实施加压。

常见的错误方法

卫生纸包扎伤口止血作用不大,而且为院内处理留下麻烦。

在伤口近端用布条等进行止血,压力不够,不能阻止动脉血供应,却阻断了静脉血的回流,伤口出血增加。

将脱出的组织和器官复位增加了感染的几率。

4.患肢固定

临时固定为减小伤员痛苦、防止骨折断端活动增加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以及诱发休克的发生,患肢需给予有效的临时固定。

一般可使用夹板等固定。

固定范围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各一个关节。

原则上骨折未经固定不应随意搬动伤员或移动伤肢,如必须搬动而当时又确无适当的外固定物,应利用躯干或对侧肢体固定。

5.输血输液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失血过多,血压下降,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应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液,另一条用输血器输入代血浆。

保持输液及输血浆通畅,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6.氧气吸入

迅速给予氧气吸入用氧气管接氧气袋或者氧气筒吸氧,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

7.必要止痛

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

如口服止痛片,也可注射止痛剂,如吗啡10毫克或杜冷丁50毫克。

但合并有脑、胸部损伤者不可注射吗啡,以免抑制呼吸中枢。

8.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

转运途中要注意动作轻稳,防止震动和碰坏伤肢,以减少伤员的疼痛;注意其保暖和适当的活动。

临床急救护理措施

1.做好接受病人前期护理

在接到病人入院通知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吸痰器、呼吸机、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监护仪、止血带、绷带等)及急救药品(止血药、升压药、抗休克药等),同时准备好病床。

2.做好伤情评估

(1)注意气道是否通畅;

(2)呼吸功能状况如何,是否存在呼吸困难;

(3)循环方面的改变。

主要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和末梢循环的改变;

4)注意中枢神经系统状况,主要观察神志、瞳孔的变化;

(5)观察是否休克,休克的程度;注意血压、尿量的变化;观察敷料的渗血情况,患肢肿胀程度,皮肤的颜色、温度、弹性、感觉和活动度、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等;针对病情实施有效救治;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为病人手术争取时间。

3.救护措施

(1)病人一入院,立即给予舒适的体位,尽量减少搬动,防止骨折移位,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出血症状。

(2)立即建立输氧管、输液管、导尿管“三管”,并建立2条静脉通道。

(3)迅速采集血液标本,急验血常规、血型,配血,并给病人清洗血污。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的变化,每15~30分钟测BP、P、R一次,记录每小时尿量和24小时出入量。

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加快输液、输血速度,补充血容量,并注意保暖。

呼吸异常者,如有分泌物、呼吸道堵塞者应立即吸引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5)尽快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加压包扎止血,进一步固定骨折处,防止移位。

早期行伤口清创缝合,防止感染,一般认为伤口污染在6~8小时内清创,是防治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4.做好术前准备

在进行救护的同时,尽快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如备皮、皮试,通知手术科室、手术医生;给病人做好心理疏导,缓解病人的情绪,使之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