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340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的组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流动的组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流动的组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流动的组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流动的组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流动的组织.docx

《流动的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的组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动的组织.docx

流动的组织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能力目标: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成员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的汇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了解献血和骨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收集几份血常规化验单;

学生: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工具:

实验用具、挂图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1. 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

2.过渡语:

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

它的成分是什么?

 

倾听文字,讨论输血的意义,推断血液的作用。

观察血样标本

1. 认真观察试管1(加入抗凝剂)和试管2里的家畜血液,发现什么现象?

2. 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的分层现象,思考如下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l        试管中的血液分几部分?

各呈什么颜色?

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

3. 归纳、总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位于试管1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和交界处的白色物质,统称血细胞。

4.过渡

血细胞又包括哪些组成成分呢?

我们看一下血常规化验单。

 

观察并回答:

试管1里的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试管2里的血液凝固了。

观察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

l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不一样。

l        两部分,上半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55%,下半部分是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45%。

在交界处,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

 倾听  

利用课件展示常规化验单

1. 你能读懂这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吗?

项目一栏中的RBC、WBC、Hb、PLT各代表什么含义?

通过测定值能说明什么问题?

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2. 指导、评价并激励学生。

3. 提问:

l        由血常规化验单项目一栏中的信息,能否推断出血细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分别应在什么层位?

 

 

 

   为什么把血液称作“流动的组织”?

  观看

 

 

 

 

 

学生通过课下搜集资料和预习,解释血中的RBC、WBC、Hb、PLT的含义,并说出我国有关RBC、WBC、Hb、PLT的正常参考值。

 

思考、回答

l        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和所含的血红蛋白在下层深红色部分,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中间很薄一层白色物质中。

 

l        血液中有大量的血细胞,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物质运输等功能。

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浆

1.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试管1中的血浆,它有什么特点呢?

2.观看课件《血浆成分示意图》,通过饼状图,你能否了解血浆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呢?

3.水在血浆中占有这么高的比例,与血浆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4. 课堂讨论:

l        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

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

 

 

        观察、回答

特点: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观看、思考,回答

主要成分:

水(90%)、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含氮废物等(3%)。

思考、分析血浆的功能

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        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黏度变大。

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l        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血细胞

(一)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1.在医院里,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从你的手指上取一滴血,然后将血滴在载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递给你一张化验报告单,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也来观察一下吧!

2.示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巡视、检查、指导,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红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红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红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大家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

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请先看屏幕,再回答问题。

 

3.课堂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你认为贫血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三)白细胞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白细胞》

1.这是电镜下的白细胞,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观看课件《白细胞吞噬病菌》,请说出白细胞的功能?

 

3.课堂讨论:

l        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出现“红肿”现象?

 

 

l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达到感染处,吞噬细菌?

 

 (四)血小板

展示课件《电镜下的血小板》

1.这是电镜下的血小板,观看后,哪一位同学能够描述它的特点?

 

 

2. 观察未加入抗凝剂的家畜血液,我们发现了凝固的血块,血液凝固与血小板有什么关系,请先听听同学给大家念的《血小板的自述》。

3. 特别强调一下:

血块周围淡黄色的液体叫做血清,其不含蛋白质纤维,这是血清与血浆不同点。

4. 课堂讨论:

生活中,我们的皮肤划破一个小伤口出血时,血液为什么会自然凝固?

 

 

 

 

 

5. 知道了血浆和血细胞的作用,大家能否总结出血液的功能呢?

补充:

血液还能够调节体温。

 

 

 

听    讲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填写实验报告单(见附件)

汇报实验结果

    

 

观看并回答

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同时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思考,回答

贫血患者的症状是:

面色苍白并有头晕、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一般地说,贫血患者应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观看,归纳、总结

白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每升血液含(4~10)x109个,白细胞的形状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

 

总结白细胞的功能:

防御、保护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l   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类型,有的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穿过血管壁,吞噬病菌。

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l  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吞噬病菌。

 

 

 

 

观看,归纳、总结

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是最小的血细胞,也无细胞核,人体内每升血液含(100~300)x109个。

观察

同学念《血小板的自述》

 

倾听,总结出血小板的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凝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放一种物质,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最后产生不溶性的蛋白质纤维。

这种蛋白质纤维,将血细胞缠绕成一团血块,血液凝固,堵住伤口。

总结:

运输、防御

白血病及骨髓捐献

1. 血液对于我们人体来说,意义重大。

但是,如果造血系统出现了恶性增生病变,就会得白血病。

请同学介绍课下收集到的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

 

2. 骨髓捐献教育。

(献出你的爱心,重新点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3. 除了骨髓移植可以获得造血干细胞,科学家又发现,新生儿的脐带血中也有造血干细胞,请同学阅读课后资料。

 

同学介绍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

 

 

 

 

了解骨髓捐献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认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

 

阅读课后资料《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拓展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把握课题的重点、难点,较合理地运用好教材;根据课题运用自制教具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教学过程能使用探究性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能较好地体现课改的精神。

有效地对课堂进行组织、管理、指导与调控,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参与活动积极认真。

能够着眼于“以人为本”课程价值取向出发,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每一位同学的指导,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所得。

如在教学中,让小组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行白血病和骨髓移植的专题汇报,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讨论。

本节课教学的另一突出之处是注重了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通过让学生以学习血液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认同义务献血和骨髓捐献,关注生命,关爱他人,并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环节还需细致推敲,板书设计不太合理。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设计(陈标)

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陈 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课前准备 

 

(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实物。

  

 

(2)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老师要象你们作自我介绍,本人任教于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已婚,这是我女儿的照片,可爱吗?

长得跟我象不象?

哪些地方象呢?

 

学生:

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

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我和我老婆,有些地方不像我俩。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