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2475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docx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总结要点

1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级别

设计速度

快速路

100

80

60

主干路

60

50

40

次干路

50

40

30

支路

40

30

20

2

3.2.2快速路和主干路的辅路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6倍。

323在立体交叉范用内,主路设计速度应与路段-致,匝道及集散车道设计速度宜为主路的0.4倍〜0.7倍。

3.2.4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丘为路段的0.5倍〜0.7倍。

3

表3.4.3道路最小净高

道路种类

行驶车辆类型

最小净高(m)

机动车道

各种机动车

4.5

小客车

3.5

非机动车道

自行车、[轮车

2.5

人行道

行人

2.5

表3.5.2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年)

道路等级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路而

水泥混凝土路而

砌块路而

快速路

15

30

主干路

15

30

次干路

10

20

支路

8(10)

15

10(20)

注:

1支路采用沥青混凝土时,设计年限为10年;采用沥青表面处治対

为8年。

2砌块路面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时,设计年限为10年:

采用石材时,为20年。

类别

设计使用年限(年)

特大桥、大桥、重要中桥

100

中桥、重要小桥

50

小桥

30

5快速路两侧设置辅路时,应用四幅路,不设置辅路时用两幅路。

主干路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支路采

用单幅路。

表5.3.2一条机动车车道最小宽度

车型及车道类型

设计速度(km/h)

>60

W60

大型车或混行车道(m)

3.75

3.50

小客车专用车道(m)

3.50

3.25

表5.3.3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

车辆种类

自行车

三轮车

非机动车道宽度(m)

1.0

2.0

表5.3.4人行道最小宽度

项目

人行道最小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各级逍路

3.0

2.0

商业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

5.0

4.0

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

5.0

4.0

长途汽车站

4.0

3.0

 

a)中间带

b)两侧帶

图5.3.5分车带

带宽度之和。

分隔带采用立缘石围砌,考虑防撞要求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

表5.3.5分车带最小宽度

类别

中间带

两侧带

设计速度(km/h)

$60

<60

$60

<60

路缘带宽度(m)

机动车道

0.50

0.25

').50

0.25

非机动车

0.25

0.25

安全带宽度MIC(tn)

机动车道

j50

0.25

).2-

0.25

非机动车

——

0.25

0.25

侧向净宽W1(m)

机动车道

1.00

0.50

0.75

0.50

非机动车

——

——

0.50

0.50

分隔带虽小宽度(】n)

2.00

1.50

1.50

1.50

分车带最小宽度(m)

3.00

2.00

2.50(2.00)

2.00

8当快速路单向机动车道数小于3条时,应设置不小于3米应急车道。

连续设置有困难时设置应急停车港湾,间距不大于500米,宽度不小于3米。

9

5.3.7路眉设置应符A下列规定:

1采用边沟排水的道路应在路面外侧设宜保护性路肩,中间设迢排水沟的道路应设宜左侧保护性路肩。

2保护性路肩宽度门路缘带外侧算起,快速路不应小于0.75m:

其他道路不应小J-0.50111:

当有少量行人时,不应小于1.50m°当需设宜护栏、杆柱、交通标志时,应满足其设迓要求。

10道路横坡是由路而宽度、类型、纵坡及气候特征决定的,宜采用1%~2%。

快速路及降雨量大的用1.5%~2%,严寒积雪地和透水性路而用1%~1.5%,保护性路肩横坡度可以比路面横坡度大l%o

11平面线形设计

表6.2.2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in)

1600

1000

600

400

300

150

70

设超高最小

半径(m)

一般值

650

400

300

200

150

85

40

极限值

400

250

150

100

70

40

20

表6.2.3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nih)

100

80

60

50

40

30

2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般值

260

210

150

130

110

80

60

极限值

170

140

100

85

70

50

40

圆曲线最小长度(m)

S5

70

50

40

35

25

20

表6.2.4-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11)

85

70

50

45

35

25

20

直线与圆曲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之间要设计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要采用回旋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上表要求,当设计速度小于40km/h时,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

表6.2.4-2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设计速度(hull)

100

80

60

50

40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in)

3000

2000

1000

700

500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上表的半径时,直线可与圆曲线直接连接。

12

表6.2.5最大超高橫坡度

设计-速度(km/h)

100,80

60,50

40,30,20

最大超高横坡(%)

6

4

2

当需要设置超高时,超高横坡度应符合上表的设计值,在圆曲线范围

内设置超高,且当由直线段的正常路拱断面过渡到圆曲线上的超高段

时必须设置超高缓和段。

13半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设置

加宽缓和段。

14

表6.2.7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

(knili)

100

80

60

50

40

30

20

停车视距(m)

160

110

7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上表的规定值,会车视距是上表停车视距的两倍,当货车比例较多段应验算货车视距。

在平、纵曲线设计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停车视距的路段要进行视距验算。

15

628分隔帶及缘石开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快速路屮间分隔带在枢纽立交、隧道、特大桥及路堑段前后,应设置屮间分隔带紧急

开口。

开口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km,开口长度宜采用20111〜30in,开口处应设岂活动护栏。

两侧分隔带开口应符合进出口最小间距要求。

2主干路的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路侧带缘石开口距交叉口间距应犬

于进出口道展宽段长度。

16

表6.3.1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inli)

100

80

60

50

40

30

20

最大纵坡

(%)

一般值

S

4

5.5

6

8

极限值

4

5

6

7

8

新建道路应采用小于或等于最大纵坡一般值,改建道路、受地形条件或特殊路段可采用极限值。

除快速路外的其他等级道路,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大1%。

积雪或冰冻地区的快速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5%,其他等级道路不应大于6%o

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遇到特殊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设置锯齿型边沟或其他排水设施。

17

表6.3.3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100

SO

60

50

40

30

20

最小坡长(m)

250

200

150

130

110

85

60

6.3.4当道路纵坡人于本规范表6.3.1所列的一般值时,纵坡鼓人坡长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道路连续上坡或下坡,应在不大于表6.3.4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纵坡缓和段。

缓和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其长度应符合木规范表6.3.3最小坡长的规定。

表6.3.4机动车最大坡长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纵坡(%)

4

5

6

6.5

7

6

6.5

/

6.5

/

8

帰大坡长(1H)

700

600

400

350

300

350

300

250

300

250

200

3.5非机动车道纵坡宜小于2.5%:

当人于或等于2.5%时,纵坡最人坡长应符合63.5的2定。

表6.3.5非机动车道最大坡长

纵坡(%)

3.5

3.0

2.5

最大坡长(】n)

自行车

150

200

300

三轮乍

100

150

6.3.6备级道路纵坡变化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宜采用恻曲线,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应符合衣6.3.6规定。

般情况下应人于或等于-般值;待别困难时町采用极限值。

表6.3.6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00

80

60

50

40

30

20

凸形竖曲线

一般值

10000

4500

1800

1350

600

400

150

极限值

6500

3000

1200

900

400

250

100

凹形竖曲线

一殷值

4500

2700

1500

1050

700

400

150

极限值

3000

1S00

1000

700

450

250

100

竖曲线长度

(m>

一般值

210

170

120

100

90

60

W

极限值

85

70

50

40

35

25

20

19

6.3.7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横坡度与道路纵坡度的合成玻度应小于或等于表6.3.:

的规定。

表6.3.7合成坡度

设计速度

100.80

60、50

40.30

20

合成坡度(%)

7.0

6.5

7.0

&0

积雪或冰冻地区道路的合成坡度小于或等于6%o

20平面交叉口分类

T;A类:

号控制交叉

平A1类

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

交通信号控制,进岀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平B类:

信号控制交

叉口

平B1类

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

平B2类

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致管制交叉口

平B3类

全无管制交叉口

平C类

环形交叉口

表7.2.2平面交叉口选型

平面交叉口类型

选型

推荐形式

可选形式

主干路•主干路

平A】类

主干路•次干路

平A】类

主干路-支路

平B类

平Ai类

次干路•次干路

平A】类

次干路•支路

平B2类

平屯类或平B]类

支路•支路

平B2类或平Bs类

平C类或平他类

21立体交叉口分类

立A类枢纽立

立A1类

主要形式为全定向、喇叭形、组合式全互通

立交

立A2类

主要形式为喇叭形、苜蓿叶型、半定向、定

向或半定向组合的全互通立交

立B类一般立

主要形式为喇叭形、苜蓿叶型、苜蓿叶型立交、环形、菱形、迂回式、组合式全互通或半互通立交

立C类

分离式立交

表7.3.1立体交叉口类型及交通流行驶特征

立体交叉口类型

主线直行车•流行驶特征

转向年•流行驶持征

非机动午及行人干扰情况

立A类

(枢纽立交)

连续快速行驶

较少交织、无平面交叉

机非分行,无干扰

立B类

(一般立交)

主要道路连续快速行驶.次要道路存在交织或平面交叉

部分转向交通存在交织或平面交叉

主要道路机非分行,无干扰:

次要道路机非混行,有干扰

立C类

(分离式立交)

连续行驶

不提供转向功能

表7.3.2立体交叉选型

立体交叉口类型

选型

推荐形式

可选形式

快速路一快速路

立A】类

——

快速路主干路

立B类

立A2类、立C类

快速路一次干路

立c•类

立B类

快速路一支路

——

立C类

主干路一主干路

立B类

当城市道路与公路相交时,高速公路按快速路,一级公路按主干路,二级和三级公路按次干路,四级公路按支路确定与公路相交的道路交叉口类型。

22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交叉宜选用立体交叉。

23快速路和主干路路基顶而设计回弹模量值不应小于30MPa。

次干路和支路不应少于20MPa。

24路基设计高度应使路肩边缘的路基相对高度不低于路基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并应满足冰冻要求。

沿河及浸水路段的路基边缘标高,不应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雍水高、波浪侵袭高度及0.5米的安全高度。

表12.2.4土质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路基最小压实度(%)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填方

0-80

96

95

94

92

80-150

94

93

92

91

>150

93

92

91

90

零填或挖方

0-30

96

95

94

92

30-80

94

93

26

表12.3.2路面面层类型及适用范围

而层类型

适用范围

沥青混凝土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城市广场、停车场

水泥混凝土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城市广场、停车场

贯入式沥青碎石、上拌下贯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和稀浆封层

支路、停车场

砌块路而

支路、城市广场、停午场

27水泥混凝土路而设计

1)路面设计应包括面层类型选择及结构层组合设计,接缝层构造、配筋及排

水设计,各结构层组成材料设计,路面厚度及路面表面特性设计。

2)面层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不低于4.5MPa。

快速路、主干路和其他重

交通公路的抗弯拉强度不低于5MPa。

3)水泥混凝土路而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或路基湿度状况不佳时应设置

垫层。

表12.3.4其他水泥混凝土面层类型的适用条件

而层类型

适用条件

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预应力水泥混凝土路面

特重交通的快速路、主干路

沥青上而层与连续配筋混凝土或横缝设传力的普通水泥混凝上卜而层组成的复合式路而

特重交通的快速路

钢纤维混凝土面层

标高受限制路段、收费站、桥面铺装

混凝土预制块面层

广场、步行街、停牟场、支路

桥梁和隧道

表13.2.2桥梁分类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m)

单孔跨径L±(m)

特大桥

L>1000

Lk>150

大桥

1000>L>100

150>Lk>40

中桥

100>L>30

40>Lk>20

小桥

30>L>g

20>Lk>5

表13,3.2隧道分类

隧道分类

特长隧道

长隧道

中隧道

短隧道

隧道长度L(m)

L>3000

3000>L>1000

1000>L>500

L<500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

表14.1.4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与适用范围

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

适用范围

A

快速路

B

主干路、次干路作为交通干线时

C

主干路、次干路作为集散、服务功能时

D

次干路、支路

1

14.2.1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A级时,应配置系统完善的标志、标线、隔离和防护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间带必须连续设置中央分隔护栏和必需的防眩设施。

2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

3互通式立交及其周边路网应连续设置预告、指路、禁令等标志。

4分合流路段宜连续设置反光突起路标。

5进出口分流三角端应有醒冃的提示和防撞设施。

2

14.2.2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E级时,应配置完善的标志、标线、隔离和防护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主干路无中间带时,应连续设置中间分隔设施;当无两侧带时,两侧应连续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设施。

2当次干路无中间带时,宜连续设胃•中间分隔设施;当无两侧带时,两侧宜连续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设施。

3桥梁与高路堤路段必须设置路侧护栏。

4互通式立交及其周边地区路网应设買指路、禁令等标志。

5隔离设施的端头应有明显的提示。

6平面交叉口应进行交通渠化、人车隔离和设置交通信号灯:

支路接入应有限制措施。

14.2.3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C级时,应配置较完善的标志、标线、隔离和防护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干路宜连续设置中间分隔设施。

2主、次干路无分隔设施的路段必须施划路面中心线。

3桥梁与高路堤应设置路側护栏。

4平血交叉口应进行交通渠化,并应设置交通信号灯:

宜设置行人和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设施。

4

14.2.4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D级时,应配置较完善的标志、标线;宜设置分隔和防护设施;平面交叉口宜进行交通渠化,并宜设置行人利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设施。

5

14.3.1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A级时,应配置完善的信息采集、交通#常H动判断、交通监视、诱导、主线及匝道控制、信息处理及发布等设施。

14.3.2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B级时,宜配置基本的信息采集、交通监视、简易信息处理及发布等监控设施。

平而交叉口信号灯形成路网的区域,可采用线控和区域控制。

14.3.3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C级时,在交通繁杂路段、交叉口应设世交通监视装呂和信号控制设施。

14.3.4当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等级为D级时,可视交通状况设且信号灯等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