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20713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docx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较难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声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

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

2.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20m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

3.某中学生用复读机播放英语磁带学习英语,他想让播放的速度慢一点,便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导致声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振幅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4.2017年8月8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25人死亡(其中24名遇难者身份已确认),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

A.动物反应灵敏B.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

C.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D.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

5.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

“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

A.和正常时一样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

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

6.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中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为止。

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钟罩里发生了反射D.声波被玻璃钟罩罩住了

7.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B.人耳处C.空气中D.传播过程中

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9.如图1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

如果能分别吹出“dou

(1)”“ruai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  )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丁C.甲、乙、丙、丁D.丁、丙、乙、甲

10.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瓶子就可以发出“do

(1)”“re

(2)”“mi(3)”“fa(4)”四个音阶,则对应“re

(2)”音阶的瓶子是(  )

A.

B.

C.

D.

11.小明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原因的可能是(  )

A.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C.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

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

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

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

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13.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14.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

具体方法是:

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

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1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

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34m

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18.9m/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20m/s

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

1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9.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20.一根长约10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

2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3.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24.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

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2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

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

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

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

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二.填空题(共7小题)

26.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从图乙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所用的时间是  秒,则该被测车速度是  米/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27.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和  ;响度相同的是  和  。

(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  不同。

28.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20000Hz:

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  减弱噪声。

29.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抽气过程中所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但手机屏幕上始终有来电显示,这说明  。

30.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来工作的。

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  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31.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

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

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32.“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  中减弱噪声。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33.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小球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34.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和  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点,最低的是按住  点。

四.计算题(共6小题)

35.在某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金属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1020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该金属中的声速。

 

36.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

(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37.欲测量声音在某金属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甲乙两人先用皮尺测出该金属物质的长为1020m,甲站在金属物质一端用锤子敲击铁轨,乙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声音在这种金属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8.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花后2.5s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

 

39.一辆列车匀速前进,当车头距某一隧道口700m处鸣笛,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听到了鸣笛的回声,

(1)求列车行驶的速度?

(声速按15℃时计算,尝试画图分析)

(2)已知列车长200m,隧道长1000m,以此速度继续行驶,求通过隧道的时间。

 

40.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如图所示,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m?

(2)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分析】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声音的特点,对各个例子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解:

A、医生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A说法正确;

B、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频率是6Hz,不在听觉范围内,我们是无法听到的,故B说法正确;

C、烛焰在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上“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故C说法正确;

D、“脆如银铃”形容声音的音调高,故D说法错误。

故选:

D。

2.【分析】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2)知道人耳朵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别计算出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来比较即可。

【解答】解:

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传播最快,而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当乙同学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另一端时,声音会传播两次,即第一次是通过铁管这一固体传播过来的,另一次是通过铁管周围的空气传播过来的。

由于铁管长20m,故其通过铁管传播的时间是,据v=

可知,t=

≈0.00385s;

同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是:

t=

≈0.0588s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声音通过空气和铁管的传播时间之差小于0.1s,所以此时人耳朵是不能区分开这两次声音的,故只能听到一次声音。

故选:

A。

3.【分析】声音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女生”和“男生”说话时频率不同,导致音调不同。

【解答】解:

按下慢速的按键,于是播放英语的速度慢了,但他却听到复读机传出老师朗读的声音由“女声”变成了“男声”,即当她放慢速键时,放音的速度变慢了,即声音的频率变小了,所以听到的声音比原来的女声低沉。

故选:

D。

4.【分析】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

(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

【解答】解:

当海啸发出次声波时,次声波产生的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动物的听力比人强,许多动物可以听见,所以野生动物提前逃跑或隐藏,很少大规模死亡。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5.【分析】小李步行的速度约为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小华追上小李时,他发出的声音还未传到小李所在位置,因此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小华会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先听到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先发出的声音。

【解答】解:

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

故选:

B。

6.【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需要介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这样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

B。

7.【分析】减弱噪声的方法有: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只有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8.【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①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

②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15s;

③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

(1)由v=

得: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2)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3)因此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

t′=△t﹣t1+t2=1.1s﹣0.25s+0.15s=1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34m/s。

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9.【分析】用嘴向瓶内吹气发声,靠的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根据频率和音调的关系,结合水位的不同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

当用嘴向瓶内吹气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内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高;

由图知:

四个瓶子的水位,从低到高分别是:

丙、乙、甲、丁,因此对应的四个音阶是:

1、2、3、4。

故选:

A。

10.【分析】音调和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相同条件下,体积大,质量大的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解答】解:

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do

(1)”“re

(2)”“mi(3)”“fa(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D、A、B、C.因此对应“re

(2)”音阶的瓶子是A。

故选:

A。

11.【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气体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快;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它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

“变音钟”是说明钟的声音是变化的,“高亢”说明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这是由于燃烧的香火越旺,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造成的。

故选:

D。

12.【分析】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说明声音的振动引起纸杯振动,即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固体棉线传播的;故C错误;

D、在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做该实验不能成功,不能看到光点的晃动;故D错误;

故选:

A。

13.【分析】

(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振幅有关。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

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4.【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根据s=vt计算距离。

【解答】解:

根据v=

变形s=vt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因为0.30s>0.16s>0.14s,所以SA=SC=SE>SB>SD,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15.【分析】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2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25s的时间;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0.2s;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

(2)找出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

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解汽车速度。

【解答】解: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

由v=

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故A错;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2s=68m;

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故B错;

(2)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

t′=△t﹣t1+t2=0.9s﹣0.25s+0.2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20m/s,故C错、D正确。

故选:

D。

16.【分析】

(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