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2036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docx

化工厂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目录

 

第一章:

火灾事故案例

一:

淄博中轩生化"6.16"火灾事故

2008年6月16日16时30分左右,淄博中轩生化黄原胶技改工程提取岗位一台离心机在由生产厂家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技术员李国奕进行检修完毕,试车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起火灾,造成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

1.事故经过

淄博中轩生化位于临淄区东外环路中段,法定代表人史正富,总经理杜金锁,现有职工人400人,主要产品黄原胶。

该公司6000吨/年黄原胶技改工程于2007年7月5日取得设立和平安设施设计审查手续,2007年12月21日取得试生产方案备案告知书。

事发时正处于试生产阶段。

2.事故原因

〔1〕据调查分析,浙江辰鑫机械设备技术员李国奕,违反离心机操作规程,对检修的离心机各进出口没有加装盲板隔开,也没有进行二氧化碳置换,造成离心机内的乙醇可燃气体聚集,且对检修的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间隙没有调整到位,违规开动离心机进行单机试车,致使离心机搅龙与外包筒筒壁摩擦起火,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淄博中轩生化未设置平安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平安管理人员;未落实设备检修管理规定,未制定检修方案,未执行检修操作规程;未落实对外来人员入厂平安培训教育;主要负责人杜金锁未履行平安生产管理职责,未催促、检查本单位的平安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平安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防范措施

〔1〕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平安许可工作,重点抓好试生产环节平安监管。

企业严格按照?

山东省化工建设工程平安试车工作标准?

,标准试生产环节的工作程序,落实试生产前和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平安措施,确保试生产环节的平安。

〔2〕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内部严格开展培训教育。

企业严格执行化工平安生产41条禁令;认真组织宣贯学习?

化工企业平安生产禁令?

和?

化工企业平安生产禁令教育读本?

,提高员工的平安意识,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标准生产经营行为,不断提高平安管理水平。

〔3〕借鉴国外大公司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技术,提高化工生产装置潜在风险辨识能力。

〔4〕逐步拓展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建立企业异常活动报告制度,突出异常活动〔检、维修作业、停复产、开停车、试生产、废弃物料处理和废旧装置撤除〕等重点环节监管。

二:

山东赫达股份"9.12"爆燃事故

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

山东赫达股份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注册资本19883340元,职工总数220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压力容器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6000吨/年,纤维素醚工程始建于2000年。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

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分钟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小时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

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

2.事故原因

〔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纤维素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

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做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的设计单位为淄博泰科工程设计,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缺乏,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05MP以下〕的现象,致使釜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绒釜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

平安现状评价报告中对脱绒工序危险有害分析不到位,未提及脱绒釜存在晶间腐蚀的危险因素。

3.防范措施

〔1〕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平安许可工作,严格按照"三同时"要求,落实各项标准要求,设计、施工、试生产等各个阶段应严格按标准执行。

〔2〕严格按照标准、标准要求开展日常设备的监督检验工作,及时发现设备腐蚀等隐患。

〔3〕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操作,严禁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运行。

〔4〕进一步标准评价单位的评价工作,提高平安评价报告质量,切实为企业提供平安保障。

三:

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事故经过

2004年8月26日,济南市某化工厂一台4M20-75/320型压缩机放空管因遭雷击发生着火事故。

2004年8月26日9时,正值雷雨天气,厂内设备运行正常。

突然一声雷鸣过后,厂内巡视检查工人发现厂区内8号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着火。

在通知厂领导的同时,立即向厂消防救援队报警。

厂消防救援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着火现场,在消防救援队和闻讯赶来的厂干部及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扑灭了着火,没有酿成重大火灾,防止了更大的损失。

2.事故原因

〔1〕氮氢气压缩机各级放空用截止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磨损严重,没能及时发现进行维修和更换,造成个别放空截止阀内漏严重,使氮氢气通过放空管进入大气遭遇雷击而发生着火事故。

〔2〕氮氢气压缩机各级油水别离器在排放油水时,所排出的油水都进入到集油器内,而集油器放空管连接到放空总管上。

操作工人在进行排放油水的过程中,没能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氮氢气进入集油器后随放空管进入大气。

在排放过程中遭遇雷击而发生着火事故。

〔3〕由于放空管没有单独的避雷设施而遭受雷击也是此次着火事故的重要原因。

由于该厂采取的避雷措施是在压缩机厂房上安装避雷带,而放空管的高度超过了避雷带,其它的避雷针又不能覆盖放空管,因此引发此次着火事故。

3.防范措施

上述分析肯定了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可燃气体----氮氢气进入大气,以及防雷措施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针对这次着火事故提出了如下具体的防治措施:

〔1〕对氮氢气压缩机各级放空用截止阀进行定期检验,磨损严重的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新的截止阀。

从而防止因阀门内漏使氮氢气进入大气造成事故。

〔2〕加强巡回检查,确保油水别离器的排放操作按规定进行,严格规定其排放操作时间。

〔3〕按标准正确设置避雷装置。

这次事故发生后,厂内技术人员按防雷的根本措施对全厂内的避雷装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

对防雷的薄弱环节进行了改造,增设了高性能的避雷器,并进行了合理布置,确保同类事故不再发生。

四:

菏泽海润化工小井乡黄庄储藏库11.23爆燃事故

1.事故经过

2009年11月23日13时17分,菏泽海润化工小井乡黄庄储藏库发生粗苯运输车辆燃烧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菏泽海润化工位于东明县开发区,2009年7月16日取得经营许可证,主要负责人范新增,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经营产品有甲苯、粗苯、二甲苯、苯、苯乙烯、环己酮、环己烷、甲醇、煤焦油、燃料油〔闪点<60℃〕、溶剂苯、三聚丙烯、洗油、乙醇、重质苯、硫磺等。

该公司储存罐区设有100m³卧式储罐5台,用于储存苯、粗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环己酮、苯乙烯等。

粗苯运输车辆是张金星和穆勇敢合伙购置,罐容量是46.3立方,于2009年4月1日挂靠在东明县第二运输公司。

2009年11月23日8时左右,菏泽海润化工刘喜林给平安员郭凤田打说找到了运输粗苯的车辆,10时30分左右刘喜林、郭凤田、穆勇敢三人在东明县石油公司油库集合后,由穆勇敢驾驶运输粗苯的车〔鲁R82660〕一起去菏泽海润化工小井乡黄庄储藏库。

11时30分左右到达。

他们到达1个多小时以后,运输车辆司机就把车停到了存储罐前,连接好泵开始从储存罐往罐车里充装粗苯,装有十五分钟的时候,穆勇敢上到罐车上查看前面的罐口〔罐的前后各有一个开启口〕,看装满没有。

然后又走到后面的罐口查看了一下,又走回前面的罐口附近对刘喜林说装的太慢了,也就是在他们说话的同时,大概13时17分时左右

发生了爆燃。

然后罐车冒出浓烟。

刘喜林从开始装车一直在罐车上(后罐口附近),郭凤田在控制电泵的闸刀前,看闸刀。

郭凤田见此情况,就立即拉下闸刀,然后跑到储罐前关掉储罐的阀门。

郭凤田立即拨打119、120急救,消防队来后把火扑灭。

此次事故造成穆勇敢死亡,刘喜林受伤。

2.事故原因

〔1〕据调查分析,驾驶员穆勇敢违反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相关规定,单独开车运输危险化学品未配带必须的劳保用品及服装,而是穿戴不防静电的普通服装,在罐车上来回走动,衣服上的静电点燃了挥发的苯混合气体,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公司的平安员在装车现场自己没有按规定穿着劳保服装,发现穆勇敢和刘喜林未穿戴劳保服装未加制止;主要负责人没有担负起企业平安生产管理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在发生爆燃事故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上报平安事故,且逃匿;现场工作人员普遍平安意识差,违章操作,平安生产管理较乱;东明县二运公司对所挂靠车辆的从业人员培训教育不够,监管不力,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防范措施

〔1〕完善预案。

根据本单位所涉及危险物品的性质和危险特性,对每一项危险物品都要制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和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修订完善预案。

〔2〕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对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平安生产和应急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作业场所危险源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因素,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组织应急演练。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应急演练,使作业和施救人员掌握逃生、自救、互救方法,熟悉相关应急预案内容,提高企业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科学、平安施救。

〔4〕加强装备建设。

为专兼职救援队伍配备必要、先进的救援装备,从而提高防护和施救能力及效果。

五: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1.事故经过

某年9月11日16时,吉林省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空分车间682氧气装瓶站休息室,因违章吸烟致3人被烧死,重伤1人,轻伤2人。

11日16时许,因该厂空分车间的氧气不合格,不能装瓶,682氧气装瓶站的6名工人将室内的压缩机空气吹洗出口阀翻开放空后,便集中在休息室内学习。

18时50分,1名工人在点香烟时,火柴在富氧中剧烈燃烧,该工人随即将火柴扔在地上用脚踩,火焰即由裤脚向上蔓延,另1名工人见状急忙协助其进行扑救,不料自己身上也着起火来,倾刻之间室内烟火弥漫,有2名工人破窗逃出。

班长、点烟的工人和1名工人夺门而出,协助灭火的那名工人因惊慌失措未将门拉开而烧死在休息室内,班长和点烟的工人因烧伤过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1名工人因惊恐过度精神失常,其它2人轻伤。

2.事故原因

〔1〕空分车间是第一个五年方案期间委托苏联设计的,原设计中氧气装瓶站压缩机岗位没有室外放空管线,而是利用室内压缩机一段入口的空气吹洗的出口阀做放空阀,只能将氧气排在室内,事故当时氧气放空达3小时,室内氧气浓度高。

〔2〕操作人员违反该厂有关平安的规定,在非吸烟点的空分车间682氧气装瓶站休息室内吸烟,加之职工缺乏平安防火知识,对富氧燃烧认识缺乏,以致扩大了灾情。

〔3〕氧气装瓶站休息室的门不符合有关建筑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门向内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