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2017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docx

2骨骼系统遗传病解析

目录

骨骼系统遗传病2

第一节马凡综合征2

第二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异常疾病4

一、颅缝早闭综合征5

二、侏儒症7

(一)软骨发育不全7

(二)致死性侏儒症9

第三节成骨不全病10

第四节抗维生素D佝偻病12

第五节其他遗传性骨骼疾病14

一、弯腿性发育不良14

二、Smith-Lemli-opitz综合征14

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

四、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6

五、矮小症17

六、脊柱骨骺发育不良19

七、多发性软骨性外生疣21

八、多指症22

九、并指症23

十、短指(趾)症25

十一、强直性脊椎炎27

骨骼系统遗传病

迄今为止已描述的伴有骨骼异常的遗传病达500种以上,《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共纳入372种遗传性骨病,已明确其中215种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相关致病基因约140个。

其中部分骨骼系统遗传病已在蛋白质或基因水平得到阐明。

本章仅选择其中较为典型或分子机制比较明确的部分疾病予以介绍。

第一节马凡综合征

马凡(方)综合征(Marfansyndrome,MFS)(#154700)是最常见的AD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之一,由法国儿科医师Marfan于1896年首次描述。

MFS由于原纤维素基因突变引起,因累及骨骼使手指细长,故又称为蜘蛛指(趾)(arachnodactyly)综合征。

发病率为1/5000~1/10000,其中25%~30%患者为散发病例,散发病例常与父亲高年龄有关。

【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在不同家系之间,甚至在同一家系的不同患者之间,都存在较大的表型差异。

每个家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突变,同一突变的临床表现型也存在差别,MFS的高度表型异质性以家族外之间患者为明显。

MFS临床表现主要涉及骨骼、眼和心血管等系统,次要涉及肺、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有下列几方面。

1.骨骼畸形患者身材不成比例的增高,主要包括身材瘦高、肢体细长、蜘蛛脚样指(趾),及关节囊松弛导致关节活动过度,复发性髋脱位。

手长度超过身高的11%,脚(股)长度超过身高的15%。

患者有拇指征,即以四指包着拇指握紧拳头时,拇指端露出掌外,此乃拇指过长之故。

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胸壁畸形(漏斗胸或鸡胸),可伴有椎体滑脱、扁平足。

全身结缔组织张力不足,还可导致腹股沟疝、膈疝、自发性气胸及肺气肿等。

2.眼约80%患者有晶状体异位,而且一般是双侧对称,约75%脱位方向向上,同时有一定程度向后移位。

部分病人出现近视,视网膜剥离;可有角膜增大,虹膜透照,脉络膜变薄,小晶状体及蓝巩膜等。

3.心血管系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以二尖瓣脱垂最常见,升主动脉扩张可见于90%患者,随着扩张加重(直径超过60mm),主动脉变得易于破裂(可致死)。

当主动脉变宽时,其瓣膜伸展而引起主动脉反流,左室将扩大,进而心肌病发生,最终结果是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MFS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4.其他可有尖头畸形,硬脑膜扩张,骶部脊膜膨出。

可见腭裂或悬雍垂裂,下颌前突,牙齿错位咬合,常有颞颌关节病。

肺部表现为肺尖部位肺大泡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皮肤表现为不能解释的牵拉标志和切口疝。

新生儿MFS是最严重的类型,其主要特征为严重的房室瓣功能失调、蜘蛛足样指(趾)、关节挛缩和胸部畸形。

【分子遗传学】

MFS属不规则显性遗传病,表现度差异很大。

MFS是由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FBN1)基因(*134797)突变引起的,FBN基因定位于l5q21.1,基因全长230kb,含有65个外显子,编码序列为9.3kb,编码由28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富含半胱氨酸(约14%为半胱氨酸)的原纤维蛋白原(prefibrillin)。

FBN1以原纤维蛋白原形式存在,原纤维蛋白1(FBN1)的每一个结构域几乎都由一个外显子编码。

FBN1的前体含有一些结构特异区(富含半胱氨酸的重复序列),如类表皮样生长因子区(EGF-like)、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LTBP)结构区和Fib结构区。

FBN1含有47个EGF结构区,其中43个EGF结构区含有钙结合共有序列,被定义为钙结合EGF共有序列(calcium-bindingEGFconsensussequence,cbEGF)。

在MFS病人中已发现600多种FBN1基因突变,FBN1基因突变分布于整个基因,没有明显的热点位置,其中以在外显子l3,15,24~28,32及43上的突变类型相对较多,突变较少的区域是外显子57和外显子65。

.FBN1基因突变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导致FBN1分子缩短的突变,占总突变的38.6%,包括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变、插入和重叠突变和缺失突变以;另一类为错义突变,占总突变的60.3%,它们多数(78%)定位于cbEGF上,此类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①突变氨基酸替代半胱氨酸残基,影响二硫键形成,导致结构域的错误折叠;②突变氨基酸破坏了钙结合位点,降低了其钙离子亲和力及cbEGF结构域之间的稳定性,增加了其对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

截至2011年2月23日OMIM记载的FBN1变异体主要有54种。

几乎所有的突变在受累的个人和家庭中是独特的,但约12%的FBN1突变为再发突变。

在经典MFS患者中有近1/3未发现FBN1突变。

MFS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基因突变位置有关,发生在FBN1基因各处的突变都可以导致典型的三大系统临床表现,但症状严重的婴儿型MFS的发生多集中于外显子24到外显子32。

原纤维蛋白2(FBN2)基因(*612570)位于5q23-q31,FBN2和FBN1的结构域在氨基酸水平上80%是一致的。

FBN2基因突变可导致先天性挛缩性细长指(趾)(contracturalarachnodactyly,congenital;CCA)(#121050)。

CCA具有与MFS相类似的骨骼特征:

如肢体细长、蜘蛛足样指/趾;与MFS不同的是关节挛缩、手指呈屈曲状,膝和髋的轻度挛缩;CCA不具有MFS的眼及心血管系统特征性改变,应注意鉴别。

FBNl突变也可在其他相关结缔组织疾病中找到,如二尖瓣-主动脉-骨骼和皮肤即MASS综合征(MASSsyndrome)(#604308)、Weill-Marchesani综合征(Weill-Marchesanisyndrome)(#608328)和Shpritzen-Gorberg综合征(Shpritzen-Gorbergsyndrome)(#182212)等,仅伴有轻微骨骼异常的升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以及晶状体异位。

因此,MFS临床表型的高度变异性不能用单独的FBN1突变来解释,其他未知的候选基因也可能导致MFS。

除了FBN1和FBN2基因突变外,MFS发病还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异常有关,最近从部分未携带FBN1突变的MFS患者体内检测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TGFβreceptortypeⅡ,TGFBR2)基因和TGFBR1的基因突变,这类综合征被称为MFS2型,使MFS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更好地了解MFS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异常TGF2β信号可能与人类MFS表型有关。

已发现的TGFBR2基因(+190182)突变有1O多个,该基因突变也导致MFS表型改变,即马凡综合征2型(Marfansyndrome2)。

已发现的TGFBR1基因(*190181)突变有多种。

TGFBR1和TGFBR2基因突变的MF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者,一般都有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这点与FBN1突变的患者不同。

TGFBR1和TGFBR2的突变都不是MFS所特有的。

TGFBR1或TGFBR2基因突变主要导致Loeys-Dietz主动脉瘤综合征(Loeys-Dietzsyndrome,LDAS)(#608967,#609192,#601308),其临床表现以(器官)距离过远、悬雍垂裂、腭裂、全身性主动脉迂曲、升主动脉瘤和夹层为特征。

LDAS和MFS有几个重叠的临床表型,包括主动脉根部瘤和其他的骨骼异常:

如颧骨发育不全、细长指(趾)、胸壁畸形、脊柱侧凸、屈曲指和关节松弛。

【发病分子机制】

MFS的发病分子机制已成为对基因多效性解释的典型例子。

原纤维蛋白是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的一种糖蛋白,是构成微纤丝或弹力纤维的主要蛋白之一。

由于原纤维蛋白异常造成结缔组织的伸展过度,导致主动脉扩张及晶状体移位。

在骨骼缺陷中的作用则通过骨膜间接发挥,当骨膜的弹性增加时,将出现骨骼生长过度。

FBN1的错义突变绝大部分(3/4)位于cb2EGF样基序,影响了半胱氨酸残基或钙结合的氨基酸,半胱氨酸残基的添加或减少将导致基序的错误折叠。

这些突变影响FBN1的运输,延迟FBN1的分泌和增加FBN1对蛋白酶的敏感性。

Arg240Cys的残基置换还与晶状体异位的高风险性相关。

钙结合的保守序列的残基突变会在突变位点附近或远端(少数)创造一个蛋白水解酶敏感位点。

这些突变导致钙结合的亲和力减少,使基序的刚性结构遭到破坏和2个一致的cb2EGF样基序之间的界面变得不稳定,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临床表型的严重程度直接与突变的mRNA转录量(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转录量减少)和一定比例的截短的FBN1(被组装在微纤维里)有关。

TGF2β信号异常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MFS骨骼特征。

受累的细胞外基质结构组成和异常的TGF2β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决定MFS的表型。

迄今为止已提出了4个MFS的发病分子机制模型:

①显性负效应,突变的FBN1单聚体干扰正常的FBN1单聚体装配成微纤维,或者是其本身错误地组装成微纤维,在突变蛋白的水平调控疾病的严重程度;②FBN1在保持弹性纤维稳定性上具有重要作用,FBN1基因突变破坏了弹性纤维的稳定性;③FBN1基因突变增加了FBN1对蛋白水解酶的敏感性,易于被其降解;④FBN1基因和TGFBR2基因突变使TGF2的活性和信号转导失调。

【诊断和分子诊断】

根据眼、骨骼及心血管系统的表型特征,不难做出MFS诊断。

Pyeritz和Mckusick提出的诊断要点为:

①阳性家族史;②骨骼系统的典型表现;③眼部特征;④心血管系统受累征象。

有其中两点便可做出诊断。

MFS的症状常与其他疾病重叠,MFS应与Beals综合征(Bealssyndrome)(#3121050)、马凡样综合征(Marfanoidsyndrome)(#182212)和Stickler综合征(Sticklersyndrome)(#108300,#604841,#184840)等鉴别。

在MFS的基因型-表型关系没有完全清晰之前,FBN1基因突变分析是一种费时、价高而且实验操作复杂的检测,其结果也不一定能完全达到诊断目的(仅70%的临床病例显示阳性)。

如果FBN1突变是已知的,那么信息对其亲属有应用价值;足够的基因连锁多态性使家系连锁分析可以施行。

这一点在儿童时期尤为重要,因为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基因突变已存在,由此可以对他们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

如果患病的父母的基因突变已知,结合超声或放射学检查阳性结果和阳性家族史,通过绒毛或羊水获得的DNA分析可进行产前诊断。

【治疗和预防】

雌激素治疗可阻止骨骼过度生长,对生长过快或有脊柱侧凸、扁平足且并发疼痛的小孩可以使用。

对主动脉扩张的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

β阻滞剂可减少心排血量。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联合移植已有很高的成功率,升主动脉直径大于50mm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20年生存率可达60%,1996年Kilpatrick等用核酶(ribozyme)进行FBN1的基因治疗。

MFS患者要避免与心脏大负荷有关的运动,以避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动脉瘤破裂导致死亡。

约15%患者为新突变所引起,外显率很高,但表现度(expressivity)差异很大。

在不同家系之间,甚至在同一家系的不同患者之间,都存在较大的表型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