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201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精品文档.doc

实验室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第一部分临床血液学检测

项目

名称

英文

缩写

检测

方法

正常参考值

简要临床意义

红细胞

计数

RBC

电阻

抗法

男:

4.0-5.5×1012/L 

女:

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红蛋白测定 

Hb

比色法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白细胞

计数 

WBC

外周血涂片染色镜检法

成人:

4.0-10.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新生儿:

15-20×109/L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DC

激光

散射法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

0-0.1(0-1%)

淋巴细胞:

0.20-0.40(20%-40%)。

单核细胞:

0.03-0.08(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

计数 

EOS

50-500×106/L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红细胞比容

测定

HCT

温氏法

男:

0.40~0.50L/L

女:

0.37~0.48L/L

脱水、烧伤、大手术后,通过测定压积以决定是否静脉输液及输液量。

血细胞比容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性增多,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细胞比容降低,见于各种贫血,但必须结合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平均

红细胞

容积

MCV

分析

仪法

80-100fl 。

1.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遗传原因)。

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2.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平均

红细胞

血红蛋白量

MCH

分析

仪法

27-34pg

平均红细胞

血红蛋白浓度

MCHC

分析

仪法

320-360g/L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V-CV

分析

仪法

11-14%

根据MCV、RDW两项指标的变化,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2.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3.正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RDW均正常,常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4.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

5.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增大、RDW正常,如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6.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网织红细胞

Retc

活体

染色法

成人和儿童:

0.005-0.015 

新生儿:

 0.02-0.06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24-84)×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反应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贫、急性失血、缺铁贫、巨幼贫等;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障、骨髓病性贫血。

血小板计数

  

  

PLT

分析

仪法

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

亢进、尿毒症等。

血小板平均

容积

MPV

分析

仪法

7~11fl

MPV增高:

1.造血功能抑制排除后,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要表现。

2.血小板破坏增加但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

MPV减低:

1.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者。

2.MPV随血小板数同时持续下降,可提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血小板分布

宽度

PDW

分析

仪法

15%~17%

(1)增加:

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

如: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2)减少:

血小板体积大小较均一。

红细胞沉降率

ESR

魏氏法

男性:

0~15mm/h末

女性:

0~20mm/h末

1.血沉增快 临床常见于:

  

(1)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的儿童、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可加快,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或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