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96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docx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俨然(yǎn)溯洄(shù)器皿(mǐn)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欣然规往(规:

打算,计划)

B.心乐之(乐:

以……为乐)

C.神情与苏、黄不属(属:

属于)

D.溯洄从之(溯洄:

逆流而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6.古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6分)

(1)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5分)

(1)《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2分)

(2)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7分)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

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4分)

诗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3分)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

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

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

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

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

老师要求。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2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2.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

“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

“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

(3)麻枲之属_________________

(4)迫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

那么乙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6.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8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