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9524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 名师精编单元测试.docx

高中生物届浙科版细胞的代谢名师精编单元测试

细胞的代谢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B.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C.烟草花叶病毒、硝化细菌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都可以合成酶

D.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答案】B

【解析】A.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A错误;

B.酶的合成过程需要消耗ATP,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

C.烟草花叶病毒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可以合成酶,C错误;

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改变反应的温度,因此如果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D错误。

考点:

酶与ATP的结构和功能

2.下列是四幅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氧气浓度为a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强度相同

B.乙图中如果再提高CO2浓度,则b点一定上移

C.由丙图可知,温室中白天温度应控制在t2℃左右,晚上应控制在t1℃左右

D.丁图代表两类色素的吸收光谱,则e代表类叶绿素

【答案】C

【解析】根据甲图可知,氧气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相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1:

3,说明无氧呼吸的强度大于有氧呼吸的强度,A错误;根据图乙可知,b是光的饱和点,该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可能的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因此提高CO2浓度,b点不一定上移,B错误;根据图丙可知,白天温度应控制在t2℃左右时,光合速率最高,晚上应控制在t1℃左右时,呼吸速率最低,有助于植物的生长,C正确;根据图丁可知,e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f的吸收光谱在红光区和蓝紫光区,所以e代表类胡萝卜素,f代表叶绿素,D错误。

3.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B、酶参与了反应,并在反应中被消耗

C、酶是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D、每种酶都能催化各种反应

【答案】C

【解析】略

4.下列哪些物质进出细胞时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线粒体密切相关

①尿素通过细胞膜

②人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③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Na+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解:

①苯通过细胞膜属于自由扩散的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因此与线粒体和核糖体无关,①错误;

②人成熟时的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该运输方式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线粒体无关,②错误;

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吸收Na+属于主动运输,其载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③正确;

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其载体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④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以及细胞器的功能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从线粒体和核糖体的功能着手,明确该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然后在选项中选择出主动运输方式的即可.

5.酶和ATP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都有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酶只能在活细胞内发挥作用

B.黑暗中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ATP是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ATP中的A为腺嘌呤

【答案】C

【解析】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ATP中的A为腺甘,由核糖和磷酸组成,D错误。

6.硝化细菌合成糖类物质时需要的能量,以及合成蛋白质时所需直接能源的能量分别来自于

A.都来自于氧化无机物B.氧化无机物和氧化有机物

C.氧化无机物和ATP水解D.都来自于ATP水解

【答案】B

【解析】硝化细菌为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氨氧化生成硝酸盐释放的化学能合成糖类,合成蛋白质时所需直接能源的能量来自于ATP水解,而ATP来自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B正确。

【考点定位】化能合成作用

7.分析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①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③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本实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A正确;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但Na+没有通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由于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而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说明本实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没有说明是否需要能量,所以不能判断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D错误。

【考点定位】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8.关于A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ATP与ADP难以处于动态平衡

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C.ATP中A与D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使细胞中产生并积累大量的ATP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ATP,要求考生理解与ATP相关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剧烈运动时,一边快速消耗ATP一边又快速合成ATP,细胞内ATP与ADP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A错误;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细胞的能量“通货”,B正确;ATP中A是腺苷,而DNA中的碱基A是腺嘌呤,C错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使细胞中产生大量的ATP,但ATP在细胞内不会大量积累,D错误。

9.分别用相同光照强度的3种可见光照射同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各组叶片的CO2补偿点、CO2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各组呼吸速率相同且基本不变),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光的成分

µmol·mol-1

CO2补偿点

µmol·mol-1

CO2饱和点

µmol·mol-1

最大净光合速率

µmol(CO2)·m-2·s-1

红光

83.1

1281.3

26.1

黄光

91.8

1174.9

20.4

蓝光

99.2

1334.6

33.4

(CO2补偿点指叶片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外界环境中CO2浓度;CO2饱和点指叶片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低CO2浓度。

A.叶绿体中主要吸收蓝紫光的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B.环境CO2浓度为83.1µmol·mol-1时,甲组实验中,植物叶绿体释放O2的量与线粒体消耗O2的量相等

C.环境CO2浓度为1174.9µmol·mol-1时,影响甲、丙两组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同

D.由表格分析,三种光中不宜用黄光作为大棚栽培的补充光源

【答案】C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正确;在甲组实验中,当环境CO2浓度为83.1µmol·mol-1时,植物处于CO2补偿点状态,即植物叶绿体释放O2的量与线粒体消耗O2的量相等,B正确;甲、丙两组植物的CO2饱和点均大于1174.9µmol·mol-1,所以当环境CO2浓度为1174.9µmol·mol-1时,影响甲、丙两组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都有CO2浓度,C错误;据表可知利用黄光组实验,在相同的强度下光照,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甲(红光)、丙(蓝光)两组小,所以三种光中不宜用黄光作为大棚栽培的补充光源,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解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CO2补偿点是指呼吸作用速率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时的CO2浓度。

CO2饱和点是指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时的最小CO2浓度。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渗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浓度

B.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性染色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呈蓝绿色

C.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可选用根尖作为实验材料

D.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需将叶片的一半遮光,以控制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因为有大气压强的存在导致漏斗内的液面不会无限上升,当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浓度大于烧杯内溶液浓度,故A错误。

健那绿是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的,并且是对活细胞进行染色,故B正确。

根尖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

将叶片一半遮光时为了控制单一变量,而不是无关变量,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1.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

B.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促反应速率加快

C.如果B点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不变

D.如果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5℃,酶促反应速率可能按曲线②方式变化

【答案】C

【解析】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曲线表明C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A正确;A点时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促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B点以后随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酶已经饱和,因如果此时反应体系加入少量同种酶,曲线将上升,C错误;如果A点时将反应体系温度升高5℃,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可能按曲线②方式变化,D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2.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线粒体基质含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

B.丙酮酸和H2O在线粒体内膜上彻底分解成CO2和H2O

C.破伤风芽孢杆菌在氧气充足环境下易大量繁殖

D.低温储存水果,可降低水果的呼吸速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内部不含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故A错误;丙酮酸和H2O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故B错误;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严格厌氧菌,故C错误;低温能降低酶的活性,所以低温储存水果,可降低水果的呼吸速率,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别成为H218O和C18O2,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装置,一个置于光下,一个置于暗处相同时间

B.若两管在光下相同时间,甲管释放的氧气有放射性

C.有同学认为将通入CO2改成溶解5%NaHCO3,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D.该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有机物中的氧来自于二氧化碳.

解: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释放的氧气和产生的有机物中的氧的来源,所以两个装置应该都置于相同的光下相同时间,A错误;

B、两管在光下相同时间,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乙管释放的氧气有放射性,B错误;

C、将通入CO2改成溶解5%NaHCO3,NaHCO3解离会生成水,这样又增加了一个排除CO2结合水也能提供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对照实验,更加证明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独立提供,与CO2无关,氧气是由独立的水提供给光合作用过程并进而产生的,C正确;

D、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释放的氧气中的氧的来源,D错误.

故选:

C.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4.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72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6倍

B.1/3倍

C.3倍

D.6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所以有24mlCO2是由有氧呼吸产生,72-24=48ml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由有氧呼吸消耗一分子葡糖糖生成6分子CO2,而无氧呼吸消耗一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CO2,可以推出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6倍,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5.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膜中蛋白质比磷脂更容易移动

B.有些膜蛋白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各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

D.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决定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

【答案】B

【解析】A、质膜的骨架是磷脂分子,蛋白质只是镶嵌在其中,蛋白质的运动受(除其他物理因素,如温度等)磷脂的限制,故磷脂比蛋白质更容易移动,A错误;B、质膜中的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如ATP酶,B正确;C、并不是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S,各种蛋白质不一定都含有C、H、O、N、S等元素,C错误;D、蛋白质特定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特定生物学功能,D错误。

故选:

B。

16.研究者探究不同光强(即光照强度)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分别依次表示较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

B.该探究活动中若测量O2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

C.低光强时,不同的CO2浓度对

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来源

D.高浓度CO2时,不

同的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CO2浓度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CO2浓度的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会随着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析图示可知,在相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比“■”高,因此“●”和“■”应分别表示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A项正确;光照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所以,若在该探究活动中测量O2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B项正确;分析图示可知,低光强下,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而高光强下高浓度的CO2对干重增加的影响显著,C项正确,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7.细胞呼吸中,需要O2参与反应的阶段是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三个阶段都需要O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是氢和氧气结合形成水,而第一、第二阶段没有氧气的参与,故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若使某细胞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用于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的是()

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生长素

【答案】B

【解析】物质出入细胞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质)和能量,而自由扩散不需要。

若细胞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细胞膜上无蛋白质。

由此可知,该细胞被蛋白酶处理,膜上的载体蛋白失活。

19.下图探究小鼠在不同温度下呼吸速率(用单位时间的耗氧量表示)的实验装量。

打开夹子A,可使水检压计左右水平;关闭夹子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水检压计左侧液面升高,记录左右液面重新水平是所用的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

B.测定小鼠的呼吸速率需要在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C.在10℃时左侧液面下降速度比25℃时慢

D.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答案】C

【解析】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注入5mL氧气后要立刻关闭夹子B,否则氧气袋及注射器中的氧气会影响实验结果,从而不能保证广口瓶内的气体变化只是由小鼠的呼吸作用引起的,A正确;小鼠处于运动状态,无论其运动状态如何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故发,B正确;.小鼠是恒温动物,在10℃时代谢加强,散失的热量多,呼吸速率快于25℃时的呼吸速率,C错误;实验中的氢氧化钠的作用是排除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小鼠是恒温动物,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温度通过影响与细胞呼吸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

2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两类呼吸作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③过程中,既可产生[H]也可消耗[H]

B.③过程的所有反应都在膜结构上进行

C.①②过程的反应条件和场所都完全相同

D.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只进行②过程

【答案】A

【解析】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①②过程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场所相同,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可以进行图中的所有过程,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并确定图中三个生理过程的名称,明白人体剧烈运动时仍然以有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为辅。

21.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溶酶体

D.液泡

【答案】D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液泡膜、细胞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它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所以它能与外界之间进行渗透吸水。

所以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液泡,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及相关的细胞器

22.下列关于曲线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横坐标表示膜外的02浓度,纵坐标可表示O2膜运输速度

B.若横坐标表示02浓度,纵坐标可表示酵母细胞C02产生量

C.若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纵坐标可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D.若横坐标表示底物浓度,纵坐标可表示酶量一定时酶促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膜外的O2浓度越高,O2跨膜运输速度越快,A错误;O2浓度为0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而且,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总量也会不断增加,而不会增加到一定量后保持不变,B错误;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的影响,有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纵坐标以下,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光照强度增加,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C错误;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也会增大,当酶饱和后,反应速率就不会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3.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凌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利于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好氧性细菌在红光区(波长600~700)和蓝光区(波长400~500)数量最多,说明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最多,即在红光区和蓝光区光合作用最强。

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实验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是水绵,A错误;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好氧性细菌需要氧气,水绵光合作用强的部位,产生的氧气多,在氧气含量多的地方好氧性细菌的数量多,B正确;好氧性细菌多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C错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要理解恩格尔曼实验的原理。

24.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b点位置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

D.若适当提高温度,则C点对应的光照照强度可能将会右移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酶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影响这两个过程,所以温度升高时,b点的位置会移动,A正确。

a点代表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错误。

植物缺Mg时,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使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所以b点会右移,C正确。

如果适当提高温度,光合作用强度可能会增强,所以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可能会右移,D正确。

点睛:

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A点:

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

AB段: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B点: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BC段: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C点:

光饱和点(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强)。

25.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分析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解离→染色→漂洗→压片等过程

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线粒体被染成蓝绿色

C.教材中渗透现象示意装置中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升高时,漏斗内溶液的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

D.将正常奶粉样液2mL注入试管,再加入一定量的蛋白酶,然后加入双缩脲试剂,会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先漂洗,去掉多余盐酸,避免影响染色,后染色,A错。

健那绿为活性染色剂,不影响细胞活性,B错。

漏斗内液柱有一定压力,当达到平衡时,漏斗内溶液的加上漏斗内液柱压力等于烧杯内溶液渗透压,故漏斗内溶液的浓度等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小于烧杯内溶液的浓度,C错。

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但蛋白酶本身为蛋白质,不分解,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能力。

26.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

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

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

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