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汇总整理.docx
《《自然辩证法》汇总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汇总整理.docx(2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汇总整理
1
自然辩证法概论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玉
2
第一讲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理解自然辩证法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和方法。
3
第一讲绪论
●教学重点
●1、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和内容;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学习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工作者的关系。
4
一、何谓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
指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对应,表明主要研究对象是自然界。
●辩证法:
属于哲学学科,表明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
5
自然(nature)
●辞源学:
自己、本己的状态,和人为、人工相对
●西方:
“本性”、“本原”、“原则”、“自然物之集合”
●中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两种含义:
●自然事物的总和,与人类社会相对应
●事物的本然状态,或非人为、非人工的状态
6
辩证法(dialectics)
●属于哲学学科
●辞源学:
辩论、证明的方法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对立产生和谐”
●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对话和辩论
●康德的辩证法——二律背反
●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辩证法:
正、反、合
●马克思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
7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
●
(1)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
(2)作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重要手段的科学和技术;
●(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8
2、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
9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内涵
●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总结和概括。
●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0
3、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1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研究自然界的发生发展规律
●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形态:
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2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经验方法:
观察和实验
●理论方法:
抽象与逻辑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等特征
16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哲学性质;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学科。
17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哲学学科的特点:
●悠久的历史积淀
●丰富的学科内涵
●模糊的学科边界
18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哲学定义:
●外向式的定义: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图景;
●内向式的定义:
智慧,思维策略。
19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
●辩证的思维方式
●实践的观点
20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性学科:
●历史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
21
4、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性质:
●自然科学性质:
表现为科学性,以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必然包含科学技术的逻辑和理性特征;
●社会科学性质:
表现为人文性,以社会科学、人文的视角来认识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必然表现为人文性;
●思维科学性质:
表现为认识论和方法论。
22
5、自然辩证法与其它相关学科
●自然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社会学
●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
●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23
6、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科学直接面对的是自然界的客观实在,而自然辩证法是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为研究对象的,是间接面对自然界的。
●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其基本的研究方法是反思;自然科学则是实证科学的代表。
●在历史上,自然科学是隶属于自然哲学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也就一步步地从自然哲学中分化、独立出来。
●自然科学本身是自然辩证法的反思研究对象。
24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1、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萌芽;
●1873-1883年,恩格斯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作《自然辩证法》(没有完成),自然辩证法已经被实际地建立起来;
25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2、发展
●1925年《自然辩证法》在苏联出版,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传播;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26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与观点启发了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学与技术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
27
4、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课程名称的由来与含义
●“自然辩证法”来自革命导师、科学哲学家恩格斯生前未发表的一部手稿。
●1932年在中国有了全译本,杜畏之译
●1950年郑易里的新译本,三联
●1971年中央编译局本
●于光远又有新译本
28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如何成为了一门“科学”?
●自然辩证法的出版
●1956年国务院制定全国12年(1956-1967)科学发展远景规划,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
●于光远主持自然辩证法研究规划,草案说:
“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是存在着这样一门科学,正像在哲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存在着一门历史唯物主义一样。
这门科学,我们暂定名为‘自然辩证法’……”
29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规划
●根据规划,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自然辩证法研究组。
1956年6月成立,中央宣传部科学处处长于光远兼任组长。
第一个自然辩证法机构。
●1956年10月创办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文革停刊,共出27期。
●1977年底自然辩证法规划会议:
1978-1985年自然辩证法研究规划纲要
30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研究会成立,遍地开花
●1981年10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于光远为理事长,周培源、卢嘉锡、李昌、钱三强、钱学森、钟林为副理事长,钟林、龚育之、查汝强为秘书长。
●到1986年除西藏、台湾外各省市区均有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31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新创办刊物
●1979年《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5年《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3年报纸《自然辩证法报》,1990年停
●1987年《方法》,后来停
●1980年《医学与哲学》
●1979年《自然信息》后来停
●1984年《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32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当前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一起前进。
●当前影响较大的:
山西大学,清华大学,北师大,北大,浙大等。
33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国际学术界的新动向
●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
●科学学?
科学技术学,科学技术论?
●主干学科:
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与管理
34
5、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在当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体系
●是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进行哲学理解的学问
●理论体系是统一的
●研究内容是开放的
35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和意义
●1、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着重领会它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双百”方针,提倡学术自由。
36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
(1)正确理解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
●
(2)理解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
●(3)掌握科学思维体系和培养科学素养;
●(4)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感;
●(5)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
1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2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教学要求:
●掌握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掌握16、17世纪科学技术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着重理解19世纪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
自然观与科学
●自然观:
人们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自然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自然观是历史范畴,人类自然观在不断地演化。
●自然观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自然观伴随着科学的萌芽而萌芽,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4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一、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二、16、17世纪科学技术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19世纪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5
一、古代科学技术与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历史地位
6
(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
●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而采用的原始技术和经验知识。
●科学的最初形态出现在奴隶社会;
●高峰出现在公元前8世纪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代科学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存在着。
7
(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1、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自然观
●自然本原论:
自发的唯物主义
●物质运动论:
朴素辩证法
●2、中国古代自然观
●原始思维形态的自然观
●理性思维形态的自然观
8
1、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自然观
●
(1)自然本原论
●泰勒斯(Thales,BC.624—547)认为是“水”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5—528)认为是“气”
●赫拉克利特(Heracllitus,BC.540—475)认为是“火”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BC.572~497)的“数”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322):
“四元素说”(土、水、气、火)
●德谟克利特(BC.460~370)的“原子”
9
泰勒斯
●泰勒斯(Thales,前624-前547),古希腊学者,出生在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城的一个奴隶主贵族家庭。
家庭政治地位的显贵、经济生活的富足,泰勒斯均不屑一顾,而是倾注全部精力从事哲学与科学的钻研。
泰勒斯素有“科学之父”的美称。
10
泰勒斯的水
●泰勒斯有句名言:
“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
●他否定了神创造一切的观点,开创了从世界本身来认识世界的正确道路。
●泰勒斯格言就是:
“水是最好的”。
11
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
●赫拉克利特:
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部的以弗所,是该城王室的后裔。
但是他放弃了贵族特权,专心研读哲学。
●他提出火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都是火的转化形态。
12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古希腊哲学家,原子唯物论的创立者,出生于色斯雷的海滨城市阿布德拉。
在宇宙原子论的发展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13
德谟克利特的本原观
●指出宇宙空间中除了原子和虚空之外,什么都没有。
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
●原子论后来又被伊壁鸠鲁和克莱修所继承,再后来被道尔顿所发展,从而形成了近代的科学原子论。
14
1、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自然观
●
(1)自然本原论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在万物的本原是什么,以及本原有多少的问题上有分歧,但他们都认为本原是物质性的东西。
●具有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
15
1、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自然观
●
(2)物质运动论
●古希腊哲学家把自然的本源归结为物质后,还提出了构成自然本源的物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
●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16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自发辩证法的奠基人;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
●相反者相成,一切通过斗争而产生。
17
2、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
(1)原始思维形态的自然观
●原始思维的两种形态:
●神话: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巫术:
风水、塔罗
18
2、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
(1)原始思维形态的自然观
●阴阳八卦和五行学说是关于自然界变化及其规律的另一种重要哲学思想。
它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重要影响。
●具有辩证的思想,也具有非理性神秘主义色彩。
19
阴阳八卦说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20
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序: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五行相胜序:
“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
21
五行说
(肺)
金
水
(肾)
土
(脾)
木
火
(肝)
(心)
22
2、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
(2)理性思维形态的自然观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主要有六家:
儒、墨、道、法、名、阴阳。
儒、墨、道三家其中是最重要的。
●后来总体上是儒道交融,墨学中绝。
儒学总体处于主导地位,道学亦始终延绵不绝。
23
儒家学派与《周易》
●主要经典是《周易》
●《周易》包括两部分:
●《易经》(《周易上经》)
●《易传》(《周易大传》)
24
《周易》思想
●
(1)自然界是一个生成中的变易世界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序卦传》)
●“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传》)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系辞上传》)
●天地最伟大的德行,是使万物生生不息
25
《周易》思想
●
(2)自然界的变易是有规律的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系辞上传》)
●产生一个层次系统的世界,这是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过程,其中没有上帝的位置。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26
《周易》思想
●(3)自然界变易的动力在于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上传》)
●“一阴一阳谓之道”(《系辞上传》)
●“刚柔者,立本者也”(《系辞下传》)
27
《周易》思想
●(4)天道与人道是统一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第一》)
●“地势坤,君子以厚物载德。
”(《坤卦第二》)
●“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说卦传》)
28
道家学派与《道德经》
●
(1)道的含义:
●本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9
道家学派与《道德经》
●
(1)道的含义:
●规律: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渔父》)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二十一章)
30
道家学派与《道德经》
●
(2)道学的特点
●自然界是自发运动、自组织的世界,这种自组织是合规律的。
●自然观是社会观、人生观的基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反者道之动”:
大智若愚
●“弱者道之用”:
以柔克刚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
31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不同点
●古代中国古希腊
●重关系重实体
●阴阳互补(重协同)对立统一(重冲突)
●自组织他组织(外力推动)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月上、月下世界分离
●具象思维抽象思维
32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历史地位
●1、特点: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局限性:
●直观性、思辩性、猜测性。
33
(三)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历史地位
●2.历史地位
●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成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在以后得到发展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34
二、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前期(16—18世纪):
自然科学发展的经验阶段,积累科学材料进行初步整理。
●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阶段。
●近代后期(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末):
自然科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由经验阶段上升到理论阶段。
●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阶段。
35
二、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
(二)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标志和主要成就
●(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四)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贡献和局限性
36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动力
●2、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
●3、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4、科学实验和科学团体的兴起
37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提出大量问题需要科学解答
●为科学提供初步的仪器装置
38
2、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是为了新生。
●主题:
人文主义,反对宗教神学;
●作用:
引发了天文、哲学、音乐法律、政治等众多领域的科学成就;
●宗教改革:
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依靠教会的权威;
●作用:
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39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中世纪(公元5——15世纪)
●基督教——五大论题
●上帝创世论
●人类中心论
●人的原罪说
●神恩说
●对不朽的信仰
40
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经院哲学:
托马斯•阿奎那
●对科学来说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人类从宗教神学自然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类自然观进入了新的阶段。
41
3、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动因:
资本积累,开辟市场
●过程:
●1487年(葡)巴·迪亚士——好望角
●1497年(葡)达·伽马——印度
●1492年(西班牙)哥伦布——新大陆
●1519——1522年(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航海活动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地理学的进步,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
42
4、科学实验和科学团体的兴起
●实验方法的运用,使16、17世纪的自然科学获得了新的科学形态。
●实验方法的奠基人:
伽利略;
●代表人物:
培根、笛卡尔。
●实验方法的运用,推动了一系列科学团体的出现;
43
(二)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标志和主要成就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复苏,产生了以天文学发端的自然科学革命。
●实验方法和科学团体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4
(二)16、17世纪自然科学的标志和主要成就
●1、天文学:
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第一次综合。
●2、生理学:
血液循环理论建立:
哈维。
●3、力学(刚体)的大发展。
45
1、天文学革命: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1543年,哥白尼(NicolasCopernicus,1473—1543)«天体运行论»的发表——对“神学的绝交书”
●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46
«天体运行论»主要论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地球在运动:
绕太阳转,1年1周;绕自轴转,每日1周。
●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这个中心旋转,惟独月亮绕着地球为中心的轨道运行。
地球带着他的“卫星”月亮一起绕太阳旋转。
●动摇了中世纪以来的神学上帝创世说,实现了自然观念上的根本变革。
47
2、生理学革命
●1543年,维萨留斯(ArdreasVesalius,1514—1564)«人体构造»的发表,为现代人体解剖学奠定了基础。
●塞尔维特(MichaelServetus,1511—1553)《基督教的复兴》,最早公开提出血液是通过肺由心脏的右边流到左边的见解。
●哈维(WilliamHarvey,1578—1657)根据解剖学推知了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沉重打击了神学世界观。
48
3、牛顿力学:
机械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总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成就,为经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科学的大综合,是16、17世纪科学的顶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的标志。
●牛顿的力学定律成为机械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49
4、对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总体评价和哲学概括
●总体上是关于存在的科学;
●主要的科学方法是分析方法:
形成还原主义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主要的成就是力学: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主要是力学得到充分发展,力学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用力学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形成机械论的自然观.
50
(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物质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