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526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 重点知识点1.docx

0009政治经济学每章节重点知识点1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选择: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于:

17世纪中叶P4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三个代表:

威廉配弟(创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P4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

19世纪中叶P5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P5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生产关系P6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P8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

认识和揭示经济规律的理论表现P9

—————————————分——割——线————————————

第二章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P12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物质资料的生产P12

3.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有:

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P13

4.劳动者:

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P13

5.劳动对象:

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P13

6.劳动资料: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P13

 

问题:

1.简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

P20

2.简述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P21

3.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是什么?

P26

—————————————分——割——线————————————

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选择:

1.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看: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P29-30

2.社会再生产从规模来看划分为:

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P30

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

基础和出发点P30

4.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

重要组成部分P30

5.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P31

6.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包括:

综合性比例;部门之间的比例;部门内部的比例;地区之间的比例;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P32

7.狭义产业结构的类型:

两大部类;农轻重;传统新兴;生产要素密集程度P33-34

8.广义产业结构的划分:

三次产业P34

9.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从低级向高级逐渐演进的趋势P34

10.经济增长是:

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P35

11.社会总产品P35

12.社会总产值P36

13.国民收入P36

1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P36-37

15.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

粗放型和集约型P39

16.粗放型增长方式是:

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P39

17.集约型增长方式是:

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增长P39

18.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步: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P40

问题:

1.社会再生产为什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P29

2.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P30

3.简述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P31

4.国民经济中有哪些主要比例关系?

P32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P35

6.试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P38

7.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及其涵义P39

8.试述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意义。

(与社会主义部分联系)

重点问题: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1.生产和再生产

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

再生产:

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

2.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再生产的内容: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

(1)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2)其次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再生产的分类:

按规模来分,分为

(1)简单再生产和

(2)扩大再生产

二者之间的关系:

(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的分类:

(1)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规模、数量(量)

            

(2)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技术、效率(质)

扩大再生产发展的趋势:

随着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向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过渡。

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及其产业结构

5.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实质:

是社会总劳动在部门、环节和地区之间的分配。

比例关系的类型:

(1)综合性的比例关系

(2)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部门内部的比例关系

(4)地区间的比例关系

(5)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比例关系

6.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狭义产业结构的类型:

分为

(1)两大部类产业结构

(2)农轻重产业结构

(3)传统与新兴产业结构

(4)生产要素密集程度产业结构

广义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的划分:

(1)第一产业:

农业

                    

(2)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

一二产业外的各业。

主要是商业和服务业。

第三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概念的区别:

增长[量];发展:

[量与质]

                    

(2)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7.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1)社会总产品[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与社会总产值[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

P36

                (3)国民生产总值:

GNP

                (4)国内生产总值:

GDP

                (5)国民生产净值:

NNP

GDP与GNP关系:

GNP-国外净要素收入=GDP

8.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1)劳动力的数量与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

                  (3)生产管理与生产组织

                  (4)自然条件

                  (5)产业结构与比例关系

                  (6)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9.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种类:

(1)粗放型[数量扩大型]

(2)集约型[质量效益型]

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趋势: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分——割——线————————————

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

选择: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上劳动联系的经济形式包括: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交换经济P41了解三种经济形式的特点(选择)

2.商品经济的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

社会分工P45

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不同所有者和不同经济利益主体P46

4.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之间的关系)P48

5.交换价值与价值P48

6.商品的二因素:

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性决定的P49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P49

8.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P50

9.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新价值P50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P55

11.价值形式理解P57

12.价值形式展的四个阶段P57-58

13.货币的本质:

一般特价物P59

14.货币职能及对货币本身的要求P59-62

15.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P62

问题: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P48

2.劳动二重性及其特点。

P49

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

P52

4.为什么说商品价值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P54

5.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它的本质是什么?

P57-59

6.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P59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客观要求P62

8.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P63

—————————————分——割——线————————————

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选择:

1.资源配置的任务:

不同时间、部门地区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P66

2.资源配置的目标:

使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67

3.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

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P68

4.市场机制包括: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价格机制P72

6.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

价格随供求变动而围绕价值变动

7.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包括:

供给方内部的竞争;需求方内部的竞争;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竞争P74

8.市场体系的内容包括:

商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P76

9.市场体系中既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的是:

生产资料市场P76

10.市场经济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

公平竞争P78

11.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主要有:

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交易行为秩序P78

12.市场组织三类:

流通组织;中介组织;管理组织P79(注意举例选择)

问题:

1.试述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P68

2.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和联系P69

3.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P69

4.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71

5.试述市场体系的构成。

P76

重点问题:

第一节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的任务:

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

资源配置的目标: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资源配置的方式:

(1)计划方式

(2)市场方式

二者的不同:

(1)管理制度不同

(2)资源配置过程的特点不同

第二节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区别:

内涵不同

(2)联系:

a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b商品经济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依据

c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成熟程度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经营活动市场化]

(2)C.企业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        [企业经营自主化]

(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调控间接化]

(4)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进行    [市场秩序法制化]

第三节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市场机制:

(1)价格机制

(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调节:

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作用:

(1)价格

(2)企业生产经营(3)需求

第四节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市场体系:

构成:

(1)商品市场: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a金融市场b劳动力市场c房地产市场d技术信息市场e生产资料市场

其中:

生产资料市场即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

市场秩序:

(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前提和保障,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

平竞争

      

(2)建立消除不平等竞争、实行公平竞争的制度和规则,是市场运行制度规则体

系的核心。

市场组织:

分类

(1)市场流通组织

          

(2)市场中介组织

          (3)市场管理组织

          注意判断给出的组织是哪一类。

—————————————分——割——线————————————

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重点问题: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1.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

其基础是:

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P我自考网整理

2.最初原始积累的手段:

(1)圈地运动

(2)海外殖民掠夺;国内掠夺人民P85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3.资本的总公式:

G-W-G’[了解商品流通与资本主义流通的不同]P86

4.资本的本质:

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P87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具体劳动过程转移物化劳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

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P90

9.剩余价值:

P90

10.资本的本质:

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P90

11.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依据及区分的意义:

P91

12.剩余价值率:

m’=m/v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基本方法

13.剩余价值生产的再种方法:

绝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P92

1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P94

15.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P96

16.为什么说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P97

1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P98

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8.工资的本质:

P100

19.工资的两种形式:

计时与计件

20.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P102

第六节资本积累

21.考察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22.资本主义积累实质P104

2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P106

24.资本的有机构成P106趋势:

提高

25.相对过剩人口及形式P108

26.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与趋势P109

—————————————分——割——线————————————

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

重点问题:

第一节资本循环

1.产业资本在循环中所采取的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

(1)货币资本  购买阶段  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2)生产资本  生产阶段  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3)商品资本  销售阶段  实现价值与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1)货币资本的循环:

G……

(2)生产资本的循环:

P……

(3)商品资本的循环:

W’……

3.条件:

(1)空间上的并存性

(2)时间的继起性(3)互为条件

第二节资本周转

4.周转时间、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的关系: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与次数成正比

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1)周转时间[生产时间、流通时间]

(2)资本构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6.固定资本、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区别与联系。

P120

7.固定资本的周转特点:

P121

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公式:

P122

9.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量

(2)率P122

10.年剩余价值率:

P123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1.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实现问题

12.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P127

13.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与实现条件:

P128~131

14.结论: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5.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16.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7.周期性:

四个P134

18.战后变化的新特点:

五点P135

 

—————————————分——割——线————————————

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重点问题:

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三个转化”:

m—p//p—平均P//商品价值—生产价格

2.影响利润率高低因素P139

(1)剩余价值率高低的因素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是部门间竞争的结果,方式是:

进行资本转移//公式//实质

4.生产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P143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5.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6.利息//信用//银行//银行利润

7.股份公司//股票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8.本质//类别//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条件与原因

第五节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9.初次分配途径:

166

10.再分配途径:

P167

 

—————————————分——割——线————————————

重点问题:

第九章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

第二节垄断在经济生活中的统治地位

垄断:

2.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居于统治地位。

垄断组织

3.垄断组织的类型: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混合联合公司。

P171弄清其含义

4.垄断组织建立的目的:

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5.垄断利润含义:

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P172

6.垄断利润来源:

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包括一部分必要的劳动创造价值P172

垄断价格

7.垄断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1、价值仍是价格的基础2、商品价格等于商品价值3、通过垄断价格来实现垄断利润。

P173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

价格围绕垄断价格波动

垄断与竞争关系:

并存

8.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原因:

商品经济//垄断与非垄断组织间自由竞争//垄断企业间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9.金融资本:

垄断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溶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

【含义】

地位:

统治地位[银行成为万能垄断者]

10.金融寡头:

是掌握这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的资本家集团。

含义

经济上统治:

参与制—控股;政治上统治:

个人联合--打进去拉出来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和国际所形成的垄断生产关系。

第三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1.含义:

是资本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P178

12.产生原因: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结果。

P178

13.基本形式: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溶合为一体//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14.实质:

  更好地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P181~182

15.宏观调控基本形式:

对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管理和调节//对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

16.双重作用:

(1)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促进作用

(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P188~189

—————————————分——割——线————————————

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重点问题:

第十一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停滞的两种趋势:

发展与停滞P210如何理解?

P210~211

2.怎样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两种趋势的并存?

P211~212

第二节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3.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

P213客观:

全面社会化;主观:

无产阶级成熟

4.日益社会化表现:

P213~214生产//管理//资本日益社会化

5.矛盾加深的表现:

两阶级//垄断资本主义与发展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间P214

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

P216实质

第三节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历史过程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必然: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原因P218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原因:

A.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D.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各种措施缓和国内阶级矛盾E.社会主义只能在各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分——割——线————————————

第十二章政治经济学原理

重点掌握以下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然性:

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与历史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途径:

革命或其他方式,但至今只的一种革命形式,不排除将来其他方式出现的可能。

4.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

6.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1)没收大资本主~建立全民所有制;

(2)改造中小资本~壮大全民所有制;(3)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集体所有制。

7.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

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

8.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

(1)公有制前提,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要求;

(2)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优越性(3)衡量是否搞好社会主义的客观标准。

10.社会主义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什么?

两点:

(1)主要矛盾决定的;

(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需要]

11.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1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

(1)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很低;

(2)实现工业化、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代化,即1956~21世纪中叶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P233~234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内容及理解。

[P234]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内容及简称。

[P234]“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纲领:

政治、经济、文化[P235]

—————————————分——割——线————————————

第十三章政治经济学原理

重点掌握的问题:

前期理解什么是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

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依据]:

社会主义的性质;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3.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与共同发展:

是与我国目前生产力的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和多层次性决定的。

4.产权内涵及特征:

所有权和经营权;归权保流

第二节公有制内容和实现形式

5.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国有;集体;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

(1)国有经济:

含义//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P243[表现在:

五点]

(2)集体经济:

含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具体形式。

(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主体地位。

[为什么?

由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1)基础,根本标志

(2)保证社会主义方向(3)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4)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仅有量的优势,更注意质的提高

(2)控制国民经济命脉(3)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