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627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docx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六国论》测试题含答案详解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六国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包括情景式默写题、单选题,共计100分)

一、情景式默写(28个空,每空1分,合计28分)

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的精辟论点。

2、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3、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4、结尾指出“,,”,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5、《六国论》中作者含蓄表明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6、《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7、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8、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

‘三人行,”,苏洵《六国论》中

“:

‘,,,。

’”

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答案】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与赢而不助五国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8、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二、单选题(24个小题,每题3分,合计7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下咽(yàn)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

B.如弃草芥(jiè)暴霜露(bào)弊在赂秦(luò)

C.燕赵之君(yān)洎牧以谗诛(jì)为国者(wèi)

D.当秦相较(tǎnɡ)革灭殆尽(dài)日削月割(xuē)

【答案】D

【解析】A.薪xīn;B.暴pù,赂lù;C.为wéi。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独完(保全)始速祸焉(招致)

B.六国互丧(相继)盖失强援(因为)

C.非兵不利(兵器)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胁迫,挟持)

D.率赂秦耶(概率)洎牧以谗诛(等到)

【答案】D

【解析】率:

全都,一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有远略始:

起初。

B.洎牧以谗诛洎:

等到。

C.后秦击赵者再  再:

两次。

D.李牧连却之却:

退却。

【答案】C

【解析】却:

使动用法,使……退却。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

同“倘”,如果。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

作为。

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诚:

实在。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礼:

以礼相待,礼遇。

【答案】B

【解析】为:

治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互:

相继。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

道义。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决定,确定。

D.非兵不利兵:

兵器。

【答案】B

【解析】义:

坚守道义。

6.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战败而亡者亡:

失去。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

参与。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

跟随。

C.固不在战矣固:

本来。

【答案】B

【解析】与:

亲附,亲近。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厥:

其,他们的,泛指六国的。

B.胜负之数数:

次数。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决定,确定。

D.思厥先祖父先:

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答案】B

【解析】数:

天数,命运。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盖:

因为。

B.始速祸焉速:

招致。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

向下。

D.苟以天下之大苟:

如果。

【答案】C

【解析】下:

降低身份。

9.下列句子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洎牧以谗诛

B.则胜负之数

C.奉之弥繁

D.暴秦之欲无厌

【答案】B

【解析】厌:

通“餍”,满足。

10.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后秦击赵者再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答案】C

【解析】A.古义:

旧事;今义:

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故事情节的事情。

B.古义:

两次;今义:

又一次。

D.古义:

不去行刺;今义:

不可以。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思厥先祖父

B.可谓智力孤危

C.至于颠覆

D.盖失强援

【答案】D

【解析】A.古义:

祖辈和父辈;今义:

父亲的父亲。

B.古义:

智谋和力量;今义:

理解事物的能力,智商。

C.古义:

以至于,引出下文的结果;今义:

提及另一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为国以礼,其言不让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答案】B

【解析】A.有的人,不定代词;或许,副词。

B.治理,动词。

C.它们,指土地,代词;的,结构助词;D.不是,判断动词;没,动词。

1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答案】B

【解析】连词,表顺承。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此言得之未得与项羽相见

B.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晋陶渊明独爱菊

D.或曰:

六国互丧或未易量

【答案】B

【解析】A.正确;能够。

B.被。

C.爱惜;喜爱。

D.有的人;或许。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与秦相较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B.始速祸焉欲速则不达

C.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至丹以荆卿为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答案】D

【解析】A.通“倘”,如果;通“挡”,抵挡。

B.招致;快速。

C.将要;危险。

D.计策。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地事秦吾得兄事之

B.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

C.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D.子孙视之不甚惜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答案】A

【解析】A.侍奉,动词。

B.最初,副词;才,副词。

C.统一,动词;一把,数量词。

D.珍惜,动词;可惜,动词。

17.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有尺寸之地

④举以予人⑤以地事秦⑥洎牧以谗诛⑦以趋于亡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⑥/②⑤/③/④/⑦

C.①④②/⑤/③/⑥⑦

D.①⑥⑦/②④/③⑤

【答案】A

【解析】①因为,介词。

②用,介词。

③才,副词。

④来,连词,表目的。

⑤用,介词。

⑥因为,介词。

⑦以致,连词,表结果。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答案】B

【解析】例句:

礼,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

A.形容词作名词;B.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C.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D.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1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中的“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得而兄事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答案】A

【解析】终:

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A.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礼遇。

B.友善,交好,形容词作动词。

C.动词,侵损,削减。

D.意动用法,以……为师。

20.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A

【解析】A.介宾结构后置句,“五战于秦”即“于秦五战”保全;B.被动句,标志是“为……所……”;C.被动句,标志是“于”;D.被动句,标志是“为所”。

21.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洎牧以谗诛

【答案】C

【解析】A.被动句,标志是“为……,……”;B.被动句,标志是“为……所……”;D.被动句,标志是“诛”,被诛杀。

22.下列对课文第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作者肯定了燕赵“用兵之效”,也点出了“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说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当初不这样做,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答案】A

【解析】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是在于他们“失强援,不能独完”。

2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分别齐、燕、赵国的做法,证明了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作者认为燕、赵两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作者赞扬燕、赵两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但也批评燕国用荆轲刺秦之计,赵国错杀李牧这员良将。

D.作者认为如果六国不赂秦,就可以战胜秦国,不会灭亡。

【答案】D

【解析】“就可以战胜之秦国,不会灭亡”说得太绝对。

作者只是说“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宗明义,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

先双重否定,后又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说明了赂秦必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论点。

C.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数量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败的损失差不多。

D.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答案】C

【解析】“‘赂’的损失与战争的损失差不多”这句不对,“赂”的损失是战争的损失的“百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