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486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质检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商朝人祭祖工具遍及,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外族元勋,固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奠,材料所述现象(  )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

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

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

2.(2019福建漳州三模,24)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创建血缘接洽。

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

这反映了(  )

A.中央与地方政治联系的加强

B.忠孝一致的伦理道德观念

C.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的结合

D.王权与神权形成紧密联系

3.(2019安徽黄山二模,24)下表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战争的次数及君主姓氏的相关统计表(姬姓是周朝的国姓),该历史现象表明了(  )

君主姓氏

姬姓—姬姓

姬姓—非姬姓

非姬姓—非姬姓

战争次数

130

331

328

A.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B.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方国制向中央集权制过渡

4.(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

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

5.(2019山东聊城二模,25)“秦兼天下,建天子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

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

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秦朝(  )

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

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

6.(2019福建福州二模,25)据史书纪录,汉景帝欲立皇后兄长为侯,丞相周亚夫以“高帝约:

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对之,汉景帝“默然而沮”。

这一记载说明汉初(  )

A.官员争权夺利现象严重

B.外戚干政局面得到扭转

C.中央注重加强地方管理

D.君主行使权力受到限制

7.(2019甘肃兰州二模,25)唐朝钱粮之事,归尚书省卖力,开元之后,权移他官。

设有转运使、盐铁使、两税使等,随事立名,沿革不一。

其目的在于(  )

A.增加政府税收B.完善中央官制机构

C.削弱丞相权力D.增强统治阶级力量

8.(2019安徽马鞍山三模,26)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门纪录。

这反映了宋初(  )

时期

太祖朝

太宗朝

曲宴

记载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太平兴国九年,太宗“诏宰相、近臣赏花于后苑”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

雍熙二年,“诏辅臣、翰林、枢密直学士宴于后苑”

开宝九年,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辞行前“宴于长春殿”

淳化三年,太宗率近臣和馆阁学士登秘阁“观书”,“赐从臣及直馆阁宴饮”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9.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笼络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

10.下图为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干系示意图。

以下各项对付示意图的阐发,正确并且全面的是(  )

A.皇帝专制权力强化

B.具有近代三权分立特征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

11.(2019福建泉州二模,27)明朝前期,内阁成员大多是资历浅、品阶低的官员,对天子的旨意绝对听从。

明朝中后期内阁成员中有不少资历深、品阶高的元老,对皇帝的决议计划形成严峻制约。

不少皇帝采取“打老提新”的手段,频仍调换内阁成员,却始终无法转变这种场合排场。

这说明了明朝(  )

A.君权与相权矛盾不断激化

B.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强化

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D.专制皇权不断受到挑战

12.雍正帝挑选入职军机处的两位大臣之一是为官谨慎小心的汉族官员张廷玉,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心腹鄂尔泰。

这体现出军机处(  )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加剧了君权相权的矛盾

C.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D.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制度是维系君主权利运作的关键支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古之王者,设……二十七医生,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法纪其外。

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

材料二 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

如汉代之推举,唐代以下之测验,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

朝廷用人,则一依推举测验之所得。

故中国自秦以下之传统当局,仅可称之曰:

“士人政府。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封建君主为了“纲纪其内”和“纲纪其外”,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实验了哪些制度。

(12分)

 

(2)凭据质料二,指出钱穆的主要观点并归纳综合其重要论据。

(不得照抄原文)(7分)

 

(3)根据上述质料,分析钱穆对于古代官僚制度了解的局限性。

(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革却有直接的干系。

秦代以来南方和北方郡县漫衍密度的逆转,正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向变革历程的反应。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联合质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建置和地理分布”提炼出一个看法,并加以叙述。

(要求:

明白写出看法,逻辑严谨,史论结合)(12分)

 

单元质检卷答案与解析

单元质检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A 根据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外族元勋,固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可知商朝祭奠工具的广泛性,说明礼制要求戴德亲人与有功之人,这体现了商朝人注意传统美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商朝人祭祖对象的广泛不能阐明宗法制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凭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从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社会品级并不森严,故D项错误。

2.C 材料强调周王对诸侯称谓上的区别,凸显统治阶层内部的血缘关系,无法体现中央对地方的办理和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君主对诸侯的称谓,不能体现“忠”,故B项错误;据材料“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可知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血缘关系的联合,未表现神权色彩,故D项错误。

3.C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建立了地皮的私有,故A项错误;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标志着贵族政治渐渐被官僚政治代替,故B项错误;周朝各诸侯国之间尤其是“姬姓—非姬姓”“非姬姓—非姬姓”之间的战役次数较多,说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粉碎,故C项正确;方国制存在于夏商之际,材料反映的是周朝宗法分封制,故D项错误。

4.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反映了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增强中央集权的步伐,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封地与扩展王朝领土无关,故D项错误。

5.C 材料不能体现等级制度日趋固化,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监察制度的相干信息,故B项错误;秦朝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创建,取代了曩昔的贵族政治,官僚政治体制创建,故C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初年出现并渐渐消散,故D项错误。

6.D 题干内容述及的是汉景帝与丞相周亚夫之间的事,不是官员之间的事变,故A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丞相周亚夫阻止汉景帝“立皇后兄长为侯”的事情,不属于外戚干政,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并未涉及中间与地方的干系,故C项错误;汉景帝有“立皇后兄长为侯”的计划,由于周亚夫引用汉高祖的约定,这一筹划并没有实现,“汉景帝‘默然而沮’”,阐明在汉朝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肯定水平的限定,故D项正确。

7.C 材料反映的是税收权利的转移,无法表现增长当局税收,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丞相权利的转移,不是美满中间官制机构,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赋税由“尚书省负责”到“权移他官”,目标是支解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赋税权力转移是为了增强皇权,削弱相权,与统治阶级气力加强与否无关,故D项错误。

8.D 质料未涉及边患题目,且宋代边患题目不停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环境,没有体现中间对地方的集权,故B项错误;由表格内容不能得出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的结论,故C项错误;由表格中对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的部门纪录可知,宋太祖时出席曲宴的以武将为主,宋太宗时出席曲宴的以文臣为主,这说明北宋形成崇文抑武的场合排场,故D项正确。

9.C 根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可知是边疆地区,元朝时期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生齿增长环境,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元朝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域的办理,没有涉及削弱相权、强化君主专制的步伐,故B项错误;材料“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反映了这些地区在唐朝由少数民族自我管理,到元朝酿成中间直接办理,说明中央增强了对地方的办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这些地区采取的管理制度是否与其他地域一样,仅是说明这些地区的钱粮制度与要地本地同等,故D项错误。

10.D 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权利会合于中间,中间权利会合于天子,即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皇帝专制权力强化仅是此中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分割相权的目标在于强化皇权,与近代三权分立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地方机构分为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分管军事、民政和财政、刑法和监察,三司之间互不从属,容易导致地方行政效率较低,C项不全面,故错误;联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11.D 明太祖朱元璋破除宰相,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皇权受到肯定的制约,无法反映出君主专制水平的强化,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演进环境,而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间与地方的干系,故C项错误。

12.A 根据材料“谨慎小心”“心腹”可知雍正帝选择军机大臣的标准是不违背皇帝意愿、天子的知己,这都有利于天子自己决议计划,增强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清朝没有设置宰相,故B项错误;军机大臣的选择依据不是民族身世,而是与天子的知己干系,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军机处便于天子控制,不克不及制约皇权,故D项错误。

13.参考答案:

(1)纲纪其内: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设置军机处。

纲纪其外:

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

(2)观点:

中国自秦以后是“士人政府”。

论据:

君臣各掌其权,百官有职有权,君主不控制选官权。

(3)局限:

官僚的职权均来自君主;官僚的作用是君主权力的延伸;权要对君主绝对臣服。

14.参考答案:

示例

观点:

秦代以来,地方行政建置逐步呈现出由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演变趋向。

论述:

在铁器未发明前,黄河中下游地域天气凉快,易于耕种,农业得到有利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北方农业相较于南边,显出了压倒性的上风。

因此,秦汉时期郡县的地理分布北密南稀。

两汉时期,随着生产力程度的进步,如牛耕技能的发展,南方农业经济渐渐向前发展。

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相对频仍引发北民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同时,南边积极发展经济。

在南方加速开辟的历程中,北方则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或迁徙,南方的农业迅速发展并渐渐遇上北方。

随着南北农业经济发展态势的变革,直接导致南方地方行政建置的增设、北方地方行政建置的淘汰。

因此,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建置的地理分布逐渐出现南北平衡状态,隋唐以后地方行政建置的地理分布则因经济重心的南移而逐步呈现出南密北稀状态。

因此,秦代以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地方行政建置的地理分布,呈现出由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演变趋向。

解析:

首先,根据“农业社会的经济因素虽然不如政治因素那样,对行政区划的层级……边界的变迁带有根本性的影响,但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却有直接的关系”可知,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行政区划地理分布趋势的变化;其次,依据“秦代以来南方和北方郡县漫衍密度的逆转,正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变化过程的反映”,联系秦代北方为经济重心、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可以分析秦代以来郡县分布的趋势:

由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

据此提炼看法,然后论述秦代以来农业经济发展态势的变革,对于行政区划的置废分合和地理分布趋势变革所孕育发生的影响,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