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408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七校联合体2020届高二期末联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拆还是不拆?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是常见做法,而伴随着反思和乡村价值的再认识,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比如河南孟州的产业聚集区,没有拆掉莫沟村,而是引入乡建设计团队进行修复,在重塑村庄面貌的同时,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这样的案例启示我们,城市化并不是“毁村”运动。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

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域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一补偿—拆迁”的循环。

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有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地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

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卡。

拆字当头的确可以使城市短暂扩张,但损失的是城市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各州就通过立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注重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以风景如画的郊区环境吸引中产阶级居位,更形成了城乡一体、多元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不少地方还存在热衷于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的城市化,这样易导致“钢铁建筑、水泥路面、千城一面”的出现,正因如此,河南孟州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发展亮丽名片的做法,提醒我们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乡村不仅不会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更会为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价值不容忽视。

这种价值不仅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诉求,也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继承延续。

安徽徽州的乡村古宅曾被当地人视为“废物”,在城市化进程中被铲除不少,但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再发现,当地从“破坏”变成“守护”,通过引入艺术家修复改造、区域村落的整体规划,让这些老宅子焕发了生机,使其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宝藏,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应当是对价值的坚守和对历史的敬畏。

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的同时,让乡村承载更多绿水青山和精神文化的期待,我们就能以高质量发展托举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沈慎《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做法将被乡建设计团队修复重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

B.中国城市化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一系列问题。

C.近10年我国已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

D.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都以拆字当头,这使我们的城市发展失去了长期发展的潜力和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常见做法,结合河南孟州的经验提出观点。

B.文章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乡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C.文章第三段提到河南孟州的经验。

意在强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及完善郊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D.文章最后一段指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我们对乡村价值有了新认识,但仍然无法改变乡村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的现实。

B.安徽徽州对乡村古宅从“破坏”变成“守护”,是因为当地对传统文化价值有了再发现。

C.在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乡村的传统文化价值决定的。

D.如果能将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就有可能避免强拆文化乡村事件的发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

小小拉面馆

左岸

在城乡接合部一处老街巷的拐角有一个小小拉面馆,门匾两个仿米芾的墨字:

归家。

生意属于小打小闹,还不错。

小老板年近五十,单身,姓水,山东人,面善,眉心宽,两个酒窝,看人总是笑嘻嘻的。

这天中午,阴雨天,顾客少,老水闲来无事,在玩扑克。

突然,大门外进来一位七十出头的老人,面容枯槁,衣着邋遢,手拄拐棍,背着一个大袋子,此光景一看就知道是个拾荒者,嚷嚷要吃面。

老水连忙起身帮老人卸下大布袋子,问老人吃哪种面,老人喉咙里像打雷,老半天才听清楚,俺只要贱的,只要能填饱肚皮就行。

好嘞!

老水走进厨房,给厨师递了递眼神说,做清汤面,随后悄声说,碗底放几块牛肉,来大号碗。

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上浮香菜葱花的清汤面端到老人面前。

老人来个老牛埋头饮水,稀里哗啦,不足两分钟,连吃带喝造个碗底朝天。

这才打着饱嗝,用脏兮兮的袖子擦擦嘴,说,好面好面,问老水多少钱,老水不假思索地回道,老人家,给五元吧。

你要是有就给,没有就算了。

嘿嘿,俺有钱。

说着,老人从兜里摸索半天拿出几个一元钢镚儿,数好五个递给老水,接过钱的老水赶忙递上一支烟给老人家,说,大叔,你觉得面好,每天都来吃吧。

老人连连点头,谢谢你大兄弟。

从那以后,拾荒老人每天必来,选墙脚旮旯吃面,生怕影响别人。

老水也不食言,每次都给他碗底偷加牛肉,实际就是碗牛肉面。

老人照旧狼吞虎咽地吃罢,从兜里扒拉出皱皱巴巴的一元钱或者五角钱,凑齐五元钱,双手递给老水,老水笑眯眯地接过,照样递给老人一支烟,叫他莫急,抽完了烟再走也不迟。

大约有一年光景,拾荒老人从没缺席地来老水的小面馆吃面。

老水曾经问过老人的身世,老人以耳聋为借口,不予回答,老水也不好再问。

有一天,老水突然接到老家的电话,说老爹突发脑血栓,虽然抢救过来,生活却不能自理,无人照料,速回来。

老水听罢,泪水吧嗒吧嗒掉个不停,大手掌一抹眼泪,决定把小面馆兑出去。

随之,在门口贴了广告,隔天,就来了个承租人,此人为大连人,浓眉大眼,大胡子。

老水把他让进屋来,说,租俺小面馆什么都好说,只要答应俺一件事,立马成交。

大胡子说,老兄尽管说。

好好,快人快语。

是这么回事,一年前,饭馆来了一位拾荒老人,老人爱吃清汤面,看老人可怜,想不收钱,老人不让。

我就做了文章,在碗底偷放了牛肉,本来一碗牛肉面价钱是十五元,我只收了五元钱。

老人挺高兴,事后,他一天也不落,已经年把有余,不成想老爹病了,唉!

大胡子一听,说,老兄,不就这点小事吗?

行,这个接力棒我接了!

嗨,俺话还没说完,我要从租金里一年给你减去五千元,作为老人吃面的本钱。

大胡子上来犟劲非要他来出钱。

老水说别争了,再争,俺就不租了。

大胡子只得让步。

次日,老水匆匆拾掇拾掇踏上归家路。

天擦黑时,老人照例来了,大胡子走上去与老人打招呼。

大爷,你坐你坐。

大爷似乎没听见,问,老水大兄弟哪去了?

噢噢,老水哥啊,他家有点事,临走把大爷您的事情交给我了,放心,我保证像水哥一样照顾您。

说着,朝厨房一声喊,来碗清汤面。

顷刻,热气腾腾的面上来了,老人吃罢,问价钱,大胡子说,老价钱,五元。

您老要是不方便,赊账也行。

老人摇摇头,哪能哪能,说毕,掏出五个一元钢镚儿递给大胡子,再看老人满脸笑成一朵花。

一日,拾荒老人吃完面,擦擦汗,心满意足地掀开门帘走出去,门外碰见多日不见的打工青年六斤,六斤把老人拉到墙旮旯说,老爷子,面好吃不?

老人说,好哇。

那我问你,面里是不是有牛肉?

有嘞,老人面露愠色,你啥意思,直说!

六斤凑近老人耳根说,你那碗面,其实是牛肉面,价格是每碗十五元,他们同情可怜你老人家,少收十元钱。

真难得啊!

老入若有所思,说,当真?

六斤拍了拍胸脯说,当真。

半晌,老人没吱声,一行老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选自2017年12月5日《辽宁日报》,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小拉面馆,门匾写着“归家”二字,既说明店主老水希望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下文他的行善做铺垫。

B.老人第一次吃面付款时,作者用了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人物的自尊,也表现了他生活的窘迫。

C.小说情节并不曲折,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构思精巧,主体部分以对话为主,形象的塑造方面用了多种手法。

D. 父亲生病老水很难受,立即将面馆租出去回家照顾老人,说明他对老父亲有所亏欠,也说明了他是一个孝顺的人。

5.小说中六斤是一个次要人物,着墨很少,请分析作者安排这个人物的目的?

(6分)

6.小说最后写拾荒老人“一行老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这一句包含了老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近两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五花八门的产品掀起一波波热潮。

据《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车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

目前,知识付费产业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付费文档等多个类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2017年“123知识狂欢节”中,25岁至34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后”的付费比例最高。

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它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

求知欲强。

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互动变流。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知识付费的场景正在拓宽。

从财经、职场、健康、阅读、技能等走向更加精细、多元的领域,与之伴随的是专业化要求更高更强,“创作者和平台如果不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被用户抛弃是早晚的事”。

(摘编自《数字阅读带来“书”中新世界》)

材料二: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为知识付费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优质内容付费现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开始进驻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但更大的动力来自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有专家分析,“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希望通过付费获得知识,这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一些从业者则更喜欢用“知识服务”而非“知识付费”来定义这个行业。

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分析,在人们的时间日益碎片化,学习越来越终身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服务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了用户学习的成本,填补了待统“分科治学”教育体系的缺口,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罗振宇认为,知识服务火爆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学习的驱动力很强,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更强烈地表达了出来;而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这样的需求为知识服务的兴起提供了极其富饶的土壤”。

                (摘编自(知识付费,优质内容是关键》)

材料三:

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

把书浓缩成25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一系列经典的专栏,用互动和社交的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共读等,这些产品都跟书有关,只是做法有些差别,有的是引导读书,有的是替代读书,有的是辅助读书。

     除了和书有关,它们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

其一,它们不是文字而是音频;其二,它们都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将其变成通过智能手机可以获取的,像消费品一样轻松的服务,把“认真地读书”变成“轻松地听书”。

由于从书中消化吸收知识很难,大量知识被“囚禁“在书页之中,当喜欢尝鲜的人尝试去听知识产品,甚至尝试制作知识产品后,和书相关的知识音频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得相关知识的难度,从而可以成为更大范围人群获得知识的方式。

    (摘编自(《知识付费背景下的“新出版”》)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两年来,知识付费产业发展迅速,产品多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别名样化,用户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生为主。

B.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

 

C.知识付费产业越是向前发展,对内容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知识的创作者和付费平台应该不断给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以增强吸引力。

D.图书音频产品并不只是将文字转变为音频,还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变成了像消费品一样的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取知识的难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从业者更喜欢用“知识服务“来定义知识付费行业,知识服务行业为当代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适合的解决方案。

B.知识付费现念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付费产业的健康发展,它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进驻知识付费平台,推动行业繁荣。

C.国家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将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激发出来,这是知识服务火爆背后的深层原因。

D.图书音频产品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解放了原来被“囚禁“在书中的知识,也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9.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

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

“孰为大庆法王?

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呜,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B.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C.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D.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编修,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国史等书籍,明清时翰林院设置编修一职。

B.两京:

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C.月廪,亦作"月禀",在文中指官府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有时也可以用钱财来代替。

D.谥,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

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文中的“谥”是官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多参加文字编撰工作。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为人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不怕得罪人。

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力陈当时社会十大弊病,话语多指斥权贵。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2)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①劣,谁谓薄世荣。

【注】①蹇:

笨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

B、“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这里说“微雨”,是对早春细雨的准确描绘:

“夜来过”,着一“过”字,便写出了诗人的感受。

C、“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鸟雀绕舍鸣”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鸟雀的鸣叫衬托出环境的清幽静谧。

D、“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时与”、“或随”,说明有时与道士相邂逅,有时同樵夫相过从,这些事都不是经常的,也就是说,诗人幽居山林,很少与人交游,过得比较随性。

15.诗的最后两句有那些含意?

请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         ”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2)屈原的《离骚》中的“            ,          ”,写虽然芬芳香草和污浊汗衣混杂,可高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阿房宫里走廊以及屋檐的形状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五十六个民族文化行列中,傣族贝叶文化是中国文化大环境中比较特殊的一脉。

它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共同构筑了的中华文化。

贝叶经在广博浩繁的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

贝叶,即北回归线一带特有植物贝叶棕的叶片。

在贝叶上书写文字产生于古印度。

公元前一世纪,贝叶经文随着其他载体的经文一起传入中国,在傣族地区年深日久的流传,人们逐渐称之为“贝叶经”。

贝叶经在云南傣族地区发展得,形成了地域性、民族性非常浓郁的贝叶文化。

浩繁的贝叶典籍,内容包括大量的佛教经典、伦理道德、宗教教义、礼仪形制、哲学、历史民俗、政治与军事、经济与生产生活、天文历法、时令节气与农业、医学理论和保健知识、工艺美术与书画知识、水利与工程建筑、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知识、传统武术及体育运动……简直是。

可以说,傣族文化的所有传承都在贝叶上得到了全面表达。

傣族社会的各个阶层,贝叶经使他们学习文化、传承思想的最主要工具,同时完成了傣族社会的特定的教育体系。

贝叶经与傣族人民相辅相生,傣族社会也由此形成了完备而又具特色的人文状况,(),风情万种的傣族人民也就始终在民族大家庭中独领风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彩缤纷出类拔萃蔚然成风包罗万象

B.五彩缤纷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不一而足

C.异彩纷呈独树—帜蔚为壮观包罗万象

D.异彩纷呈出类拔萃蔚然成风不一而足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傣族社会的各个阶层,贝叶经是他们学习文化、传承思想的最主要工具,同时打造了傣族社会的特定的教育体系。

B.对于傣族社会的各个阶层,贝叶经是他们学习文化、传承思想的最主要工具,同时构建了傣族社会的特定的教育体系。

C.傣族社会的各个阶层,贝叶经是他们学习文化、传承思想的最主要工具,贝叶经同时形成了傣族社会的特定的教育体系。

D.对于傣族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说,贝叶经是他们学习文化、传承思想的最主要工具,同时实现了傣族社会的特定的教育体系。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邻的文化并没有像对历史上消失的民族那样同化掉这个民族

B.这个民族也就没有像历史上消失的民族那样被相邻的文化同化掉

C.历史上消失的民族被相邻文化同化掉的命运并没有发生在这个民族身上

D.相邻的文化并没有同化掉这个民族,就像历史上消失的民族被同化掉那样

20、阅读下面的内容,根据要求,拟写一则请柬的正文部分。

(5分)

要求:

时间:

2018年11月20日上午9时

地点:

广东省景华中学大礼堂

事件:

100年校庆庆典

被邀请人:

所有校友

请柬

亲爱的校友:

 

此致

敬礼

广东省景华中学

2018年10月25日

21、下面是文章写作中有关写作材料收集后的处理方式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曾问邓稼先,搞“两弹”得到多少奖金?

邓稼先伸出两根手指,杨振宁猜:

20万?

2万?

邓稼先说,20元。

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他认为:

这个事情能搞成,这辈子就是有价值的。

选择决定人生,价值观决定选择。

心中有比自我“更大的东西”,生命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人生就有了不一样的价值。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生理、安全、社会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5个层次的需求之外,还应有“第六需求”——自我超越。

“第五需求”给了人生奋斗动力,但以此为人生终极目标会助长自我中心倾向。

欲神圣而宁静,我们需要比自我“更大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