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8236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及答案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过关训练题

一、单选题:

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NH4Br的电子式:

C.CO2的电子式:

D.H2O2的结构式:

H-O-O-H

3.已知下列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6和8  ②12和17   ③20和9  ④11和17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HBrO4   

B.碱性强弱:

NaOH>LiOH

C.稳定性:

H2S>H2O

D.氧化性:

I2>Br2>Cl2

5.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下列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的变化是

A.固体碘的升华

B.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吸水

C.氯化钠的熔化

D.酒精溶于水

6.制备氢气通常有下列四种方法。

a.电解水制氢:

2H2O

2H2↑+O2↑;b.高温使水分解制氢:

2H2O

2H2↑+O2↑;c.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2H2O

2H2↑+O2↑;d.天然气制氢:

CH4+H2O

CO+3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方法d是最为节能的一种方法

B.方法a~d中,H2O分子中的共价键全部断裂

C.H2O、H2O2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H2O是共价化合物,CH4是离子化合物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I与

I互为同位素

B.Na+的结构示意图为

C.高氯酸(H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

D.I和Cl是同一主族元素,HI比HCl稳定

8.人们曾认为壁虎能在垂直的墙壁甚至光滑的垂直玻璃上迅速爬行,主要是因为其爪下有吸盘。

其实壁虎的这种爬行主要是靠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氢键就是一种特殊的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请你分析,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9.下列关于11~17号元素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全都不正确

D.全都正确

10.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形成的离子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的中子数为a+b

B.

含有的电子数为a-n

C.X原子的质量数为a+b+n

D.1个X原子的质量约为

g

11.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Z、W处于同一周期

B.Y、W的最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能相互反应

C.X、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W

D.X、Z、W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强酸

12.据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

,可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质量数是3

B.质子数是3

C.中子数是1

D.电子数是2

1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

(3)资料显示:

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NaH是离子化合物,

能与水反应生成H2;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与水反应也能产生氢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Ⅱ.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

(4)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5)B、C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④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7)过程③实验的目的是                 。

(8)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molHD含有中子总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32g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D.100m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0.1NA

15.在实验室中做钾与水反应的实验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或物品是

A.坩埚

B.镊子

C.滤纸

D.烧杯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和H2是氢元素的五种不同粒子

B.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

C.

是不同的核素

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两者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二、实验题:

共1题每题16分共16分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A、B、C三处分别是蘸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

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甲同学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加药品、滴入试剂。

(2)①图1中烧瓶B中的盛放试剂为碳酸钙,C中盛放试剂为硅酸钠溶液,则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                              。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

(3)图2中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乙同学发现图2中B处试纸变蓝,C处红纸褪色,据此    (填“能”或“不能”)得出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理由是                         。

三、综合题:

共3题每题12分共36分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示意图的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⑦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

(2)元素①~⑩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下同),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

(3)元素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生成盐M,M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

(4)写出将元素⑨的单质从海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提取出来所涉及的三个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步:

Cl2+2Br-

2Cl-+Br2;

第二步:

                ;

第三步:

Cl2+2Br-

2Cl-+Br2。

19.甲是一种盐,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

甲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其中一种是由A、B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

A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1,D、E位于同主族。

用甲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甲的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

②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③另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④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元素符号是    ,D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

(2)经测定甲固体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甲的化学式为             。

(3)实验③中根据图像得V(Oa)∶V(ab)∶V(bc)=               。

(4)实验④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0.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的化学式为________,d、e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mol稀盐酸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及反应中能量变化。

离子化合物中可含共价键,如离子化合物NaOH中含O-H共价键,故A错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力(含引力和斥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故B错误;NH3的稳定性很强,与N-H共价键有关,与分子间能形成氢键无关,氢键只影响物理性质,故C错误;反应条件与反应中能量变化无关,则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燃烧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

【备注】无

 

2.D

【解析】无

【备注】无

 

3.C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及离子化合物判断。

①二者分别是C和O,形成共价化合物CO2;②二者分别是Mg、Cl,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③二者分别是Ca、F,形成离子化合物CaF2;④二者分别是Na、Cl,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故选C。

【备注】无

 

4.B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A、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随中心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而增强,所以正确的应该是HClO4>HBrO4>HIO4,错误;B、碱性强弱与金属的金属性有关,金属性越强,其碱性越强。

正确;C、氢化物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HCl是三种物质中最稳定的,错误;D、卤族元素的氧化性为:

Cl2>Br2>I2,错误。

所以选B。

【备注】无

 

5.B

【解析】固态碘的升华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无关,A项错误;生石灰吸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

CaO+H2O

Ca(OH)2,CaO中的离子键被破坏,H2O中的共价键被破坏,形成Ca(OH)2时形成了C

和OH-间的离子键,B项正确;NaCl熔化只破坏离子键而无化学键形成,C项错误;酒精溶于水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也没有化学键的形成,D项错误。

【备注】无

 

6.B

【解析】A项,电解、高温获取H2都需要很高的能量,而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光分解H2O获取H2是最为节能的方法。

B项,方法a~d中反应物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了H2,所以H2O中的H—O键全部断裂。

C项,H2O2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而H2O分子中只存在极性键。

D项,CH4和H2O都是共价化合物。

【备注】无

 

7.D

【解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I和Cl是同一主族元素,非金属性:

Cl>I,因此,HCl比HI稳定。

【备注】无

 

8.B

【解析】分子中含有N、O、F三种元素与氢形成的化学键时,在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水在很高的温度下仍难分解,说明水分子内部氢氧化学键较稳定,与氢键无关。

C项中各分子间不会形成氢键。

同A项类似,热稳定性是指分子内化学键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D项错误。

【备注】无

 

9.D

【解析】本题考查了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

11~17号元素从左到右原子核外价电子数增多,最高化合价也依次升高,故①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②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故③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故④对。

故该题选D。

【备注】无

 

10.D

【解析】

中a表示质子数,b表示质量数,“n-”表示X得到n个电子,则其含有的中子数为b-a,电子数为a+n。

1mol

的质量约为bg,则1个X原子的质量约为

 g。

【备注】无

 

11.B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位、构、性”关系。

X、Y、Z、W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Y、Z两种元素的单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Z的原子序数大于Y,可推知Z为O、Y为N,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差1,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故W为Cl元素;X的原子序数小于N元素,而原子半径小于N原子,故X为H元素。

A、Y为N,Z为O,二者处于第二周期,W为Cl,处于第三周期,故A错误。

B.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故B正确。

C.X、W不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X、Z、W形成的化合物中HClO为弱酸,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备注】无

 

12.B

【解析】无

【备注】无

 

13.I:

(1)钾(K)

(2)S2-+Cl2

S↓+2Cl-                                                                           (3)NaAlH4+2H2O

NaAlO2+4H2↑

Ⅱ:

(4)2

+16H++10Cl-

2Mn2++5Cl2↑+8H2O

(5)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6)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

静止后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7)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排除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8)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解析】无

【备注】无

 

14.C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A选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的水物质的量不是1mol,分子数不是NA,错误;B选项,H原子没有中子,D原子有1个中子,所以1molHD含有中子总数为NA,错误;C选项,常温常压下,32gO2物质的量为

,含有的分子数为NA,正确;D选项,100mL1mol·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物质的量为

,即为0.2NA,错误,故选C。

【备注】无

 

15.A

【解析】实验过程中,水放在烧杯中、用镊子取出钾并用滤纸吸干钾上面的煤油,A项仪器不需要使用。

【备注】无

 

16.B

【解析】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而石墨、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

石墨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在组成和结构上,同位素之间的差别仅是核内中子数不同,中子呈电中性,中子数的大小对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非常小,因此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备注】无

 

17.

(1)分液漏斗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强酸制弱酸②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胶状沉淀

(3)Cl2+2Br-

2Cl-+Br2

(4)不能,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使试纸变蓝。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

(1)分液漏斗;因为有气体生成所以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①要比较碳和硅两种元素的非金属强弱,可以通过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即可用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因此可考虑把CO2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看是否有硅酸沉淀生成;②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就可以说明;(3)由图2,根据题意,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会生成氯气,然后氯气经过B处会与溴化钠反应生成Br2,Cl2+2Br-

2Cl-+Br2;(4)不能,红纸褪色说明有氯气剩余,不能判断B处溴蒸气是否参加反应,使试纸变蓝。

【备注】无

 

18.

(1)Ca 

(2)HClO4 Al(OH)3 (3)离子键、共价键 (4)Br2+SO2+2H2O

4H++S

 +2Br-

【解析】

(1)原子半径取决于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元素③~⑦中,④的原子半径最大,即为Ca。

(3)元素⑦为N,故M为NH4NO3,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4)第二步属于富集溴元素,用的是SO2、水蒸气吸收溴,离子方程式为SO2+2H2O+Br2

4H++S

+2Br-。

【备注】无

 

19.

(1)Al 第3周期ⅥA族

(2)NH4Al(SO4)2·12H2O[或AlNH4(SO4)2·12H2O]

(3)3∶1∶1 (4)

+Al3++5OH-

NH3↑+[Al(OH)4]-+H2O

【解析】

(1)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甲溶液中含有S

;A、B形成的阳离子为10电子微粒,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1,D与E同主族,则A为N,B为H,D为S,E为O;根据题图可以看出甲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说明甲溶液中含有Al3+,则C为Al。

(2)甲固体的摩尔质量为453g/mol,其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其化学式为NH4Al(SO4)2·12H2O或AlNH4(SO4)2·12H2O。

(3)③中先后发生的反应:

Al3++3OH-

Al(OH)3↓,N

+OH-

NH3·H2O,Al(OH)3+OH-

[Al(OH)4]-,根据甲的化学式可得n(Al3+)=n(N

),进而可知V(Oa)=3V(ab)=3V(bc)。

【备注】无

 

20.

(1)S

(2)CH4<NH3<H2O NH4NO3

(3)0.3molNa2O2、0.1molNa2CO3

【解析】

(1)由d2c2的性质可知d为Na元素,c为O元素;a与e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则意味着a、e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3或4、6,例如a、e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3,由于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少一个,则b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个,b与c就不可能相邻,所以a、e最外层电子数分别只能为4、6,即c、e同主族,又由于a、b、c、d、e皆为短周期元素,而c为氧,所以e只能为S元素,而b、c相邻,且b最外层电子数为5,所以,b为N元素,又由于a最外层有4个电子,且与N元素相邻,所以a为碳元素。

(2)根据C、N、O的非金属性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出其氢化物稳定性为CH4<NH3<H2O;b的氢化物(NH3)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NO3)反应生成物为NH4NO3。

Na2S的电子式为

(3)d2c2(Na2O2)和ac2(CO2)反应生成Na2CO3,若Na2O2过量,产物中还剩余Na2O2。

若产物中只有Na2CO3,则它与0.8mol稀盐酸反应产生0.4mol的气体,而实际产生0.25mol气体,说明产物中有剩余的Na2O2,根据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和Na2CO3+2HCl=2NaCl+CO2↑+H2O,设Na2O2的物质的量为x,Na2CO3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

解得x=0.3mol,y=0.1mol。

【备注】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