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931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0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docx

九年级历史复习讲义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产生和变革(NO.01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三个文化遗存;2.识记半坡人、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3.识记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4.识记夏、商、西周三代更替及文化成就;5.识记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及作用;6识记春秋时期著名霸主和战国七雄;7.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题

知识点

基本要求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经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生活集体是由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今浙江余姚。

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已经挖掘水井,他们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

半坡遗址

距今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他们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来种植农作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第3课

华夏之祖

炎帝

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他们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部落,经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黄帝的贡献有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掘水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黄帝陵在陕西西安。

尧舜禹的传说

继皇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其中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推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没有经过部落推举,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西周的分封制

内容: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

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青铜文明

司母戊鼎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精美的四羊方尊。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五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争雄的局面(了解其方位)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都江堰

时间:

战国时期;建造者: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

岷江;

特点: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商鞅变法

时间:

前356;人物:

商鞅、秦孝公;

目的: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

(1)经济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军事上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政治上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甲骨文

时间:

商朝;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文字演变顺序: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

孔子、

老子、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和及代表人物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

“仁”:

“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持有可持续发展思想。

春秋

战国

老子

庄子

《道德经》

 

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

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战国末期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专制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春秋晚期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一单元第1讲。

 

二、统一国家的建立(NO.02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秦统一的时间疆域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识记秦汉文化;3.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稠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运用:

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统一时间

统一时间:

公元前221年;都城:

咸阳;开国皇帝:

秦始皇嬴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上:

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推广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

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统一东南、岭南,沟通长江、珠江水系。

这些措施有利于加强秦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也有利于秦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对后世的政治体制发展有深远影响。

秦长城

秦始皇命蒙恬修筑,西起临姚,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积极:

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统一、巩固)

消极:

滥用武力,残酷剥削,严酷的刑罚。

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最终仅二世而亡。

第11课

伐无道,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BC209年;人物:

陈胜;地点:

大泽乡;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上:

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第,建立较小的侯国。

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

推行儒学教育,举办太学

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13课、两汉经济

汉武帝的经济措施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货币(五铢钱)

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时间:

BC119年(汉武帝时期);人物:

卫青、霍去病

战役:

漠北战役;结果:

大胜而归

意义:

经此一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解除了北方的边患,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昭君出塞

时间:

汉元帝时期;人物:

王昭君、呼韩邪单于

意义:

为汉匈的和平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时间:

汉武帝时期BC138年、BC119年

人物:

张骞;过程:

西出长安,辗转多个西域国家

作用:

加强了中央和西域地区的联系,密切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主要路线:

从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路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沿海出发,远至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意义: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汉武帝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文化上军事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

汉武帝的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一单元第2讲。

 

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NO.03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三国形成及形势图,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江南开发的史实;2.识记汉魏南北时文化艺术成就,3.识记并理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第三单元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18课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对阵双方:

曹操VS孙权、刘备

结果:

曹军大败,退走华容道

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②西晋末以来的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战争较少,社会环境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高度重视生产发展;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意义: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迁都洛阳;政治、经济改革;

汉化改革:

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学汉礼

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反过来民族融合又促进改革的深入)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一单元第3讲。

 

四、繁荣与开放的社会(NO.04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开元盛世”,武则天,隋唐文化艺术。

2.理解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运用:

评价唐太宗,。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后,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2课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627-649唐太宗统治期间,年号贞观。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当政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政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重视地方吏制,勤俭持国。

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出现: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正式诞生: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完善:

①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时期开始殿试和武举

③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度的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一些有才能的人可以进入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选官制度也从地方转移到中央。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文成、金城公主入藏

唐太宗时期,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

作用: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后来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朱丹,“唐蕃合同为一家了”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者

玄奘西行:

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作《大唐西域记》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功

评价:

密切了唐朝与日本、印度的文化交流,说明唐朝对外采取了开放的对外政策。

评价唐太宗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

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一单元第4讲。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NO.05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辽宋金夏政权并立,识记宋代南方生产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识记宋元文化艺术;2.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然建立元朝的史实。

3。

理解元民族关系与四大发明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国都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

上京

960年

赵匡胤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

兴庆

1115年

阿骨打

女真

会宁

10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1课

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的衣食住行

衣:

服饰由简朴日趋奢侈,“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女子缠足;

食:

南北的饮食互相交流,北方以羊肉、南方以食鱼为主;

住:

百姓住房简陋,多为茅屋;富人则追求奢华,私家园林兴盛;

行:

缺马,以牛车、驴车为主,交通发达,“邸店如云屯”

宋代的娱乐活动和民俗

“瓦子”是城市中娱乐兼营业的场所,其中有文艺活动也有体育活动。

今天的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结束长期混战

的局面

忽必烈建元

1271年,忽必烈即汗位,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灭亡南宋

元朝的民族融合

元朝时,不少汉族人外迁,边疆各族大量内迁,加上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彼此长期生活在一起,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

吸收前代基础,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程度的融合。

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一单元第5讲。

 

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NO.06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的主要措施。

2.理解邓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史实,3.知识运用:

“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太祖:

改革行政机构,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继续执行削藩政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交往和冲突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间,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认识:

这是一次主动、和平的外交,以朝贡为方式,政治动机〉经济动机

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明朝派戚继光荡平了东南沿海(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永载史册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强化君权的措施

雍正时设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时期撤销。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文字狱”,以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只是分子。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清朝设立台湾府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作用:

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雅克萨之战

康熙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大败沙俄侵略军。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册封“达赖”、“班禅”和设置驻藏大臣

顺治接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康熙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由此形成册封制度,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都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

时间:

乾隆年间;地点:

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回部”地区

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咔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前期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含义)清初实行禁海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对外通商,后只开放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实行原因)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特有的封建性和保守性

现实原因:

统治者对西方入侵的担忧,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身统治。

(含义)“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过一定抵制作用;但从长远的看,清政府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一单元第6讲。

七、侵略与反抗(NO.07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二次鸦片战争,俄侵占中国领土,八国联军侵华,2.理解林则俆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及条约和影响。

3.运用《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二单元第1讲。

 

八、近代化的探索(NO.08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识记洋务企业和新文化运动2.理解戊戌运动。

3.运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内容及影响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二单元第2讲。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NO.9月日)

一、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了解中共一大的召开,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2)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对象;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4)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三、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二单元第3讲。

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NO.10月日)

一、前课复习检测 :

选择正确的答案: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废除二十一条”

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对此你认为最正确的理解是()

 A.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B.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D.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考考点:

解读考点,明确目标。

(1)知道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2)知道七七事变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3)了解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三、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四、巩固练习:

练测本第二单元第4讲。

 

十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NO.11月日)

一、上课内容复习检查:

选择正确答案:

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西安事变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二、本课中考考点解读,明确目标

考点,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的努力;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列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考点分析:

这一部分知识是各地中考正在逐渐加以重视的内容,考查较多的内容有:

人民解放军取得一系列胜利的战役,胜利的原因。

三、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构建体系

全面进攻:

1946年6月-1947年3月

重点进攻:

1947年3月-1947年8月

四、巩固检测:

(一)、选择正确答案:

1、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毛泽与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抗美援朝战争

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挺进大别山B、淮海战役C、渡江战役D、辽沈战役

(二)、阅读下列材料:

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然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请回答:

(1)文中的“谈判”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当时进行的和平谈判有希望吗?

为什么?

另另练测本讲练本第二单元第5讲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