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867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0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高二化学月考试题及答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2014-2015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2.(2分)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B.食物腐败C.炼钢D.塑料老化

3.(2分)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4.(2分)用铁片与50mL1mol/L的硫酸制取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B.滴加几滴浓硫酸

C.加入少量铜粉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5.(2分)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

C.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使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6.(2分)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131.3kJ/mol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

H+(aq)+OHq)=H2O(l);△H=﹣57.3l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lmol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1kJ

D.在101KPa时,2gH2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H2(g)+

O2(g)=H2O△H=+285.8kJ•mol﹣1

8.(2分)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甲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

9.(2分)下列燃烧热相同的是()

A.1molC2H40.5molC4H8B.2mol正丁烷2mol异丁烷

C.1mol金刚石12g石墨D.3mol乙醇2mol乙醇

10.(2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g);△H=﹣483.6kJ/mol

H2(g)+

O2(g)═H2O(g);△H=﹣241.8kJ/mol

H2(g)+

O2(g)═H2O(l);△H=﹣285.8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438.6kJ/molB.241.8kJ/molC.285.8kJ/molD.无法确定

1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意义之一是表示分子的个数

C.在热化学方程中生成物必须标明聚集状态,反应物不需标明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12.(2分)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

(1)+

O2(g)═8CO2(g)+9H2O(g)△H=﹣48.40kJ•mol﹣1

B.C8H18

(1)+

O2(g)═8CO2(g)+9H2O

(1)△H=﹣5518kJ•mol﹣1

C.C8H18

(1)+

O2(g)═8CO2(g)+9H2O

(1)△H=+5518kJ•mol﹣1

D.C8H18

(1)+

O2(g)═8CO2(g)+9H2O

(1)△H=﹣48.40kJ•mol﹣1

13.(2分)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

O2(g)═CO2(g)+2H2O(l)△H=+725.8kJ/mol

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

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kJ/mol

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

14.(2分)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mol/L,经过20s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在这20s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A.0.04B.0.04mol/(L.s)C.0.08mol(L.s)D.0.04mol/L

15.(2分)在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mol•L﹣1•S﹣1B.υ(B)=0.3mol•L﹣1•S﹣1

C.υ(C)=0.8mol•L﹣1•S﹣1D.υ(D)=1mol•L﹣1•S﹣1

16.(2分)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温度下(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合成氨的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该反应所处的温度最高的是()

A.v(NH3)=0.1mol/(L•min)B.v(H2)=0.6mol/(L•min)

C.v(N2)=0.3mol/(L•min)D.v(H2)=0.3mol/(L•min)

17.(2分)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molB.2.8molC.2.4molD.1.2mol

18.(2分)反应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

A.0.1sB.2.5sC.5sD.10s

19.(2分)已知氢气中1molH﹣H断裂时吸收热量为436kJ,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

A.221kJB.557kJC.242kJD.188kJ

20.(2分)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

O2(g)=H2O(l);△H=﹣285.8kJ/molCO(g)+

O2(g)=CO2(g);△H=﹣283.0kJ/molC8H18(l)+

O2(g)=8CO2(g)+9H2O(l);△H=﹣5518kJ/molCH4(g)+2O2(g)=CO2(g)+2H2O(l);△H=﹣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g)B.CO(g)C.C8H18(l)D.CH4(g)

21.(2分)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

O2(g)═ZnO(s)△H1=﹣351.1kJ•mol﹣1

Hg(l)+

O2(g)═HgO(s)△H2=﹣90.7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H3.其中△H3的值是()

A.﹣441.8kJ•mol﹣1B.﹣254.6kJ•mol﹣1

C.﹣438.9kJ•mol﹣1D.﹣260.4kJ•mol﹣1

22.(2分)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s)+O2(g)=CO2(g)△H1=﹣393.5kJ/mol

CH3COOH(l)+2O2(g)=2CO2(g)+2H2O(l)△H2=﹣870.3kJ/mol

H2(g)+

O2(g)=H2O(l)△H3=﹣285.8kJ/mol

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H(焓变)为()

A.488.3kJ/molB.﹣488.3kJ/mol

C.﹣244.15kJ/molD.244.15kJ/mol

23.(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C.△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H>0

24.(2分)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Q1+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

25.(2分)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①4P(白磷,s)+5O2(g)═2P2O5(s)△H=﹣akJ/mol

②4P(红磷,s)+5O2(g)═2P2O5(s)△H=﹣b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A.a<bB.a=bC.a>bD.无法确定

26.(2分)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g)+O2═SO2(g);△H=﹣297.23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g)+O2═SO2

(1);|△H|>297.3kJ/mol

B.S(g)+O2═SO2

(1);|△H|<297.3kJ/mol

C.1molSO2的键能总和小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

D.1molSO2的键能总和等于1molS和1molO2键能之和

27.(2分)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

2H2(g)+O2(g)=2H2O(g);△H=﹣Q2kJ/mol

2H2(g)+O2(g)=2H2O(l);△H=﹣Q3kJ/mol

取体积比4:

1的混合气112L(标况),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放出热量为()

A.4Q1+0.5Q3B.4Q1+0.5Q2C.4Q1+Q3D.4Q1+2Q2

28.(2分)以肼(N2H4)作为燃料,NO2作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N2(g)+2O2(g)=2NO2(g);△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

下列关于肼和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N2H4(g)+2NO2(g)=3N2(g)+4H2O(l);△H=﹣1135.7kJ/mol

B.N2H4(g)+NO2(g)=

N2(g)+2H2O(g);△H=﹣567.85kJ/mol

C.N2H4(g)+NO2(g)=

N2(g)+2H2O(l);△H=﹣1135.7kJ/mol

D.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

29.(2分)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H=﹣Q1kJ/mol

2H2S(g)+O2(g)=2S(s)+2H2O(l)△H=﹣Q2kJ/mol

2H2S(g)+O2(g)=2S(s)+2H2O(g)△H=﹣Q3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

30.(2分)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

O2(g)═4CO2(g)+5H2O(g)的△H为()

A.+8QkJB.+16QkJC.﹣8QkJD.﹣16QkJ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

31.(10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如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

(5)除

(1)以外,上述图片的错误为.

32.(8分)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Q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1g丁烷C4H10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放出热量50kJ,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已知拆开1molH﹣H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3.(8分)在一定温度下,0L密闭容器中加入5molSO2,2.5molO2,经10min后反应达平衡时有3molSO2发生了反应.试计算:

(1)O2的转化率为

(2)用S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3)用O2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4)平衡时体系中SO3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保留一位小数)为.

34.(10分)已知:

①CaCO3(s)═CaO+CO2(g);△H=177.7kJ/mol

②C(s)+H2O(g)═CO(g)+H2(g);△H=﹣131.3kJ/mol

③0.5H2SO4(l)+NaOH(l)═0.5Na2SO4(l)+H2O(l);△H=﹣57.3kJ/mol

④C(s)+O2(g)═CO2(g);△H=﹣393.5kJ/mol

⑤CO(g)+

O2(s)═CO2(g);△H=﹣283kJ/mol

⑥HNO3(aq)+NaOH(aq)═NaNO3(aq)+H2O(l);△H=﹣57.3kJ/mol

⑦2H2(g)+O2(g)═2H2O(l);△H=﹣517.6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

(3)上述正确的反应式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4)计算H2的燃烧热为△H=.

35.(4分)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内用A的浓度变化和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考点:

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主要是由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反之;大多数的放热反应进行时需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进行;

解答:

解:

A、在一定条件下吸热反应也能发生,故A正确;

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好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故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氢气和氧气常温下不会反应,但点燃会瞬间完成,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进行条件,题目较简单.

2.(2分)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B.食物腐败C.炼钢D.塑料老化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结合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进行判断,为减少材料和资源的浪费,应减缓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产量,应提高反应速率.

解答:

解:

A.钢铁具有重要的工业用途,应减缓反应速率,故A错误;

B.为减少食物浪费,应减缓反应速率,故B错误;

C.为提高钢铁的产量,应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为减小塑料的损耗,应减小老化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题目难度不大,答题时注意结合生产需要的实际考虑.

3.(2分)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A.参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B.加入催化剂

C.温度和压强D.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性质,为内因,温度、压强、浓度以及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为次要因素.

解答:

解: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性质,为内因,如Na、Mg分别与水的反应;一些不能发生的反应,即使加入催化剂或改变温度、压强、增大浓度等也不能反应,不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4.(2分)用铁片与50mL1mol/L的硫酸制取H2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是()

A.对该反应体系加热B.滴加几滴浓硫酸

C.加入少量铜粉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加快生成氢气的速率,可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固体的表面积以及形成原电池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

解:

A.加热,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

B.滴加几滴浓硫酸,硫酸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不选;

C.加入少量铜粉,铜粉不能附着在铁片表面,不能形成原电池,不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选;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固体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5.(2分)下列说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增大压强,体系体积减小,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B.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

C.升高温度,一般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因而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使分子能量增加从而可使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A.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则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加;

B.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C.升高温度,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

D.使用催化剂,分子本身的能量不变,但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

解答:

解:

A.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压强增大,体积减小,则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活化分子发生碰撞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为有效碰撞,即活化分子之间发生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故B正确;

C.升高温度,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故C正确;

D.使用催化剂,分子本身的能量不变,但改变反应的途径,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大大增加,显然分子的能量不会增加,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明确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与活化能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6.(2分)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131.3kJ/mol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

B、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

C、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解答:

解:

A、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A错误;

B、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B错误;

C、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是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H=+1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

H+(aq)+OHq)=H2O(l);△H=﹣57.3lkJ•mol﹣1,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lmol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