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784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7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docx

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教学案专项14新政当代资本主义

【必备考点指要】

【基础考点整理】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A.新人教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商品丰富、物资充足,一派“繁荣”景象。

在这“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

资本家被眼前的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同时,在“繁荣”的激励下,人们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

到1929年,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

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

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他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

但胡佛还是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

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B.人民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2.开始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

3.表现: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急剧增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4.特点:

(1)涉及范围特别广(行业广、国家多):

工业、农业和货币信用危机交织在一起,危机不断深化,蔓延到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2)持续时间特别长:

成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3)破坏性特别大:

这场经济危机在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的同时,也在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国内阶级矛盾、资与殖半殖矛盾、资国之间矛盾)。

二.杯水车薪(胡佛总统的经济调整作用很小)

1“自我治疗”危机恶化:

(1)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功能,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

(2)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

(3)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起来,共同维持生产和投资。

(4)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关税,导致其他国家也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2.两大措施于事无补:

为了赢得连任,胡佛不得不采取两大措施:

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二是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但是,胡佛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小敲小打,没有从经济体制上改革)。

三.病入膏肓的经济(美国面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全面危机)

1.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工业和农业危机-----商业、对外贸易危机。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失业破产→→罢工示威暴动→→局势动荡崩溃边缘)。

3.信任危机。

C.岳麓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

(一)“黑色星期四”

剩,生产难以维持,人们的投资信心开始下降,最终在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主制度摇摇欲坠。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A.新人教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罗斯福新政

(一)临危受命

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

1932年,他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同胡佛展开了下一届总统竞选。

罗斯福在竞选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学识、独到的政治见解、出众的口才、亲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机的坚定信心,赢得了广大选民的心,使对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绝对优势当选。

1933年3月,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

“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

在此紧急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

(二)实施“新政”

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在农业方面,为摆脱危机,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为减耕

(三)摆脱危机困境

新政虽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20世纪30年代前半期,美国经济开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也有显著改善。

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对外贸易趋向活跃,失业人数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

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新政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它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

新政措施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大危机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新政通过法律形式,把国家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固定下来,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改造。

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美国经济制度上的这一重大调整,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B.人民版——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二)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危机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推到崩溃的边缘。

2.胡佛政府采取“自然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3.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纲领,赢得美国人民拥护,当选为总统。

3.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实施《紧急银行法》,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

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

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的复苏。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

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这既是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取得的一项改革成果。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社会保险法》,到1939年,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它既有助于社会稳定,也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4.特点:

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

5.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

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三)新政的成效和影响

C.岳麓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二)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二)

(一)罗斯福新政

1933年,以实行“新政”改革为竞选口号的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他上台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为此,政府和国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措施。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

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二)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同时,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也发生了转变。

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完美无缺的制度,自身可以进行调节,因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弊端,认为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因此,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罗斯福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A.新人教版——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它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