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78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docx

版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训练2细胞的基本结构系统的结构

专题跟踪训练

(二)

一、选择题

1.(2015·山西第一次模拟)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是不对称的

B.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

C.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磷脂双分子层相关,也与某些蛋白质相关

D.O2、CO2、甘油和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

图中显示,组成细胞膜的不同种类的磷脂在A、B侧占膜脂总量的百分数不同,因此其分布是不对称的,A正确;A侧是血浆侧,即细胞膜的外侧,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这种分布有利于糖被发挥识别功能,B正确;水通过两种机制穿过生物膜,一种是通过脂双层的自由扩散,一种是通过水通道蛋白,C正确;氧气、二氧化碳、甘油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运输至细胞的,它们都能通过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结构,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因此,葡萄糖不能通过只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结构,D错误。

[答案] D

2.(2015·洛阳月考)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

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

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D.溶酶体和核糖体

[解析] 人体血清白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肽链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后,再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由高尔基体对蛋白质作进一步的加工修饰。

[答案] A

3.(2015·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下列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从溶液浓度高的地方向溶液浓度低的地方跨膜扩散

B.主动运输的过程一定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C.酒精、甘油等物质一定要借助于载体才能进入细胞

D.离子、氨基酸等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解析] 浓度高的溶液中水分子数目相对少,浓度低的溶液中水分子数目相对多,水分子从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扩散;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酒精、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 B

4.(2014·南阳模拟)下列物质运输过程不属于生命系统信息交流的是(  )

A.mRNA:

细胞核→核孔→核糖体

B.淋巴因子:

T细胞→血浆→B细胞

C.性外激素:

雌性昆虫→空气→同种雄性昆虫

D.葡萄糖:

血浆→扩散→红细胞

[解析] 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到核糖体上进行翻译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淋巴因子从分泌到作用于B细胞实现了它对B细胞的促进作用。

性外激素在同种个体之间传递信息。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不涉及信息交流。

[答案] D

5.(2015·海淀月考)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吞噬消化作用。

有两种吞噬作用:

一种是自体吞噬;另一种是异体吞噬,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除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是通过自噬作用实现的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溶酶体与吞噬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D.吞噬细胞通过吞噬作用特异性识别抗原

[解析] 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能识别“非己”成分,并对其进行吞噬。

[答案] D

6.(2014·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解析]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是一种可运载氧气的蛋白质,并非膜蛋白;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并非T淋巴细胞细胞膜的成分;胰岛素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无法与胰高血糖素结合;神经递质可以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特异性结合,葡萄糖可以借助转运葡萄糖的载体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骨骼肌细胞。

[答案] D

7.(2015·安阳月考)动物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压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B.Na+K+泵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

C.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解析] 由图可知,Na+、K+的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Na+-K+泵每次运出3个Na+,运入2个K+,运输的Na+数量多于K+;K+和乌苯苷的结合位点相同,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ADP不会大量积累。

[答案] D

8.(2014·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析] 观察图像,除了甘油、O2和CO2以外,其余物质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均比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大,说明生物膜上存在协助运输某些物质的物质;由于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有差异,所以能够体现选择性;图像中不同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膜对其通透性也不同,说明分子大小影响跨膜运输的速率;图像中没有信息证明离子在跨膜运输过程中是否消耗ATP,因此不能判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答案] C

9.(2015·江西南昌调研)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 由图可知,a方式中物质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说明该方式是自由扩散。

b方式中物质转运速率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变化,其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的数量或ATP,故该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A项错误。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B项错误。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C项正确。

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的转运速率没有影响,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5·河北唐山第一次模拟)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B.神经元维持静息电位时,Na+和K+都是主动运输

C.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饱和值,其大小取决于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解析] 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K+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胞吐过程中分泌泡和细胞膜融合,从而将物质分泌出细胞;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饱和值大小取决于载体蛋白的数量。

[答案] C

11.(2015·四川绵阳第二次诊断)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

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

[解析] 分析过程图可知:

细胞甲是B细胞或者记忆细胞、细胞乙是浆细胞、细胞丙是吞噬细胞。

细胞乙(浆细胞)没有识别作用,不能接受抗原刺激;吞噬细胞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乙分泌抗体,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发达,细胞丙的溶酶体比细胞乙发达;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如氨基酸等可被细胞核利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2.(2015·山东日照高三检测)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能够有条不紊地被运送到各自的目的地,关键是蛋白质在合成时带有分选信号,而目的地就是能够识别分选信号的受体。

分选信号取决于氨基酸序列中的信号序列,如图所示。

分析回答:

(1)线粒体所需的蛋白质一部分来自过程⑥,另一部分是在________________指导下合成的。

某些蛋白质经过程⑧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________,这一过程具有________性。

(2)经过程②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________________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此时细胞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相关分子,进行细胞水平的________调节。

(3)送往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需的,这种序列最终是由________决定的。

各类成熟蛋白质分别与不同的受体结合,说明受体具有________的特点。

[解析] 

(1)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自身含有基因,该基因也能表达形成蛋白质。

细胞质中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

(2)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中进行折叠加工,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在内质网中蛋白质未折叠或错误折叠,反过来会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相关蛋白质的分子,这种调节属于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

(3)根据题干中信息“分选信号取决于氨基酸序列中的信号序列”,可知送往不同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信号序列,该信号序列是由细胞核基因最终决定的。

各类成熟蛋白质分别与不同的受体结合,说明受体具有专一性。

[答案] 

(1)线粒体基因(DNA) 核孔 选择

(2)空间结构 反馈

(3)不同的信号序列 核基因 专一性

13.(2014·潍坊模拟)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3HX。

请据图回答: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观察c需用到染色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字母)。

(3)c中的酶有多种,它们的分子结构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含有该生物遗传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填字母),蓝藻细胞中也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字母)。

(5)若3HX可使血糖浓度升高,则分泌该物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若物质3HX可在下丘脑与垂体细胞间传递信息,且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则物质3HX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核糖体,b为内质网,c为线粒体,d为高尔基体,3HX为蛋白质。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便于观察。

(2)内质网膜通过囊泡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通过囊泡转化为细胞膜,这个过程膜面积会发生变化。

(3)不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其直接原因是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其根本原因是控制这些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

(4)含有该生物遗传物质(DNA)的结构是线粒体,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由题意可知,使血糖升高的物质是胰高血糖素(蛋白质),分泌该物质的细胞是胰岛A细胞。

在下丘脑与垂体之间传递信息,且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蛋白质是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