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747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docx

中考北师大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精编讲义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上古文明

第1课,西亚和北非的古代文明

知识点一,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苏美尔文明与古代巴比伦

(1)发源地: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城南部两河流域。

(2)向文明过渡:

大约在公元前4300年,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苏美尔文明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

(3)建国:

约公元前1894年,阿摩利人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建立古巴比伦王国。

2.文明标志

(1)楔形文字:

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个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汉谟拉比法典,

①颁布者,汉谟拉比,

②目的,励志的等级制度

③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④作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生活,

注:

《汉谟拉比法典》:

他公开承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知识点二,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古代埃及

(1)发源地:

尼罗河流域.

(2)统一:

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的国家。

(3)最高统治者:

法老

(4)权力:

垄断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

2.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代表——金字塔

(1)建造的目的:

显示法老的威严及其与天上森林的密切联系

(2)用途:

法老的坟墓

(3)代表:

胡夫金字塔

(4)地位:

古埃及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体现了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象征着古代埃及的高度文明。

第2课,南亚和东亚的古代文明

知识点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1.种姓制度:

(1)背景:

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公元前2300年出现的哈拉帕文化。

(2)形成:

大约在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600年间,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建立了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了僧人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3)内容,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社会分工

婆罗门

僧侣贵族

主要充任祭祀

刹帝利

军事和行政贵族

掌握军政大权

吠舍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

多为非雅利安人

地位低下

注:

此外还有身份更低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实质:

种姓制度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不平等制度。

2.佛教

(1)产生背景: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社会矛盾尖锐。

(2)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

(3)产生地区:

古代印度

(4)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被尊为“佛陀”和“释迦牟尼”。

(5)主张: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6)传播:

汉代时传入中国,并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地位: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知识点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1.古代中国

(1)发源地: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发展: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逐渐衰落,中国印度和希腊成为当时实际上的三个相互独立的古代文化中心,并对其后的世界历史产生了长久和深远的影响。

(3)文明标志:

甲骨文,民主政治等。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

发源地

文明标志

地理环境,

古代埃及

非洲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

 

都出现在大河流域

古代印度

亚洲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

古代巴比伦

亚洲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古代中国

亚洲黄河和长江流域

长城,甲骨文等

 

第3课,古代希腊文明

知识点一,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

1.希腊城邦

(1)发源地:

爱琴海地区。

(2)地理环境:

仅在沿海和群山之间,有小块平原地带,山区土壤贫瘠,,,不适宜农耕。

(3)形成: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出现的国家,多是以一个城市或市政为中心,联合周围农村而成,因此被称为“希腊城邦”。

(4)代表:

雅典,以其经济文化的繁荣和民主政治闻名于世。

2.雅典民主

(1)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2)表现

①除十将军的职位外,雅典各级官职,经由抽签的方式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雅典城邦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与城邦政治活动,雅典未担任公职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3)影响:

它是古代社会的一个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

局限性,广大妇女和外邦人奴隶不能享有雅典民主的权利。

注:

古代东方文明与古代西方文明的区别

①发源地上,东方是大河流域西方是海洋。

②经济,东方以农业为主,西方以工商业为主。

③政治特点,东方奴隶主专制统治,西方奴隶主民主政治。

④对外交往,东方很少对外交往,西方对外交往比较繁荣,导致两者不同的原因是由于地理环境。

知识点二,亚历山大东征

1.背景

(1)希腊的衰落,公元前五世纪晚期开始,希腊爆发了多次城邦之间的战争,长期的战争导致雅典和斯巴达损失惨重,走向衰落,

(2)希腊的灭亡,北方的马其顿人趁机南下,征服了希腊,

2.东征开始

(1)时间:

公元前334年。

(2)重要事件:

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

(3)结果:

建立起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4)影响

①消极影响,亚历山大的东征,是东方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②积极影响是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明与东方诸文明的交流与汇融。

知识点三,古代希腊文化

1.帕特农神庙。

(1)修建时间:

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

(2)建筑构成:

主体由精美的白色大理石建成,里面供奉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巨大神像。

(3)风格:

古朴雄伟,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

(4)地位:

古希腊大型建筑的重要代表,雅典卫城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

2.哲学成就

(1)古希腊哲学家的三位著名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第4课,古代罗马文明

知识点一,从共和国到帝国

1.罗马共和国

(1)基础:

罗马建城:

时间,753年,人物,罗慕路斯——罗马的第一个王。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推翻了王的统治,建立了罗马共和国。

(3)扩张:

罗马共和国在统一意大利半岛之后,不断向周边扩张,经过三次“布匿战争”,罗马于公元前146年消灭了西地中海世界的另一强国迦太基,开始走上称霸地中海之路。

经过三次“马其顿战争”、“叙利亚战争”和对埃及的战争,把共和国征服了东地中海地区,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注:

罗马共和国的全国基础是军事扩张,第一步是征服意大利半岛,第二步是称霸地中海地区。

2.罗马帝国

(1)建立时间:

年前27年。

(2)人物:

屋大维,后被尊称为“奥古斯都”。

(3)建立标志:

屋大维创立元首制

(4)发展:

在屋大维的统治下,马帝国经济得到发展,政治相对稳定,国家进入一个持续200年之久的罗马和平时期。

(5)衰落

①原因:

三世纪前后,自己衰弱,社会矛盾激化,罗马帝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危机。

②分裂: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其东西罗马帝国的首都依然是罗马城。

③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知识点二,基督教的兴起

1.基督教的创立

(1)时间:

大约产生于公元1世纪中叶。

(2)产生地区及人群:

最早出现在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下层群众中间。

(3)早期主张:

提倡平等博爱互助,鄙视富人权贵等,这对受到现实压迫的民众具有巨大吸引力。

(4)统治者的态度:

罗马一些投资者担忧基督教对自己不利,因此对基督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2.基督教合法地位的确立

(1)信徒范围的扩大:

不少富裕农民,工商业者和奴隶主都开始信仰基督教,基督教会逐渐被他们控制。

(2)教会教义的变化:

在流传过程中,基督教教义发生了变化,并逐渐承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

(3)统治者态度的变化:

罗马帝国统治者逐步了解和认识到基督教的变化和可利用价值,基督教逐渐失去了被压迫者宗教的性质,转化为帝国上层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4)获得合法地位:

4世纪初,基督教最终获得了合法地位。

知识点三,古代罗马的文化

1.建筑方面:

圆形竞技场和万神殿。

2.法制方面:

与古代希腊哲学一样,古罗马法律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3.天文历法:

儒略历

(1)基础:

古代埃及人创制的太阳历

(2)制定:

公元前46年,凯撒对太阳历做了修改,制定了儒略历,

(3)影响:

后来经过修改的“儒略历”,被称作“格里高利历”,即公历,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这一历法。

第二单元,中古亚欧世界

第5课,中古欧洲

知识点一,千年帝国拜占庭

1.东罗马帝国的建立

(1)营造新都: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亚欧交界处的欧洲一侧建成了罗马帝国的新都——君士坦丁堡。

(2)东罗马帝国的建立: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应首都君士坦丁堡,旧名为拜占庭,因此被后人称为拜占庭帝国。

2.《查士丁尼法典》

(1)颁布时间:

529年

(2)在位皇帝:

查士丁尼

(3)影响:

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历法,都有深远影响。

 

对比记忆,汉谟拉比法典与查士丁尼法典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

制定时间

约公元前18世纪

529年

目的

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人物

汉谟拉比

查士丁尼

国家

古巴比伦

拜占庭帝国

影响

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对当时欧洲其他地区以及后世的历法,都有深远的影响

3.拜占庭帝国对欧亚文化的影响

(1)拜占庭帝国作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保存了他们的文化遗产。

(2)拜占庭帝国兼容并包了基督教和古代东方的许多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明体系。

(3)拜占庭文化对阿拉伯文明,斯拉夫文明和西欧的文艺复兴都有重要影响。

知识点二,查理大帝

1.法兰克王国

(1)背景: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其故地上建立了许多的蛮族国家。

(2)建立:

481年,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3)查理大帝:

768年,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通过战争他控制了西欧大部分地区,800年,他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皇帝,由此被后人称作查理大帝或查理曼。

2.《法尔登条约》

(1)目的:

分割查理帝国

(2)时间:

843年

(3)内容:

查理的三个孙子分别获得帝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

(4)影响:

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知识点三,中古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

1.基督教会势力的增强

(1)国教地位的确立: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2)教会势力的增强: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诸多王国,都开始接受基督教为国教,西欧教会以罗马主教为核心,逐渐形成教皇体制。

2.教权与王权的冲突

(1)原因:

教皇干涉西欧各国世俗君主的政治事务,夺取他们的利益,

(2)教权的衰落:

14世纪后,教权与王权紧张对峙的局面,随着王权的增强与教皇势力的相对衰落而缓解。

第6课,中古的西欧庄园与城市

知识点一,领主与庄园

1.庄园经济——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

(1)庄园出现的原因:

中古时期西欧国家的生产力低下,封建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地产生活,所以,国王、教会和大封建主都在建立庄园,庄园是中古西欧农业生产中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

(2)发展概况

①兴盛时期:

9-13世纪

②内部结构:

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及公共使用的草地、森林、牧场和池塘等

③成员:

农奴和领主

④剥削方式:

早期的庄园大都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

⑤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

2.庄园的劳动者——农奴

(1)农奴是庄园的劳动者,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属于领主所有,不得随意离开庄园。

(2)农农须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和遗产税等各种苛捐杂税。

(3)农奴除耕种自己的份地外,还须无偿的为领主耕种自营地。

知识点二,中古的西欧城市

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

10世纪前后。

(2)地点:

首先在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发展起来,在西欧其他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商业集市和旧城遗址上也形成了一些新城市。

(3)著名城市:

威尼斯,米兰和佛罗伦萨等

2.城市的自治

(1)原因:

城市的繁荣刺激了西欧封建主的欲望,他们大肆盘剥城市的财富。

(2)方式:

一般以赎买为手段,封建主或国王购买自制特许状。

(3)城市居民来源:

逃亡农奴是城市最初居民的来源之一。

(4)市民阶层的分化:

城市上层:

富商和富有的手工业者等,城市贫民阶层:

帮工学徒及破产手工业者等。

(5)作用:

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三,知识的殿堂

1.中世纪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

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

2.影响:

成为当时培养人才的摇篮和传播知识的基地。

第7课,阿拉伯帝国

知识点一,伊斯兰教的创立

1.创意背景:

伊斯兰教产生前多重危机,使阿拉伯半岛动荡不安。

2.时间:

七世纪

3.创立者:

穆罕默德

4.传播过程

(1)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

(2)因朝麦加贵族迫害,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于622年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政权。

(3)630年,穆罕默德率领支持者占领麦加,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他的权威。

(4)631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大多接受伊斯兰教。

5.最高的经典:

《古兰经》

6.伊斯兰教传播的意义

(1)默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把阿拉伯各部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完成了传播宗教信仰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使命。

(2)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文明对以后世界文明的发展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1.阿拉伯帝国

(1)疆域:

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的征服与扩张,把只局限于阿拉伯半岛的国家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2)继任者及权利:

穆罕默德的继任者被称为哈里发,哈里发集政治军事宗教最高领袖地位于一身。

(3)影响: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奠定了伊斯兰教哈里发国家的疆域基础,导致了中古时代文明格局的改变,在扩张过程中,阿拉伯人不断吸取其他先进文明的优秀文化成果,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知识点三,阿拉伯文化

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兼容并蓄,独具特色。

2.影响:

这种文化的开放性,使其迅速发展,并融合了多种古代民族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阿拉伯帝国在文学,科学,建筑和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文化中心:

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4.文学艺术: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族故事集。

5.建筑艺术:

清真寺,著名的有麦加清真寺,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科尔多瓦清真寺等。

第8课,古代日本

知识点一,大化改新

1.推古改革

(1)“大和”的兴起:

三世纪中叶,日本中部兴起了一个名为“大和”的国家。

(2)改革背景:

六世纪下半叶,国内出现统治危机。

(3)措施:

圣德太子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4)影响:

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2.大化改新

(1)时间:

646年

(2)人物:

孝德天皇

(3)内容:

政治方面,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中央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经济方面,隋唐均田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4)意义:

为日本确立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武士与将军

1.武士

(1)背景:

①八世纪中期之后,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班田制的基础日益动摇,庄园制在地方开始形成。

②九世纪后半期起,受到重重压迫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斗争,国内政治形势动荡。

(2)形成:

从九世纪中期开始,拥有强大势力的地方领主开始组织起以自己同族为核心的私人武装力量,这种以地方领主为核心组建的武装组织,就是所谓武士集团。

(3)职责:

镇压农民的反抗,对抗朝廷在地方的长官“国司”。

2.幕府统治(又称武家政治)

(1)幕府名称由来:

幕府一词出自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

在古代日本,特指武士的领袖,征夷大将军的府邸。

(2)特点:

以将军为首的武士政权与天皇为首的朝廷并存,但其实际上权力远远超过朝廷。

(3)发展史:

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曙光

第9课,文艺复兴运动

知识点一,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

(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十四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某些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和法国的,佛兰德尔等地,出现了分散手工工场和集中手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少数富裕的手工业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细密的生产分工,演变为集中的手工工场主。

他们与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3)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和农业工人的出现:

从16世纪开始,各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庄园的管事或大一些的自耕农,从土地所有者——领主那里租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雇佣农民耕种,然后再根据契约和领主按一定比例分配全部产品,被雇来耕种的农民则成为农业工人。

(4)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阻碍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

中古时期,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住在了欧洲人的生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引起广泛的不满。

2.兴起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了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即“文艺复兴运动”。

3.实质

文艺复兴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民思想运动的文化运动。

4.核心:

人文主义

5.扩展:

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300年,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影响深远。

知识点二,但丁与神曲

1.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

2.代表作:

长诗《神曲》,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内容:

《神曲》描写了人类战胜邪恶,到达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实现理想社会的故事,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谴责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贪婪,赞美了现实生活,歌颂了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4.地位:

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知识点三,艺术大师——达·芬奇

1.达·芬奇: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除了艺术外在数学、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和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的绘画技法精湛,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代表作: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知识点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

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最高成就,他的剧分为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三大类。

2.代表作品:

四大悲剧:

《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其他名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

3.艺术特色:

他的戏剧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丰富,形象个性鲜明。

 

第10课,开辟新航路与殖民扩张

知识点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根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和普遍的交换手段。

(2)社会根源:

西欧各国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都渴望从东方获取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及奢侈品,

(3)商路受阻: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占君士坦丁堡,使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受阻,商业贸易面临危机。

西欧商人迫切希望开辟新的航路。

2.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1)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2)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与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人海外探险起了重要作用。

3.地理大发现: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200多年的海外探险,寻找黄金和殖民扩张运动,西方人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4.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1)主要目的:

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

(2)过程: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于1492年8月3日,率领三艘帆船出发,向西横渡大西洋,开始探险航程,他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每到一个地方,哥伦布就宣布那里是西班牙王室的领地,发现新大陆却一直认为自己所到之地是东方的印度,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加勒比海上的这些岛屿则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3)结果:

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知识点二,首次环球航行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519-1522年,放西班牙国王之命,造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五艘帆船和260多名水手,从西班牙的圣卢卡尔港起航,横渡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到达美洲南部的海峡,此后,西行穿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并到达菲律宾群岛,再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返抵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增进了欧洲人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将世界各地联系起来,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2)消极影响:

带来了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以及侵略活动。

知识点三,血腥的殖民掠夺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开始。

2.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之路

(2)葡萄牙的殖民掠夺,在非洲和亚洲占领一些沿岸地区和岛屿,建立了许多知名据点,还侵占了中国的澳门和南美的巴西。

(3)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占领西印度群岛,和北美洲南部的地方,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

(4)结果:

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都成为殖民帝国。

3.其他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随后英国,荷兰,法国也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知识点四,罪恶的奴隶贸易

1.背景:

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因殖民者的杀戮和奴役,以及从欧洲带来的传染病的侵袭,人口和劳动力锐减。

2.目的:

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

3.三角贸易:

欧洲殖民者从本国出发,装载着盐、布匹等廉价工业品,到非洲高价出售,购买或换取奴隶,再把奴隶用船运到美洲,卖给种植园主,然后满载黄金白银和美洲特产返回。

这一航线主要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大致构成三角形状,史称三角贸易。

4.影响:

这种罪恶的奴隶贸易历时数百年之久,是欧洲殖民宗主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为其聚敛了巨额财富,非洲大陆因此失去大量人口,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点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爆发原因:

新航路开辟,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海外贸易之名侵略,为金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开始形成。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不经议会批准,随意征收赋税,解散议会,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3.开始的标志:

查理一世为了筹集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11月重新召集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