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7519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docx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含答案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思想解放的潮流

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不错的资料。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10)据统计: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

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A.中国民族危机的困境    B.文学革命的直接影响

C.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2.(2016·四川南充一模·3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3.(2016·四川南充一模·31)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

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4.(2016·四川德阳一模·16)下图内容摘编自1908年《图画新闻》。

这反映了当时(  )

A.官府任意干涉社会生活    B.社会舆论关注男女问题

C.媒体报道比较客观公正    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判决

5.(2016·四川德阳一模·12)下图照片是1920年燕京大学学生俱乐部成员合影。

该图能够反映(  )

A.学生服饰已经完全西化    B.英美控制中国高等教育

C.平等观念在教育上实践    D.中国教育的平民化倾向

6.(2016·四川内江三模·29)2015年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

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

10月6日,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对经营者处以9万元罚款。

这说明网络(  )

A.具有舆论监督作用    B.信任度较高

C.能够决定处罚结果    D.是民间反腐的平台

7.(2016·四川资阳一模·29)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

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

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房精调西菜”。

这表明(  )

A.中国饮食文化在碰撞中渐变    B.西式餐饮渗入中国普通百姓家

C.西餐经营由洋人变为中国人    D.中国餐饮行业营销手段西方化

二、非选择题

1.(2016·四川凉山一模·41)(12分)

有学者认为:

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

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

——李招娣《析近代以来服饰的政治元素》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认识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对这一认识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2016·四川资阳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

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

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

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

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

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

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

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8分)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11分)

〖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14)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一八四O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的时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

”后来抵御了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武器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马克思主义

C.进化论和天赋人权    D.孙中山主张联俄联共

2.(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13)陈独秀在1917年说: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成心巩固共和政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千干净净,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

A.提倡民主和科学    B.巩固共和政体

C.反对封建文化     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

3.(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12)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派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的强烈爱国主义激情    B.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D.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4.(2016·四川眉山高二上学期期末·27)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

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16)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

“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

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

……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陈独秀意在(  )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6.(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12)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

“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

”上述史料表明(  )

A.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    B.要求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赞扬殖民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D.认识到西方社会治理的先进

7.(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9)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8.(2016·四川宜宾一模·29)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

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

蔡元培此举意在(  )

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C.平衡中西方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D.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9.(2016·四川南充一模·3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0.(2016·四川资阳二模·28)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  )

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

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11.(2016·四川资阳二模·27)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1860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

1863年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

这反应出(  )

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    B.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

C.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    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

12.(2016·四川绵阳二模·31)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

这些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摒弃陈旧腐朽的儒家文化    B.改变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C.提倡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D.顺应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13.(2016·四川凉山一模·34)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14.(2016·四川眉山、广安、遂宁一模·29)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

“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  )

A.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    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D.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

15.(2016·四川达州一模·30)梁启超《变法通议》说:

“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

……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

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

”此材料主要意在(  )

A.推进中国法制改革    B.推进共和宪政建设

C.推动公民参政议政    D.广泛借鉴外国法律

16.(2016·四川德阳一模·15)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

”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

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

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

17.(2016·四川德阳一模·14)赫德管理下的中国海关按照英国模式运作,廉洁高效、税收累增。

恭亲王奕?

感叹说:

“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

这反映出(  )

A.列强的侵略改变了中国的对外政策    B.海关成为中外交往的重要对话渠道

C.引进西方模式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    D.清政府内部对西方的认识出现分化

18.(2016·四川成都一模·29)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晚清“西学东渐”中常见的现象。

下列著作中,最能体现该现象的是(  )

A.《四洲志》    B.《天演论》    C.《孔子改制考》    D.《文学革命论》

19.(2016·四川乐山一模·30)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年)曾说:

“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这说明(  )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20.(2016·四川高三名校联盟测试一·31)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将儒学改造为孔教。

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

这说明(  )

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    B.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C.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    D.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

21.(2016·四川资阳一模·31)1926年创刊的《自然界》的《发刊旨趣》中说:

科学上的理论和事实,须用本国的文字语言为适切的说明,须用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来说明;还须回转来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来说明我国民所习见的现象和固有的经验。

材料强调的是(  )

A.要用民族化语言解释科学    B.固有经验能推动科技发展

C.科学必须民族化和本土化    D.科学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

22.(2016·四川资阳一模·30)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

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

“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可以说明(  )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    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二、非选择题

1.(2016·四川眉山高二上学期期末·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清末以来汉字汉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

中西方自明末开始交流以来就时有冲突,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落败,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则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

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

反思的路向和进程最后认为文化也不如西方——原因在于教育不发达、国民素质不高等,可以说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开始时认为器物不如西方,后来又认为政治制度不如西方,于是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和文化就此发生了现代转型,于是有了中国现代社会、现代文化。

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

——高玉《汉字简化思想:

百年历程及其反省》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

(2分)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10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8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汉字和汉字改革。

(5分)

2.(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31)(24分)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转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

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的原因。

(6分)

材料二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

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

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3)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8分)

材料四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

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6分)

3.(2016·四川自贡一模·41)(1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在中国兴起了一场“科学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重要性。

据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探讨“科学热”的兴起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4.(2016·四川德阳一模·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时候,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

一是“激进—保守”范式,即主张西化、欧化或苏化,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二是“抗拒—调适”模式,即主张以传统去适应、调节和融合现代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三是“传统的发明”范式,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赋予源于西方的现代性以一种中国主体的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的生长点。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过程示意图。

——据何爱国《中国现代化思想史》、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整理

结合上图并运用相关史实,对上述任一研究范式进行探讨。

(10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5.(2016·四川资阳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耢,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牛疫。

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

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

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

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

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

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

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

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农业发展状况。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8分)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11分)

6.(2016·四川巴中高三零诊·41)(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材料二宋代:

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正气歌》

Ⅱ.

画中诗句: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

Ⅲ.

材料三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1)据材料一分析,汉代儒学是怎样成为正统的,有何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二《正气歌》体现了文天祥怎样的价值取向?

(1分)《墨梅》是哪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1分)其突出特征是什么?

(2分)并简述宋元时期主流思想影响。

(5分)

(3)在材料三中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怎样的批评?

在当时有何影响?

(3分)

答案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7 BCBDC AA

二、非选择题

1.示例:

赞同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变革推动了服饰的变化这一认识((2分)

论述:

鸦片战争后,随国门洞开,西服等服饰开始传入中国,服装出现土洋并存的状况。

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后,推动西装流行、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服饰出现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多元化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受两级格局和国内“左”的错误影响,干部服、列宁装、连衣裙等服饰一度流行,体现了朴素单一、政治色彩强烈的特点。

改革开放后,随社会环境的改变,服饰变化呈现个性、新颖,美观、开放的特色。

总之,近现代服饰由保守、等级森严、单调、呆板向开放、美观、方便、平民化发展的变化反映了国内的政治变革及社会变迁。

(10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2.

(1)状况:

推广铁犁牛耕;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增加(南方地区逐渐开发);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得到政府扶持。

(任意三点,共6分)

(2)特点:

政府重视,有宏大规划,有法规条例保障;中央与地方、公营与民营相结合;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新建与改旧结合,并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每点2分,共8分)

(3)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

①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2分)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

(9分)

②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2分)

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9分)

③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2分)

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9分)

〖思想解放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