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718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docx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proteus设计论文大赛报告本科论文

 

PROTEUS设计大赛报告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

应电

姓名:

设计时间:

目录

摘要:

1

1.1发展现状1

1.2选题意义1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2

2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2

2.1定时/计数器2

3电路的硬件设计4

3.1电路原理图5

3.2复位电路5

3.3时钟电路6

3.4按键电路7

3.5数码管显示电路8

3.6报警电路………………………………………………………………………9

3.7红外电路………………………………………………………………………9

4电路的软件设计10

4.1软件总体流程图11

4.2延时程序说明13

4.3按键扫描程序说明13

4.4定时程序设计说明13

4.4总程序清单及说明14

5系统仿真结果19

6结束语19

51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由单片机和外围器件组成,具有操作简单,显示明了,功能强大的特点。

它利用数字时钟的定时功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启动报警系统。

此外,根据单片机引脚丰富的特性,添加了五个按键,更加发挥了单片机的控制功能。

本设计采用了Proteus软件仿真,很大的满足了教学的要求。

通过本设计,可以初步掌握单片机结构和C程序基础。

同时本系统可以加强单片机应用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学们的招聘以及参加工作均有帮助。

 

一、设计目的

1.1发展现状

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简称单片机,是指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它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等优点,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航天航空、地质石油、冶金采矿、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到机电一体化设备、邮电通信、日用设备和器械等,单片机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单片机自1976年由Intel公司推出MCS-48开始,迄今已有二十多年了。

由于单片机集成度高、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已经渗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为”。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已从面向工业控制、通讯、交通、智能仪表等迅速发展到家用消费产品、办公自动化、汽车电子、PC机外围以及网络通讯等广大领域[1,2]。

本文讨论的单片机多功能定时器的核心是目前应用极为广泛的51系列单片机,配置了外围设备,构成了一个可编程的计时定时系统,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等特点。

不仅能满足所需要求而且还有很多功能可供开发,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1.2选题意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用到定时控制,如扩印过程中的曝光定时等。

早期常用的一些时间控制单元都使用模拟电路设计制作的,其定时准确性和重复精度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基本上都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产品,随着单片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新一代产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大可构成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完成复杂的控制功能。

小则可以用于家电控制,甚至可以用于儿童电子玩具。

它功能强大,体积小,质量轻,灵活好用,配以适当的接口芯片,可以构造各种各样、功能各异的微电子产品。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里的财产越来越重要,还有些商店的物品越来越贵重,人身安全的意识越来越强,家用防盗设备逐渐增多,不同的设备都有自己的控制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根据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单片机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系统,它既可以使人的安全和财产都有保障,同时又可以当时钟,还可以校准、任意设置时间。

这种具有人们所需要的智能化特性的产品减轻了人的劳动,扩大了数字化的范围,为家庭智能化提供了方便。

1.3该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该设计分为6部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单片机绪论,主要研究了单片机的发展现状及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2)单片机的结构,分析了单片机的主要构造部件及其特性。

(3)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的硬件电路设计,包括复位、按键、显示电路、报警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等。

(4)数字时钟控制红外报警器的软件设计,包含对各个子程序的说明及总体程序清单。

(5)仿真软件PROTEUS简介及仿真结果。

(6)结束语,主要总结自己完成的工作。

二、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2.1定时/计数器

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两个16位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称为T0(T0)和T1(T1)。

2.2.1定时/计数器原理

加1计数器输入的计数脉冲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系统的时钟振荡器输出脉冲经12分频后送来;一个是T0或T1引脚输入的外部脉冲源。

每来一个脉冲计数器加1,当加到计数器为全1时,再输入一个脉冲就使计数器回零,且计数器的溢出使TCON中TF0或TF1置1,向CPU发出中断请求(定时/计数器中断允许时)。

如果定时/计数器工作于定时模式,则表示定时时间已到;如果工作于计数模式,则表示计数值已满,可见,由溢出时计数器的值减去计数初值才是加1计数器的计数值[4]。

2.2.2定时/计数器的控制

1、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用于设置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低四位用于T0,高四位用于T1。

其格式如下:

图2.1TMOD各位定义

GATE:

门控位。

GATE=0时,只要用软件使TCON中的TR0或TR1为1,就可以启动定时/计数器工作;GATA=1时,要用软件使TR0或TR1为1,同时外部中断引脚或也为高电平时,才能启动定时/计数器工作。

即此时定时器的启动条件,加上了或引脚为高电平这一条件。

C/T:

定时/计数模式选择位。

C/T=0为定时模式;C/T=1为计数模式。

M1M0:

工作方式设置位。

定时/计数器有四种工作方式,由M1M0进行设置。

图2.2定时/计数器方式设置图

2、控制寄存器TCON

TCON的高4位用于控制定时/计数器的启动和中断申请。

其格式如下:

图2.3TCON各位定义

vTF1(TCON.7):

T1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

T1计数溢出时由硬件自动置TF1为1。

CPU响应中断后TF1由硬件自动清0。

T1工作时,CPU可随时查询TF1的状态。

所以,TF1可用作查询测试的标志。

vTR1(TCON.6):

T1运行控制位。

TR1置1时,T1开始工作;TR1置0时,T1停止工作。

TR1由软件置1或清0。

vTF0,TR0其功能与TF1,TR1类同。

2.2.3定时/计数器的工作方式

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有四种:

方式0、方式1、方式2和方式3。

方式0:

13位定时器,方式1:

16位定时器。

方式2:

能重复置初始值的8位定时器。

TL0和TH0必须赋相同的值。

方式3:

只适用于定时器0,T0被拆成两个独立的8位定时器TL0,TH0。

由于这几种方式原理基本相同,本设计采用了方式0,现仅以方式0作介绍。

(1)方式0

方式0是一个13位定时计数器,最大计数值是M=8192。

当M1M0=00时,T0工作在方式0,16位回法计数器(TH0和TL0)只用了13位,其中TH0占高八位,TL0占低5位,当TL0低5位溢出时自动向TH0进位,而TH0溢出是向中断位TF0进位,并申请中断。

其逻辑结构如图2.4所示。

 

(2)定时器的初始值的计算

对于不同的工作方式,计数器位数不同,故最大计数值M也不同:

方式0:

M=213=8192方式1:

M=216=65536方式2:

M=28=256方式3:

定时器0分为2个8位计数器,每个M均为256。

因为定时/计数器是作加1计数,并在计满溢出时产生中断,因此初值X的计算如下:

X=(M–计数值)计算出来的结果X转换为16进制数后分别写入TL0(TL1)、TH0(TH1)。

需要注意的是,方式0时初始值写入时,对于TL不用的高3位应填入0[6,7,8]。

三、电路的硬件设计

本设计的硬件电路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按键扫描电路等等。

3.1电路原理图

如图3.1电路原理图

硬件结构运用单片机最小系统,采用P0口作为段选,P1口作为报警器的显示,P2口作为位选,P3口作为按键输入口,八位共阳极数码管用于显示时钟的数值,用到HS0038来做红外接收器。

通过按键实现调时调分调秒,随意设定当前时间。

图3.1电路原理图

3.2复位电路

AT89C51单片机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来实现的。

复位引脚RST通过一个斯密特触发器与复位电路相连,斯密特触发器用来抑制噪声,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电平由复位电路采样一次,然后才能得到内部复位操作所需要的信号。

上电复位:

上电复位电路是—种简单的复位电路,只要在RST复位引脚接一个电容到VCC,接一个电阻到地就可以了。

上电复位是指在给系统上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到RST复位引脚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这个复位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回落,所以RST引脚复位的高电平维持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复位,RST引脚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

如3.2复位电路。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

只要Vcc的上升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10]。

图3.2复位电路图3.3时钟电路

3.3时钟电路

时钟是单片机的心脏,单片机各功能部件的运行都是以时钟频率为基准,有条不紊的一拍一拍地工作。

因此,时钟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速度,时钟电路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单片机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时钟电路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内部时钟方式,另一种为外部时钟方式。

本文用的是内部时钟方式,如图3.3时钟电路。

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该高增益反向放大器的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引脚XTAL2。

这两个引脚跨接石英晶体振荡器和微调电容,就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振荡器[11]。

 

3.4按键扫描电路

按键的开关状态通过一定的电路转换为高、低电平状态。

按键闭合过程在相应的I/O端口形成一个负脉冲。

闭合和释放过程都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达到稳定,这一过程是处于高、低电平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状态,称为抖动。

抖动持续时间的常长短与开关的机械特性有关,一般在5-10ms之间。

为了避免CPU多次处理按键的一次闭合,应采用措施消除抖动。

本文采用的是独立式按键,直接用I/O口线构成单个按键电路,每个按键占用一条I/O口线,每个按键的工作状态不会产生互相影响,如下图3.4按键电路。

P3.1口表示功能停止报警键,只要在报警的途中按一下,报警就马上终止。

P3.3口表示功能调秒键,每按一次该键,秒位加1,加到60后,又回到0。

P3.4口表示功能调分键,每按一次该键,分位加1,加到60后,又回到0。

P3.5口表示功能调时键,每按一次该键,时位加1,加到24后,又回到0。

图3.4按键电路

 

3.5数码管显示电路

数码管是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器件。

在数码管中,若将二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称为共阳数码管;若将二极管的阴极连在一起,称为共阴数码管。

本文用到的8个数码管均是共阳的。

当发光二极管导通时,它就会发光。

每个二极管就是一个笔划,若干个二极管发光时,就构成了一个显示字符。

将单片机的I/O口控制相应的芯片与数码管的a-g相连,低电平的位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亮,这样,由I/O口输出不同的代码,就可以控制数码管显示不同的字符。

本文的8个数码管均采用动态显示,显示当前的时间。

P2口是片选信号,即控制动态显示的是哪一位数码管。

在片选信号和段选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