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6968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docx

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辛弃疾专题练

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

辛弃疾专题练

【题文】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3个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

【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

【2】绣衣:

官服。

【3】相如檄:

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

【4】铜鞮陌:

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16.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

“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

14.D

15.A

16.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

【解析】

14.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全词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D项,错在“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

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

“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

15.试题分析:

题干是“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要读懂词的内容、判定其表现手法,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

A项,错在“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东北大好河山沦入异族之手,应当像诸葛亮请求出师那样,收复北方失地。

山河破碎,投降派的阻挠,以致词人惭愧得都怕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了。

此句中并没有勉励友人报国立功的意思。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

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题文】2016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0.第一问:

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

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成,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10.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

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

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

‘故李将军。

’尉曰: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止广宿亭下。

”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

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史记》又载: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

”“射虎”二句即写此事。

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

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史记》又载:

“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

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11.试题分析: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

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

霸陵尉醉,呵止广。

广骑曰:

‘故李将军’。

尉曰: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止广宿亭下。

”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

“桃李无言”则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写的是《史记》中记载的: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

”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

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写的是《史记》中下列记载:

“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

【题文】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

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

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

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

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4.D

15.参考答案:

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②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词人心中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的沉恨离愁写起;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

离别与相思融为一体,抒发了词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

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A项考的是内容和情感,B项考的是手法、情感,C项考的是手法和情感,D项考的是内容、情感。

D项,“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错。

“君思我,同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一句,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孤独的友人望雁寄情,寓情于景;“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一句,从白己思念友人出发,写留别苦情和别后相思。

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结构。

读懂全词,抓住上下阕所写的内容,分析诗句在结构中的作用,理解上下阕中词人的思想情感。

读懂全词。

上阙开篇点题,首句词人提到“汉中”,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

他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光复故土。

接着“想剑指三秦”三句,词人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然后词人笔锋一转,由“追亡事,今不见”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最后抒情:

“胡尘未断”和“塞马空肥”,既写出严重的民族危机,又抒发报国无路的悲愤。

怀古与伤今浑然一体,抒发了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下阕先从张仲同即将帅兴元写起,表达词人心中对友人不舍的离愁。

“更草草离筵”三句,以“更”字领起,纵笔直抒沉恨离愁,充分揭示出别离时的愁苦心境。

接着以“回首处”二句加以过渡;想象离别之后友人望雁寄情的孤独和词人对友人的相思痛苦之情。

于是“安得车轮四角”,从对方思念自己着笔写留别苦情;“不堪带减腰围”,从自己思念友人出发写别后相思。

综上分析,本篇结构颇为紧凑,可以这样回答本题:

上片只有两层意思,其问以“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过渡,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这样,就使怀古与伤今浑然联成一体,可以全面地表达词人炽烈的爱国之情。

下片在结构安排上也有相似之处,即从张仲同写起,以“回首处”二句过渡,接写作者的愁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

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题文】江苏省扬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①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

孤桐枝上凤偏宜。

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②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

试弹幽愤泪空垂。

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③。

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

②庚庚:

纹理横布的样子。

③舜作《五弦琴歌》曰: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9.本词上片是从哪些方面写琴之“奇”的?

词人写琴的用意是什么?

 

10.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

试简析。

 

【答案】

9.

(1)琴之“奇”的具体体现:

①制琴的材料生长环境孤危;②琴音不合流俗;③琴身纹理横布而奇特。

(2)用意:

以琴喻己,通过写琴的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和孤标高卓的人格。

(意思对即可)

10.①下片前三句,写“人散后”,词人独自在明月下弹琴,勾起了自己不为世所用的悲愤之情,这里词人只是为个人的际遇鸣不平,是一种个人的小境界。

②“不如却付骚人手”,词意一转,由己而人,用舜作《五弦琴歌》的典故,表达了借助词人之手,弦歌于广众,以解民之愠,阜民之财的愿望。

这样,就跳出了计较一己之得失的小境界,上升到了心系万民的大境界。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深入品读诗歌。

整体把握,理解情感。

在此基础上按要求作答。

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这四句借“琴”的名贵不凡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及自己的功名抱负,表达自己不平凡、不甘受人冷落的心境;借物喻人,以琴名贵不凡突出自身与众不同的才华;以幽愤的琴声表达自己不为朝廷重用的不甘与愤懑。

【10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

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意思是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再结合注释中“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这一背景信息,可以知道词人以幽愤的琴声突出自己内心不被人重用的愤懑情怀。

为个人的小境界。

最后两句,“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意思是“不如将琴留给你自己,好与《南风》诗唱和”,还琴友人,表达自己虽不为朝廷所用,但依然心牵百姓。

此为大境界。

这样作者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

【点睛】分析情感,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

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

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

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题文】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诗是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贬官为民,闲居带湖期间投宿博山脚下一户王姓人家所作。

1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清平乐”是词牌;“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交代了住宿的时间、地点和词的主旨。

B.上片前两句写饥鼠“绕床”、蝙蝠“翻舞”的动态,表现环境的热闹和词人心情的愉快。

C.“松风吹急雨”这一句写出了风雨交加的的环境特点,“吹”字极具表现力。

D.“破纸窗间自语”中“自语”,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纸响拟人化、渲染了环境的凄凉。

E.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平生为了国事奔波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

17.“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6.AB

17.

(1)表现作者心系祖国大好河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可贵精神;

(2)词人直抒胸臆(直抒情怀),他在“秋宵梦觉”以后,不因小屋的残破而哀怨,不为个人的坎坷命运而叹息,想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A项“独宿博山王氏庵”是词题,词题没有交代主旨;B项上片前两句写饥鼠“绕床”、蝙蝠“翻舞”的动态,表现的是小屋的荒凉破败。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是分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及表现手法,后两句“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

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

很显然,他“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满江红》),醒后犹自留连梦境,故云“眼前万里江山”。

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

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突出诗人心怀祖国河山,尽管现实残酷仍不坠壮志的宽阔胸怀;诗人在“秋宵梦觉”以后,不因小屋的残破而哀怨,不为个人的坎坷命运而叹息,想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这是直接抒情。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