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16822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0 大小:16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docx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

黄煌教授资料整理

目录

1.《我常用的几张经方》

2.黄煌教授经方言论【计133条】

3.《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

4.1影响我中医之路的五大因素

4.2我的中医之路

4.3经方体质说

5.经方杂谈

6.黄煌教授讲座笔记

《我常用的几张经方》——黄煌

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1.排脓散

  组成:

枳实芍药桔梗

  用法:

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

  桔梗:

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

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举例:

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

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组成:

栀子厚朴枳实

  原文: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

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

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张仲景时代:

战争抑郁症。

  症状:

  烦:

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惊:

做恶梦,心慌心悸

  胸满:

胸闷,气透不过来

  用法:

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组成:

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

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症状:

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用法:

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此症宜参看(颜德馨医论系列)

9.半夏泻心汤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

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用法:

  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

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

10.猪苓汤

  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

比八正散疗效稳定

  用法:

  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

  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

11.黄连阿胶汤

  治疗干燥综合征。

  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

  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

  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

12.小柴胡汤

  治小柴胡汤综合征

  治疗感冒。

  头面部炎症:

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

  皮肤科:

过敏性皮炎;

  呼吸科: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内分泌科:

桥本氏病;

  风湿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

  精神科:

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

  往来寒热:

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

  半表半里:

军事上的概念,和:

求和。

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

13.大柴胡汤

  治大柴胡汤综合征

  最关键指征:

《金匮》:

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

  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充实也可用;按压后手指尖有抵抗感也可用。

  治胆囊炎,胰腺炎专方。

胆结石发作,可配合茵陈蒿汤和三黄泻心汤

  治高血压有效,加黄连,或合桂枝茯苓丸(伴下肢浮肿,舌质暗红)

  X综合征: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或房颤,慌慌张张,吃人参不能解决问题,炙甘草汤服后胀肚子者,用大柴胡汤

  代谢综合征:

血压高,血糖高,结实,肥胖

  支气管哮喘:

胁下硬满,合桂枝茯苓丸

  胆汁返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

14.三黄泻心汤综合征

  治疗很多出血性病症。

  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高血压、血液病、脾功能亢进

15.桂枝汤

  非感冒药,非发汗药,是强壮剂,治人。

  张仲景时代:

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几番搏杀,一路上饥寒交迫,血糖很低,功能很差。

出汗,是疲劳的汗,惊吓的汗。

给服姜汤。

桂枝汤是特制姜汤,军用姜汤:

包括姜、枣、桂皮、芍药、甘草,喝完后吃粥,服用后瞬间血糖可达到高峰。

服用后再睡觉,盖被子:

半夜,阳气升腾,出汗,第二天则精神很多,疲劳恢复。

  现代:

用于大病后,大出血后,产后,运动疲劳后调理;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

表现为不能食,呕吐,消瘦

16.炙甘草汤

  张仲景时代:

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

心动悸、脉结代:

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阿胶,生地止血,人参,肉桂,甘草,麦冬强心,大枣30枚补充能量,并加米酒。

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这两张方只看人不看病。

17.温经汤

  治妇人,年50许,女性美感消失,嘴唇干枯,指掌角质化,手粗糙,干燥,开裂,唇干枯,无血色,头发枯黄,脸上黄褐斑,皱纹,月经不来

  这是真正的血虚。

  本方是美容方、美首方,是女性的一张良方。

18.桂枝茯苓丸

  原用治症痼害。

为产妇用方,治难产,死胎不下,古人认为是催生汤。

  可治深部静脉血栓,水肿。

冠心病后装支架,肺动脉栓塞,一动则气喘,两目暗黑,合大黄蟅虫丸

  治痔疮;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牛膝

  适用桂枝茯苓丸体质,一种瘀血性体质

19.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阳萎效果不错,可称东方伟哥。

朱良春先生经验;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闭经可用,温阳,有黄体酮样作用。

  变态反应性鼻炎:

干祖望先生经验,治清涕滂沱

  心动过缓。

  坐骨神经痛:

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失眠、嗜睡:

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本方体质:

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二、使用经方的三个感悟

1.重视原文,但不局限在原文。

  经典是真的,但不全,它只是局部,一角。

  其表述只是一个,或一类病的典型症状。

  要吸收后世的东西,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明清,日本汉方医家。

2.经方的加减要慎重。

  A.按仲景原则加减。

  B.经方的合方。

  如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变异性哮喘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小陷胸汤

  用原方,便于总结经验

3.既重视仲景方,也重视唐宋方。

  王清任的书:

有很多好方。

  从后世方中寻找有效药物。

  糖尿病足:

四味健步汤(赤芍、丹参、石斛、牛膝),消除血栓效果好

  唐代治疗腰腿酸软:

石斛用得很多。

牛膝:

扩张下肢血管;石斛:

保护血管。

  经方:

中医的灵魂,是前人使用天然药物的大智慧。

黄煌教授经方言论【133条】

黄老师之论与言

1、舌苔不必过于在意。

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本人研究经方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派,是一支重实证、重实效、重临床、具有鲜明学术个性的流派。

4、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

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

5、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

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

6、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

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

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

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

7、古方助我此病安康度晚年钱汝益(孤立肾病案)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腰腿痛,步履乏力,就判定钱老是四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

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

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经常疲惫感,已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了少量黄芪。

8、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

有5克,就有作用了。

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

9、小青龙汤起效是很快的。

其证是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

许多患者床前有大量插鼻涕的卫生纸,有的吐出的痰液入地即化。

还有,患者多怕冷,面色发青。

10、白芍对腹痛便秘者,或大便干结如栗者才有效。

11、肿瘤是喜欢吃荤的。

你不吃肉,它就吃你的肉;你不加强营养,它就吸你的血!

我的临床经验也提示,对于肿瘤患者必须鼓励其大胆地吃!

吃猪蹄,吃牛筋,吃……。

12、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加减度和关注点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个方要不要加减,如何加减,要说清楚确实比较困难,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

以前,我是认为每方必须加减,否则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

后来,临床渐多,才发现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要加减的。

原方的效果更好。

就是加减,也只摸索到仅有的几种套路。

比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黄泻心汤。

但体质不同,可以配合阿胶、生地;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

又比如对大柴胡汤证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但其中类型很多,如是支气管哮喘,我要加桂枝茯苓丸,如痰粘,还要加桔梗;如是胰胆感染,见舌红、脉滑,我要加黄连;如是乳腺疾病,要加青皮、陈皮;如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见面潮红、便秘者,要加桂枝茯苓丸。

经方中,有的是对病的方,只要病对,就用是方,但根据体质的不同,适当加减。

有的经方,是对人的方,也就是调理体质的方,只要是这种体质,就用这张经方,根据疾病的不同,适当加减。

所以,弄清经方的方证,特别是弄清该方方证是哪一种疾病或哪一类疾病?

还是哪一种体质状态,十分关键。

由于中药配伍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弄清其加减后的药理药效变化,所以,简单地根据单味中药药理来加减也有很大的盲目性。

惟一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比如经方原有的配伍规则就很重要,比如黄连配黄芩,大黄配桂枝,白术配茯苓等等,这就需要从张仲景原文中去探寻;也可以借鉴前人经方应用的经验,然后再在实践中检验。

总的一句话,经方加减难,用经方要慎加减。

13、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药,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

张仲景就是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

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去应对临床大病重症?

14、李东垣“阴火”的原型可能是燥热、口疮等症状或症候群,虚者有之,实者也有之,所以,其治疗也不仅仅是补中益气汤。

后世将其作为一个特有的病机来看待,便可能脱离临床实际。

15、临床疗效的评价确实需要中西医结合,不能仅仅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的疗效。

不少疾病,中医比较强调生活质量,强调食欲睡眠,这非常实用,不能忽略。

西医以诊病治病胜出,中医则识人治人见长,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所以,当今为医者,不能拘泥于中西论争,更应取两者之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体系。

16、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组合。

17、从许多教科书看,舌象的诊断价值被夸大了!

18、有瘀血,也有阳虚,(桂枝茯苓丸外)葛根汤证、真武汤证都可以见下肢皮肤干燥。

19、长期服用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常常导致面色发青。

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出现眼圈发青。

20、除烦汤其实是栀子厚朴汤的加味方。

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半夏、茯苓、苏梗,基本药物仅八味,所以又名八味除烦汤。

对消除焦虑,改善睡眠,特别是治疗春天的夜汗身热最有效果。

如果有尿黄尿痛者,加入六一散。

如果有心下痞痛者,加黄连。

栀子厚朴汤是经典除烦方,《伤寒论》用于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许多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常常有胸闷腹胀等躯体症状,用此方能宽胸膈,除腹胀,常常让患者神情气顺。

21、黄连温胆汤多用于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应激障碍、惊恐障碍、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而除烦汤多用于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哮喘、胃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特别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的烦躁失眠最有效果。

也就是说,两方在主治疾病谱上有所不同。

22、芍药可以通大便。

我用大剂量芍药时,常常询问患者的大便是否干结。

芍药对大便干结如栗者,最为适合。

23、半夏重用可安眠。

臀部疖肿可以加赤芍20克。

24、关于竹叶石膏汤:

津伤气逆的气逆,就是咳嗽;麦门冬汤所治疗的大气上逆,也包括咳嗽。

日本汉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体质特点和整体状况谈得不多。

依我经验,患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脉虚数等是着眼点。

25、葛根汤治疗感冒甚灵验,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药,可谓妇孺皆晓。

葛根汤对发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

其人多壮实,用之很安全。

可惜,国人已经将前人这张好方束之高阁,一有伤风感冒,即大惊小怪,不是挂水,就是抗生素叠进,非得花数百上千方心安。

倘若仲景天上有灵,见当今中国此现象不知会作何感想?

26、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

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

27、王晓军八味除烦汤立愈吞咽困难案黄教授评议:

“好案!

此方对干咳、呛咳、声嘶、喑哑、咽痛等均有效果。

28黄老师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遗尿案”:

此案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治疗遗尿、阳痿,也可以治疗脱发。

千古良方!

(本案中)其人体格壮实、精神苦恼是着眼点。

29、有是证,用是药!

寒热夹杂证,就用寒热互用方。

我临床遇寒热夹杂的胃病,四逆汤合三黄泻心汤是常用方;遇寒热夹杂的关节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连解毒汤是常用方。

30、麻黄体质日的提法挺新鲜!

确实,入冬以来麻黄证增多,或配葛根桂枝,或配石膏杏仁,或配山栀子、连翘,或配大黄厚朴,效果很好!

前不久,网上有一西医为其幼儿咳喘急求中药方,我用麻黄、石膏、甘草与莱阳梨同煎,据说一剂而愈。

据说美国、澳洲禁止使用麻黄,我不禁窃笑,笑其管理部门之无知;也为之叹息,叹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衰微!

31、我们用麻黄时配伍石膏、黄连、甘草等,也能防止心悸、不眠的副反应。

32、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

治疗的过程、识证的要点、用方的思路要清楚。

按语或讨论是分析,是总结,是探索,需要多花笔墨。

33、中药的用量问题最为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

用仲景方,用量可按一两等于5克的标准换算。

这是我的经验。

34、半夏体质的病情易于反复,调理的原则一是靠修养,二是靠体育锻炼,三是服药。

药方不能变化太大,只要酌情增减药量即可,可隔天服用,也可隔两天服用,还有有症状就服用,症状消失或减轻即可不服。

你的感觉灵敏,一般口感会告诉你的。

有病时药挺适口,而病好了就苦涩难以下咽了。

35、芜湖的朋友江厚万医师来访,两人大谈临床。

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

大量的赤芍对黄疸不消者常常有惊人的疗效。

此经验,我最早是从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错。

有位患有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药,竟然使黄疸大退,肝功能好转。

江厚万医师也有类似经验,但他用量甚大,达250克!

值得重视。

36、经典中的一个症就是一种病或一种体质,如烦、痞、利、汗、渴等,如黄肿、但欲寐、口不渴,如身重、不得卧、少腹急结等。

那种将方证相应理解为对症状用药的想法是不利于经方今用的。

37、排痰散中用的是白芍,哮喘病人的胸闷是可以用白芍的。

小青龙汤中也有芍药。

后世有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报道。

38、舌淡,不一定是虚寒,瘀血、阳郁均有可能,桂枝茯苓丸证多见。

39、关节痛不一定就是风寒湿,热痹很多。

有时我用黄连解毒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止痛效果明显。

40、黄师议loushaokun“方证辨证中怎样抓主症”贴中痰瘀湿热凝滞经络肩周炎案:

患者可能是大黄体质。

对于体质壮实、大便不通、腹部按之硬满或少腹急结的肩颈痛,大柴胡汤加黄连、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葛根汤合三黄泻心汤,或者如本案的桃核承气汤加味等俱有可能治愈。

41、每个人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旁人也无法模仿,初学中医也未必要重走我的路。

回过头看,我的路并不是笔直的,弯路还不少。

不过,走弯路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中医的东西如果没有比较是不容是认识的。

还有,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其出发点是为了临床,终结点也在临床。

而这个临床就是用中药治病。

中医世界很大,入口出口很多,因此,有关的发展的思路不少。

我的思路仅仅是其中之一。

42、教科书好比导游图,纸上的图案与湖光山色是两码事,读导游图与自己实地赏景的感觉是绝然不同的。

所以,如果以为教科书就是中医的全部,读教科书就能掌握中医临床技术的想法是幼稚的。

特别是有些教科书还编得太差,就如劣质的导游图,景点的比例方位都不准!

如果按图旅游,说不定还会迷路。

学中医,好比旅游,有一张正确的导游图是必要的,但还是要亲临实地,不惜劳苦,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43、构建经方医学体系是我们经方团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其中经方各家学说的整理和研究是基础性工作之一。

小土豆提出的关于经方各家学说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思路是可行的!

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及提供线索和资料!

44、温经汤可以取20或30剂药,加上桂圆肉、冰糖等熬膏服用更方便。

45、个案的总结是训练中医临床家的基本功。

治疗的过程、识证的要点、用方的思路要清楚。

按语或讨论是分析,是总结,是探索,需要多花笔墨。

46、黄师答大柴胡汤原方抑或加减:

“还是要看疾病,如有胰腺胆道病、哮喘、高血压者,用大柴胡汤原方即可;如是神经症,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牡蛎一般用生牡蛎。

47、方证的识别需要更多客观性强的指征,眼睛与全身息息相关,与方证之间肯定有许多联系。

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多记录,反复比较,一定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录元好问诗一首: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终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48、黄师答网上咨询案:

一股郁热。

用栀子15克、厚朴15克、枳壳15克。

49、郭秀梅老师对传播森立之先生的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表敬意!

她孤身一人在日本,甘于寂寞,其精神可嘉!

日本不仅在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上先我们一步,也不仅在经方的研究上别有心法,就是在中医文献的研究上也远远胜于我国,其严谨细致的程度让人赞叹!

我国历史上在中医文献研究上超过森立之的学者恐怕不多。

当今我国中医界不能成为“夜郎国”啊!

50、许多中医都是在经方应用中找到中医的感觉的,在摸索的中医也是在经方应用中看到光明的。

51、在人体经络图上绘出的经方腹证示意图,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图式诊断这一方法有利于医生的眼光注重患者实体,是方证客观化的重要途径。

52、大师在基层很多,中医的顶级人才应该在临床第一线,寻找大师的视线不能总是盯着那几个地方。

江山代有人才出。

我认识的许多年轻的基层中医,其中医的理论功底和临床水平,绝对不输于那些教授、专家!

国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医的振兴才有希望!

53、《经方100首》是一本资料性较强的经方学习用书。

经方流传数千年,其间不断有许多医家的发展补充和解释,了解这些,对经方的学习研究是有帮助的。

所以,书中附录了各家的方论注解。

我想这没有什么不妥,更不会影响我们研究经方。

凡是纯而精的东西,都是从粗杂中提炼出来的,不经过广搜博览的过程,就不可能发现经方这块医学瑰宝。

我希望广大的经方爱好者,所读的书要多一些,知识面要宽一些。

张仲景的书要精读,后世各家的书也要浏览,经方美,时方中也有绚丽者。

54、体质是经方医学的基本理论,也是中医学的根本特色。

55、经方与截拳道在思想方法上有相似之处。

实用、简洁、快捷、开放、兼容、不追求形式,以无法为有法,平淡中显神奇。

56、吴咸中先生说的太好了!

如果中医的东西,说出来都是让现代人听不懂,那如何能与时俱进?

57、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的组合。

58、“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这是我的启蒙老师叶秉仁先生的行医格言。

59、中医的证,就是用药用方的证据,而这个证据,不是症状,而是病名与体质。

就病名来说,中医固有的病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收利用现代的诊断,这是没有异议的。

60、方证的表述有古今两种。

古代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主观性的,如伤寒论就是这种表述方式。

大家都应该明白,方证的表述如果仅仅停留在古代这个层次是不够的,所以,后世的医家也不断在完善、更新古代的表述。

我们也在摸索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

我认为方证的现代表述方式,是力求完整的、用规范语言的,尽量要客观而有证据的那种表述方式。

基于以上的考虑,所以,古代的文献特别是经典文献是我们研究方证的基础和前提,但不能成为我们研究方证的终结。

61、经方的研究目前惟有立足临床,可惜现在经方的临床基地太少太少!

经方研究一定要与专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弄清经方的主治疾病谱以及经方疗效评价的标准。

62、宋元以来,许多医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了艰苦的理论阐释,经络、六经等等是其中常用的理论,这些理论对理解和应用经方是有用的,特别对扩大经方的应用范围有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各家的学说常常受到时代地域宗传的影响,其概念往往不一,导致各家有各家的伤寒,一家又一家的仲景。

后人要通过各家的学说去破译各家的用方心得是比较费力的,不经过较长时间的读书和临证,要弄懂是几乎不可能的。

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对当今的青年中医来说,更是件难事。

所以,我们在讨论经方时,要寻找一种更快捷的方法,同时,也要在中医提倡一种更直白的、更规范的、更实证的表述方法及现代中医语言,要让青年们一听就懂,一用就会,对错一试就明,而且能不断充实,不断发展,不断修正。

63、老人便秘,可以先用些麻仁丸,有成药。

如果不行,也可以用芍药甘草牛膝石斛丹参等。

64、临床疗效的评价确实需要中西医结合,不能仅仅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的疗效。

不少疾病,中医比较强调生活质量,强调食欲睡眠,这非常实用,不能忽略。

西医以诊病治病胜出,中医则识人治人见长,两者都有优势和特色,所以,当今为医者,不能拘泥于中西论争,更应取两者之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医疗体系。

65、三黄(泻心汤)也能治疗心下痞,特别是有高血压、有胃出血、有便秘的胃病患者,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少量制大黄,效果更好。

66、中医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与现代科学意义的医学还有很大的差别。

两者之间进行的辩论与决斗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

从史学的角度看,中医学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