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6446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1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docx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新城区后宰门小学

音乐学科

 

教材版本:

花城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教师:

王芳琳

时间:

2009—2010学年第1学期

 

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内容:

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二、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共有七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二、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三、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      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五、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我所带的二个班学生,经过了四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竖笛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

1、歌曲:

红领巾进行曲2、歌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

2

3、歌曲:

当兵的人4、欣赏:

拉德斯基进行曲、轻骑兵进行曲

3

第二单元:

1、歌曲:

老黑奴2、歌曲:

夏日泛舟海上

4

3、歌曲:

洛雷莱2、欣赏:

伏尔加船夫曲、蓝色的多瑙河

5

国庆放假

6

第三单元:

1、歌曲:

拥军秧歌2、欣赏:

黄河船夫曲

7

3、欣赏:

新货郎、回娘家、草原巡逻兵、凤凰展翅、百鸟展凤、江河水

8

第四单元:

1、歌曲:

校园里的小白杨2、外婆的澎湖湾

9

第五单元:

1、欣赏:

第九交响曲2、欣赏:

欢乐颂

10

第六单元:

1、歌曲:

我们多么幸福2歌曲:

妈妈之歌

11

3、欣赏:

法郎多尔舞曲第七单元:

1、歌曲:

这边是河,那边是河

12

2、歌曲:

喵喵小猫咪3、歌曲:

厄尔噶兹

13

4、歌曲:

睡吧、小宝宝第八单元1、欣赏:

进行曲

14

2、欣赏:

糖果仙子舞曲3、欣赏:

俄罗斯舞曲

15

4、欣赏:

花之圆舞曲补充:

学吹牧童笛

16

学吹牧童笛

17

复习

18

考试

第一单元:

《齐步向前》

第一课时

课题:

《红领巾进行曲》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歌曲学习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学习感受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音准

教材分析:

《红领巾进行曲》是一首新近创作的歌曲,歌曲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四个乐句组成,主要由三度音程构成旋律,节奏也非常规整,前三局的节奏完全一样,到第四句时有所变化,又进行曲的风格,好似少年儿童“迎着黎明锻炼,伴着晚霞拼搏”。

歌曲第二部分,调式色彩向小调游离,节奏拉宽,情绪转为抒情,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乐句转回大调。

表达了少先队员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强品质。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红领巾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新学期导言:

同学们,刚刚过完愉快的暑假,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想来大家这个暑假一定过得十分愉快!

希望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奋发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2、复习学过的几首歌曲

二、新课学习:

1、歌曲简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带有好听的歌曲《红领巾进行曲》

2、初听全曲

3、学生介绍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归纳出歌曲中描绘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4、介绍少先队的建队史:

1.简称少先队。

2.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民族革命中﹐以青少年组成的准武装部队。

规模较大的组织叫"少年先锋营"。

3.我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的组织。

我国少先队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少年儿童﹐引导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和诚实﹑勇敢﹑活泼﹑团结的新一代。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并委托共青团直接带领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先后领导建立了劳动童子军、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等少年儿童革命组织。

1949年10月,正式建立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

10月13日定为少先队建队节。

1953年6月,共青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少年儿童队”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并于1954年6月1日正式公布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遭到摧残,“少先队”的名称被“红小兵”所取代。

1978年10月,共青团十届一中全会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红小兵全部转入少先队。

5、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不同段落的旋律的不同特点。

6、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哼唱第一段旋律并朗读第二三段歌词。

7、组织简单的讨论,让学生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8、跟着录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下课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与中国少年先锋队相关的资料

 

检查纪录

 

教研组长签字:

﹎﹍﹍

第一单元:

《齐步向前》

第二课时

课题:

《我们走在大路上》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歌曲感受进行曲鲜明的步伐节奏和激昂有力地旋律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欣赏感受的方法明确学生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欣赏歌曲感受作品恢弘的气势。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作曲家劫夫创作的,劫夫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音乐创作家。

从他在抗日根据地开始创作歌曲时起,一生中,他一个人竟就写了二千多首歌;其中,有相当部分,被人传唱不衰。

至于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批脍灸人口流唱甚广的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蝶恋花》、《沁园春·雪》、《哈瓦拉的孩子》等,则也都是李劫夫的杰作。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我们走在大路上》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情景介入:

播放话剧我们走在大陆上的片段,同步播放音响。

启发学生:

你知道之首歌曲的题目是什么吗?

作者又是谁呢?

2、学生根据之前的预习回答问题:

作者是劫夫。

3、教师介绍作者的生平:

李劫夫(1913~1976)

中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13年11月17日生于吉林农安,1976年12月17日卒于沈阳。

抗日战争期间曾在延安晋察冀边区参加音乐活动,作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军中任文工团团长,作有歌曲《坚决打他不留情》等。

1948年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副部长。

1953年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后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和音协辽宁分会主席。

作品有《我们走在大路上》,为毛泽东诗词谱曲《蝶恋花·答李淑一》、《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等和大量毛主席语录歌。

他还创作了歌剧《星星之火》和几部小歌剧。

1964年出版《劫夫歌曲选》。

二、欣赏:

1、大屏幕播放曲谱,同步歌词,学生跟唱。

2、播放翻唱录音,学生合唱。

3、讲一讲自己唱后的体会。

三、下课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与中国少年先锋队相关的资料

 

检查纪录

 

教研组长签字:

﹎﹍﹍

第一单元:

《齐步向前》

第三课时

课题:

《当兵的人》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欣赏感受的方法明确学生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当兵的人》 "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有点大)。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

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

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

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

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当兵的人》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㈠、新课引入(由学生表演导入)   (我建议通过对比唱来导入)

㈡、新课教学:

一、欣赏歌曲《当兵的人》

思考: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

演唱的情绪怎样?

生答,师归纳:

演唱家怀着激昂的情绪、用饱满有力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二、作品分析

1、“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

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

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

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

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

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2.作者简介

三、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歌曲。

②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跟伴奏)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教师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进行评点。

(设计意图:

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能手的作用,增强合作性。

四、歌曲的处理

1、教师范唱,请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

分析歌曲中哪几句是饱满有力的,哪几句是连贯抒情的。

生讨论回答,师归纳:

《当兵的人》为4/4拍,(降B大调,两段体结构(有带再现因素的单二部曲式)。

伴唱唱出开始的引子,是由歌曲的音乐主题构成,集中、有气势,展现出军人的英雄形象。

2、歌声的指导,主要抓住咬字吐字(如“咱”)、断音与连音(主要是两大部分)。

五、教学拓展

1、分析歌词,分组讨论歌词中的“一样”和“不一样”。

(自问自答的形式)

2、听两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军旅歌曲,让学生体会当代军人与过去的军人一样不一样。

3、面对亲人解放军,你准备选用哪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A、写一段赞美解放军的话。

B、唱一首歌歌颂解放军的歌。

C、做一件有趣的作品。

D、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E、跳一个欢快的舞蹈。

F、写一封慰问信。

(超级客套,基本无效)

㈢、小结,在《当兵的人》演唱中结束教学。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与人民解放军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检查纪录

 

教研组长签字:

﹎﹍﹍

第一单元:

《齐步向前》

第四课时

课题:

《拉德斯基进行曲》《轻骑兵序曲》

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对比感受不同的节日文化、音乐情绪。

学习乐器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在乐曲欣赏中,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由“老约翰。

斯特劳斯”所创作。

他被称为“圆舞曲之父”,而他的儿子“小约翰。

斯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是老约翰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但当约翰父子得知将军是个反动军阀,他们就不愿再演奏这首曲子。

但脍炙人口的旋律及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广泛的进行曲。

索贝(FranzvonSuppe)<奥>1819-1895----弗朗兹-冯-苏佩(FranzvonSuppe,1819-1895),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

 其创作风格轻松明快、优雅动听。

作品以轻歌剧、喜剧配乐和舞剧为主,共计二百多部。

他是维也纳轻歌剧体裁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为轻歌剧《轻骑兵序曲》,《诗人与农夫序曲》等。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拉德斯基进行曲》

《轻骑兵序曲》

教学过程:

体验强弱,导入进行曲

1.师:

在上一课中我们认识了“强弱”这两位朋友,并了解了强、弱在音乐、歌曲中的表现。

下面就考考大家,看你们掌握地如何?

老师这有一段音乐,请你们用肢体声势来感受、表现乐曲的强弱感觉。

教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先学生聆听表现,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表现。

2.师:

这首乐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乐曲有怎样的特点?

给你以一种怎样的感受。

师生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特点。

(饱满的精神,向前的动力)

3.师: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因此给人以威武、向上的感觉。

揭示主题:

进行曲

 听辨选择,归纳特点

1.师:

说得那么棒,下面呀看看你们的耳朵灵不灵,老师这有两首乐曲,哪一首乐曲在风格上与《解放军进行曲》相近呢,请听完后用手指表示告诉大家。

教师播放《瑶族舞曲》、《拉德斯基进行曲》。

2.师:

那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为什么会选择这首呢?

他们在风格上有着怎样相同的特点呢?

学生交流特点。

3.教师归纳进行曲风格特点。

师:

刚才我们所欣赏的乐曲是《瑶族舞曲》与《拉德斯基进行曲》。

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题目上一看就是“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进行曲有着……

4.师:

那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乐曲是进行曲风格的吗?

师生交流《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

三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1、教师结合着合唱作品中的歌词,浅析作品,帮助同学们理解。

2、师:

这首作品的艺术成就是非凡的,在每年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中总是作为压轴作品展现,作为与观众互动的一首作品,它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

3、  最后完整欣赏作品。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互动。

四.拓展作品欣赏

1师:

下面老师还带来了音乐作品,欣赏一下,这会是什么风格的作品?

教师播放《轻骑兵序曲》。

2同学交流回答,教师动作模仿展示为:

进行曲。

3. 师:

以进行曲为题材的作品还有很多,如:

《玩具兵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

这些作品不论速度快慢,都具有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4. 在合唱版《拉德斯基进行曲》中结束本课。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进行曲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检查纪录

 

教研组长签字:

﹎﹍﹍

第二单元:

《外国名歌集锦》

第五课时

课题:

《老黑奴》

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了解歌唱理论,有较好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具有较好的艺术歌唱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形成具有良好的中声区的基础上,做到声区统一、音色统一、语言准确,达到教学的统一和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体验、感受、表现音乐,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在建立自然放松、流畅贯通的声音状态。

教学难点:

气息的控制和声音的稳定。

教材分析:

这是福斯特1860年离开家乡彼得斯伯格去纽约之前写的最后一首歌。

写这首歌的时候,福斯特一生热爱着的家乡和亲人,几乎都一去不复返了。

可敬的父亲这时已经去世了,两个姊妹也已出嫁,远离了家乡,两个兄弟也相继故去,剩下的另一个弟兄摩利逊也已结婚,而且住到了克利夫兰。

事实上,除了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之外,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留在家乡彼得斯堡。

此后福斯特又遭遇家庭婚变的悲剧,他被迫孤身流落到纽约,穷困潦倒,仅仅四年后就孤寂地离开了人世。

  曲名中的“老黑奴”确有其人,正是在1860年,福斯特的妻子琼家的一个老黑奴去世了。

作者福斯特与这个老黑奴有着多年的交情,老黑奴的去世使作者深感悲痛。

这首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旋律优美、亲切而又哀婉动人。

显然,作者写作本曲除了寄托对老黑奴的哀思以外,也融进了对自己境遇的哀叹。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老黑奴》

教学过程:

(一)基础发声练习

1、吹唇练习——吹唇是将双唇放松地闭拢,用气息吹动发出“Du”的持续颤

2/4╭——————╮

54︱32︱1―‖

2、哼鸣练习——

2/4╭——————╮

54︱32︱1―‖

Hm

3、连音练习——连音练习是歌唱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技巧训练。

练习主要是

2/4╭——————╮

54︱32︱1―‖

mo

4、顿音练习——顿2/4

.........

55│55│54│32│10‖

hohohohohohohohoho

二、欣赏歌曲

老黑奴

三、学唱歌曲老黑奴,方法:

听唱

识谱浏览和学习歌曲的曲谱,检查是否做到音准、节奏准确,语言规范。

演唱要求:

呼吸有力的支持,保持相对的喉头稳定状态,语言表达清楚,表现人物音乐形象特点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美国歌曲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检查纪录

 

教研组长签字:

﹎﹍﹍

第二单元:

《外国名歌集锦》

第六课时

课题:

《夏日泛舟海上》

课时:

第6课时

课型:

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意境。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竖笛准确流畅的吹奏《夏日泛舟海上》,正确运用乐曲中的音乐记号来表达作品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创编、学习舞步(三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更好地掌握三拍子的特点。

教学重点:

三拍子的特点以及音乐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

气息的控制和声音的稳定。

教材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由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的咏叹调改编而成的一首轻松、活泼的三拍子歌曲,有很强的动感。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夏日泛舟海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间学生进教室时,教师提前播放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2、师生问好。

(①师:

同学们好(小声说)生:

老师好(小声说)②师:

同学们好(大声说)生:

老师好(大声说))

二、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

刚才大家进教室时听到的乐曲熟悉吗?

你知道它表现的是哪一个季节吗?

(夏季)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

2、师:

大家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夏日泛舟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三、新歌教学

(一)看大屏幕听歌曲,自己体会三拍子的特点

1、大家刚才注没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2、看大屏幕听歌曲录音,带着问题认真的去听。

3、找生回答(三拍子、强弱弱)

4、师:

回答得非常准确

(二)节奏练习

1、请看大屏幕,老师这有一条三拍子的节奏,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得最好、最准确。

3/8  X X X |X、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找生自告奋勇起来读一读

3、师:

你读得非常好,最符合老师的要求。

在读这条节奏时,你都注意了哪些要点?

(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要点才能读得最好)

4、生回答:

(1)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2)第二小节是一个附点节奏,要与四、六、八小节区分开,不能读成一样的(3)划拍子读

5、师:

说得非常好,我们就按照好说的要点,集体来读一遍。

6、生集体读一遍。

7、生集体读一遍。

8、师:

读得很好,我再加上力度记号“р”(弱),大家再集体读一遍。

10、生读,师评价。

(读的非常好,非常准确。

(三)分析整首作品的节奏以及旋律

(四)读全曲节奏

1、集体读一遍全曲节奏(大家要注意这些音乐记号“▼、>、р、mр、f、延长音记号、三连音”。

2、划拍子读

(五)学唱旋律

1、师范唱一遍旋律,生认真听,认真体会音乐记号的用法(唱法),并默记旋律。

2、师弹琴,生集体演唱一遍。

(六)学唱歌词

1、先听一遍歌曲录音,生轻声随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师弹琴,生唱三段歌词。

(要求:

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的意境。

六、创编三步

1、你能不能用脚步来走出三拍子的特点(强弱弱XXX|)呀?

2、让学生在桌子的过道中间来体会。

3、师表演三步,让生学习。

4、欣赏交谊舞(三步)的录像片断。

5、师生共舞。

七、课堂小结:

课后希望大家把歌曲唱好,竖笛吹奏好,创编更多更好的三步,下次课我们开个音乐Party。

八、师生告别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

(①师:

同学们再见(小声说)生:

老师再见(小声说)②师:

同学们再见(大声说)生:

老师再见(大声说))

教学反思: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进行曲相关的资料

检查纪录教研组长签字:

﹎﹍﹍

第二单元:

《外国名歌集锦》

第七课时

课题:

《洛雷莱》

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欣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准确地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意境。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竖笛准确流畅的吹奏《洛雷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人海涅以及他创作的故事洛雷莱

教学重点:

三拍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气息的控制和声音的稳定。

教材分析:

《洛雷莱》是根据伟大的德国诗人海涅的故事创编的艺术歌曲.海涅,H.(Heinrich  Heine1797~1856)  德国著名民主诗人。

出身犹太

商人家庭。

童年和少年时期经历过拿破仑战争,1819~1824年先后断续在波恩大学、

格廷根大学、柏林大学学法律和哲学并从事写作。

1825年接受基督教洗礼并获法学

博士学位。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板书设计:

《洛雷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间学生进教室时,教师提前播放歌曲《洛雷莱》,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

2、师生问好。

(①师:

同学们好(小声说)生:

老师好(小声说)②师:

同学们好(大声说)生:

老师好(大声说))

二、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

刚才大家进教室时听到的乐曲熟悉吗?

你知道它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

2、师:

大家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由伟大的德国诗人海涅创作的诗集改变的故事”洛雷莱”

3、介绍故事情节:

诗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所作,讲述了一个河妖的故事。

相传这个河妖坐在河边悬崖峭壁上,一边梳头一边唱歌,诱惑过往的船夫,使得船夫忘记急流险滩,以致船翻人亡。

三、歌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