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6157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docx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17届高三历史阶段性自测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2017届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试题

学校:

________

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学者许倬云指出:

为什么前朝的统治者不能得到天命?

他们(周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周人的先王们,……不像晚期商人贵族好酒,也不恤人命。

据此可知

A.商代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不敬天命

B.周代统治者比前代更注重道德修养

C.周人用道德观念解释皇权获取的

合法性

D.周人对天的崇拜和对祖先崇拜合二为一

2.宋太祖时编订的《宋刑统·户婚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世,子孙不许“别籍异财”,否则徒三年,开宝二年,甚至对川峡地区的“别籍异财”诏以死罪的重刑。

经太宗、真宗、仁宗至光宗时期的修订,不仅量刑大为减轻,还逐渐确立了子孙的财产权。

对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B.反映出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

C.反映出统治者法制意识的增强D.导致宋代地方秩序严重失衡

3.成书于汉代的《礼记》,规定了大量系统性的礼仪: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这反映了

A.儒家与道家思想融合的结果B.汉代礼制的规范化与世俗化

C.皇室贵族受到礼法制度制约D.孔子倡导的周礼已不复存在

4.下图是汉字“日”“月”在甲骨文中的不同写法对照表。

商代甲骨内容多为“卜辞”,文体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

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中国的古代文字从此已基本定型B.字体婉曲、厚实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

C.它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D.中同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术统一

5.“僭主”是指那些没有合法权力而进行统治的人。

公元前7世纪,希腊各城邦由“僭主”统治,他们一般都是贵族出身,通过支持民众的要求而获得拥护,从而夺得个人权力。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僭主”忠实维护工商业者利益B.梭伦是“僭主”政治的典型代

C.“僭主”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独裁统治D.“僭主”政治促进了直接民主制发展

6.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

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B.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7.下图所示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韦。

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明清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期

B.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C.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

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颂扬人性的力量

8.刘宗绪在《世界近代史》中指出:

“它改变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的农业社会,代之以工业化、技术化和城市化的近代工业社会。

”这里的“它”最早兴起于

A.意大利B.英国C.法国D.美国

9.历史学家钱乘旦说: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

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

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

C.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D

.繁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

10.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

”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12.“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

B.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二战后西方人心灵迷惘、痛苦

D.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蓬勃兴起

13.有学者认为:

“清末新政是中国国家体制近代化的开端。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清末

A.设置总理衙门,开展外交活动B.开办新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

C.设立资政院,筹建责任内阁D.倡导商业,鼓励组织商会团体

14.据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

这一时期

A.政府开始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纺织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C.列强加大了对中国资本输出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

15.《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

A.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B.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D.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16.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

“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

看!

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

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

”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B.新经济政策遇到阻力和困难

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批判

17.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A.知识经济B.混合经济C.市场经济D.福利制度

18.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该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

19.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助的欧洲国家应建立共同市场。

1948年,有16国参与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促进了西欧一体化进程B.促成了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实现

C.缓解了欧洲的经济困难D.实现了美国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20.有著名艺术评论家写道:

“勃拉克轻视形状,将一切物体、风景、人物和房屋都变成了几何图形和立方体……”据此判断,与勃拉克风格一致的画家是

A.拉斐尔B.莫奈

C.梵·高D.毕加索

2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的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荡,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为此,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这一方针的提出是在

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2.1977年1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并制定了《省委六条》,其主要内容包括“搞好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地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

这一文件

A.反映出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突破了农村“左”的政策束缚

C.巩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维护人民公社的经营自主权

23.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外交状况曲线图

下列选项中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美关系开始走向缓和

C.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始终坚持非集团、不结盟基本原则

24.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涉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

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小农经济衰退无需使用农事节律

2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口号反映了一定阶段的革命主题,以下口号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倒军阀!

打倒国际帝国主义!

”②“北上抗日,红军胜利万岁”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③②④①

26.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

B.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

C.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启发袁隆平成功选育“南优二号”

二、综合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边的半个中国,这在后来遭到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严厉谴责。

这种批评固然正确,但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也是事实——文化领域尤其如此。

在这几个世纪中,出现了佛教经文和儒家经典的大百科全书;许多学者撰写的各朝历史内容全面;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的杰作大批涌现;写在书卷上的书法艺术同绘画一样受到高度评价;精美的瓷器几乎像玻璃一样薄,一样透明;印刷术的发明价值连城,被用来印制大量佛经;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展,它们至今才被充分理解。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

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

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

最后还应该指出,宋朝时,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

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

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

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却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

——摘编自徐弃郁《帝国定型:

美国的1890-19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

方向发展”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方式与传统大国的不同之处。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

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

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所发

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

“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

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

1887年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污染的措施。

1933年12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

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常注意车机洁净。

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

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

1952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

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案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现代启示录:

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

12月5日至10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4000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

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法律规定在伦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

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大气污染物。

……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

居民生活天然气化。

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启示录:

1952,被雾毅扭转的英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29.铁路作为新生事物在西方大行其道之时,晚淸时期中国铁

路事业的发展却艰难曲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苏城(苏州)初复时,该(英因驻沪)领事等请由沪开铁路至苏,当经剀切禁阻……査铁路费繁事巨,变易山川,彼族亦知断不能允,中国亦易正言拒

绝。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的信(1865年)

材料二

议铜钱、铁路,此两事有大利于彼,冇大害于我,而铁路比铜钱

尤甚……洋人贪利无厌,志在必行……或谓用洋法雇洋人,自我兴办,彼所得之利,我先得之。

但公家无此财力,华商无此巨赀……一时断难成议,或待承平数十年以后。

——湖广总督李鸿章奏折(1867年)

材料三

火车铁路利益甚大,东西洋均已盛行,中国阻于浮议,至今未能试办。

将来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

倘海多铁舰,陆有铁道,此乃真实声威,外人断不敢轻于称兵恫吓。

尚祈主持大计为幸。

——李鸿章致醇奈王的信(1883年)

材料四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北的格局为一变……至1911年,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200千米,仅占14%。

中国、美国、英国k路修筑情况统计表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对修建铁路所持的态度。

比较材料―、二,指出其变化之处,并概梏李鸿章两次建言的出发点。

(2)据材料三,指出李鸿章请求修建铁路的意图。

据材料三、四,概括晚清时期中国铁路事业呈现的主要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晚清铁路事业发展对中国的主要影响,并分析李鸿章的意图没有实现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B

7.D

8.B

9.B

10.A

11.B

12.A

13.C

14.B

15.B

16.B

17.D

18.C

19.A

20.D

21.B

22.B

23.B

24.C

25.A

26.C

27.

(1)依据:

程朱理学发展儒家思想;文学艺术历史等文化成就;手工业水平高;三大发明等科技成果;商业革命与对外贸易发展;海上交通取代陆路成为东西方主要贸易通道;逐渐摆脱对外国商人的依赖。

(2)不同:

不以单纯领土扩张为目的,而是向世界各地进行商品输出与资本扩张;积极扩充海上实力,但不与传统大国军事争锋。

28.

(1)做法:

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原因:

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

(2)原因:

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

(3)同: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异:

国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更加注重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29.

(1)态度:

反对(拒绝)。

变化:

主张日后自我兴办。

出发点:

维护国家权益。

(2)意图:

富强制敌。

特点:

外国修建为主;中国起步晚;发展缓慢(曲折发展)。

(3)影响:

推动国人利权意识的觉醒;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加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学习器物的局限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