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4279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docx

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策划书1

第一篇概述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东青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灾后恢复重建

1.1.3建设地点:

东青场老土地街中段

1.1.4建设规模:

机关办公楼648平方米、周转住房525平方米、伙食团108平方米、车库1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99平方米

1.1.5项目申报单位:

东青镇人民政府

1.1.6业主单位法人代表:

罗尧年

1.2项目业主简介

东青镇政府机关驻地东青场。

政府下设:

党政办公室、发展办公室、社会与事务管理办公室、生态与文化建设服务中心、产业中心、财会所、计划生育指导站。

政府现有行政编制28名,机关工勤编制1名,共计29名,所属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现有事业编制4名,生态与文化建设服务中心事业编制3名,两中心事业编制共计7名。

1.3编制依据

1.3.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1.3.2《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1.3.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5.12”汶川地震后房屋重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电〔2008〕96号);

1.3.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

1.3.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1.3.6国家有关投资项目管理及可行性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规、方法和参数等;

1.3.7苍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1.3.8《苍溪县城市总体规划》;

1.3.9《苍溪县村镇体系规划》;

1.3.10建设业主提供的有关方案其它基础资料;

1.3.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3.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1.3.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3.1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3.16《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1999]2250号);

1.4编制背景

1.4.1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八级特大地震(本建议书简称5.12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地震对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市(州)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还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涉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

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因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苍溪县受损严重,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亿多元。

全县死亡8人,受伤225人,其中重伤83人,垮塌房屋1.67万户、6.14万间,5.55万人无家可归,死亡牲畜、家禽30头(只),受损水库98座,毁损各种小型水利、沼气等设施3万余处,毁损公路2922公里,损毁电力、通讯设施价值3260余万元,119所学校和255所医院受损严重,损毁校舍16万余平方米,倒塌病房1.42万平方米。

项目所在地——苍溪县东青镇,受此次地震灾害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

东青镇为山区,地质结构复杂,受灾也较为严重,造成大量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东青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受到严重受损,经苍溪县危房鉴定所鉴定为D级危房。

被列为灾后恢复重建,初步拟定原地拆除重建。

严重的影响了东青镇政府机构的日常正常运转,急需重建。

1.4.2国家为尽快恢复灾区基层重建,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层建设。

1.4.3如此严重的受灾状况使得当地灾后重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正如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的一样,“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不仅是每一个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的优先选择,也是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

1.5编制原则

1.5.1把该项目建设成为东青镇“形象品牌、提升东青镇小城镇品味”的目标。

1.5.2统一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分期实施。

1.5.3以人为本,满足需求。

该建设项目的各项技术参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一切为民、利民办公为目的。

1.5.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该项目的建设应既要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又要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需求。

1.5.5合理充分利用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争取利用最少的投资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1.6编制范围

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社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

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初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

其主要内容如下:

(1)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

(2)建设条件和项目选址

(3)工程方案内容

(4)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5)工程招标方案

(6)实施计划

(7)环境影响评价

(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9)经济效益、社会分析

(10)结论及建议

报告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工程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第二篇现状分析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2.1区域概况

2.1.1历史沿革

苍溪,置县于西晋太康中(280289)。

以县治地苍溪谷为名,隶巴西郡(治地今阆中市城区),南北朝宋元嘉八年(43年)易名汉昌,隋开皇十八年复名苍溪,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阆中县(今阆中市),十三年(1380年)复置至今。

1949年12月苍溪解放,成立苍溪县人民政府,隶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改隶南充专员公署,1986年1月划属广元市至今。

1933年6月至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苍溪建立县苏维埃政府,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2.1.2基本概况

苍溪,地占嘉陵三百里,水秀山明;根寻巴国五千年,源远流长。

古有“川北淳邑”之雅称,今有“绿色梨乡”之美誉。

苍溪,人文荟萃,西汉谯玄廷对第一,南宋王樾状元及第;杜甫吟咏放船台,陆游留题青山观;华母云台孕伏羲,仙女下凡配董永。

2.1.3地理位置 

苍溪,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跨东经10543′至10628′,北纬3137′至3237′。

幅员2330.22平方千米,周邻5县(市)1区;东与南江县、巴州区接壤,南与阆中市相连,西与剑阁县交界,北与旺苍县、元坝区毗邻。

辖区99%以上为汉族,还散居着藏、回、朝鲜、土家、满、白、瑶、羌、苗、蒙古、布依等少数民族计660人。

2.1.4气候条件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东河中下游,广元市东南;东邻巴中、南江县,南界阆中市,西接剑阁县,北靠元坝区、旺苍县。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干燥,多寒潮,春季温暖,多干旱,夏季火热,雨水集中,伏旱突出,秋季阴雨多。

年均气温17.2℃,降雨量89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426小时,无霜期288天,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1.5地形地貌

南北地貌差异较大。

南部深丘中谷,一般海拔400-700米,占总面积35.8%,嘉陵江沿岸多为中丘深谷,东河流域多为深丘中谷,地势由西南向东南倾斜,山坡平缓,多梯田梯地,溪涧纵横,水源丰富,多为紫色夹沙土、黄泥土及紫色石骨子土,土质较肥,宜种性强,垦植指数高,是全县粮食、油料及柑桔的主产地。

北部低山窄谷,一般海拔700-1000米,占总面积35.2%,山势峭拔,坡陡谷狭,沟壑纵横,地势由北向南呈梯状下降,多为棕紫泥土和黄红泥土,蕴藏大量天然气和石油,森林覆盖面大,垦植指数低,立体气候,有利于发展林、牧业,溪涧落差大,有利于发展水电事业。

东北长梁平台,低山狭谷,一般海拔600-800米,占总面积29%,山势逶迤绵亘,多平台长梁,河谷狭窄,多为黄泥土、夹沙土和石骨子土,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光热、水、气条件优越,宜稻、麦、梨、苹、桑、桐、蜡及中药材的生长。

2.1.6自然资源 

2.1.6.1旅游资源

  苍溪县现辖10个区(镇),65个乡(镇),735个村,4926个组,总人口766710人,每平方公里329人,农业人口占88%,人口大多数为汉族,回、彝、黎、藏、土家、布依等族仅660人。

苍溪山川秀丽,英杰辈出,名胜众多。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苍溪县为川陕革命根据地之一。

1933年,李先念、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文昌宫建立了川陕省苍溪县苏维埃政府,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在县城附近的塔山湾一举成功地强渡嘉陵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遗迹。

古老而秀美的苍山溪水,为历代骚人墨客所青睐,素称“嘉陵第一楼”的临江古寺,唐代诗圣杜甫,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留下他们宝贵的题咏和墨迹;“寻乐书岩”又名九思洞、贾家洞,容清代书画,聚骚人墨客于洞中咏诗论文,并将其、词、歌、赋、画等195幅作品雕刻于洞壁,以乐其志;“崇霞宝塔”建于明朝,依山傍水,楼阁凌云,素有“塔山挺秀”之誉;“大获莲池”地险势雄,为历史上南宋抗蒙据点遗址;“红军渡塑像”是我国最大的冷锻铜像,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县城塔山湾嘉陵江畔,背负群山,面向江水,仰望杜峰连云,俯视白塔浪影,夹岸七里翠屏,四周九曲盘施,巍巍丰碑,与山、水、林、田的自然风貌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庄严、肃穆而又绚丽多姿的画卷,供游人凭吊,一览山河风光。

 

  2.1.5.2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为2330.22平方公里,土地类型有低山1702.19平方公里,占73.05%;山原355平方公里,占15.23%;平坝99平方公里,占4.25%;深丘59平方公里,占2.53%;低中山58平方公里,占2.49%;台地57平方公里,占2.45%。

土地特征有森林地82100公顷,占35.23%;耕地37600公顷,占16.14%;园地8600公顷,占3.69%;草山、草坡7000公顷,占3%;溪河、水面25600公顷,占11%;沟谷、道路、建筑物72100公顷,占30.94%。

土质属城墙岩统三层砾岩层,以棕色紫色页岩和黄色沙岩为主,土壤多为紫色夹沙土和夹沙黄泥,土层深厚,保土、保水、保肥力较好,酸碱度为5.5至6.5,少量的冷沙土、石砾土、死黄泥。

境内荒坡隙地多,宜种性较宽,为庭院经济和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1.5.3水资源:

苍溪县境内河流纵横,溪涧密布,嘉陵江和东河为境内两大主要河流,除了插江、长滩河、深沟河、浴水河、邓家河、严家沟、沙溪河、拱桥沟、盐店沟、柳树河、鸳溪河、白桥河等12条主要溪流外,还有山溪性季节河180多条,这些溪河九曲回肠,呈羽状遍布全境,全长650公里。

有水库154座,山平塘8482口,石河堰155处,机灌站7个,电灌站218个,引水渠39处,总长2731公里,总蓄水量6352万立方米,水产可养面积9813公顷,充分利用水能大有作为。

 

  2.1.5.4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821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5.23%,森林植被种类繁多,有乔木122种,灌木78种,藤木9种,草本植物47种。

有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竹林四种类型。

乔木主要有柏木、马尾松、青枫、枫杨、枫香、桉树、梨、苹、柑桔、柚、桑、桐、竹等;灌木主要有黄荆、马桑、紫穗槐、水渣、蓼叶竹等;藤木主要有猕猴桃、葛藤、金银花、葡萄等;草木主要有白茅、巴茅、狗毛草、蓑草、清蒿等。

中药材有天麻、党参、夏枯草、金钱草、兔丝子、黄白菊等野生中药材250多种。

为国家和人民生活提供的林副产品有木材、油桐籽、核桃、板栗、乌桕子、棕片、五倍子、桐碱、橡子、生漆、花椒等20多种。

  2.1.5.5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繁多,土特产品各具特色,各种生物上千种,其中动物约500多种,植物约8000多种。

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花生、油菜籽为主;豆类、杂粮、烟、麻、椒、蔬菜等作物次之;农副土特产品尤以蚕桑、油桐、虫蜡、雪梨、柑桔、猕猴桃、脆香甜柚、黄桃等最为著名;虫蜡产量居全国前茅;油桐产量名列全国产桐县第八;苍溪雪梨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细嫩无渣,入口即化,誉为“沙梨之王”,历代朝廷珍为贡品;中华猕猴桃野生资源丰富,品种优良,人工栽培的单产和质量均超过新西兰王牌品种海沃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饲养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马、犬、猫、兔、鸡、鸭、鹅、鱼、蜂、蚕等15类;野生畜禽主要有野猪、野猫、野兔、拱猪、松鼠、野鸡、野鸭、班鸠、竹鸡等。

养蚕、养猪、养兔、养鱼、栽果树已为庭院经济的主要项目,是农民的拿手戏,是零存整取的小银行。

农副产品商品率达48.7%。

2.1.7经济发展状况 

苍溪县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历来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贫困县,近年来苍溪逐步走向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交通、建筑、教育、科技、服务全面发展的农业县。

2.2东青镇概况

东青镇位于县城以西,距县城13公里,东邻陵江镇,南邻八庙镇,北接白桥镇。

镇域幅员面积62.9平方公里,占全县幅员面积2.4%,苍剑旅游北环线穿越全境,村道公路280公里覆盖全镇公路网络。

东青镇地处深丘,地势南、北、西三面高,东部、中部低。

起伏较大,并向东倾斜,呈台阶状下降。

一般海拔500--700米,以石庙山最高,海拔809米,以玉京村沙人沟最低,海拔380米。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耕地20562气温16.7℃,年无霜期260--310天,年平均降雨量600--850毫米。

120个村民小组,5186户,总人口20880(其中非农业人口2737人)经济总产量661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50万元)农业总产值2385.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882.33万元。

东青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种植业以粮、油、花生为主,花生种植面积8600亩,年产6000吨;以生猪、肉毛兔等的养殖也是东青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多种经营以雪梨、兴强一号桃、蚕桑为主。

全镇企业发展迅速,镇域内有乡镇企业19家,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882.3万元;镇域现状规模,场镇常驻人口4370人,现场镇建成区0.9平方公里,以商业为主,非农业人口2737人,人均建设用地44.1平方米,镇域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寻乐书岩);场镇区设备较为齐备。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灾后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加快实现苍溪县灾后重建规划的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先后出台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方针、政策,确保了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有效的进行。

党中央、国务院对对口支援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明确的安排和部署,并要求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在资金筹集方面明确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政府投入、对口支援、社会募集、市场工作等方式筹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国家在安排建设资金时应当优先考虑地震灾区的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重点工程设施建设。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

受5.12汶川地震影响,东青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受到严重受损,经苍溪县危房鉴定所鉴定为D级危房。

被列为灾后恢复重建,初步拟定原地拆除重建。

严重的影响了东青镇政府机构的日常正常运转,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群众便捷办公需求。

苍溪县东青镇政府机关办公楼及公职人员周转住房灾后重建项目是苍溪县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苍溪县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苍溪县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体现,可加快灾区的恢复和发展。

2.3.2该项目建设是灾后重建,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以人为本,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灾后重建,尽快恢复灾区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中央政府和四川省政府目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是整个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2.3.3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苍溪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苍溪”主题,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务实作风推进发展,以创新举措措加快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3.4项目建设是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规划发展的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是苍溪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区域性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实施该项目将使县域村镇体系更加完善,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公共保障。

2.3.5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改后,苍溪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最近10余年来,苍溪县经济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该项目的实施,将为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推动地方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2.3.6项目建设是地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项目的建设将为地方政府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提供有力的基础设施保障。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中央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决策,能有效的保证社会公共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的顺利实施,完善地方行政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东青镇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能更好的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本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1中央对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且项目资金已到位。

2.4.2国家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4.3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苍溪县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

2.4.4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目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全乡人民受益。

第三篇建设条件和项目选址

3.1项目建设基础条件

东青镇位于苍溪县县城以西,距县城13公里处。

是河西的经济、文化、政治、旅游中心;面积62.9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社区,5186户,共20800人。

现场镇建成区0.9平方公里,以商业为主;场镇常驻人口4370人,非农业人口2737人,人均建设用地44.1平方米,场镇区设备较为齐备。

本项目选址在镇政府机关驻地东青场老土街中段(石谷子包)。

区域位置优越,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可进出工程车,便于工程的施工;符合建设用地政策。

3.2建设项目选址地地形地貌及工程地址条件

该项目建设地区(东青镇)的地基承载力为140mPa~150mPa左右,地震基本裂度为6度,工程按7度设防。

最大冻结深度可按30厘米考虑。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是松散类孔隙水、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储量较丰。

水质为HCO3—Ca+型水,对砼无侵蚀性。

年平均气温16.7℃,年无霜期260--310天,年平均降雨量600--850毫米。

该项目选址地(东青场老土街中段)标高为649.00至650.00米,场地平整,场地下覆盖土层厚1.5米,其下为红褐色中风化页岩,至微风化的岩层,无断裂构造。

伙食团位于老土地中段政府机关办公用房西侧,场地标高为643.85至647.00米,地势有较大起伏,场地下层覆盖土层1.0米左右,其下为中风化页岩。

综合拟建地地质情况分析,场地地形高差起伏不大,场地开阔,场地地质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构造,适合于建设项目的修建。

第四篇工程方案内容

4.1总平面布置

4.1.1布置原则

4.1.1.1根据政府办公的功能特点及本项目的具体要求,按功能分区。

4.1.1.2满足工作生活要求,尽量缩短电力,供排水管线,降低成本。

4.1.1.3满足消防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设计规范,节约能源。

4.1.1.4合理进行绿化建设,以达到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的目的。

4.1.1.5适当预留建设用地,确保可持续发展。

4.1.2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办公楼沿场镇道路设置,在规划地块内尽量后退建筑红线,建筑朝向以南北向为主,有利于节能。

本工程仅产生生活污水和地表雨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后达标排放。

4.1.3建设方案

采用技术标准

《民用建设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1.4建筑平面

本项目主体建筑平面设计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方便群众办事和政府职能分工为基础,进行建筑平面布局。

4.2建筑设计

机关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99平方米,机关办公楼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办公楼设计楼高为3层,周转住房建筑面积525平方米,设计楼高为3层;办公楼作为主体建筑,平面布置充分考虑与已有的附属建筑合理搭配,突出主题,和谐自然,并注意节约用地(布置图详见附件)。

建筑拟采用全框架结构设计。

4.2.1建筑造型

造型设计强调建筑的整体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力求简洁大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具有较强的现代风格。

建筑以短形为基础,形态简洁、完整,设计中建筑体量以凹凸进退塑造体量变化,并对建筑正入口,建筑物顶部进行重点处理,使造型富有特色。

强调立面处理与内部功能相结合,使立面构成更具合理性与逻辑性。

办公室、会议室等均采用大玻窗(透明玻璃)以利于采光;卫生间采用窄窗(半透明玻璃)体现私密性,该建设不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IV级水平。

建筑色彩与建筑体量,建筑造型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4.3安装工程

4.3.1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4.3.1.1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量按南充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设计重现期采用2年,径流系数采用0.6。

场地内雨水作有组织的汇集,分区域设雨水管,再经场地内沿场地边沿敷设的主雨水管排至场镇雨水管。

4.3.1.2污水排水系统

污水量按日用水量的80%计。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场镇污水管网,进入场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

4.3.2供电工程

4.3.2.1用电负荷及电源

根据设计方案,用电负荷取值为30W/㎡

利用场镇已有变电设施供电。

根据建筑物的负荷性质分类,本项目为三级负荷。

4.3.2.2低压配电系统

配电电压为220V/380V,带电导体进线为三相五线制。

设动力和照明配电箱,动力和照明配电支线场采用BV-450/75V铜芯导线,穿PC管暗敷,消防用电线路采用BU-450/750V铜芯导线,穿钢管暗敷。

4.3.2.3照明设计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设计照度为:

办公室、会议室300lx,走道及门厅75至100lx,设备用房100lx,厕所100lx。

办公室照明光源宜采用荧光灯。

4.3.2.4防雷接地本项目采用PE管线接地的TN-C接地形式。

在建筑物电源进线处设置重复接地装置,并对微机室等重要的部分作等电位联接,要求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及电气PE线,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如果建筑物设有电气、弱电各系统的共同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欧。

建筑物屋顶及高出屋面的构件和金属管道均应作避雷设施,并与避雷接地极做可靠连接。

防雷引下线距地0.5米处应设测试点。

4.3.3消防系统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标准,该项目的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

4.3.3.1室外消火栓系统

水源由DN250给水管网提供,在管网上设置若干套室外地上式消火栓,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