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docx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国画赏析
《松荫会琴图》 赵孟頫 元代
此图风格承北宋青绿山水画风。
石边水畔,古松虬曲偃蹇。
高士抚琴动操,知音端坐聆听,悠然神会。
侍童侧立,神态专注。
远山坡势平缓,渐入烟霭。
图以青绿设色,坡脚敷以赭石。
右上冯子振跋:
“……虞伯士过访,携示赵子昂会琴图,相与嗟赏……〞图中部右侧有“郭衢附鉴定〞款并跋。
《浴马图》局部 赵孟頫 元代
此卷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绿荫成趣,骏马数匹,马官九人。
画中马的姿态各异,神态生动,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饮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鸣,有的卧立顾盼。
马官们牵马临溪,或冲浴马身,或在岸边小憩。
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
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
是代表了赵孟顺人物鞍马画中的典型风貌,是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术精品。
《秋舸清啸图》 盛懋 元代
图绘远景山峦平缓,近岸陂陀上树木列植,枝叶茂盛。
一艘篷舟缓缓驶来,舟首一位逸士正仰天长啸,身前置放酒皿瓷碗,身后古玩横陈,船尾一童子摇橹。
从此逸士的形象看,可能是魏晋时“嗜酒能啸〞并善鼓琴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写照。
画风与盛氏至正辛卯(1351年)所作的《沧江横琴图》颇为一致。
《幽篁秀石图》 顾安 元代
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
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
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
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葛稚川移居图》 王蒙 元末
此图表现葛洪携子侄徙家于罗浮山炼丹的故事。
画中重山复岭,飞瀑流泉,以细笔勾皴,略带小斧劈;丹柯碧树,用双钩填色;人物虽小但勾描工中带拙,形神兼备。
山石纯用水墨,仅树木、人物、屋宇处施以淡赭、花青和红色,是王蒙山水画又一风格之杰作。
画右上自识“葛稚川移居图。
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 已数年矣。
今重观之,始题其上。
王叔明识。
〞
《九歌图》局部 X渥 元代
X渥《九歌图》传世有多卷,此卷与某某省博物馆所藏人物形象稍有差异。
图中吴睿所书《九歌》亦改用篆书,并识云“至正六年九月既望吴教书〞。
“至正六年〞为1346年。
图中有“某某X渥〞款,有专家认为此系后添伪款。
《春山清霁图》局部 马 琬 元末
图为《元人集锦卷》之一。
山脉蜿蜒,溪流曲折、回,有人荡舟其间。
沙洲上树木成林, 山间丛树蓊郁,构境优美深曲。
山石用长披麻皴繁皴密点,书风近董源、巨然。
《仙山楼观图》 陆广 元代
图绘重岭叠献,山路蜿蜒曲折,长松夹路,楼观依山路错落而建。
山脚下,溪水回环,游人徜徉于桥上林间。
以短线皴山石,并施以繁密的苔点, 画风苍浑,画法与朱德润《秀野轩图》有近似之处。
《林原双羊图》佚名 元代
图绘溪岸草木丛密,双羊在树下吃草,溪流曲折蜿蜒。
作者写实功底扎实,笔法严谨且灵活,古木盘根错节,苍劲浑厚。
双羊毛色蓬松柔和,顾盼生动。
《两江名胜图》(之一) 沈 周 明代
《两江名胜图》绘长江淮河两岸的名胜风景,画面撷取富有特征的景物,剪裁简明,却构成诗意盎然的境界。
每幅构思,单纯集中,情景融合,意味隽永。
用笔质朴、凝重,山峦的繁笔勾皴和屋宇的简笔勾勒,形成疏密的比照,墨色也富有虚实轻重的变化,使画面产生强烈的装饰美感。
《溪山某某图》局部 夏 圭 南宋
综观全卷,高远与平远,深山与阔水,严密相接,气脉通连。
三丈长卷,全无堆砌拼凑之处, 内容充实,却又空灵疏秀,使人心旷神怡。
画巨岩、山石用大斧劈皴,块面清楚、勾斫有力。
图中用墨尤见功力。
或以墨破水, 或干墨湿墨相济,或浓墨淡墨交织,无不潇洒自如。
但他的墨法更归于笔法,用笔不多,所以用墨只一、二遍,但表现力却十分丰富。
十六罗汉图(之一) 陆信忠 南宋
图中罗汉形象十分特殊和有趣, 图下方有两条飞舞的龙,围绕一宝珠X牙舞爪,罗汉有些紧X地攀于岩石旁的树上,怀抱树干,两眼圆瞪,作惊恐状,十分富有戏剧性,与上图伏虎的罗汉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性情。
《长江万里图》 局部 夏 南宋
夏圭的山水画师法李唐,此图描绘了长江水浪翻滚奔腾的情景。
画面以刚性的线条, 坚硬的石质,水墨淋漓。
近景浓重,远景简练。
笔法苍润而草率,画山石多用大斧劈皴,刚猛而劲利。
急流江水用中锋勾出,表现出船在江河里航行的险境。
《五百罗汉图》(之一) 周季常林庭硅 南宋
此图为画家所绘的一百幅《五百罗汉图》之一。
图中绘五位罗汉立于山林间,其中三位倚靠于古树上, 另两位持杖,均抬头向上观看,空中左上方有几道亮光射出,其中三道射入画面,每道亮光上行走着一位怪兽的精灵:
人身、蝙蝠翅、头长两角、红发倒立、着红色短裤,各捧一塔形舍利盒。
罗汉表情严肃,神色各异。
背景为水墨法,树枝似北宋画法。
《五百罗汉图》(之二) 周季常林庭硅 南宋
图中画五位罗汉在溪水边洗涤衣物的情景。
山泉顺势从岩石中流出,罗汉们或洗、或拧、或晾,动态、相貌各不一样。
山石树木以水墨法写出,勾皴点染方硬有力,与人物的精细浓重形成比照。
天空染有云彩,湿润自然。
《赤壁图》局部 武元直 金代
此图画的是北宋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故事,绘画出于想象,然而景象极具写实兴味,表现那嶙崎险峻的峭壁悬崖,汹涌湍急的水流波涛,江风吹拂摇动的树木,以与万里开阔的江天,皆极得真实生动的情状。
以浓淡墨作松树,大体层次分出,在淡墨勾皴的山石上密布用重墨的树木与苔点,有的地方先用淡墨大片皴出山体结构,然后再用重墨稍作勾勒,呈现出浓淡墨色的渗化现象,使景象稍趋朦胧,以求再现出“月白风清〞时的景趣。
《长江积雪图》(局部)
图绘大江之上,两岸群山绵延,枯树寒林,村庄房舍,落雁平滩,俱沉浸在茫茫雪意之中。
题签“王右丞长江积雪图无上神品〞。
《秋山萧寺图》局部 佚名 南宋
本图开卷处绘远山溪岸,继而群峰叠起大壑飞瀑,颇为壮观,再次又转入平川冈阜秋树遥山,渐成某某之境,布局变化错落有致。
全卷以水墨为主, 间以简淡之赋色,林木结构系出于郭熙传派,与传世燕文贵作品之画风颇有出入。
《归去来辞图》局部 钱选
此图根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意而作。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与彭泽令(均属今某某)等职,不久辞官归隐,赋《归去来兮辞》以言其志。
画上表现陶渊明乘舟归来,家人出门相迎的情景。
水滨坡岸垂柳,仅用线勾勒,不作皴擦,设色轻润,画风稚拙古雅。
《双钩竹图》 李绗 元初
此图画竹,前后左右交织,枝叶繁茂。
竹叶以墨色细加渲染,表现出阴阳向背。
湖石团浓淡墨晕出,玲珑多姿。
构图匀称,笔法圆劲精整,设色淡雅。
画家通过碎石、枯枝等周围景物的描写,更加烘托出竹子“清高拔俗〞的品格。
《橙黄橘绿图》 赵令穰 北宋
此图绘江湖平远小景,湖庄临岸,垂柳拂溪,堤坡绿树成荫,境界幽美恬静。
幽静的环境,郁葱的山川,清润的气息。
用笔质朴,墨色融和,形成自然、朴实、细谨的风格,充分反映画家表现客观美景的心态。
《采薇图》 李唐 南宋初
此图是李唐晚年人物画中的不朽之作。
绘商末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
两子席地对坐相话语,假如有声出绢素。
衣褶原多用挺细圆劲的钱线描,周围松树, 以墨水晕染浅深,用笔粗细和谐。
画树石皆湿笔,甚简,整个气氛肃穆沉毅,近处大树两本,一松一枫,奇倔如曲铁,而树身两相揖让,衬托着二位主人刚直不阿的性格。
《后赤壁赋图》〔局部〕乔仲常 北宋
此图为北宋画家乔仲常的典型之作,苏轼的《前赤壁赋》写实景实情,从“乐〞宇领出“歌〞来,而《后赤壁赋》如此将实境与幻想结合,从“乐〞字领出“叹〞来,抒发观赏山水景色时的闲情逸致,特别表现作者超尘绝俗的思想意识。
该图笔墨简括,但图中群峰高耸、幽涧潺潺、松石茅屋、野竹茂树以至溪桥陂陀、横江阔水等的景色变化,却让我们领略到了赤壁一带的佳胜,感受到了当时东坡与客同游的心情。
这也充分显示了画家对艺术手法和风格特色的追求。
《清明上河图》〔局部〕X择端 北宋
此卷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写了在清明节这一天,北宋首都汴京(今某某某某)各阶层在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
全卷选择城外沿河两岸和城内大街的主要场面。
画卷以静寂的春郊景象为开端。
较繁忙的街道和柳荫下停泊着货船的汴河同时进入画面。
一座宏伟富丽的城门楼横断画面,城里大街,又是另一种繁荣而安详的景象。
画家以深动形象刻画出五百多余人物,不同类型的船只、车、桥梁, 市街店铺、民居不可胜计。
重点刻画了当时交通命脉的汴河运输情况和劳动者的艰辛生涯。
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都市、郊区人民的生活面貌。
《千里江山图》〔局部〕 王希孟 北宋
此图为高头大卷,长达三丈,画中景物丰富,布置严整有序,青山冉冉,碧水澄鲜,寺观村舍,桥亭舟楫,历历俱备,刻画精微自然,毫无繁冗琐碎之感。
全幅以大青绿设色,山石间用墨色皴染,某某亦用色彩表现。
无款,卷后有蔡京跋文云:
“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
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
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
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是有关王希孟的唯一资料。
《清溪渔隐图》〔局部〕 李唐 南宋初
全卷描绘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湿翠,溪水湍流,前端有一村翁垂钓江苇间。
此图用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 用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芦苇,用重笔焦刻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
画面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罗汉图》 X松年 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