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381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docx

实验诊断学最新重点概要总结

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测(9分)

(一)RBC相关项目的病理变化及其主要临床意义(掌握);

临床意义:

RBC及Hb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血容量减少所致。

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等。

(2)绝对性增多:

多为缺氧引起EPO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增多,少数为EPO非代偿性增加或造血系统异常所致。

1)生理性增多:

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运动等。

2)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

异常Hb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RBC可达(7-10)×1012/L,Hb可达170-250g/L,部分患者可进展为(CML);某些肿瘤和肾脏疾患可使EPO非代偿性增加导致RBC和Hb增多,如肾癌、肝癌、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临床意义:

RBC及Hb减少:

(1)生理性减少:

3m-15y的儿童,比正常成人低10%-20%;妊娠中晚期及部分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

各类贫血。

***注:

熟记RBC及Hb的参考值;贫血程度的分级(p67)

(二)WBC计数、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

1、WBC计数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新生儿:

(15-20)×109/L;6m-2y:

(11-12)×109/L

WBC总数高于参考范围称WBC增多;WBC总数低于参考范围称WBC减少。

2、WBC分类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

●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大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小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①核左移:

PBC中不分叶粒细胞(中、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化脓性)、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②核右移:

PBC中出现5叶以上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3%时。

主要见于巨幼贫、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

异型淋巴细胞

正常人PBC中可出现<2%的异淋,实质为T淋巴细胞增生亢进所致。

可见于:

1)感染:

传单、流行性出血热。

2)药物过敏。

3)输血、血液透析及体外循环后。

4)其他:

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放疗后。

Downey分型Ⅰ型:

泡沫型Ⅱ型:

不规则型Ⅲ型:

幼稚型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有WBC总数的增多。

生理性增多

1)年龄:

新生儿→婴幼儿→青春期(与成人基本相同);

2)日间变化:

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3)运动、疼痛、冷热刺激、情绪影响:

升高;

4)妊娠与分娩:

妊娠时可达>15×109/L,分娩时可高达34×109/L,分娩2-5d后正常;

5)其他:

吸烟者高30%。

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

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金葡、溶链、肺链等)。

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及血管栓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心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3)急性失血:

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及机体应激反应所致。

4)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DM);化学药物中毒(Pb、Hg);生物中毒(昆虫、蛇、毒蕈)。

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

WBC<4×109/L;粒细胞减少症:

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

N<0.5×109/L

1)感染:

特别是G-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原虫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AA、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leukemia)。

3)理化损伤: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门脉性肝硬化等)。

5)自身免疫病:

如SLE,产生自身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荨麻疹等。

2)寄生虫病:

某些寄生虫感染E可高达90%以上。

3)皮肤病:

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

4)血液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

5)某些恶性肿瘤:

如肺癌等。

6)某些传染病:

猩红热较特殊。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无显著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过敏、RA等。

2)血液病:

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

3)恶性肿瘤:

特别是转移癌。

4)其他:

DM、流感、水痘、结核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

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流腮、传单等;还可见于某些杆菌、TB、梅毒螺旋体感染。

2)恶性肿瘤:

淋巴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

3)其他:

自身免疫病、GVHR或GVHD等。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等。

单核细胞临床意义:

(1)单核细胞增多

1)某些感染:

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

2)血液病:

AMoL、MDS、某些疾病的恢复期(单核阵雨)。

(2)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三)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

PLT计数临床意义:

1)减少:

①生成障碍②破坏过多③消耗增加④分布异常⑤假性减少

2)增多:

①原发性增多②继发性增多

(四)ESR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掌握);

RBC沉降率(ESR)是指RBC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沉降的速率。

一.影响ESR的主要因素

1、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的改变,与总蛋白浓度无关:

小分子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带负电较多,使细胞间相互排斥,不利于RBC缗钱状排列的形成,ESR减慢;大分子蛋白则相反,如Fib、ARP、Ig、巨球蛋白等,ESR加快。

2、RBC数量和形状的影响:

RBC减少,阻力减小,ESR加快;

RBC直径越大ESR越快;球形RBC、镰形RBC不易聚集而使ESR减慢。

二.临床意义(ESR加快)

1.生理性<12岁,>60岁;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

2.病理性

1、各种炎症:

细菌感染时ARP分泌增多,2-3d时可见ESR加快;风湿热、TB时,Fib、Ig增多,ESR加快。

2、组织损伤及坏死:

较大创伤。

心梗ESR加快,心绞痛无变化,借以鉴别。

3、恶性肿瘤:

增长快的ESR加快,与分泌蛋白、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及贫血有关。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加:

如SLE、MM、肝硬化等。

5、其他:

贫血、As、DM等,CHE增高,ESR加快。

(五)RBC、WBC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了解);

(六)PLT其他参数的临床意义(熟悉)。

作业:

(一)熟记RBC计数及Hb测定的参考范围;

(二)熟记WBC计数及分类的参考范围;

(三)熟记PLT计数的参考范围;

(四)熟记WBC减少、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的定义。

网织红细胞测定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晚幼红脱核后,胞质内含有残存的RNA/DNA等嗜碱性物质,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时,呈现出浅蓝或深蓝色网织状。

●参考值:

手工计数:

0.005-0.015;绝对值(24-84)×109/L

血液分析仪:

male(0.0092-0.0271)female(0.0061-0.0220)

临床意义

●Ret增多:

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增生性贫血(HA、IDA及巨幼贫)及失血性贫血;某些贫血治疗的恢复期明显增多,如IDA补充铁剂后。

●Ret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AA,也可见于AL时骨髓内细胞大量浸润。

 

MCV

HCH

MCHC

疾病

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障,急性失血,溶贫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

正常

巨幼贫

小细胞性贫血

<80

<26

正常

慢性疾病引起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80

<23

<300

缺铁贫,血红蛋白病

TheclinicalsignificanceofRDW

Ø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

Ø用于IDA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

Ø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

RDW

贫血类型

常见疾病

增高

正常

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AA

增高

大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DS、巨幼贫

正常

正常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慢性病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增高

正常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早期IDA、MF、铁粒幼细胞贫血

减低

正常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

增高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IDA

第二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小结

(一)血液病(IDA、MA、AA、MDS、急慢性白血病)的血象、骨髓象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掌握);

缺铁性贫血(IDA)

IDA是指体内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特点是骨髓、肝脾等造血组织内缺乏可染色铁,血清中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IDA前还有2个阶段:

最早体内贮存铁耗尽,称为隐性或潜在缺铁期;继之,红系细胞内发生缺铁,称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此2个阶段虽有铁缺乏,但并未表现出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AA)AL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MDS分类

✓难治性贫血(RA)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S)

✓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转化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MDS分型标准

(三)在血细胞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细胞形态特征的基础上,熟悉骨髓细胞检查的临床应用(熟悉);

(四)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病理学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了解)。

作业:

(一)复习血液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复习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胞学;

第三节贫血的实验检查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参考范围的低限。

以血红蛋白最为重要:

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一般可认为贫血。

小结

(一)贫血的主要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掌握);

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程序和诊断

●判断有无贫血或贫血程度:

Hb,RBC,Hct,Ret

●形态学分类:

ØMCV,MCH,MCHC,RDW

RBC形态

Ø是否伴有其他血细胞减少

●生化检验(SI,TIBC,folicacid,vitaminB12)

●骨髓检查

(二)血型与输血的基本知识(掌握);

交叉配血试验

●同型血之间进行交叉配血;

●异型血之间进行交叉配血;

●大量输血时,同时输注多名供者血液,供者之间也要进行交叉配血。

●意义:

验证血型鉴定是否准确,查明有无不规则抗体、亚型、免疫性抗体等。

(三)不常用的贫血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了解);

(四)造血及其调控的检测。

(了解)

作业:

(一)复习主要的贫血相关实验室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二)血型与输血的一般知识。

第二章糖尿病与糖代谢紊乱(7分)

重点讲解葡萄糖测定,糖耐量实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选择和应用

1.参考范围:

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3.9~6.1mmol/L

血糖浓度调节

胰岛素

降血糖

胰高血糖素

升血糖

肾上腺素

升血糖,抑制胰岛素合成,刺激胰高血糖素合成

生长激素

促进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