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3339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docx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白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小学数学

教学课例名称

《白鹭》

教材分析

《白鹭》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这是大文豪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

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因此,教学本文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词并练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感受文章描绘的意境美。

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理解。

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让学生自己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再与老师、同学进行对话。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组织好对话活动的过程,保证对话渠道的畅通,及时调控对话中的参与面、对话时间的长短、对话方式的选择等等。

由于学生个体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文本的审美、理解感悟必然会存在着差异,甚至出现偏差,这就要求老师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对出现的审美偏差,老师也能及时进行矫正,以便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教学《白鹭》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自读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了审美交流活动,让学生将自己从课文中发现的美说给同学听,可以是文章本身的美,如语言的美,用词的美,句式的美,情感的美;也可以是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的白鹭的美,如外形的美,生活习性中体现出的自然的美,悠闲的美。

只要学生能说出美的存在,存在美的理由,老师都可以及时加以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审美自信心。

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一些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加深对美的感悟。

学生通过交流读书收获,再在交流的基础上赏读文本语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信心。

相信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必然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会发现身边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美,真正成为美的发现者。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构想:

对于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多层次的课文阅读。

首先,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接下来设置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设置深读课文,品味重点句子,重现优美的画面,这样由浅入深的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体会了作者对白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突出了重点,有突破的难点。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悠远,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让他们明白美往往存在于平常的事物中,鼓励他们去寻找,去发现在能力培养方面。

我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把课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

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

(打一动物)谜底:

白鹭(师出示图片)2、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白鹭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认识白鹭。

3、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师指导读好“鹭”。

5、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

画出不懂的词语。

(2)出示词语,过字词关。

(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二、直入开篇,抓住中心白鹭这种常见的鸟,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它却是一首--“精巧的诗”。

三、赏读2-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自由朗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边画。

2.集体交流,引导,感悟。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并通过观察课件中的白鹭感受它外形的和谐优美,读出和谐美。

(2)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白鹭的美:

小巧、玲珑、柔和、平常。

伴随音乐,读中感受如诗般精巧、美丽的白鹭。

(3)引导学生观察白鹭的近景图,说出白鹭的外形,读中体会白鹭形体一切都很适宜,像诗一样精巧,优美。

3.学生再读2-5自然段,读出白鹭的精巧美。

白鹭真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四、赏读6-8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生活美”

1.白鹭不仅有精美的外形,更有精巧的生活。

此刻,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

2.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

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

3.学生自读自悟自写,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展示汇报。

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当我们再次聚焦白鹭生活的画面,不得不惊叹于白鹭全身流泻的、诗一般的美!

五、赏析9-11自然段

1.质疑:

此时此刻,你觉得白鹭美吗?

它美中还有不足吗?

2.教师描述:

是啊,白鹭真是如诗如画如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全景图中显示第11小节文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六、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也许白鹭这首精巧的诗,这首韵味无穷的诗,深深地感染了郭沫若老先生,因而诞生了这篇如诗如歌如画的美文,细细品读,感觉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白鹭深深的赞美和喜爱。

让我们伴着音乐,齐读全文,尽情享受白鹭无尽的美!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猜谜语。

学生交流对白鹭的认识。

简介作者: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联系上下文指名说说生字读音上的注意点,并领读。

教师适时指导读准“喙、嗜、朱、哨、韵”等字,并正音。

(“宜”读yí,不读yì;“喙”读huì,不读zhuó。

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出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学生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感知白鹭的美。

学生边读边想边画白鹭“精巧美”的句子。

第二小节--概括描写:

白鹭颜色、身段搭配的和谐美!

第三小节--对比描写:

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有其独特的小巧美和寻常美。

第五小节--具体描写: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真是天工巧夺!

觅食、栖息、低飞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找出看到的画面: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

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齐读第11小节,发出内心的赞叹

齐读全文。

学生从多角度畅谈收获。

这一环节以谜语和视频资料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

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预习交流时间,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的引领下,学会了自学。

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本环节注重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课堂中合作、探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充满诗情画意。

回顾全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激发他们对白鹭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白鹭的外形的精巧。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走近白鹭,感受白鹭的生活美。

在激情朗读中读出白鹭的韵味、作者的心境,读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写作方法

课例研究综述

《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

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

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

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

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

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

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一、教学效果

1、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

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是怎样的呢?

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

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2、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样的评价呢?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

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结尾)引导发现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3、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

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面?

边读边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焦:

颜色美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栖息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语言美和白鹭的美!

4、合作探究,启发想象。

探究一: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

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探究二:

白鹭在清水里“钓鱼”,怎么理解?

探究三:

本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

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如诗句般的语言,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