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采撷(xié) 愧疚(jiū) 舶品(bó) 厚德载物(zài)
B.囊括(náng) 毗邻(bǐ) 协奏曲(xié) 韬光养晦(huì)
C.提防(tí) 散漫(sǎn) 刎颈交(jǐng) 金蝉脱壳(qiào)
D.拜谒(yè) 奢靡(mí) 压轴戏(zhòu) 翘首以待(q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斡旋 激将法 坐无虚席 久负盛名
B.诤言 势力眼 礼尚往 众望所归
C.喧嚣 活性炭 相濡以沫 厚积薄发
D.冒然 避风港 锋芒毕露 计日程功[来源:
学科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已经____到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____和体验。
A.溶化 临近 品位 B.溶化 邻近 品味
C.融化 邻近 品位 D.融化 临近 品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B.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有些“编剧”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做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裁缝”编剧满天飞,“抄袭之争”、“改词风波”纷争不断。
D.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只是在一念之差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
要想将不后悔,不怨恨,就要在那一瞬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核心价值观不是孤悬于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现实之上的空中祥云,而是贯穿传统和现实、连接庙堂与民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愿景。
B.-个人的生活阅历往往与其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眼界学识、经验阅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
C.最新调查显示,在冠心病死亡病例中,77%归因于胆固醇水平增高造成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
D.减少外出、减少户外锻炼、饮食清淡、少开窗通风、适量补充维生素等,都是防止雾霾不再侵袭我们健康的有效措施。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的博雅教育观念 党圣元
博雅教育起于古希腊,本义是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教育。
从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模式,到近代重振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育,以及20世纪初美国及欧洲通识教育理念的勃兴,形成了远流长的传统。
从教育的内容而言,博雅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
它试图通过人的性格培养促进个性的发展。
这一自西方的教育理念与我们目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观念的变革相吻合。
“博雅”教育思想并非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以人的精神品格为培养目标,实现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博雅君子人格就已经成为教育者的最高理想。
“博、雅”二维构成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博雅”精神成为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博采古典精华,兼取众家之长,融古今于一炉,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辞令之功,还要坚守传统信仰与正统之道。
“六艺”之教,以熏染习得的方式镶嵌在古人的身体与血脉中,并外化在生活方式与日常实践中,乐教被视为最高境界。
孔子认为的人生教育三步曲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自卫返鲁,第一件事就是“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
这种教育理念所培育的古代博雅传统,成就了古人追求智慧、崇尚价值、执着理想的理智型生活方式。
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是我国先秦时期人文觉醒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君子的内涵正是由“博”和“雅”两方面组成。
一方面,君子代表着知识阶层,是知识的拥有者。
《论语·中庸》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被置于首,广博的知识是君子人格的要义。
另一方面,君子必须是仁德、操守、义节的实践者。
“君子比德如玉”则寄托着人们对德行的无限推崇,是否有德是君子内涵不可或缺的内容。
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教养、高尚的品德集于君子一身,使君子表现出仪表端庄、令人敬畏的威仪,这种独有气质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博雅精神和君子风度。
对君子人格的追求使得我国古代传统教育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的精神塑造。
“六艺”之学,既包含了各种知识、技能和艺术修养,也包含了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强调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
儒家用“六艺”概括了一个儒者所应该修习的方向。
后孔子顺应“学移民间”的历史潮流,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旧格局,使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晚年孔子整理、阐释(《诗》《书》《礼》《乐》《易》《春秋》,成为新的六艺之学,构成了儒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确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念成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后世得到了长久的延续。
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
继承并发扬博雅教育的价值理念,在知识急剧扩增的时代适应教育普及化的需要,实现知识技能传授乃至道德人格与生命智慧养成的多重目标,是当代教育必须应对的挑战。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9日)
6.关于“博雅教育”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博雅教育起于古希腊,是指通过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教学提升人的知识认知水平的教育模式。
B.博雅教育是柏拉图最早提出的教育理念,在欧美表现为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涵的理想国教育模式。
C.博雅教育是通过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与过程,达到提升人的精神道德修养的目的。
D.博雅教育不仅是一个全新的西方概念,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主要是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
7.关于“儒家博雅君子人格的培养”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强调谈文、论艺、述道,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超的辞令之功,也要坚守传统信仰与传统之道。
B.乐教被视为“六艺”之教的最高境界,孔子非常重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三部曲,通过正乐,使雅颂各得其所。
C.先秦时期注重对君子人格的自觉追求,把“博学”置于君子修炼的首位,视广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
D.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人的精神塑造,强调人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博雅”精神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博、雅”是君子人格的整体框架,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其最高理想。
B.“君子比德如玉”寄托着人们对德行的无限推崇,作为君子必须做仁德、操守、义节的实践者。
C.孔子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开创了“学移民间”的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格局。
D.新的六艺之学是儒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确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走向,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观念,在今天依然要继承发扬。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温造,字简舆。
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
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
“可人也!
”往从之。
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
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
“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
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
“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日:
“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
”穆宗曰:
“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
”因赐绯衣。
至范阳,总橐郊迎。
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还,迁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
帝虑其劳费,造曰:
“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
”许之。
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
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
“不敢二。
”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
既入,前军呵护诸门。
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
“此隘狭,不足飨士。
”更徙牙门。
坐定,将卒罗拜,徐曰:
“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
”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
“悉杀之!
”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
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
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
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
诏流康州。
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
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
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①驲(r1):
驿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敢縻以职事 縻:
束缚
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患:
以……为担忧
C.恐四方易朝廷易:
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觉:
睡觉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①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矍然若兵在颈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D.①亲杀绛者,醢之 ②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温造“富有谋略、长于文辞”的一组是
①造欣然曰:
“可人也!
”
②济俯伏流涕曰:
“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
③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④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
⑤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
⑥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处罚。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3分)
(2)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
(4分)
(3)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从写花的角度,去年、今年、明年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本词首句为何写东风?
请简要分析。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子曰:
“其恕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语录》)
(2)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3)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兮辞》)
(4)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5)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五、(12分)
16.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4分)
①其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结构
②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③双人舞是其核心舞,大都用以表现男女主角恋情或正反两方对抗
④然后是男女演员穿插表演的“结尾”,最后以合舞结束
⑤“慢板”之后是“变奏”,即男女演员的独舞,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⑥双人舞一般分为“出场”和“慢板”,即由男女演员运用扶持和托举代表着表演
的抒情性
正确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另写两句宣传语,要求:
上句和下句
结构相同,要包含“书写”二字,字数在12-20字之间。
(4分)
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
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一一“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本节目设计研发者关正文说:
“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所以,我们才举办这样的活动。
”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宣传语是: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18.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不超过55字。
(4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林海音与其散文 张默芸
林海音从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
那北京风貌、台湾民情、异国景物,以及天伦之乐、同乡之亲、师生之谊,读书心得,偶闻杂感,都令人兴起缕缕情思。
而最令人感动的是:
大多文字都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挚爱,对第二故乡北京的怀念。
“我漫写北平,是为了我多么想念她,写一写我对那地方的情感,情感发泄在格子上,苦思的心情就会好些。
”(<陈谷子·烂芝麻》)她把满腔思恋,倾诉于对昔日亲朋好友的怀念中,表现在北京特有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市场变化的描绘上。
至于北京的四季美景,在作者笔下,展现的是一幅幅彩色鲜明的图画:
明媚的春,欢乐的夏,红叶满山的秋,鹅毛大雪的冬。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
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恋北平!
”(《苦念北平》)。
作者的绵绵情思,真是“诉不尽,理还乱”!
此外对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天桥、地坛等地的深情描绘,都洒下了作者相思的泪。
因为“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根一样。
”人同树,没有根是无法生存的。
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她自然也爱她的故乡台湾。
那里到处可见的相思树,香花,台北的温泉,狮子山的美景,妈祖生日的热烈气氛……都再现在她的篇章中,倾注着她的温情。
而对故乡的英雄,则更是无限崇敬,如《雾社英魂祭》,洋洋数千言,从雾社山民的祖先写到今日雾社的庄严美丽,从山民的自由幸福生活写到日寇入侵后的悲惨命运,又从山民的奋起反抗写到殖民者的残酷镇压,更从英雄的顽强战斗写到烈士精神的永垂不朽。
跨越了那么漫长的岁月,描写了那样壮阔的画面,全文感情深沉而主题深刻,笔势纵横而线索明晰,处处围绕着烈士精神与山河同在这个凝聚点取材,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从而使这篇祭文成为一首缅怀英烈的颂歌。
林海音的另一些散文,则注重哲理的探求。
如因“窗”的特殊作用而判“窗是有情的”(《窗》),而“门”则是“无情的东西”(《门》);作者通过对“门”的有关成语的种种解释,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得别具一格。
更指出狗仗人势的可憎(《狗》),至于钱,也不是万能的东西,因为它买不到青春、生命的真理(《钱》)。
只有春,才是充满希望的,“儿童,春天,希望,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春》)。
这些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散文,是林海音对人生深入观察的结晶。
林海音叙写夫妻情、母子爱、师生谊之类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
如妻子为尽妇责,好心地把丈夫书桌上乱物整理好,反而引起丈夫的怪脾气,妻子据理力争,丈夫只好认输:
“算你赢,还不行吗?
”结尾多么风趣而亲切呢!
作者还常选用一些生活细节突出这种情趣,如“丑小鸭”们“侦察出父母因熬夜写作而偷吃东西”的物证后,四张小脸冲着“我”要求“赔”的笑剧(《鸭的喜剧》);为帮助学生默默改错误,以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她又采用先叫学生一个一个走到操场,让偷球者自己去还球,小偷不敢还;后又用学生和老师一个一个走出教室又一个一个走进,小偷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球放回原处,虽然老师明知是谁,也不点破,这一组细节描写,显得新颖别致,更体现老师一片爱心和巧妙的工作方法。
……这样描写,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折射出作者热爱生活的底蕴。
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林海音散文构思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
如《贝多芬的力》,作者既写贝多芬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丧,又写他负担全家生活和培育两个弟弟的艰难,也写他失恋的痛苦,耳聋的打击,以及他立了遗嘱又奇迹般地活了二十五年,直到完成《第九交响乐》才在贫病中逝世。
全文紧紧围绕着这位杰出人物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力”这个焦点上,从而使这篇散文凝炼、浓烈,并以它思想的光辉而使读者受到启迪。
《辛酸餐馆泪》《日落百老汇》《诗的婚礼,诗的岁月》也体观这种构思的特点。
有些篇章,用对比突出主题,如《五十两黄金·一块抹布》《二弦》。
但她大多散文,都以清新的文字和素淡的笔调,将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件普通的事物,舒徐自如地写出,让读者得到丰富的感受。
19.文章第一段中的“她的散文充满乡恋、哲理、亲情,浸润着人们的心”这句话是如何统领下文内容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20.解释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这也是她虽然长住台湾,但她这个人,她的作品却“有浓厚的北平味儿”“甚至比北平人还北平”的原因。
(2)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
21.作者认为林海音的散文“充满一种真挚、亲切的情趣美”,这种情趣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结合文本分析一下。
(4分)[来源:
学科网]
22.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很多林海音的原文语句,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一下这些引用有哪些作用。
(6分)
七、(60分)
23.作文(二选一)
(1)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树对身边的柱子气冲冲地说:
“柱子,你太靠近我啦,马上离我远一点!
”柱子装作听不见,没有做声。
接着那棵树又对围绕着它的荆篱,恼怒地说:
“荆篱,你不能走到别的什么地方去吗?
你惹怒了我。
”荆篱装作听不见,也没有做声。
“美丽的树,难道你没看出那柱子是扶持你,使你正直吗?
你不认为那荆篱是在保护你,使你免交恶友吗?
”一条蜥蜴抬起它聪明的小头望着那棵树说。
根据上述材料,选准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请以“行走在节制与张扬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参考答案
1.D(A.疚-jiù;B.毗-pí;C.提-dī)
2.C(A.坐无虚席—座无虚席;B.势力眼—势利眼;D.冒然—贸然)
3.D.(融化是虚拟词,一般用于心、坚冰等;溶化是固体溶解于液体。
邻近,是具体位置、距离的靠近,多用于静态;临近,是时间上的接近,侧重于动态。
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
)
4.B.惨淡经营:
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A.细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C.摇旗呐喊:
观战的人摇动着旗子呐喊助威,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D.一念之差:
一个念头的差错,多形容做了错误的决定。
应该用“一念之间”。
)
5.A.(B.“经验阅历”与“大幅度提升”搭配不当。
C.“归因于……造成的”句式杂糅。
D.“防止……不再”前后矛盾。
)
6.C.(A.“提升人的知识认知水平”说法片面。
B.“以通识教育理念为内涵的理想国教育模式”说法错误。
D.“培养知识渊博的人才”说法错误。
)
7.C.“视广博的知识为君子人格的决定因素”的说法错误。
8.B.(A.“培养通达智能的自由公民”是西方教育的培养目标。
C.“孔子开创了学移民间的风气”说法错误。
D.应该是“确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走向”。
)
9.D(发觉,觉醒)
10.C(C都是动词,像,好像。
A①中“其”是代词,“他的”;②中“其”是副词,“还是”。
B①中“之”是助词,“的”;②中“之”是动词,“到”。
D①中“者”是助词,“……的人”;②中“者”是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
11.C(①是温造对张建封的赞扬③是皇帝要提拔温造而被拒绝⑥是温造因病而出京)
12.A(跟随寿州刺史,却没有做官,“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
参考译文
温造,字简舆。
温造性情喜好学习,不喜欢应试做官,隐居王屋山。
寿州刺史张建封听说他的名声,致书信钱财聘请他,温造欣然对家人说:
“这是位了不起的人。
”于是至寿州跟从张建封。
张建封虽然凡事都请教他,但不敢以职任束缚他。
等到张建封授节彭门,温造回到下邳,有超脱尘世之心。
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此时李希烈谋反,攻陷郡邑。
天下各城镇掌握兵权者,随之心猿意马,大多驱逐了主帅,自立主帅,德宗因此忧惧。
恰值范阳刘济表示竭诚效忠,于是密诏张建封挑选才识谋略卓异之人前往游说,辅佐他一定成功。
张建封强行委任温造为节度参谋,派他出使幽州。
温造同刘济谈话语未了,刘济俯伏流涕道:
“济偏处远郡,不知天子神圣,大臣竭尽忠诚。
甘愿在诸将领之先,以死报效朝廷。
”温造回,张建封将他的名字呈报朝廷。
德宗喜欢他的才能,下诏乘驿马至京师。
天子喜欢他的才能,问温造的家世和年龄,温造答道:
“臣五世祖温大雅,外五世祖李责力。
臣犬马之年三十又二。
”德宗认为是个奇才,欲用为谏官,因言语间泄露意图而未成。
又离开,隐于东都。
长庆初,温造京兆府司录的身份被任命为太原幽镇宣谕使,皇上召见他,温造推辞说:
“我不过是府县跑腿小吏,初任要职,不宜担当使者身份前往,恐怕天下轻视朝廷。
”皇上说:
“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请求入觐,等到我即位,连年上书不断,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
卿前去替我说明意图,不要多加辞让了。
”于是赐给温造绯衣。
温造到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在郊外迎接,温造便宣布圣旨,讲明祸福得失,刘总害怕,仿佛兵刃加于脖颈之上一般,从此率领自己所部九州归顺朝廷。
等到到温造出使还朝,调任殿中侍御史。
兴元军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暴乱,文宗也认为它能,便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诺他可以便宜从事。
皇上考虑他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