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3094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笔记 光影与构图汇总.docx

第五讲笔记光影与构图汇总

第五讲光影与构图

第一节光影

一、光线分类

1、按光源划分

【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A、自然光:

阳光(晴天太阳的直射光和天空光;阴天、下雨天、下雪天的漫反射光)、月光、星光、萤火虫光等来自大自然的光线。

B、人工光:

由各种具有发光特性的人工光源提供照明。

是摄影棚塑造人物最常用的光线。

2、按光线性质划分

A、散射光(软光):

光线较分散,不会产生明显投影,用来提高环境亮度,或平衡周围光线,柔化影调。

常见散射光:

天空光(由太阳光经大气中的空气分子、尘埃和水蒸汽漫反射形成的间接照明),带柔光玻璃的灯具,环境(水面、墙面、地面等)。

散射光特征:

光线软,受光面和背光面过渡柔合,没有明显投影。

被摄对象形体、轮廓、起伏表现不够鲜明。

可减弱对象粗糙不平的质感,使其柔化。

拍老人会显年青。

【柔化影调】——在画面高调与低调中间,通过散射光补充过渡画面中的色调分布,起到调和作用,即柔化影调。

B、直射光(硬光):

直接照射物体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常见直射光:

太阳光和聚光灯。

直射光特征:

光线投射方向明确,能产生明显投影,常被用来表现事物的立体感,轮廓感和质感,可以创造丰富影调。

3、按光线造型划分——【三点布光法】——模拟大自然光照

A、主光:

拍摄物体时提供主要照明的光线,一般用硬光,塑造拍摄主体明显的阴影效果。

B、副光:

作为主光的辅助光出现,可以对拍摄主体提供适当照明,消除部分主光产生的强烈阴影。

C、轮廓光:

主光方向的逆向照明光。

勾画被摄对象轮廓,分离主体和背景,使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无影灯原理】:

——360度光源大面积照射减少物体的“本影”和“半影”投射(“本影”:

完全没有光照,全黑的影子叠加部分;“半影”:

只有部分光照,“本影”周围的灰暗处)。

4、按光线投射方向划分

A、顺光:

也叫正面光,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

特点:

被摄物受光均匀,可完整交代平面细节。

但画面色调只能靠被摄物自身色阶营造,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

B、顺侧光:

正面视线45°角位置打光,最常见的主光形式。

【伦勃朗式光】——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在画人物肖像画时偏爱的打光角度。

强烈侧光使人脸四分之三处于光亮中,阴影部分呈现倒三角形光斑。

拍摄对象呈现出明多暗少的层次变化,凹凸处可以形成明暗过渡的影调层次,既能展现对象基本面貌,又在刻画形态、质感和立体感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C、正侧光:

光源方向和摄影机光轴成90°夹角,从被摄物正侧面打光。

使被摄物体半明半暗,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影调变化明显,但过渡不够自然。

D、侧逆光:

斜后方45°角位置打光。

具有很强的空间感,使拍摄对象显得活泼,可以调节观众关注焦点。

E、逆光:

光源投射方向和摄影机拍摄方向呈180°角。

被摄物整体轮廓、姿态、动作在背光勾勒下非常醒目突出,有利于增强画面透视效果,提高空间深度表达,使主体脱离背景,独自展示。

柔和逆光使被摄对象神秘委婉,强烈逆光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

F、顶光:

又叫骷髅光,从头顶垂直向下照射的光线(正午阳光)。

使被摄对象头顶、前额、鼻头等突出部分很亮,眼窝,人中,下巴等凹陷处完全处于阴影,造成反常态效果,丑化被摄对象。

应避免使用顶光拍摄人物。

但顶光适合表现上轻下重的对比感,可使被摄对象上半部分受光,高调,显得轻,下半部不受光,低调,显得厚重,反而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蝴蝶光】——斜顶光。

主光源在被摄者脸部正前方,由上向下45°角投射到人物面部,在鼻翼下方形成蝴蝶状阴影,塑造面部层次感,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对象面部中心位置。

G、底光:

又称“鬼光”。

从脚下垂直向上照射的光线。

会使被摄主体显得残暴,形成阴险、恐怖、刻板的效果。

常见底光:

低角度反光板、地灯、水流或地面反光,舞台脚光设备等。

底光作用:

a柔和底光能消除被摄者面部皱纹,使皮肤平滑;

b被摄者较瘦,可用底光提高脸下方亮度.相对显胖;

c产生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另类与时尚感;

d营造特殊艺术气氛,凸显主题内容,刻画特殊神韵;

二、光的作用

1、提供胶片曝光光线;

2、造型作用:

在二维画面塑造三维空间,需光影营造立体效果;

3、影响构图:

明暗对比可突出主体,平衡影调,引导焦点;

4、营造戏剧效果:

用光影描绘环境,突出重点,塑造人物,烘托氛围,揭示内心,抒发情感等。

三、照明主要事项

【纪实风格】:

多用自然光。

室外——阳光、月光、星光等,室内:

光线布置要符合环境本身光源,主光方向应与场内光源方向大致一致。

尽量摒弃夸张的光线处理,做到“不留痕迹”,可多用散射光,主光、副光、逆光之间避免太过生硬。

【表现风格】:

布光没有太多局限,通过光的表现性营造戏剧化效果。

只要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即可。

四、光影案例——《末代皇帝》——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光

导演:

(意)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摄影师:

(意)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多次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代表作品:

《现代启示录》。

3岁入宫,光线阴暗,神秘恐怖

紫禁城中,与世隔绝,处于阴影

遇庄士敦,思想开化,渐有光照

决心改革,内心冲突,半明半暗

废除帝位,获得自由,重见光明

交代过往,心情压抑,光影黯淡

生活奢侈,内心焦虑,明少暗多

决心复辟,内心踌躇,光线阴暗

成功复辟,充满希望,光线明亮

傀儡皇帝,失去自由,阴影笼罩

直面人生,内心交战,明暗悬殊

刑满出狱,心态平和,光影自然

影片中,光象征开放、欢乐、自由,阴影象征封闭、忧郁、束缚。

第四章画面构图

一、概念

在一定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即构图。

二、构图元素

1、光线:

构成画面的基础和灵魂

2、色彩:

为画面注入情感的元素

3、影调:

表现画面明暗层次关系的要素

4、线条:

构成画面造型的基本形式

三、构图意义

为整部影片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景,营造戏剧性氛围,是导演对动态场景空间的再次安排与组织。

四、构图目的

1、叙事:

通过画面让观众明白影片发生的环境背景;

2、造型:

通过画面突出主体,引导观众分清人物关系;

3、表意:

通过画面的象征意义揭示导演的主观情感

三个目的彼此关照,画面构图同时包含三种目的,“表意”是通过画面“叙事”和“造型”实现的。

五、构图原则

1、位置原则

镜头语言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把画幅分为顶部,底部,两边和中间四块

【中间】——留给最重要的视觉形象,

【两边】——出、入镜分界点,用来表现不重要的情节,或作为背景出现。

通常给人受到挤压和排斥的无力感。

【底部】——比边缘处更受压迫,处于整个画面造型的挤压下,通常用来表现脆弱无助,或具有从属性质的形象。

【顶部】——通常代表高度和权威,可展现某种威望或雄心壮志

2、面积原则

面积大——重量感大——力量感大——权威感大——重要性大

面积小——重量感小——力量感小——权威感小——重要性小

【视觉重量】:

是衡量画面内容在视觉注意力上的一种说法,不能完全量化。

通常画面中,人眼首先观察到的或着重观察的内容视觉重量较重,反之较轻;画面中面积大的视觉重量较重,面积小的轻。

3、变化原则

变化的比静止的更加吸引观众注意力,因此视觉重量更重。

4、美学原则

【黄金分割】——数学比例关系——0.618

依黄金比例多重分割矩形,可得黄金螺线。

黄金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72°,顶角36°

 

黄金分割比例满足视觉愉悦的原因:

A、生理原因

以一只眼睛为分割点划分双眼视域长,正好可得黄金分割比例。

因此该比例是人眼视觉感受最舒适区域,即黄金分割美感的生理原因

B、心理原因

万物进化过程导致各种动、植物生长形式趋向黄金分割比例。

之后反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潜移默化中决定人类对该比例视觉现象的愉悦惯性。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丰富的美学价值,因此在画面构图时,要尽量考虑黄金分割比例,遵循该美学原则,尽量把主体放在画面0.618的分割点上。

六、注意事项

1、避免线条、色调、布光等一分为二切割画面;

2、避免主客体平分画面,主体面积大于客体可避免喧宾夺主;

3、景物安排要错落有致,疏密有序,有高低起伏的变化;

4、可利用自然界原有线条塑造画面,如高楼大厦,起伏山川,蜿蜒河流等,构图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七、经典构图方式

1、井字构图

井字构图(也叫九宫格构图),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构图方法。

画面边框等分三份,上下左右对应点相连,形成“井”字,即“九宫格”。

井字四个交叉点即视线关注焦点。

2、三分法构图

画面分为三等份,拍摄风景时选择1/3放置天空或1/3放置地面,1:

2的画面比例可有效突出需要强化的部分。

A、底部构图

主体置于画面底部,画面整体呈现压迫感,主体在羊群衬托下渺小无力。

B、顶部构图

主体位于画面顶部位置,表现画面纵深感,营造空间的立体感,表现遥远和苍凉感。

C、中间构图

主体置于画面中间,目标更显眼,且画面呈现出平衡感。

3、二分法构图

由水平线、地平线等线条将画面分为两等份,用于营造宽广平稳的气势,风光摄影常用。

构图如要表现宁静,需保证水平线水平,任何倾斜都会打破宁静。

画面要有主客体之分,主体不位于二分之一处,需遵循0.618原则。

4、对角线构图

用对角线切割画面,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

主体位于对角线上更富动感,显得活泼。

5、中央构图

被摄物处于画面正中间,配以背景的各种色彩及广角拍摄,可以将主体和背景迅速分离,视线聚焦于主体。

6、放射型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四周景物朝中心聚集,能迅速将视线引向主体中心。

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同时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7、棋盘式构图

将重复元素随机排布在画面当中,因重复元素具有统一性,故构图容易协调,产生特殊韵律。

且因其随机性,易引起观者好奇。

8、对称式构图

在画面正中垂线两侧或正中水平线上下,对等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

缺点:

呆板、缺少变化。

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9、S型构图

物体以“S”形从前景向中、后景延伸,画面构成纵深方向的空间关系,一般河流、道路、铁轨等物体最常见。

画面生动,有空间感。

10、平行线构图

用自然界或人为设置的平行线元素构图,特点:

画面规整,元素重复,可营造特别韵味,烘托主题。

11、消失点构图

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则,平行线汇聚于远方一点,则这一点被称为“消失点”。

画面更具冲击力,空间感更强。

且平行线可引导视线聚焦于消失点,突出主体。

12、Z型构图

用意与“S”型构图相似,可有效增加画面空间感,同时对画面进行分割。

“Z”型构图直线条更易分割画面,画面显得有棱有角。

实际拍摄中,需设计演员走位及摄影机运动,即保证被摄主体始终处于黄金分割点处,维持画面造型美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