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300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docx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

江西XXXX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

学生XX

指导教师XX

专业畜牧兽医

层次大学专科

班级XX大专畜牧兽医

学号XXXXXX08

日期2013年4月

江西XXXXXX职业学院制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时间:

年月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江西XXX职业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

“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江西XXXX职业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

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江西XXX职业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江西XXXX职业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学生签名:

时间:

年月日

 

 

 

密级:

 

摘 要

本文简述了猪胚胎死亡因素的分析,胚胎死亡是影响家畜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因素繁多,不同因素导致养殖场效应也有所不同—非传染病因素可导致个别母猪或部分母猪胚胎死亡,而传染病因素不仅可能导致大群母猪胚胎死亡,还可能导致全场个年龄猪只发病。

因此了解引起胚胎死亡的因素能为猪场有效面对并预防及时治疗疾病,减低损失的关键措施。

在加强猪场胚胎死亡的防治措施是猪场生存发展日常工作的重点项目。

关键词:

遗传营养内分泌疾病因素

 

目录

1、前言……………………………………………………………………1

2、引起猪胚胎死亡的非传染病因素……………………………………1

2、1遗传因素……….…………………………………….………...1

2、2营养因素…….…………………………………………..….…..1

2、3环境因素…….…………………………………………..….…..2

2、4泌乳因素…….…………………………………………..….…..3

2、5内分泌因素….….……………………….…………..…..….…..3

2、6公猪因素….….…………………….……………………….…..3

2、7免疫学因素….………………………………………….......…..3

2、8母猪年龄与体重..........................................................................4

3、引起猪胚胎死亡的传染病因素………………………………………4

3、1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PRRS)........................................4

3、2伪狂犬病病毒(PRV)...................................................................4

3、3猪细小病毒病(PPV)....................................................................5

4、小结及建议……………………..…………..……..………………..…..6

后记……………..…………...…………………..………………..……7

参考文献……………….……...…………………..……………………...…8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9

1前言

胚胎死亡是影响家畜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畜的胚胎死亡率大约为25%~40%。

猪是多胎家畜,胚胎死亡较常见且胚胎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都有可能死亡,特别是在胚胎向子宫内膜附植之前或附植过程中即妊娠识别的最关键时期。

当母猪处于不良环境、营养缺乏、受疾病侵害等时候,胚胎死亡更为严重。

母猪第一个胚胎死亡高峰是合子附植初期9~16天,胚胎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死亡率在40%~50%左右;第二高峰是配种后第3周,死亡率大约为30%~40%。

但在一般情况下,少部分胚胎死亡,不会影响妊娠的正常进行。

2引起猪胚胎死亡的非传染病因素

2.1遗传因素

 近亲繁殖是导致家畜胚胎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种公母畜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小,胚胎死亡就越大。

因为近亲繁殖可导致受精亲合力低,胚胎生命力弱。

遗传学研究证明,染色体畸形如三倍体与胚胎死亡有关。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移位、缺失也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

由不良基因所组成的基因型的个体即具有遗传缺陷的胚胎在妊娠早期同样发生胚胎死亡。

2.2营养因素

 一般情况下,长期低营养水平或某些营养成分缺乏不仅会降低排卵数和受精率,而且会导致胚胎死亡。

 母猪配种后l~3天胚胎死亡最为严重。

配种后7天内如适当限制饲喂(采食量控制在自由采食量的50%~60%)可以减少胚胎死亡。

但限饲会使妊娠母猪因饥饿而产生恶痛,而且还使消化道内容物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延长,产生的有害气体(如H2S)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胚胎死亡。

妊娠早期严重营养不足,胚胎存活率也会降低,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胚胎因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妊娠早期的高营养水平饲喂可使胚胎存活率下降5%。

据证实,对于初产母猪在妊娠早期增加来食量可降低胚胎存活率。

因为配种后3周内,受精卵形成胚胎几乎不需要额外的营养,给母猪以低水平的口粮,喂量约2.0g/d(妊娠头21d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的1.5倍以下),即能维持正常的繁殖需要。

相反摄入过高营养水平的日,配种后最初24~48小时机体代谢旺盛,促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进而降低循环血液中黄体酮水平和极为重要的子宫特异性蛋白质的分泌,从而造成胚胎死亡。

母猪的养分需要量随妊娠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与胚胎的发育相一致。

 母猪的体况决定着采食量对胚胎成活率的影响。

对体况良好的母猪给以高采食量会增加胚胎死亡;但对体况较差的消瘦母猪喂较多的饲料,实际上会提高胚胎成活率,因此,应按照每头母猪的体况来调整妊娠早期的采食量。

 母猪在泌乳期采食量低而在妊娠早期给以高采食量,其胚胎数较多,胚胎存活率也较高。

妊娠期和泌乳期采食量都很低的母猪则具有最少的胚胎数和最高的死亡率。

 初产母猪若在泌乳期间体重下降幅度较大或体况下降较大,再配种的间隔就会延长,妊娠率和胚胎存活率都会下降。

 维生素A是猪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维生素A是妊娠母猪上皮组织维护和发育以及特殊子宫蛋白质分泌所必需的。

缺乏维生素A不仅使RNA的代谢和转铁蛋白的合成不正常,还可能导致胚胎死亡或被吸收。

有专家认为配种后头4周内胚胎存活率与血液中的孕酮水平呈正相关,而维生素A缺乏则降低铁的吸收和血清中孕酮水平,从而提高胚胎的死亡率;同时维生素A缺乏会使胚胳直径的变异性增加,降低了胚胎大小的整齐度和发育的同步性,促进胚胎死亡。

 维生素E是存在于所有细胞膜和细胞器中的高效生物抗氧化剂。

高剂量维生素E不仅可提高机体应激前后的免疫功能,而且是妊娠母猪胚胎发育所必需。

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繁殖机能紊乱,使母猪胎盘及胚胎血管受损,引起胚胎死亡。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机能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

在母猪饲粮中添加辅酶型的叶酸较有效。

研究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尤其是排卵数较多(如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的母猪。

究证实,随母猪饲粮中叶酸水平增加,胚胎叶酸盐水平呈线性增加,母猪叶酸可能通过子宫主动转运机制转运至胚胎。

叶酸缺乏不仅限制DNA的合成,同时使DNA出现缺陷,进而导致胚胎死亡和胎儿畸形。

 此外,矿物质元素如Se、Cr、Zn等严重缺乏,以及发霉、腐烂、变质、冰冻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如棉饼中的棉酚、花生饼中的黄曲霉毒素、麦角毒素、莱饼中的硫苷分解产物、玉米中的赤霉烯酮等)都可引起胚胎死亡。

 有些牧草如红三叶、地三叶等含有大量与雌二醇化学结构相似,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的雌激素类物质(如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引起内分泌系统的混乱,最终造成胚胎死亡。

2.3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来自母体的内环境(胚胎的直接环境)和母体的外环境两个方面。

胚胎数目对胚胎能否存活至关重要。

每一胚胎只有在一定的空间才能正常发育。

胚胎数量增加将降低每一胚胎附植点的血液供应量,从而限制了胎膜的发育,最后导致胚胎死亡。

猪由于胚胎拥挤而致死亡常见于母猪胚胎数过多时。

胚胎数太少,不足以维持妊娠,因胚胎产生的激素不足,母体妊娠识别发生障碍,子宫的溶黄体物质继而引起黄体退化,最终导致胚胎死亡。

 母体的外环境对胚胎虽是间接影响,但高温、换圈、长途运输、畜舍狭窄、畜群拥挤、恐吓、追打和使役等通过对母体的生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也会造成胚胎死亡。

 母猪对高温逆境最为敏感。

高温应激(超过30℃起胚胎死亡率较高)。

研究表明,配种后3天至两周尤其是在配种后11~12天,在32℃~39℃环境中即使呆上24小时,也会引起胚胎死亡,同时存活率降低35%~40%。

经产母猪在6~9月高温季节有32.5~42%胚胎发育受阻,其他月份只有8.2%~20.7%。

这主要是环境温度过高,猪体单纯依靠物理调节散热不能维持体热平衡,必须动用化学调节散热,从而导致机体内分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所致。

 舍内有害气体(CO、HS、H3等)可以使妊娠前两周的母猪的胚胎死亡率显著升高。

胚胎着床时母猪是否有疾病或配种后10~20天期间母猪有否相互争斗等,都可影响胚胎的死亡率。

大约25%~30%的胚胎死亡是由外环境所造成。

 如果母猪配种后必须换圈,应在配种后最初72小时以内或在配种后28天进行,否则会造成胚胎着床前或混群时的应激,导致胚胎死亡。

2.4泌乳因素

 母猪泌乳期内不会发情受胎,但如在泌乳期第7天实行早期断奶然后配种,妊娠9~20天,胚胎死亡严重。

研究表明,胚胎成活率随哺乳期缩短而下降。

因此,哺乳期不足21天的母猪的胚胎成活率较低。

泌乳对胚胎发育的有害作用可能在于妨碍胚胎的附植,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的复原有一定关系。

2.5内分泌因素

 母猪配种后21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如此时猪受到应激因素影响,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胚胎附植,增加胚胎死亡。

激素的分泌与激素间的动态平衡对胚胎存活有重要作用。

妊娠早期胚胎雌激素不仅会导致胚胎发育的不均衡而增加早期胚胎的死亡,而且强势胚胎雌激素的分泌导致弱势胚胎的死亡并被吸收。

同时,母猪配种受孕后如果雌激素和孕酮分泌失调且比例失衡,则导致黄体溶解,影响胚胎的正常附植,继而胚胎死亡。

对发育不全的胚胎,其内分泌功能不足以对抗子宫溶黄体物质的溶黄体作用,致使孕酮含量下降,妊娠终止,胚胎死亡。

2.6公猪因素

胚胎死亡原因中有一部分来自公猪。

精子携带的遗传物质、精子质量、精子和卵子之间以及胚胎和母体之间可能存在的不亲合性都会影响胚胎的生命力和发育。

适时配种是提高胚胎成活率的重要保证。

而延迟配种,则胚胎成活率迅速降低。

研究显示,排卵前6小时和排卵后14小时配种,胚胎成活率分别为88%和32%。

如果2次配种时间掌握的比较好,对每头母猪最好不要配种2次以上。

在站立反应期的后期进行配种,会造成胚胎死亡。

对流产后的母猪立即配种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相反应等到下一个情期再配种。

配种刺激和精清能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

配种4天后,本交的母猪胚胎发育程度高于人工授精的。

猪精液常温保存3天以上进行人工授精,会使受精胚胎早期亦死亡。

排卵时间延迟可降低胚胎整齐度,胚胎死亡率增加,窝产仔数下降。

精子异常或异常受精,如多精子受精或含有两个雌性原核卵的单精子受精都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

2.7免疫学因素

免疫不亲会性能影响胚胎发育。

试验证明,妊娠母猪被血浆蛋白的同种异型抗原致敏后,胎盘屏障就会受到破坏,大分子物质,如抗原和抗体等可以通过,进入对方体内,必然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胚胎死亡。

在猪方面,已证明某些血型和血液中的子宫转铁蛋白与胚胎死亡有关。

免疫接种对胚胎的影响也十分明显。

一般情况下妊娠前4周的母猪禁止注射疫苗,若需免疫应在4周后补免,否则会引起胚胎死亡。

2.8母猪年龄与体重

 初产和怀胎5次以上的母猪胚胎死亡率较高。

同时,初配体重较大的母猪(150kg以上)受胎率降低,胚胎死亡严重;而体重较轻的母猪(120kg)不但胚胎死亡率低,而且在泌乳期体重损失较小。

3引起猪胚胎死亡的传染病因素

3.1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PRRS)

该病1987年首次发生,是由PR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的疾病,以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和呼吸困难,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病毒性疫病之一。

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品种、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及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表现症状明显,青年猪和成年公猪症状轻微,只表现一些呼吸道的症状。

病毒主要由病猪及带毒猪鼻腔分泌物、精液、尿液排出,主要经空气和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的变化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病猪表现体温升高、厌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咳嗽;母猪间情期延长,发生早产、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新生仔猪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瘫痪,多在1周内死亡;种公猪精液品质下降,造成配种失败,约有1%的发病猪的双耳、腹侧及外阴皮肤呈现一过性的紫色或紫斑块。

目前,本病无特异的防治办法,关键是切断传播途径,引进猪时严格检疫,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禁止猪只的调入与调出,在最后1头病猪死亡或临床症状消失后8周,并经终未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要对环境。

用具等设施彻底消毒,死猪做无害化处理。

本病可进行对症治疗,用阿斯匹林给临产母猪饲喂,减轻发热,减少流产、早产情况发生。

用氯霉素、土霉素及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提高病猪的营养水平。

加强饲养管理,推迟断乳母猪的配种,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本病的蔓延,减少死亡,降低损失。

3.2伪狂犬病病毒(PRV)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或表现一些呼吸填症状。

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发热,并可引起脑脊髓炎及败血症而导致死亡,是该病最大的危害所在。

伪狂大病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猪、鼠、牛、羊、大、猫等35种动物可被自然感染,猪和鼠是主要的伪狂犬病病毒宿主,保毒且排毒,所以鼠类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来源。

病毒从病猪的鼻液。

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配种等途径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冬春季节该病多发。

猪一般无瘙痒症状,哺乳仔猪常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萎顿、厌乳、呕吐或腹泻,随后表现神经症状,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眼球震颤、角弓反张,随病程发展出现四肢麻痹、倒地抽搐、喘气,最后死亡。

病程1~2d,死亡率很高,日龄较大的仔猪患病后往往发育不良,导致终生头歪颈斜。

大猪主要表现呼吸症状,零星有神经症状,无继发感染的情况下,6~10d可恢复正常。

怀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2~3b后死亡,繁殖障碍十分严重。

伪狂犬病的预防:

除按正常猪场规范进行兽医卫生管理外,重点对引进猪必须严格检疫,杜绝病猪进场。

对购进猪只要注意隔离观察,消灭野生动物,尤其是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疫区或受威胁的猪场,必要时注射弱毒冻干苗,PR弱毒苗,还存在某些缺点,注苗与否要视疫情而定。

伪狂大病对养猪业是一种灾难性传染病,世界上在40多个国家均有报道,我国已有20多个省对该病有过报道,因此广大养猪界的同仁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杜绝本病的发生与传播。

3.3猪细小病毒病(PPV)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猪的繁殖障碍病之一,特点主要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母猪和被感染的仔猪一般无明显的其它症状。

该病的发生不分季节性,不同品种、用途、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消化道、呼吸道、交配、胎盘感染是常发的传染途径,污染物及鼠类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有较高的感染性,易感的健康猎群一旦传人病毒,100d内几乎能导致100%的感染,公猪感染后,受精率和性欲没有明显的影响。

细小病毒病传播途径很多,鼠类又是它的传播媒介,因此坚持自繁自养、进猪检疫、灭鼠、消毒等正常卫生防疫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疫区和受感染威胁的初生母猪在配种前一个月接种疫苗,亦可将健康后备母猪与血清反应阳性(感染过细小病毒)的经产母猪混养或将其放人污染过该病毒的而未经消毒处理的圈舍中,使其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力,预防本病的发生。

  生殖器官幼稚型和畸形,子宫疾患以及危害生殖力的传染病也都能直接或间接对胚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微生物是损害母猪繁殖力的重要原因。

妊娠母猪感染某些病毒和细菌时,会导致体温升高(40℃~4l℃)、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症而引起胚胎死亡。

猪布氏杆菌病、猪弓形体病、猪瘟病毒(HC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等也可引起胚胎死亡和干尸化。

钩端螺旋体、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布氏杆菌可引起胚胎死亡。

 总之,母猪的饲养是养猪业的基础所在,在搞好品种的培育及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情况下,疾病预防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特别是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一些疾病,往往会给养猪场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定要做好这些疫病的防治工作,才能充分体现种猪的生产效益。

4小结及建议

养殖场中繁殖是关键步骤,因此,猪场繁殖障碍因素是危害猪场生存发展的关键问提。

做好繁殖工作,预防猪胚胎死亡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手段。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日常消毒;争做到取自繁自养,不要从疫区引进种猪;加强疫病检测,及时淘汰繁殖障碍性阳性种猪;做好预防接种。

具体建议有以下几点:

(1)妊娠母猪饲料的营养要全面,尤其应该注意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要把母猪养得过肥;

(2)不要喂发霉变质、有毒有害、有刺激性和冰冻饲料;

(3)妊娠后期可增加饲喂次数,每次给量不宜过多,避免胃肠内容物过多而挤压胎儿,产前应给母猪减料;

(4)防止母猪咬斗,跳栏和滑倒等,不要追赶或鞭打母猪,夏季防暑、冬季保暖防冻;

(5)应有计划配种,防止近亲繁殖,要掌握好发情规律,做到适时配种;

(6)每次配种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一次,配种前20~30天注射细小病毒、乙脑二联苗一次;

(7)每年3月、7月、11月各注射一次猪伪狂犬疫苗;

(8)产前用产炎康,预防子宫炎、乳房炎等疾病发生,并根据奶水的多少补给哺乳母猪料。

后 记

在养猪生产中。

猪胚胎死亡是危害猪场生产头等问提,本人在学习、教学生产实习中,重点学习了解分析了猪胚胎死亡的问题所在,我将《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作为毕业论文题目后,更加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查阅文献及动物医学方面的相关书籍,搜集资料,注重实践活动,努力使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运用。

并认真撰写,反复修改、充实,力求论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提高论文质量。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谬误难免,敬请见谅。

撰写过程得到了XX老师的耐心指导,以及实习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赵书广主编,中国养猪大成,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张宏伟主编,动物疫病,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第四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吴清民主编,兽医传染病,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佑民主编,家畜传染病,北京:

蓝天出版社,1993

【6】胡文亮主编,兽医处方手册,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7】刘健主编,兽医微生物学,第三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南京农业大学,家畜生理学,第三版,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9】许振英主编,中国地方猪种质特性,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0】郭传甲等,现代养猪,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11】宣长和等主编,猪病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2】赵兴绪等主编,畜禽疾病诊断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XX

专业

畜牧兽医

班级

XXX牧医大专班

学号

XXXXX08

指导教师

XX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剖析引起猪胚胎死亡的因素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得分

选题质量

选题符合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题目难易程度。

题目工作量(包括文献阅读的广泛性)大小

15

方案方法

研究方案、设计合理、具有可操作性;数据充分,结论合理

30

写作水平

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合理

30

写作规范

书写格式规范,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规范

20

成果价值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突破,或有独特见解,或有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

5

 

评定

等级

□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良好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