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魔术的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2476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变魔术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会变魔术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会变魔术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会变魔术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会变魔术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变魔术的水.docx

《会变魔术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变魔术的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变魔术的水.docx

会变魔术的水

会变魔术的水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喜欢探索沉与浮的秘密,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水桶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小盘子、毛巾、黑板。

清水、熟鸡蛋每人一个、糖、盐、味精若干、勺子。

《死海不死》。

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二、活动准备

1.器具准备:

2.食物准备:

3.课件准备:

4.经验准备:

三、活动目标

(一)回顾:

沉与浮

1.师:

前阶段我们去找了找物体的沉与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会沉下去?

2.幼儿经验分享:

各种物体的沉与浮进行介绍,并帮助将物体按沉与浮大致分类。

3.小结:

物体在水中会产生浮力,浮力越大,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比如木头、塑料等;浮力越小,物体就会沉下去,比如铁质材料,磁铁、回型针,小铁圈等。

(二)实验:

鸡蛋浮起来

1.观察鸡蛋的沉与浮。

(1)师:

我也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它在清水里会怎么样吧!

(教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2)提问:

鸡蛋放在清水中怎么样?

(鸡蛋沉了下去)

2.变魔术:

鸡蛋浮起来

(1)师:

我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术,看看这是什么?

教师出示一份水(盐水),这是什么?

放入熟鸡蛋,结果怎么样?

鸡蛋浮起来了。

(2)重点提问:

猜猜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呢?

(幼儿进行猜测)

(3)过度语:

其实我在水里加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猜猜它会是什么?

(如果幼儿答不出,教师则出示盐、味精、糖)我加的神奇的东西是这三种调味料里的一种,你们想不想去试一试,变个小魔术,让鸡蛋浮起来呢?

(三)实践沉与浮

1.教师出示记录表,并介绍。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1)将鸡蛋放入水中。

(2)在杯子中加入一种调味料(适量),并且每次只能放一种调味料。

(3)用吸管进行搅拌,观察结果后并记录。

3.幼儿按要求进行第一次实验。

4.展示记录表。

(1)幼儿边介绍,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统计结果,并交流实验结果

(2)重点提问:

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3)得出结论:

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如果幼儿操作实验都不成功,则由教师示范加入各种材料继续实验)

3.幼儿第二次实验

(1)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2)重点提问:

为什么盐水可以让鸡蛋浮起来?

(3)小结:

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浮力越大就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如果幼儿还是说不出,则直接出现死海的秘密视频)

(三)死海的秘密

1.师:

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在盐水里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3.小结:

生活中充满着科学的秘密,只要你认真去观察和发现,也能发现有许多有趣的秘密。

糖怎么不见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活动准备

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讨论)

2.师:

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甜的)为什么?

(个

别幼儿回答)

3.师:

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

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

糖到哪里去了呢?

(个别幼儿回答)

4.师:

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师:

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

(幼儿回答)

(2)师:

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

(幼儿回答)

(3)师:

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2.探索盐的溶解。

(1)师:

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

(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

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

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

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V"不会溶解的"X"。

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师:

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

(个别幼儿回答)

(2)师:

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动结束

师: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有趣的膨胀

目标

•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

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难点:

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幼儿在生活中有膨胀的初步经验。

•物质准备:

1、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膨胀与未膨胀各一份。

2、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

3、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膨胀。

1.师出示未膨胀的黄豆、黑木耳、白木耳、海带、香菇,引出课题。

"今天,

老师从家里厨房里带来了一些东西给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

2.师提出要求:

"老师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放了两盆这样的东西,请你们看

一看、也可以轻轻地摸一摸,比较这两盆里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

3.幼儿观察比较,师适当引导。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9分钟)

1.集合,师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它有什么不一样?

"

2.师小结:

"有的干、有的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小、有的大。

知道为

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吗?

是怎么变成这样大大的?

(启发放入水中)放到水中就

能变大吗?

让我们来试一试!

"

3.幼儿第一次实验,集合。

师:

"变大了吗?

原来白木耳吸水会变大,我们把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知道有些物体能膨胀而有些不能膨胀。

(11分钟)

1.师引发:

"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

了面膜纸、小铁球、胖大海、山核桃,请你们再去做实验。

"

2.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在实验前先猜测,并做记录,实验后,将实验结果记录。

奇妙的传声筒

设计意图:

一次午餐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幼儿们自由看图书时,看到有的幼儿把图书卷起来当话筒、当望远镜、当枪玩。

于是我受到启发,何不做些"声筒"给孩子们玩,让他们在玩中获得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

这样就产生了该科学活动"奇

妙的传声筒"的方案设计。

我用薄的硬纸板卷成一些"声筒",有的是空心的,有的里面塞了一些纸团,让每个幼儿通过游戏传话,探索空心和实心的声筒传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这样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传出的声音清晰、响亮,实心的传话筒传出的声音模糊,不响亮。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空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2.实心传声筒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玩纸棒的兴趣。

1.教师出示纸棒,引导幼儿观察纸棒的外形特征。

师:

老师用纸给你们做了个玩具,你们看一看,他是什么样子的?

幼:

它是长长的。

幼:

它是圆圆的。

2.鼓励幼儿任意玩纸棒游。

师:

呆会老师就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玩一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样玩

的?

幼:

很有兴趣地拿起纸棒玩,有的把它当马骑着跑;有的把它当望远镜;有的把它放在地上滚

3.总结幼儿游戏的玩。

师:

你们玩的的开心吗?

请几位小朋友来玩给大家看。

幼XX放在地上滚。

幼XX当望远镜玩。

幼XXX拿在手里拍。

(评析: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观察纸

棒的外形特征,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玩纸棒,既体现了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使幼儿以自己的探索方式产生对纸棒游戏的兴趣,为下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启发幼儿玩"传声筒"游戏。

师:

小朋友很聪明,会用纸棒玩许多种的游戏,老师还想到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学吗?

幼:

想(齐声高呼)

师:

请XX小朋友上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游戏。

老师用纸棒的一端对准他的耳朵,用嘴巴对准纸棒轻轻说一句话,你听到了吗?

幼XX听到了。

师:

其他小朋友听到吗?

幼:

没有。

(齐声说)

师:

请XX小朋友把刚才老师对你说的话告诉大家。

幼XX老师叫了我的名字XX

2.幼儿自由结伴玩游。

师:

小朋友,你们想做这个游戏吗?

幼:

想。

(齐声说)

师:

请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去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轻轻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然后再交换,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什么?

活动时要相互谦让,相互合作好。

幼:

自由结伴开始活动,有的幼儿在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

师:

你听到好朋友说什么了吗?

幼XXXX说星期天和爸爸去夫子庙玩。

幼XXXX说妈妈给她买了大吊车。

(评析:

开始部分幼儿对纸棒已充满了兴趣,经过老师的示范,而且对纸棒说些"神奇"的悄悄话后,幼儿的好奇心倍增,致使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心得玩法。

而且,在活动中自由选择同伴共同游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充分分享探索的经过和结果。

(三)将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引导幼儿再次探索

1.幼儿再次玩传声。

师:

刚才玩的游戏,你觉的开心吗?

用刚才的方法我们再来玩一次。

只见此时幼儿的表现:

有的在摇头,有的在大声说"听不清,听不清"……师:

你听到好朋友的话吗?

幼XX听不清楚。

幼XX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2.鼓励幼儿寻找原因。

师:

为什么刚才传话声音很清楚、很响亮,而这次传话的声音不清楚呢?

(鼓励幼儿观察两根纸棒的不同之处)

幼XX哎呀,这根里有纸团。

幼XX刚才那一根是空的。

师:

刚才,小朋友发现有的纸棒里有纸团,有的纸棒是空心的。

那我们拿着两根纸棒再找好朋友做游戏,感受一下两根纸棒传出声音有什么不同。

幼:

自由结伴游戏,有的幼儿不时把两根纸棒当望远镜看……

3.教师和幼儿一同小结。

师:

你们能将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吗?

幼XX空心的传出的声音清楚。

幼XXX有纸团的传不出声音。

幼XX有纸团的传出的声音不清楚。

方糖会画画

活动目标:

1.探索彩色墨水扩散的科学现象。

2.尝试用方糖画画,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感受方糖化的色彩美,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方糖、水、各种彩色墨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孩子探索的兴趣。

1.出示彩色墨水。

"这是什么?

"

2.猜测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发生的变化。

"如果把彩色墨水滴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

(二)幼儿第一次实验,观察彩色墨水在水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1.幼儿分组实验。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幼儿操作。

2.小结。

彩色墨水滴到水中,墨水会四处蔓延,这种现象叫扩散。

(三)幼儿第二次实验,观察方糖与颜料一起放入水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1.出示方糖。

"把方糖放在水中发生什么变化?

"(方糖会溶解在水的底部)

2.幼儿实验,观察方糖加彩色墨水后在的水中发生的扩散现象。

"如果把涂上彩色墨水的方糖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

"

3.师幼共同小结。

彩色墨水滴在方糖上就和方糖紧紧地抱在一起,当方糖在水中溶解时,把彩色墨水也紧紧地拉在了水的底部,不再四处扩散。

(四)制作方糖画。

1.学习方糖画画的基本方法。

先把方糖涂上彩色墨水,再把它放入水中。

根据画面,在不同的位置摆放方糖,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幼儿分组尝试用方糖作画,教师指导。

(五)分享交流方糖画。

幼儿为"方糖画"命名,并将创意讲给同伴听,分享创作的快乐。

瓶中吹气球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气球,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他们很爱玩的东西。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儿也都有吹气球的经验,而在瓶中吹气球幼儿接触少,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设计这一活动的灵感,来自于幼儿喜爱看的少儿电视节目"科学泡泡--瓶中的袋子",意在引导幼儿在猜测、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感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的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从

小爱观察,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的习惯,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体验到科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生态课堂追求一种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此次活动四环节紧密相扣,步步提升,让幼儿在"低碳"课堂中享受活动的快乐,体验科学的奥妙。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探索得知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

2.能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

激发进一步探索用其他方法在瓶中吹气球的欲望。

瓶口套有气球。

(如图所示)哭脸和笑脸娃娃若干,教师记录纸,记号笔。

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的瓶子若干,

2.幼儿记录纸人手一份,

3.课件。

4.操作音乐、集中音乐。

活动过程:

激发在小瓶中吹气球的兴趣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气球。

师:

小朋友们想不想吹气球呀?

幼:

想。

2.分别请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吹气球,并将吹大的气球固定住。

师:

请你来试试。

气球怎么样了?

幼:

变大了。

师:

说说你是怎么吹的。

幼:

我是用力吹的。

小结:

吹气球时要嘴巴贴住,用力,才能吹得大大的。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个小瓶子,将气球塞进瓶子并记录幼儿的猜测。

能。

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来认识一下,瓶子代表什么?

问号呢?

小手呢?

好,猜测能吹大的小朋友举手,用什么来表示能吹大呢?

打钩。

师:

气球装进瓶子里,还能吹得大大的吗?

幼:

师:

师:

幼:

师:

这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能不能吹大,还要验证一下。

请你轻轻地从背后的口袋里拿出装好气球的瓶子,试一试。

4.幼儿自由在座位上吹气球。

5.师幼讨论。

师:

成功了吗?

那"小手"标记下面怎么记录?

幼:

打叉。

小结:

原来,光靠猜测不一定正确,还要动手实验才能得出结论。

(评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环节中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调动幼儿已知经验,从"吹气球"到"瓶中吹气球",难度逐渐加深,激发了幼儿在瓶中吹气球的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

幼儿通过实验发现,在小瓶子里吹不大气球,为下一环节感悟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有关系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用大小不一的四种瓶子吹气球

1.根据幼儿需要,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猜一猜、试一试。

师:

为什么一开始这两个气球能吹大,现在不行了呢?

幼:

没用力。

幼:

瓶子太小了。

师:

那我再给你们几个大的瓶子,猜猜能不能吹大。

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

师:

你们的猜测记录好了,轮到你们要去实验了。

请小朋友记住:

一个小朋友有一个筐,里面有四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试一试,听到音乐就回到座位上。

听清楚了吗?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师幼讨论,教师指名幼儿说说有没有成功。

小结:

原来,能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没什么关系。

(评析:

《纲要》指出:

"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预设幼儿的需要,以幼儿为主体,提供大小不一的瓶子,让他们在亲自试验中建构认识:

原来,能不能在瓶中吹大气球与瓶子的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三、幼儿再次探索,寻找成功的秘密

1.激发幼儿成功的欲望。

师:

两次都没成功,你们失望吗?

别急,老师这里有好办法。

2.出示幼儿记录纸,交代要求。

师:

这是你们的记录纸,我再请你们去实验一下上面的这四个瓶子。

记录纸的背后有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如果哪个瓶中的气球吹大了,就在旁边贴上笑脸娃娃,如果没成功就贴上哭脸娃娃,好玩吗?

在实验之前,我有三个小要求:

①还是每个瓶子都试一下;②认真做好记录;③如果成功了,别忘了找一找瓶子宝宝身上有什么秘密(四个瓶子中的一个身上有洞,并贴有标志)。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讨论。

师:

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小结:

原来,瓶子的身上有洞就可以把气球吹大。

(评析:

两次尝试下来,激起了幼儿"怎么还是不能成功"的思考及"我还要试"的渴望,教师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赋予幼儿探索的信心,再次让他们尝试。

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通过观察瓶子身上的秘密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究习惯。

四、总结提升

1.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其中的原因,教师总结科学道理。

师:

为什么气球放在有洞的瓶子里能吹起来呢?

我们来听听电脑小博士是怎么说的吧。

原来,这里藏着一个科学道理呢,因为瓶子里装满了空气,吹气球的时候慢慢变大的气球就把瓶子里的空气从小洞里挤出去了,没有洞的瓶子里的空气排不出去,所以气球就吹不大。

2.寻找日常生活里与此有关的发明。

师:

科学家们还根据这个科学道理发明了许多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的东西,我们来看看。

(播放PPT打气筒、吸盘、针筒等)

老师这里还

总结:

今天,我们用开小洞的方法成功地在瓶子里吹大了气球。

有一个吸管,把它竖在瓶子里,再吹气球,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我们回教室去试一试吧。

(评析:

此环节通过幼儿自由说说原因、"电脑小博士来告诉你",发挥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也生动形象地帮助幼儿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让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还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使科学活动不再枯燥。

此外,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此次活动有了很好的拓展,也让幼儿明白:

科学是服务于生活的。

最后,教师给幼儿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在放了吸管的瓶子里吹气球,通过这个问题与活动延伸自然衔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