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地质基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2374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斯地质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瓦斯地质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瓦斯地质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瓦斯地质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瓦斯地质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瓦斯地质基础.docx

《瓦斯地质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斯地质基础.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瓦斯地质基础.docx

瓦斯地质基础

第三篇 地质信息的获取

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需要可靠的地质信息资料,才能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安全、高效开发利用。

要获取各种有用的地质信息资料,需要应用地质科学理论,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探测、分析、研究煤矿床赋存区域的地质构造,查明地层、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技术条件等的地质信息数据和其他资料,正确评价煤矿床及其与含煤岩系共生和伴生的其他有益矿产。

本篇主要介绍矿井地质勘探和地质编录的有关知识。

第一章 地质勘探

第一节 煤田地质勘探

第二节 矿井地质勘探

第三节 矿井地质信息探测新技术

第二章 原始地质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穿层巷道地质编录

第三节 顺层巷道地质编录

第四节 回采工作面地质编录

第五节 钻探工程地质编录

第六节 煤矿井下地质摄影编录

第七节 矿井地质资料的整理

第一章 地质勘探

第一节 煤田地质勘探

一.煤田地质勘探技术手段

地质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遥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坑探工程、钻探工程、巷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

(一)遥感地质调查

图3-1-1 遥感技术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遥感是借助各种探测仪器设备,从远距离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及其他星球上的目标物。

这种不与目标物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

遥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各种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性能,由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航空、航天运载工具上的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或探测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

这种方法受地面障碍限制小,覆盖面积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因而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动态检测、气象及军事等领域。

遥感技术根据电磁波来源,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又称有源遥感)是采用人工电磁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能量的电磁波(微波或激光),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通过分析反射波的特征来识别目标物,如图3-1-1所示。

其特点是可昼夜工作,如普通雷达、激光雷达。

被动遥感(又称无源遥感),是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从远距离目标物所反射的太阳辐射电磁波及物体自身发射的电磁波(主要是红外辐射),如多光谱遥感、摄影遥感等。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地质、水文等勘测提供了新的手段,为找矿、找油、找水、找天然气和调查地热资源等创造了宏观研究的有利条件。

遥感技术在资源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就是对含有丰富图像信息和数字信息的航空像片或卫星像片的判读,是进行地质填图、地质构造解释、找矿标志判别及动态分析的有效技术手段。

(二)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手段。

它是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地在含煤地区进行全面的地表地质调查研究,即对天然露头(没有被浮土掩盖的岩层、煤层、断层等)和人工露头(用人工揭露出来的岩层、煤层、断层等)等地质点进行测量和描述,并把获得的所有地质点信息填绘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编制成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等图件,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重要依据。

图3-1-2 GPS测定地质点示意图

填图时地质点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在野外实地观察确定。

地质点的测定方法包括平板仪极坐标法、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测绘法、图解法等。

上述常规方法是借助测量仪器人工完成的,称为仪器法;也可用地质罗盘后方交会得到,称为半仪器法,无论是仪器法还是半仪器法,都是既费时又费力。

近年来发展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为地质填图提供了精确、快捷、省时、省力的新方法。

用GPS定位系统测定地质点,一般由地质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完成,采用快速定位方法(RTK),至少需要2台GPS接收机。

野外数据采集时,用作基准站的GPS接收机置于基点(控制点)上,另一台(移动站)由地质人员携带,选择地质点,依次在每个地质点上竖立GPS接收机3~5min即可完成地质点的测定,如图3-1-2所示。

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地质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然后将地质点展绘到地形图上,绘出地质界线并进行必要的注记,即完成填图。

野外工件常使用轻便型手持GPS进行地质点的标定,加入改正参数后,其精度完全满足地质填图要求。

地质填图在煤田地质勘探的各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但各阶段的任务要求、研究程度及地质条件不同,相应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也有差异。

一般精度要求越高、研究程度越深,其图件的比例尺越大。

(三)坑探工程(山地工程)

图3-1-3 各种坑探工程示意图

1-探井;2-探槽;3、4-探巷(硐)

坑探工程是在表土覆盖层较薄的地区,用人工方法揭露岩层、煤层及地质构造等地质现象,或为了采集煤样、岩样所设计的一些专门地表工程,如图3-1-3所示。

一)探槽

在表土较薄(一般小于3m)、岩层倾角较陡、地形切割强烈、表土稳定坚实且含水不多地段,垂直岩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挖掘的一条槽沟,称为探槽。

对槽沟所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直接测量和描述,据此绘制出剖面图及其他图件。

探槽是坑探工程中使用最普遍的技术手段,它常配合地质填图使用。

二)探井

当表土厚度大于3m、小于20m,不适合挖掘槽沟,就采用从地面垂直挖掘探井的方法,来揭露地层倾角比较平缓地区的岩层、煤层及其他地质现象,。

探井工程比探槽难度大,应尽量少布置,一般沿岩层走向布置,配合探槽和地质填图使用。

三)探巷(硐)

有时为了揭露煤系,了解煤层厚度和结构,确定煤层风氧化带的深度,并在风氧化带下采集煤样,直接从地面挖掘井硐,称为探巷(硐)。

探巷根据需要可垂直或平行煤层走向掘进,可为斜井、平硐或竖井。

(四)钻探工程

当用坑探工程达不到上述目的时,需采用钻探工程。

钻探工程是通过钻探机械向地下钻进直径小而深度大的圆孔,并从孔内取得岩、煤芯等地质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编录、分析绘制、得到全钻孔岩性柱状(如图3-1-4所示),从而揭露掩盖地区和深部的整个煤系地层,取得地层、岩性、矿产、构造及水文地质等多方面资料。

钻探是详查和精查勘探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

根据地质目的不同,钻孔分为探煤孔、构造孔、水文孔、水源孔、取样孔、井筒检查孔、验证孔等。

图3-1-4 钻孔及钻孔柱状示意图

1-套管;2-开孔直径;3-孔壁;4-见煤深度;5-止煤深度;6-岩芯;7-终孔直径;8-孔底;h-钻孔深度

钻探工程的布置主要是根据煤田地质勘探规范的要求,由地表向下钻进一定深度的相距一定距离的一系列钻孔。

钻孔在地表都是呈网络布置的,称勘探网,若干钻孔联成的线称为勘探线。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达到对地质构造及煤层等赋存规律及变化情况的由点

线

面的控制,如图3-1-5所示。

用从钻孔取出的岩芯资料编绘钻孔柱状图,用勘探线上的若干钻孔资料绘制勘探线剖面图,然后据此编制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等其他地质图件,可以了解和掌握煤层在地下的赋

图3-1-5 钻探网络布置示意图

存状态。

钻探工程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手段。

它能适用于任何地区,尤其是在表土覆盖很厚的地区,成为探测深部岩层、煤层和地质构造的主要手段。

钻探工程不仅在煤田勘探各个阶段都使用,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也常使用。

钻探工程有时也可布置在井下巷道中,用井下小型钻机探查煤层顶板、底板、煤厚或水平钻进探测地质构造。

图3-1-6 布置专门巷道进行探测

(五)巷探工程

利用矿井中的掘进巷道来探测煤层、地质构造等特征的方法,称为巷探。

当井下不具备钻探条件或钻探难以达到探测效果,但生产实际又需要查明地质情况时,采用布置专门巷道或延长巷道的办法探测前方地质构造。

巷探工程的优点是能直接观测地质现象获得地质数据,采集相关样品,可一巷多用。

专门探巷一般都采取小断面简易支护方式,以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3-1-6所示,采用延长运输巷并布置几个短探巷,探查断层产状变化,为沿断煤交线开切眼提供依据。

(六)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利用岩石具有的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磁性、导电性、弹性及放射性等),借助物探仪器,测出地下各种岩石对地球物理场所产生的异常而得到物理数据,并利用测得的数据来圈定含煤地层分布范围,确定被掩盖区深处煤层的位置,控制地质构造及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技术手段。

地球物理勘探分为地面物探和地下物探两种。

其中,地面物探包括电法、磁法和重力法及地震法;地下物探(即地球物理测井)在我国常用的有电测井法和放射性测井法。

物探与其他勘探手段相比,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煤田地质勘探各个阶段。

一)电法勘探

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导电性等电性差异来寻找矿产资源和研究地质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它是通过仪器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磁场的变化来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

常用电测深法来探明含煤地层的构造轮廓,了解埋藏深度,圈定老窑、岩溶陷落柱、岩浆岩体的分布范围。

如图3-1-7所示。

图3-1-7 电法勘探示意图(两个异性电源的电场)

二)磁法勘探

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的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

这些磁场可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

磁法勘探是借助仪器发现和研究磁异常,寻找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

图3-1-8 地震勘探示意图

三)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矿体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重力变化,借助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找出重力异常区,寻找和圈定如油气、煤炭等低密度或高密度矿产资源的勘探方法。

四)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地质界面的反射波和折射波)在不同岩层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来探明含煤地层的埋藏深度、控制大断层,判断地质构造的勘探方法,如图3-1-8所示。

近年采,随着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地震波在岩层内传播时弹性波速度主要与岩石性质和岩层内部的地应力相关的特性,测出岩层内各点的波速异常区,绘出不同水平切面的波速异常图象,称为弹性波层析成像,即弹性波CT技术。

这一技术常用于圈定某一水平切面的断裂带、冲刷带、陷落柱及构造变化等。

五)电测井

测井是指用仪器在钻孔中直接测量不同岩层、煤层的多种物理特征(如导电性、电化学活动性、放射性等)的勘探方法。

我国常用的有电法测井和放射性测井。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1∶200比例尺的测井曲线用作岩层定性和深度解释,1∶50比例尺的测井曲线用作定厚和煤层结构解释,从而达到查明岩性、厚度、深度、煤层、煤质及含水层深度和厚度等。

若钻探打丢、打薄煤层时,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就更为重要。

二.煤炭地质勘探规范有关规定

国土资源部2002年12月17日发布,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将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的工作性质、任务、研究程度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煤炭地质勘查工作阶段划分

一)预查阶段

所谓预查,应在煤田预测或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寻找煤炭资源,对工作区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有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做出评价。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为普查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也可能是以无煤或无进一步工作的价值而告终。

因此,在这一阶段工程地质工作可不予开展。

二)普查阶段

普查是在预查阶段的基础上,或在已知有煤炭赋存的地区进行。

经过对地层、构造、煤层、煤质、岩浆活动、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工作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和开发建设可能性做出评价,为煤矿建设远景规划提供依据。

三)详查阶段

详查是在普查的基础上为矿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对影响矿区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

凡需要划分井田和编制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地区应进行详查。

四)勘探阶段

勘探的任务是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般以井田为单位进行。

勘探的重点地段是矿井的先期开采地段和初期采区。

勘探成果要满足确定井筒、水平运输大巷、总回风巷的位置,划分初期采区,确定开采工艺的需要;要保证井田边界和矿井设计能力不因地质情况而发生重大变化,保证不致因地质资料影响煤的洗选加工和既定的工业用途。

(二)煤炭资源/储量分类

一)储量分类

依据煤炭勘查阶段的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程度、经济意义,将煤炭资源/储量分为:

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3大类16种类型(详见第五篇)。

二)分类依据

1.地质可靠程度

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煤炭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2.可行性评价程度

可行性评价程度分为:

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3.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是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煤炭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界经济的、次边界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该规范对煤炭地质勘查的控制程度作了规定。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根据地形、地质及物性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地质填图、物探、钻探、采样测试等勘查手段。

凡地形、地质和物性条件适宜的地区,应以地面物探(主要是地震,也包括其他有效的地面物探方法)结合钻探为主要手段,配合地质填图,测井、采样测试及其他手段,进行各阶段的地质工作。

地震主测线的间距,预查阶段一般为2km~4km;普查阶段一般为1km~2km;详查阶段一般为0.5km~1km;勘探阶段一般为250km~500m,其中初期采区范围内为125km~250m或实施三维地震勘查。

预查阶段钻孔应根据地震勘查成果验证与定位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

其他阶段应根据研究区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来确定。

(三)地质勘探阶段的控制程度

地质勘探的控制程度系指勘探区(井田)在建井设计以前煤炭资源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查明程度,它是用钻探工程线距和网度来衡量的,其基本线距又视构造复杂类型和煤层稳定程度类型而定。

一)构造复杂程度与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1.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划分

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将构造复杂程度分为简单构造、中等构造、复杂构造和极复杂构造四种类型,如表3-1-1所示:

表3-1-1          构造复杂程度类型

构造复杂

程度类型

定义

具体内容

简单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

1)产状接近水平,很少有缓波状起伏;

2)缓倾斜至倾斜的简单单斜、向斜或背斜;

3)为数不多和方向单一的宽缓褶皱。

中等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的变化,断层较发育,有时局部受岩浆岩的一定影响。

1)产状平缓,沿走向和倾向均发育宽缓褶皱,或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2)简单的单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较多断层,或局部有小规模的褶曲及倒转;3)急倾斜或倒转的单斜、向斜和背斜;或为形态简单的褶皱,伴有稀少断层。

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影响。

1)受几组断层严重破坏的断块构造;

2)在单斜、褶曲的基础上,次一级褶曲和断层均很发育;

3)紧密褶皱,伴有一定数量的断层。

极复杂构造

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1)紧密褶皱,断层密集;

2)形态复杂特殊的褶皱,断层发育;

3)断层发育,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2.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如表3-1-2所示:

表3-1-2          构造复杂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构造复杂程度

各种查明程度对构造控制的基本线距(m)

探明的

控制的

简单

500~1000

1000~2000

中等

250~500

500~1000

复杂

250~500

二)煤层稳定程度与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1.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

现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将煤层稳定程度类型划分为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和极不稳定煤层四种类型,表3-1-3所示:

表3-1-3          煤层稳定程度类型

煤层稳定

程度类型

定义

具体内容

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

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较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

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可采范围内厚度几煤质变化不大。

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

1)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2)煤层呈串珠状、藕节状,一般连续,局部可采,可采边界不规则;3)难以进行分层对比,但可进行层组对比的复煤层。

极不稳定煤层

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出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为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的复煤层;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

2.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如表3-1-4所示:

表3-1-4          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钻探工程基本线距

煤层稳定程度

各种查明程度对煤层控制的基本线距(m)

探明的

控制的

稳 定

500~1000

1000~2000

较稳定

250~500

500~1000

不稳定

375a)

250

极不稳定

只宜边采边探,线距不作具体规定

注:

a)为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具突然增厚、变薄现象、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三)选择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要求

1.认真研究井田(勘查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按其中勘查难度较大的一个因素,选择井田(勘查区)钻探工程的基本线距。

2.构造复杂程度类型的划分,原则上以井田(勘查区)为单位。

当井田(勘查区)内的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3.当一个井田(勘查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煤层稳定程度类型时,应以资源/储量或厚度占优势的那一个部分煤层稳定程度类型,选择基本线距。

4.运用地面物探手段即能基本满足构造控制要求的井田(勘查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应根据煤层稳定程度类型进行选择。

上表主要适用与不能使用地面物探和地面物探不能取得有效成果的地区。

5.在裸露和半裸露区,钻探工程基本线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地质填图和其他地面地质工作的成果。

6.以线形构造为主的地区,基本线距可根据构造特点,沿构造线走向方向适当放稀。

四)建议的资源/储量比例及资源估量指标

各阶段的比例要求,由勘查投资者决定。

投资者无明确要求时,可参照以下要求确定。

(1)普查阶段:

推断资源量/储量一般应占资源量的20%~30%,普查(最终)应不少50%。

(2)详细阶段:

控制的资源/储量一般占总资源/储量的20%~30%,推断和控制应占70%以上;祥查(最终)参见表3-1-5对小井的要求确定。

(3)勘探阶段:

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存比例,如表3-1-5所示:

表3-1-5          勘探阶段先期开采地段资源/储量比例表

比 例%

地质及开采条件

简单

中等

复杂

大型井

中型井

小型井

大型井

中型井

小型井

中型井

小型井

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和控制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

≥80

≥70

≥50

≥70

≥60

≥40

不做具体的规定

先期开采地段探明的资源/储量占本地段资源/储量总和的比例

≥60

≥40

≥20

≥50

≥30

不做具体规定

不要求

第二节 矿井地质勘探

从矿井建设开始前直至开采结束期间,在井田范围内及其外围所进行的一切地质勘探工作,称为矿井地质勘探工作。

随着矿井建设和生产的进行,煤田地质勘探提供的地质资料常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某些差异;矿井生产若干年后,井田中央和上部水平的高级储量将不断减少;随着采掘工程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可采煤层的面只也不断减少,矿井服务年限也将随之不断地缩短;这就要求在生产期间除进行经常性的矿井地质调查、分析、研究之外,还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矿井地质勘探的目的在于获得可靠的地质资料,查明影响采掘生产的地质因素,提高储量级别,增加可采储量,以满足矿井各种设计需要,保证生产正常接续和安全生产。

一.矿井地质勘探类别划分

按照勘探目的不同,将矿井地质勘探类别划分为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矿井生产勘探、矿井工程勘探等四类。

(一)矿井资源勘探

矿井资源勘探包括:

延深水平或新开拓区的地质勘探。

一)矿井资源勘探的任务

1.查明延深水平和新开拓区煤炭储量。

在延深水平或新开拓区,因无正式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必须进行煤矿资源勘探。

2.矿井扩大井田范围时查明扩大区域的煤炭储量。

二)矿井资源勘探原则和标准

矿井资源勘探实际上是属于煤田地质勘探(煤炭资源地质勘探)的直接延续。

两者的差别仅在于它主要是由生产矿井部门完成或由生产矿井委托的地质勘探部门完成。

矿井资源勘探的原则和标准与煤田地质勘探相同,主要内容为:

1.掌握矿井煤炭产量动态,适时安排。

矿井延深、新开拓区地质勘探工作,应开始于上一生产水平或原设计开拓区的产量出现递减趋势时间之前,并能满足组织勘探施工、进行新区设计、完成开拓工程所需全部时间的要求。

2.充分应用井巷揭露的已有地质资料,合理布置勘探工程。

在进行延深水平、新开拓区勘探设计时,必须先分析研究已开采地区的地质资料,根据上部或邻区地质变化规律来布置勘探工程。

尽可能以最少的工程量来达到最大的技术效果。

3.延深水平、新开拓区勘探线的间距和方向,应考虑构造复杂情况、煤层稳定情况以及开拓设计要求,尽量与原勘探线和石门方向一致,以便充分利用水平资料,获得更完整的地质剖面。

4.延深水平、新开拓区地质勘探工程应尽量利用生产矿井的有利条件,尽可能采用井下勘探、巷探及井下物探。

(二)矿井补充勘探

矿井补充勘探,是生产矿井为解决原勘探程度不足而进行的补充性地质勘探。

矿井补充勘探要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和设计部门的要求进行。

矿井补充勘探包括:

延深水平的高级储量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所进行的勘探;根据矿井改建或扩建和延深工程设计等要求而进行的勘探;对新发现和新评定的可采煤层,为提高储量级别或增加储量所进行的勘探。

一)矿井补充勘探的任务

1.提高延深水平高级储量的比例。

因延深水平高级储量比例达不到规定标准,不能满足设计需要必须进行矿井补充勘探。

2.解决矿井改、扩建和开拓延深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地质问题。

3.重新评定新发现或勘探程度不足的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显然,矿井资源勘探和矿井补充勘探大同小异。

前者是煤田地质资源勘探的后续工程,其工作范围可在井田内或井田外进行;后者是煤田地质资源勘探的补充工程,它的工作范围仅限井田范围内,即原勘探报告工作范围内。

但就其目的来说,它们都是相似的,即为了扩大井田范围,提高储量级别,为生产服务。

二)矿井补充勘探的原则

1.矿井补充勘探的时间安排,必须考虑矿井生产接续的需要。

一般应安排在上一水平或老开拓区产量递减趋势出现之前,并且保证有一定的时间完成补充勘探的设计、施工及提交报告。

2.补充勘探程度一般应达到延深水平开拓前的地质工作标准:

(1)延深水平的基本地质构造形态已经查明,一、二类矿井应查明落差大于20m的断层,三类矿井应基本查明影响采区划分的主要地质构造,四、五类矿井应对有开采可能的地段的地质构造进行必要的控制,并提出结论性意见。

(2)与水平延深主体工程有关的地质构造、层位、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均已控制。

3.补充勘探工程布置系统原则上应继承原有勘探线系统,加密勘探线应尽量与石门、采区上(下)山等主要井巷工程的位置和方向保持一致。

4.补充勘探工程密度应以普遍提高勘探程度,满足水平延深工程设计要求为准。

5.补充勘探工程的布置,要针对问题全面规划、合理布置,充分利用矿井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