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C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2077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新课程C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走进新课程C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走进新课程C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走进新课程C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走进新课程C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新课程C1.docx

《走进新课程C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新课程C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新课程C1.docx

走进新课程C1

走进新课程

宁夏银川一中蔡炜

第一篇:

新课程大纲解读及试题分析

第二篇:

高考备考策略

一.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大纲(宁夏海南使用)说明的结构

1.命题的指导思想2.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3.考核目标与要求4.考试内容和要求

5.题型示例6.题型示例参考解答

二、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宁夏海南卷)数学科试卷

1.结构2、试题类型3、难度4.关于“选考题”的设置

<几何证明选讲>要求: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行截割定理.

(2)会证以下定理:

①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②圆周角定理;

③圆的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④相交弦定理;

⑤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⑥切割线定理.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考试要求:

(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2)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3)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表示的极坐标方程.

(4)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5)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

主要考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直线和椭圆的参数方程.

<不等式选讲>考试要求: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了解下列不等式成立的几何意义

及取等号的条件:

2)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3)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三、.新课程试题分析

1.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主干知识的考查

2、文理科试题难度设计合理

3、加大新增课程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

4、继续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体现新课程理念

5、试题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6、注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7、核心知识,重点考查

8、注重数学能力,注重自主学习

9、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10、不再提“有利于中学教学”

2、加大新增课程内容在试卷中的比例

传统新增数学内容:

导数、概率统计、向量等.《考试大纲》要求的: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幂函数、函数与方程、三视图、算法初步、几何概型、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线性回归方程、定积分等.这些新增内容07年约有66分,占试卷总分的44%,08年约有67分,占试卷总分的44%.09年约有64分,占试卷总分的43%.

3、继续强调数学的应用性,体现新课程理念

•07年试题文理科各出现一小两大三个应用题,合计29分,约占总分的19%.

•08年试题文理科各出现两小一大三个应用题,合计22分,约占总分的15%.

•09年试题文理科各出现两大应用题,合计24分,约占总分的16%.

•2010年出现一大一小应用题合计17分.

4.试题体现新课程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体现研究性学习,体现过程与方法,答案开放。

如08年理科第(16)题。

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茎叶图写出甲、乙两品种棉花纤维长度的2个统计结论,在提供的参考答案中给出了4个结论,分别从甲、乙两品种棉花纤维长度的均值、方差、中位数、标准差等方面论述,只要考生答对2个结论就得满分。

通过试卷的批阅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给出至少一个正确的统计结果,而且部分考生还以其它论述方式给出正确答案;另外此题理科考生比文科考生的解答相对较好。

5、注重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不一味追求课时比例与考点分值的统一,例如按《课标》要求三角函数(包括解三角形)共32课时,数列共12课时;08年考题(理科)中三角函数(包括解三角形)15分,数列17分。

而从知识特点来说,数列比三角更灵活,对能力要求更高。

08年考题(理科12题、文科18题)中通过三视图,计算最值问题,计算体积,并证明线面平行关系。

09年理科数学19题(立体几何题)将证明、计算、探索性问题进行综合考查

6、核心知识,重点考查

08年试题中二次函数性质反复渗透。

07年试题中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有4道题,8题、12题、17题、18题共34分占23%运超出课时比例。

2010试题中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有3道题,10题.14题.18题

08年试题中关于“向量”知识的考查有4道题,8题、13题、18题、20题共34分占23%。

09年考题加大了对最值的考查,整份试卷至少有22分是求最值问题。

7、注重数学能力,注重自主学习

让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善于总结的“聪明学生”得高分,让死读书,读死书的“笨学生”考不好。

思维量、运算量增大。

08、09.2010年试题几乎每个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考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迅速解决碰到的问题。

而大部分考生达不到这个要求。

如理科第(19)题(概率统计),不仅要有很强运算能力,而且要对“随机变量线性关系方差”理解透彻。

象理科第(19)题、第(21)题等诸如此类的中学“边界点”、“怪题”,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达到。

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可能。

这是本次考生普遍喊“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三年高考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能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8、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用数学思想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是每个命题者命制每一道数学试题的主导思想.09年整个试卷最大限度地突出和贯穿了这一观念(带“*”的表示占一部分的内容)

9/只坚持两个有利于:

“有利于大学选拔,有利于中学课程改革”,在与大学知识联系紧密的边界点命题。

如08年理科第(18)题(立体几何),如果要确定点P的位置(坐标)须知道正方体对角线(空间直线)方程—背景是空间解析几何,而中学教学中定点通常在坐标平面上。

中学阶段主要思想有-----化归与转化,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与整合,算法思想.另外,用样本估计总体、最小二乘法、独立性检验的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等思想.

请注意下列题型

•例2:

(09年福建理科8)已知某运动员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低于40%.现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该运动员三次投篮恰有两次命中的概率:

先由计算器算出0到9之间取整数值的随机数,指定1,2,3,4表示命中,5,6,,7,8,9,0表示不命中;再以每三个随机数为一组,代表三次投篮的结果.经随机模拟产生了20组随机数:

•907966191925271932812458569683431257393027556488730113537989

•据此估计,该运动员三次投篮恰有两次命中的概率为()

•A.0.35B0.25C0.20D0.15

•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因为随机数的产生需要计算器或计算机来产生,所以在编拟试题时,应该给出一组随机数,学生只要了解随机数的意义,就会做题.

•实际上,在随机数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往往一带而过,觉得产生随机数的过程太麻烦,离不开计算器.

•这几年宁夏卷没有涉及到这方面考题,要特别注意!

考试说明的解读

(1)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基本原则的理解

①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

●试卷形式保持稳定;●试卷结构保持稳定;●考核目标保持稳定;●考核范围保持稳定;●考试内容保持稳定;

●考试要求保持稳定;●主干知识考核稳定;●试题总体难度保持稳定。

②求变是战略上的安排

●体现学科特色的核心内容是数学高考试题难度分布、调整的重点;

●与新课程关系密切的内容是数学高考试题难度分布、调整的重点;

●与大学课程关系密切的内容是数学高考试题难度分布、调整的重点。

③求新是战术上的创新

●在陌生中考熟悉;●主干知识大题考;●核心知识重复考;●非主干知识小题考;

●强调分散难点:

将预先设计好的难点分散设置在高档题目和创新题目中;

●强调典型问题的本质理解,淡化表面上的模式化和技巧;

●强调数学学科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独到方法——模型化;

●强调数学学科的美学价值和教育功能;

●由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影响,新增知识及新课标反映的新理念成为主要的考核方面,在试题中占的比例非常高,也是拉分的主要部分;

●试卷长度下降,试题跨度增大,主干知识中的核心内容的题目难度上升,淡化选择题,强化主观题,这些都是未来命题发展的趋势。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成功叫舍弃有一种失败叫纠缠

高考备考策略

第一阶段:

巩固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第二阶段:

专题训练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第三阶段:

模拟训练完善提高

第四阶段:

热身训练查漏补缺

教学建议

1、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把握正确的方向

2、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3、注重新增内容的教学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强化对主干知识的训练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6.充分研究新课程试题的特点

7.关注数学思想方法

(一)一轮复习安排

(二)过渡教学

(三)二轮复习安排

(四)三轮复习安排

(五)模型化复习方式解析

(六)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宁夏卷)分析

(七)2010年高考理科数学(宁夏卷)评价

(八)试题对今后高考备考的启示

1.高考复习规划为3轮7个阶段43周301天

段次

起讫时间

周次

教学时间

完成任务

1

20090810—20090906

第1周—第4周

4周28天1个月

(有效天数24天)

自选内容

2

20090907—20100207

第5周—第26周

22周154天5个月(有效天数111天)

第1轮复习

3

20100208—20100228

第27周—第29周

3周21天

(有效天数14天)

寒假休息

4

20100301—20100307

第30周

1周7天

(有效天数6天)

过渡教学

5

20100308—20100502

第31周—第38周

8周56天2个月

(有效天数28天)

第2轮复习

6

20100503—20100530

第39周—第42周

4周28天1个月

(有效天数20天)

第3轮复习

7

20100531—20100606

第43周

1周7天

(有效天数3天)

考前调整

学法指导与心理调试

第一轮复习学生的心理反应的四个阶段的调试策略

●心理兴奋——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反应是“我”要考大学,酬躇满志、自负、自信,他们的外在行动是忙于奔波、疲与应付,紧跟老师不掉队,教师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理顺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有序、有节奏的进入复习状态;

●心理矛盾——通过第一次考试,有部分学生尽管自己很努力,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开始怀疑自己,教师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找学生单独谈话,了解他们心中的困惑及其缘由,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恢复自信;

●心理疲劳——单一的生活方式和考试失利的预测性恐惧是引发学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尽管这种心理疲劳可能并不是生理疲劳,但它会导致对智力发挥的抑制。

究其实质,这种心里疲劳是一种将失败扩大化的不良心态,因此,此阶段教师的工作重点是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和教育经验指导学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心理厌倦——实在学不下去了也要硬着头皮学,这是很多学生的复习状态,也是造成学生出现心理厌倦性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学家的建议是:

如果感觉学不下去了,不如去做做运动,这是缓解压力调整状态的一种好方法;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第一学期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月考之后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科室请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给学生做高考前的心理调整讲座;

第二学期的3至4月份,教科室请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分学科对高三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高考复习指导;

把高考当做第6次模拟考试。

(一)一轮复习安排

1.复习目标——知识回位、技术复原、夯实双基

(1)知识回位:

通过对知识的分类(迅速地处理信息)、归纳(灵活地辨别异同)、总结(顺利地找到规律)和提炼(抽象地抓住本质),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2)技术复原:

以题目为载体,通过模式识别、题意解析、过程验证、结果反思等过程,科学规范流程解题,分门别类熟悉技巧;

(3)夯实双基:

通过多次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达到以点破面、抓纲挈领、俯瞰知识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程序性解题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复习策略

(1)五线并进,精耕细作

五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①课标——纲线:

注意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复习到边边角角,枝枝叶叶;

②考纲——界线:

依据上年度考纲,了解各考点的层次要求;

③教材——主线:

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概念、公式、定理、结论及应用的推导与总结);

④资料——辅线: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筛选、增补、删减;

⑤学生——底线: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要做出周计划、日安排,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整理、及时总结,告诉学生“高考是一种精神的极限挑战”,要做到主动出击,严防死守。

精耕细作:

要求各任课教师最大可能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

①每一节课要注重最基本的四个教学环节:

要点梳理、案例分析、当堂反馈、课后反刍;

②复习目标要具体:

做到要点明确,有针对性,把每一节课设计为一个小专题进行有效突破;

③讲解内容要筛选:

做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扫清盲点、关注热点,尤其在选择案例时要有很强的代表性,例如数学教学每节课有3—5道例题即可;

④当堂反馈所讲内容,要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

⑤课后反刍要做到精选题目、减少重复、控制题量、控制难度、控制时间,体现层次性,注重在滚动式前进中夯实、螺旋式推进中提升,⑥教学中切忌蜻蜓点水、深挖洞和广种薄收;切忌依附资料,不加选择,盲目冒进,浪费学生的时间,耗费学生的精力。

(2)五指并拢,齐抓共管

①备课组:

强调定时研究与随时交流、研讨相结合,加强复习过程研究,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备课组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在认真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精细梳理考点,精心安排学科复习计划,强调进度统一,选择好复习的突破点,明确不同阶段的复习重点。

②班主任:

进入高三年级后,学生的目标意识、行为习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主体精神等诸多因素都将成为左右其复习效率的关键,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务必做好、做实的一件大事。

因此,班主任必须协调好“自己与任课教师”“自己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关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疏导,保证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紧张的复习中。

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灵按摩,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③班组长:

在工作中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门,串串邻居的门”,加强与同班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沟通和联系,强调高度和谐,同步发展。

④年级部:

在工作中要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所做、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所想,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畅通上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在对教师的管理中讲和气、求团结,讲人气、树正气;倡导在自我反思和反省中,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保证学科的均衡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复习的高效性。

总之,年级部的教学工作务必沉下去深入扎实、浮上来点评说法,在追求整体规划、全面了解、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力争整体目标的实现。

⑤学校:

希望各位领导对高三年级师生多指导,因为我们感觉到压力很大、心理脆弱。

3.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的模块划分及课时安排

板块

专题

课题

课时

 

1.集合与函数

1.集合

1

2.函数及其表示

1

3.函数的定义域及其值域

1

4.函数的单调性

1

5.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1

2.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应用

6.指数与指数函数

2

7.对数与对数函数

2

8.幂函数

1

9.函数图象及其变化

2

10.函数与方程

1

1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

3.导数及其应用

12.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运算

1

13导数的应用

2

14.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

 

 

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

15.任意角、弧度制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12+2

1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诱导公式

1

17.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与正切公式

2

18.三角恒等变换

2

19.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

的图象及应用

1

2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1

2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的应用

1

24.解三角形

1

 

 

 

5.数列

24.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

1

12+2

25.等差数列

2

26.等比数列

2

27.数列求和

1

 

6.不等式

28.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1

29.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

30.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线性规划问题

1

31.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1

7.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32.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和三视图

1

12+2

3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

3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35.直线、平面的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3

36.直线、垂直的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3

37.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

38.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

 

8.直线、圆与圆锥曲线及其方程

39.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

12+2

40.直线的方程

1

41.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

42.圆的方程

1

4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44.椭圆

2

45.双曲线

2

46.抛物线

2

 

9.概率

47.两个计数原理

1

18+2

48.排列与组合及其应用

2

49.二项式定理

1

50.随机事件与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1

51.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

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均值与方差

1

53.超几何概型及其应用

2

54.条件概率与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1

55.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2

56.正态分布

1

10.统计

57.随机抽样

1

58.用样本估计总体

2

59.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回归分析

1

60.独立性检验及其应用

1

 

11.算法初步

61.算法与程序框图

3

12

62.算法基本语句

2

63.算法案例

1

12.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复数

64.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1

65.逻辑联结词、全程量词与特称量词

1

66.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

67.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

68.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2

(二)过渡教学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的思绪是繁乱的,对知识的感受是零乱的,要想使知识的线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教师很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印发考纲,让学生明白考点及考试要求;

2.进行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专题训练,让学生扫描整个高中知识要点,清楚自己的知识盲点,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考方式,做好第一轮复习的收尾和第二轮复习的衔接工作,以便教师结合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每一专题的切入点;

3.对知识线条和高考试题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整理,形成知识板块(高中数学知识框架及宁夏三年高考试题)。

(三)二轮复习安排

1.复习目标——专题突破,突出主干,形成能力

通过过渡教学,在线条式的梳理和板块式的整理中,学生繁乱的思绪、零乱的知识,在其头脑中已形成走向清

脉络清晰、横向联通、纵向深入的立体知识画面。

教师此时的重要工作是围绕每一板块的主干知识的核心内组

织第二轮复习,对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

2.复习策略

(1)理出主线,形成主干

教师要抓住每一专题(板块)的宏观主线,提纲挈领,引导学生将板块知识及题型和解题方法等高度系统化,条理化。

(2)链式剖析,清晰脉络

①各位任课教师要把高考要求的重要知识、方法和技能通过链式题分析,体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把握通性、注重通法、渗透技巧”,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把握的思维脉络更为清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②各位任课教师尤其要在主干知识的交汇点处要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此处多发生几次“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增强学生心理的抗干扰能力和快速反应的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满怀信心,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界。

(3)专题突破,综合提升

完成了以上三个环节,教师要精选题目,通过专题训练,使学生对每一专题的常见题型,形成一些解题套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体做法:

第一阶段:

指导学生有序进入第二轮复习(3、1——3、21)

(1)扫描知识要点,教师要清楚学生的知识盲点;

(2)研讨考试大纲,找出考纲的“稳定点”和“变化点”,明确学科高考考试规则;

(3)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明确考题类型;

(4)精心设计专题讲座,有序进入第二轮复习;

(5)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弱点,做有准备的考生。

第二阶段:

指导学生寻找最佳增分点(3、22——4、11)

(1)认真分析总结学生的答卷情况,对复习难度和方向作出调整;

(2)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输入新鲜血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造血功能;

(3)指导学生按高考规则备考,做明白的考生。

第三阶段:

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4、12——5、2)

(1)认真总结第二轮复习,指导学生整理总结典型试题及通性通法,形成自己的能力基础;

(2)指导学生总结高考试题的典型设问方法,掌握各类试题的答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答题模式和习惯,

(3)指导学生按“考题类型备考”,做合格的考生。

专题1:

函数、导数、不等式

考题数量及分数:

两小一大=25分

考题档次:

中高档试题

专题2:

统计、概率、计数原理

考题数量及分数:

两小一大=25分

考题档次:

低中档试题

专题3:

平面解析几何

考题数量及分数:

两小一大=25分

考题档次:

中高档试题

专题4: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考题数量及分数:

两小一大=25分

考题档次:

中高档试题

专题5:

三角、向量、数列

考题数量及分数:

五(六)小一大=25(30)分

考题档次:

中低档试题

专题6:

集合、逻辑用语、算法、复数、平面几何证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推理与证明

考题数量及分数:

两(三)小一大=20(25)分

考题档次:

中低档试题

备注1:

试题研究的几个要素

●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相同考点对比研究,找变化;

●不同题型分类研究,找差距;

●各省试题集中研究,找动态;

●近期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备注2:

高考试题特点分析

(1)头低、口宽、坡缓、尾翘;

(2)以低档题、中档题、高档题、创新题四个档次拉开学生的分距:

①低档题:

基础性试题,淘汰基础特别差的学生;

②中档题:

主要是考查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试题,要求进入二本线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

③高档题:

主要是思维综合、方法创新的开放性试题,拉开进分线学生的差距,进入一本线的学生应很好地完成;

④创新题:

主要是为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