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911998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

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发展规划

 

承担单位:

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主管部门:

杭州市科技局

 

起止时间:

2002年10月至2005年12月

 

一、项目的意义、必要性和现有基础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当前,杭州市经济发展正处于“起飞阶段”2001年,杭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连续第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财政总收入达18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9%,经济总量处于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全国大中城市第八位。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万元,按当年汇率计算突破3000美元,杭州市的主导产业/产业群体正在向信息设备制造业、现代医药产业、机械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环保产业、食品饮料、服装制造业发展。

杭州的制造业进入了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处在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才、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转型时期。

因此,杭州市决定在“十五”期间,以国家组织实施“地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为契机,以“九五”CAD应用工程和CIMS应用示范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以“工业兴市”战略为指导,从杭州市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实施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这不仅对提高杭州制造业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极大的作用,而且对进一步推进杭州高新技术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的进程,促进杭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项目实施的需求分析

1、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使国家间、区域间的竞争由自然资源为主的竞争,转变为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的竞争。

我市原有赖以发展的市场化改革先行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将逐渐衰退,而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构筑人才高地将成为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提高的要求,必然导致对信息技术的迫切需求。

2、我国已加入WTO,不仅我市的传统产业面临国外产品进入的挑战,尤其是刚刚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样面临着国外进入的严重挑战。

这种挑战既有利竞争和发展,又是十分残酷和严峻的。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设计自动化及生产装备数字化;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研究和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3、杭州市是一个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的城市,根据最近的工业普查资料,杭州市中小企业就占全部企业数的98.6%,从业人员的78.7%,工业总产值的72.5%,已成为杭州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随着竞争层次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小企业面临着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决定了对信息技术的潜在需求。

4、杭州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

杭州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对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龙头和示范作用,因此我市必须抓住杭州特色、显示杭州优势、发挥杭州在制造业信息化上的整体实力。

目前,杭州市绝大多数大中型制造企业已经拥有规模不等、应用层次不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相当大的一批制造业中小型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CAD和MIS系统。

通过这些众多的已采用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企业的示范作用和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州市能够成为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的中心城市,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

1、杭州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具有良好的组织保障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已基本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科技进步领导体系、科技管理网络体系和以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基础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形成了领导挂帅、上下结合、部门携手、城乡联动的“科教兴市”新格局;制定颁布和形成了以《杭州市科技进步条例》为主的一系列地方性科技政策法规体系;组织实施了重大科技工程——“天堂创新创业综合工程”,包括信息港工程、新药港工程、科技兴农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工程、新世纪人才工程和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工程等六项子工程,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了科技进步。

目前,杭州市已建立了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国产化基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18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7个省级重点试验(中试)基地,2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杭普通高校已达20所(其中市属3所,包括浙大城市学院)。

全市独立核算自然科学研究机构达到83个(其中市属17个)。

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300余家。

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7万人左右。

杭州的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增强。

2、杭州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以推动以“两港三区”(信息港、新药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和建设“天堂硅谷”战略的实施,因此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将得到杭州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3、杭州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已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

“九五”期间,杭州市被国家科委列为全国CAD应用工程重点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推广应用CIMS重点地区。

通过5年的组织实施,建立了CAD应用示范区域、行业和一大批示范企业,而且,还使我市在CAD/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我市又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流通领域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也是全国宽带网最早建成的城市之一,因此有很强的信息化基础。

二、项目的总体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一)项目的总体目标

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项目总体目标和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围绕杭州市“工业兴市、工业立县”战略,深入实施以建设信息港、新药港、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高教园区为重点的“一号工程”,确定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的总体目标为:

在“十五”期间,建立以“两区”(萧山区、余杭区)、“两行业”(医药化工、机电)、“一批”(10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支撑与服务企业和本市制造业信息化网页)为特征的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应用示范体系、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培训体系,为杭州制造业信息化的长期、持续性的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促进杭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及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主体的新经济结构,支持制造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源优化重组,使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具体目标包括:

1、选择10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服务企业,针对我市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进行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或完善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进一步培育和壮大10家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兴建1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培训中心,1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一批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和服务的专门人才、专业队伍、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产业和咨询服务业的发展。

2、针对杭州作为中心城市适合发展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及我市“信息港”、“医药港”建设的战略,在医药化工、机电行业建立2个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培育2家从事电子商务的ASP服务公司,为我市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服务。

3、根据萧山、余杭区制造业的特点,建立萧山、余杭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区域。

4、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攻关及应用示范,在全市机械制造业、信息设备制造业、现代医药产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环保产业、食品饮料、服装制造业和流程工业等主导产业群体中,再建立50个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5、结合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CAD/CIMS的推广应用,并在“九五”我市CAD应用示范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适当补助,进一步在我市50家中小企业中推广应用CAD/CAPP/PDM/CAE技术。

(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环境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成果推广应用等3个方面。

1、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包括:

体系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应用示范体系、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以及人才培训体系)、软课题研究(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及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网站建设,以营造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的良好推进环境,实现我市与全国互动的制造业信息化氛围。

2、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根据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及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3方面的共性技术攻关:

(a)开发面向中小企业、低运行成本的行业ERP系统;(b)开发面向行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平台;(c)开发面向流程工业生产的过程自动化系统。

3、成果推广应用

在全市将关键共性技术(不局限于上述项目,配合国家和浙江省的关键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建立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区域、行业、企业;继续在一批企业深化推广应用CAD/CAPP/PDM/CAE等技术。

三、项目的考核指标及计划安排

1、建立50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2个示范区域、2个电子商务专业平台。

在示范企业中,国产软件的应用率达到50%以上。

项目完成后,示范企业及推广应用企业年产值明显增长。

2、进一步培育和壮大10家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开发或完善1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产品。

3、兴建1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培训中心,1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制造业信息化各类应用人才3000人次以上。

4、在50家企业中推广应用CAD/CAPP/PDM/CAE技术。

(三)项目的计划安排

本项目的计划安排如下:

2002年8月至9月:

以“九五”期间成立的“杭州市CAD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电子商务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和两个专家组为基础,以市科技局牵头,市经委、市信息办参与,成立“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和“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专家组”,并制定《杭州市“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

陆续选定10家信息系统技术与服务公司和50家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的企业,确定实施内容和方案,签订任务书。

确定萧山、余杭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区域的实施方案并签订任务书。

2003年4月至6月:

选定2家有一定电子商务服务基础的企业针对医药化工、机电行业建立2个专业电子商务平台。

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

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指导下,组织实施。

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

分年度陆续对各个项目逐个进行验收。

准备本项目的验收。

四、项目主要技术特点和创新点、实施技术路线

(一)项目主要工作特点

1、环境建设和应用示范并重的原则。

在本项目中,重视软环境建设与应用示范并重,避免过去习惯于抓项目的做法,从而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可长期、持续性的发展。

2、应用示范与我市制造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

在本项目中,多数示范企业属于我市制造业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所以,无论是项目的攻关示范还是推广应用,都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3、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与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本项目的实施中,选择培育10家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公司针对我市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的实际需求,进行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医药化工、机电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符合我市发展以“两港”(信息港、新药港)建设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

4、政府引导联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在本项目的实施中,充分注意政府的引导联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如与浙江省科技厅配合进行联合攻关、应用示范和推广应用;与萧山、余杭区科技局共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区域。

在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中,采用了“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科技服务机构作用”的运作方式;在推广应用CAD/CIMS技术的过程中,采用了“政府对信息技术服务公司适当补助,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以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负责推广的方式。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1、坚持有限目标。

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突破杭州市制造业改造和提升中急需解决的而目前我市又有基础的部分关键共性技术。

2、坚持应用驱动,以应用促开发。

通过应用示范工程驱动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和推广。

项目实施中,配合国家和浙江省的关键技术产品,形成双向联动。

3、充分利用“九五”期间杭州市推广应用CAD/CIMS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成果和有关制造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资源与组织资源。

4、积极配合国家和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充分利用有关成果和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技术与经验,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完善具有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品,推进杭州信息产业的发展。

5、加强人才培训工作。

组建杭州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积极开展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实现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五、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

1、整个“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列入杭州市“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成立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科技局、市计委、市经贸委、市信息办等有关部门参与,加强对该工程的领导。

2、整个项目由市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

具体负责项目总体方案、总体目标以及总体实施计划的审定,负责项目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课题组的最终审定,负责应用示范企业的最终审定,负责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最终审定,并负责项目实施的监督,协调和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3、由市科技局聘请建立“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项目专家组”,负责项目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订,项目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课题的组织,攻关课题组和攻关示范企业的遴选,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制订,并负责对攻关课题和示范工程实施的指导、中期检查和验收。

4、采用监理制,由科技局监察部门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六、项目总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

本项目总经费预算为1000万元,其中,市及市以下地方财政拨款850万元,单位自筹100万元,国家攻关计划拨款50万元。

具体组成为:

(一)环境建设费

环境建设需要资金250万元,其中服务体系建设120万元,人才培训经费80万元、软课题研究40万元,在杭州市科技网站上建设本市制造业信息化网页10万元。

(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经费

每个示范企业提供攻关经费平均10万元计,50个示范企业共需总经费500万元,其余费用由课题承担单位自筹;2个电子商务专业平台建设及推广经费每个50万元,其余由课题承担单位自筹。

(三)CAD/CAPP/PDM/CAE推广应用经费

50家CAD/CAPP/PDM/CAE推广应用扶助性经费总投入15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行承担。

政府对起推广应用作用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给予适当奖励。

(四)示范区域的配套经费

原则上萧山、余杭两个示范区域所需要的资金由当地政府和企业自行解决。

七、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一)项目预期成果的经济效益

1、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使示范企业的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

2、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使示范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和产品生产周期平均缩短30%。

3、提高示范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

项目完成后,示范企业和推广应用企业新增年产值20亿元。

4、培育产业化的软件开发、信息集成或自动化工程公司,其中2家公司的年产值争取达到1000万元以上。

(二)项目预期成果的社会效益

1、提高一批制造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也可提升一批以制造业为主的区域支柱产业的技术水平。

2、促进杭州市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

3、培养一批从事高技术创新服务的机构和队伍。

(三)项目预期成果的环境效益

1、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各级领导和示范企业切身体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并辐射到其他企业,形成重视信息化的社会大环境。

2、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企业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环境效益。

3、项目本身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主,不对环境产生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