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注释)①任末:
人名。
②笈(jí):
书籍。
③庵:
茅草小屋。
④麻蒿(hāo):
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任末年十四/壮士十年归
B.人若不学/孰若孤
C.暗则缚麻蒿自照/自以为大有所益
D.谓之行尸走肉耳/权谓吕蒙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简要写出三点。
【答案】
(1)C
(2)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①从小要立志学习; ②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③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 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解析】【分析】
(1)A.岁数/用于计算年数。
B.如果/比得上。
C.都是“自己”。
D.叫作、称作/对某人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推断停顿为: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
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
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
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
故答案为:
⑴C;
⑵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⑶①从小要立志学习; ②勤奋学习,才能收获成功;③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 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感悟即可,做到言之有理。
【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背著书籍去拜师,不怕(一路上的)危险困阻。
常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
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
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
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任末的脏衣服。
快死时告诫说: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象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挟持:
内心怀有。
②弊:
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有过人之节 及鲁肃过寻阳
B.匹夫见辱 见往事耳
C.而轻用其锋 尔安敢轻吾射
D.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择其善者而从之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
(1)D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
(1)A项的“过”解释为:
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
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
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
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
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故可断句为: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分析,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故答案为:
⑴ D;
⑵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⑶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⑷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
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
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这是张良教他的。
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
“善哉!
”
(《炳烛夜读》)
【注】①炳烛:
点燃蜡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________
②晋平公问于师旷曰________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B.以我酌油知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
D.而钱不湿/结友而别
(3)把【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写出【甲】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内容,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给你带来的启示。
【答案】
(1)告诉,对……说;向
(2)A
(3)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4)刮目相待(刮目相看);吴下阿蒙
(5)示例一:
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示例二:
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解析】【分析】
(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谓:
告诉,对……说。
“于”是重要的虚词,这里是“向”。
(2)A怎么。
B代词,代前面说的道理/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
C凭借/以……为由。
D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3)本题重点词语有:
但,只,仅。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4)由文中的句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知两个成语,吴下阿蒙:
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
擦擦眼睛。
(5)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
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
活到老,学到老。
或者是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
故答案为:
⑴①告诉,对……说;②向。
⑵A
⑶①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