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0355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docx

最新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目录

一、发展形势4

二、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5

(一)发展现状5

1.中药材种植业持续快速增长5

2.中药产业链逐步延伸6

3.道地中药材技术创新成效显著6

4.中药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形成7

5.回医药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和研究稳健起步7

(二)制约因素8

1.产业基础实力薄弱8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8

3.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9

4.投资融资渠道不畅9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9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1.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10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10

3.遵循规律与突出特色相结合10

4.整体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11

5.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相结合11

(三)发展目标11

1.总体目标11

2.产业发展目标12

3.技术经济目标13

四、重点任务14

(一)完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14

(二)加大中药新产品开发力度15

(三)加强回族医药挖掘继承和科技创新16

(四)培育壮大中药产业集团和产业集群17

(五)加快中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17

(六)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18

(七)推进中药标准体系建设19

(八)加强中医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20

(九)促进中医药回医药文化繁荣发展20

五、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21

(一)北部引黄扬黄灌区21

(二)中部干旱风沙区22

(三)南部六盘山阴湿山区23

六、保障措施24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24

(二)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24

(三)强化科技创新顶层设计25

(四)深化官产学研战略合作25

(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力度26

(六)营造良好政策环境26

 

 

为加快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宁夏)基地建设,提升中药产业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宁夏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与中药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宁夏是我国西北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产业基础。

宁夏自2000年经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战略部署基础上,将中医药事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支持,先后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回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指导中医药事业和回族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中药基地建设和中药科技产业发展壮大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宁夏中医药事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中医药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宁夏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由种植基地向产业基地全面升级的重要阶段。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精神,紧紧抓住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结合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战略及六盘山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的实施,促进中药产业开发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环境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全面推进宁夏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宁夏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二、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

1.中药材种植业持续快速增长

经过10年来的平稳较快发展,宁夏建立了枸杞、甘草等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与产值全面增长。

2009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63.34万亩,总产量达到10.99亿公斤,总产值10.87亿元,分别为1999年基地建设前的6.0、13.4、12.7倍,其中历史名牌产品枸杞种植面达到46.64万亩,总产量6.32亿公斤,分别为1999年的7.1和12.9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左右,成为宁夏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

人工种植的甘草、小茴香、黄芪、秦艽、柴胡等近百个品种已形成商品供应能力;结合生态环境建设,种植山杏、毛桃、沙棘为主的木本药材113万亩;采取围栏封育等措施,建立中药材资源修复再生400万亩,基本形成了天然道地药材资源保护生态化、人工种植基地建设规范化、经营格局多元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开发模式,为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2.中药产业链逐步延伸

全区有宁夏启元国药、宁夏多维药业等11家中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获得国家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产品近200多种,其中:

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有47个产品,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有金莲清热颗粒、复心片、洁白胶囊、五味麝香丸、抗感胶囊、结石通片、平消片等7个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为全国独家生产的有金莲清热胶囊、枸杞益肾胶囊、山楂精降脂分散片、抗感胶囊等4个品种。

在正式注册的1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的产品有枸杞酒、枸杞籽油、枸杞原汁、枸杞全粉、枸杞芽茶等31个产品,其中宁夏红品牌荣膺“中国名牌”及“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形成了以传统中药、保健品、食品为主的产业开发链。

3.道地中药材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经过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宁夏枸杞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制定的宁夏枸杞、麻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及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获九五国家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

起草的“枸杞质量”国家标准GB/T18762-2002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颁布实施,枸杞原产地保护获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批准。

重点道地中药材开发技术研究、有机枸杞生产树体保健和病虫害可持续调控研究与示范等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六盘山道地中药材资源修复与保护、濒危中药材肉苁蓉繁育及人工种植关键技术研究等23项科研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围绕枸杞、甘草等道地中药材深加工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为宁夏中药材产业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中药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三大自主创新工程,宁夏目前在中医药及其相关领域已建成自治区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区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成立科技创新团队及专家服务团4个。

在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市县区,普遍建立了以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龙头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规范化种植和新技术推广队伍,初步构建了天然中药材资源调查监测与修复再生、种质遴选驯化与种子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信息服务与市场销售网络四大科技支撑服务体系。

5.回医药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和研究稳健起步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宁夏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回族医药文献资料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挖掘整理,先后整理出版了《中国回族医药》、《回族医方集粹》、《回药本草》、《回族医学奥义》、《回族医药简史》等5部回医药文献,并组织编写了《回族医药保健》、《回族医学哲学基础》、《回族医学基础理论》等3部回族医学讲义。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支持的“回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及《回族医典发微》、《大拱北医术》编撰出版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由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民族医药关键技术示范性研究”科研项目已经结题并取得重要成果;《中国回医药志》编纂工作目前也全面展开。

回药“圣穆威胆胶囊”和“一支蒿止痛涂膜”前期研究已分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和宁陕合作计划,回族医药文献整理研究和回药前期研究课题正在有序推进。

(二)制约因素

1.产业基础实力薄弱

宁夏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尚处于打基础起步阶段,现有的11家中药企业和13家正式注册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装备相对落后,缺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生产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高。

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宁夏现有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足2000人,仅占全区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1.5%,不仅缺少高水平的中医药研发人才和名老中医,而且还缺乏中医药基层人才,尤其缺少带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和复合型人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和高层次人才断档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3.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中医药科技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中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基本处于独立分散状态,科研基础条件差,研发课题小而散,研究层次低,大多处在搞实验、发论文的阶段,真正进入新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和系列产品开发领域的研究项目和课题相对有限,亟待通过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来凝炼研究方向,集聚人才力量,切实提高创新能力。

4.投资融资渠道不畅

宁夏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受地方财力所限,自治区用于产业发展、新药开发和技改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医药企业和保健品生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致使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中药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强中医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医药企业集团为抓手,以壮大中药产业基地、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为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宁夏区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生产要素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营造开放、竞争、公平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坚持中药学、回药学的原创思维,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充分吸收借鉴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手段,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体系,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民族特色的中药(回药)产品,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3.遵循规律与突出特色相结合

遵循中医药、回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中药本性,充分发挥中医药及回医药的治疗优势与特色,发展壮大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特色医药产业,满足少数民族用药的特殊需求,实现中医药和回医药同步发展。

4.整体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中医药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在加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同时,选择具有良好基础条件的领域作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工程,实现重点突破,促进中药产业链形成与发展。

5.开放合作与互利共赢相结合

坚持实施“科技兴药”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与周边区域及国家重点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以重大关键技术联合研究开发为纽带的合作攻关机制,通过承担实施重大项目实现互利共赢。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中医药资源优势与特色,强化科技支撑,做强、做实中药农业,做新、做特中药工业,改造、提升中药商贸流通服务业,培育壮大枸杞、甘草、回药等具有明显区域民族特色的系列品牌,重点推进“4331”工程的实施,逐步完善集生产、加工、营销、研发、文化为一体的中药产业体系。

力争到2015年,形成特色显著、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区域化协调发展的中药科技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新贡献。

2.产业发展目标

——建立4个特色鲜明的专业化生产基地

根据现有的企业分布和产业布局,分别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以现代中药产品开发为主、在银川望远工业园建立以中药提取物为主、在固原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建立以回药和中药饮片为主、在中宁枸杞产业园建立以枸杞保健食品为主的4个布局合理、技术配套、管理规范、环境友好、产业关联度高的中药科技产业基地。

——建成3个优势明显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带

根据宁夏地理环境特征和道地中药材资源分布规律,在北部引黄扬黄灌区建设以枸杞为主的特色产业带,在中部干旱风沙区建立以甘草、苦豆子、银柴胡为主的沙生药材特色产业带,在南部六盘山阴湿山区建立秦艽、黄芪、柴胡、黄芩等冷凉药材特色产业带。

——打造3个具有区域特色的系列品牌

依托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和回族医药在宁夏中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枸杞、甘草精深加工和回药开发为突破口,发展疗效确切、功能独到、使用方便的系列产品,将享有盛誉的枸杞、甘草产品和具有应用基础的回药产品打造成为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三大系列品牌。

——建立1个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基地

依托首府银川的科技资源集中优势,创新产学研联盟机制,积极引进国家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科研领军人物,推动科技资源重组及设备共享,建立一个围绕道地大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新产品研究开发为主的分工明确、功能齐全、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基地。

3.技术经济目标

——种植基地建设目标。

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林药间作22万亩,资源修复和培植550万亩,力争使重点中药企业种植的3~5个道地中药材品种通过国家药监局GAP认证。

——系列产品开发目标。

开发一批以特色优势中药材为基源、具有高附加值的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农药及兽药,培育3~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品种。

——龙头企业培育目标。

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及1家辐射带动能力强、产销规模超过2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力争有1家中药饮片企业进入国家中医药销售50强。

——经济效益目标。

到2015年,中药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35倍。

四、重点任务

(一)完善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

——加强枸杞、甘草等大宗中药材的道地性研究,揭示道地药材形成机理,搞清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明确影响道地中药材质量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突破促进大宗道地中药材有效药用成分积累的关键技术,从源头确保人工种植药材的质量。

——开展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研究制定道地中药材从种植基地选择、良种繁育、播种栽培、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及无公害化管理到收获采挖、产地初加工、包装仓储等生产全过程的规范技术和标准操作规程,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确保人工种植的中药材有效药用成分的基本稳定及中药材产品的绿色环保。

——开展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研究,建设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圃,筛选培育种质优势突出、种源清楚、优质高产的栽培新品种,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优良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和繁育技术体系,建设高标准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从源头解决品种混乱的问题,实现中药材种植良种化。

——开展中药材种质和遗传资源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制定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天然中药材生长发育微环境要求的资源修复再生的技术路线、管理模式和濒危品种的迁地种植新技术,建立天然中药材资源围栏封育、定向抚育和轮流采收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二)加大中药新产品开发力度

——深入开展枸杞、甘草、黄芪、柴胡等大宗道地中药材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生物活性评价、安全性评价的研究,建立高效、微量、快速的组分药药效筛选、分离、纯化技术体系,为系列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鼓励和支持中药饮片企业引进集成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饮片和高标准的中药提取物,实现饮片和中药提取物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积极开发以大宗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基源的保健食品、日用品、化妆品、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中药农药、中药兽药等终端产品,提高中药相关产品的附加值,培育大品种、大品牌,不断促进中药产业链的协调、健康发展。

——加大攻关力度,推动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的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炎Ⅰ号、Ⅱ号两个院内制剂进入临床试验,并开发为中药新产品。

——坚持中药产品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内专利新产品相结合,扩大金莲清热颗粒、洁白胶囊等主打品种的销售,使其发展成为年销量过亿元的大品种,鼓励支持骨干企业购买并生产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产品,全面提升中药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1~2个经过长期中医或回医临床验证、具有特色且组方中以枸杞为组要配伍验方,与国家具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合作进行二次研究开发,开发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和回药。

(三)加强回族医药挖掘继承和科技创新

——加强回族医药文献挖掘、整理与研究,深入开展回医药文献、口承医学、口传心授医药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和研究,并编辑成书;加强与中东地区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精通阿拉伯语、维语、俄语和医史研究的专家,开展以《回回药方》等为主的文献搜集与回归,拓宽文献挖掘、整理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加强对现有回医药文献中收载的医方和民间常用的回医药单验方、偏方、诊疗技术以及治疗经验的整理、评价研究,总结和梳理回医药的医学理论、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疗效评价标准和适宜技术推广的方式方法等,争取在应用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遵循回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对疗效确切的回医技术、单验方进行深入研发的基础上,以地产回药为基源,研究开发1~2个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回医特色专科医疗机构制剂以及一批以保健品为主的系列产品,逐步构建起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回药产业体系。

(四)培育壮大中药产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中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引进等多种方式,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重大项目向产业基地靠拢,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广泛开展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的产学研联合,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物、回药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力度,突破影响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提高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重点培育一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规范、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将宁夏枸杞产业集团培育成为年产销量超过20亿元的产业集团,将宁夏启元国药、宁夏多维药业、宁夏回药集团和宁夏金太阳药业等培育成为年产销量超过2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五)加快中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加强中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

进一步加强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宁夏回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枸杞繁育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资源整合,创新运行机制,重点围绕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

依托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建设宁夏新药(中药)非临床安全性(GLP)评价中心,对新药研发提供非临床研究技术支撑。

——加快中药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整合全区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宁夏中药材开发综合研究信息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创立宁夏中药材产业信息网,并与宁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宁夏科技信息网、宁夏卫生信息网链接,形成国家级中药材信息服务中心。

(六)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

——结合自治区“36331”中医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引进、培养造就一批名中医、名回医、中回医学科带头人、中回医专科骨干、中回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拥有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形成创新人才团队的中坚力量。

——鼓励宁夏枸杞产业集团、宁夏启元国药、宁夏多维药业和宁夏回药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培养和引进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加快人才聚集,充实企业的创新人才队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中医研究院、宁夏回族医药研究所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集成优势,培养一批精通栽培技术研究推广、生产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实用型人才。

(七)推进中药标准体系建设

——围绕宁夏区域特色及大宗道地中药材生产加工的需要,研究制定宁夏道地中药材、回药材种质资源、药用动植物基源、品种、种子种苗质量标准。

——修订发布《宁夏中药材标准》、《宁夏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制定枸杞、甘草等大宗道地中药材提取物、枸杞籽油、枸杞多糖、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标准品(对照品)数据库。

——研究制定以张氏回药“活血化瘀回药膏”、“接骨续筋回药膏”、“褥疮膏”为代表的制剂质量标准,总结制定张氏正骨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标准化制定工作,争取参与枸杞、甘草、回药等国家标准制定的主动权,推进中药和回药标准化发展。

(八)加强中医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抓住永宁望远现代物流园、中宁物流园、固原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园等物流中心建设的有利时机,完善中医药物流规划布局,积极联手国内大型医药工商企业,共同推动资源整合及营销模式创新,逐步建立面向全国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现代物流体系。

——进一步加强中宁县中国枸杞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建立健全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包装整理、质检商检、期货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宁夏枸杞销售体系,构筑宁夏药业大贸易、大流通新格局。

(九)促进中医药回医药文化繁荣发展

——加强中医药回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开展回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工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习条件。

——加快中国枸杞博物园、中华回医药文化博物馆等中医药回医药文化机构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中医药回医药的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公众对中医药回医药的认识。

开展中医药回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加强中医药回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回医药文化品牌。

——建设集回族医药科研、医疗和回药研发于一体的中心和平台。

立足有效整合回族医药资源,加强回医特色诊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筹备建设集回医医疗、诊疗技术继承与创新、回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回药研发和回族医药文化交流与技术合作于一体的宁夏回医医院,并将其纳入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总体规划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扩大与伊斯兰国家在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利用与伊斯兰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通过中阿经贸论坛等对外合作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宁夏中医药、回医药的国际影响。

积极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共同开展中医药回医药研究与开发。

五、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围绕自治区北部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等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天然药材资源的自然分布状况及适生条件,完善北部引黄扬黄灌区、中部干旱风沙区、南部六盘山阴湿山区三大中药产业区域化布局。

(一)北部引黄扬黄灌区

本区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光热水气资源配置合理,枸杞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产品远销国内外,知名度高,中药产业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本区应结合黄河金岸建设,继续扩大枸杞种植,使枸杞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其中有机(出口)枸杞基地10万亩,建立育苗基地5万亩。

同时在永宁县建立肉苁蓉种植及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万亩,金银花种植及种苗繁育基地0.8万亩。

本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建立以中药、中药提取物和以枸杞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加工基地,将疗效显著的金莲清热颗粒、洁白胶囊、枸杞籽油、枸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