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122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docx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没有规则只有选择解读

2005年3月总第132期第3期

Mar.,2005

SerialNo.132No.3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

没有规则只有选择

王冠伟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消费文化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正在经历的一场文化变迁,以物作为媒介和以符号、影像为特征的广告充斥着社会生活。

消费文化在大众时尚的范围内对同质性的大众文化整体相颠覆,消费文化的个性不确定性使其与权威性的消费实践和风格相抗衡,注定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符号;影像

[中图分类号]F0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503--0152--04

消费文化,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

消费文化使现代社会形成的同质性、齐一性的大众文化整体相颠覆,形成了个性的不确定性理念。

在中国现代社会里,消费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消费已经是当代社会关于自身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消费文化初露端倪。

在消费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是一场人们正在经历的文化变迁,这种文化变迁是消费文化中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体现,也正因此,后现代才吸引更多公众的兴趣。

一、探索消费的斯芬克斯之谜

当代西方的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这种大规模的物的消费,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甚至改变人们看待这个世界和自身的基本态度。

“以物作媒介是人们建立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1](P¨。

物的体系对人的包围已经形成,商品消费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形式,同时,消费文化如洪水般蔓延,广告、时装、流行音乐不仅深入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影响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内容。

消费文化是社会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特征的总称,它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活动为内容,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的满足为特点,以现实的利益交换为途径,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

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文化成为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对商品的消费,成为消费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商品自由地承担了广泛的文化联系与幻觉的功能”[2]@¨。

文化的秩序决定了消费行为的模式,因为由文化构成的世界不但创造着丰富的商品,同时也被商品创造着。

消费源于需要,消费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主动

[收稿日期]2005一01一05

[作者简介]王冠伟(1979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

・152・

 万方数据

为大众制造着社会需要。

个体从日益扩大的商品范围中购买商品,以最大限度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使消费成了生产产品的目的。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主要采取商品消费的形式,即通过市场交换来获得商品。

马克思说过:

“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

”[3]人的需求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满足需求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不同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正是由一定社会不同的生产方式作用所形成的消费文化的积累方式和存在方式的不同而造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在整个经济发展链条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就使在消费中形成的文化对社会生产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影响:

其一,消费文化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直接影响到社会生产的规模、速度,甚至是社会生产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仅充满了消费者个性或消费者态度,而且消费文化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1](P44’。

其二,随着传播事业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中以符号和影像为特征的广告数量越来越多,广告成为人们消费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广告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在后现代社会中占很大比重的符号和影像把消费文化逐渐推向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地位,使之成为影响现代人思想价值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因素。

二、消费文化的理念:

个性的不确定性

消费文化在大众时尚范围内,首次与更具权威性的消费实践和风格相抗衡,主体的个性特征在形成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关键就在于,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从宣扬自己美德转变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

消费文化从孕育之初就表现出了极强的不确定性。

消费文化是一种个体文化,它以个体本身作为历史主体来研究消费和需要,并始终围绕着消费是否有利于个体本身发展这个价值尺度对消费文化做出评价。

消费文化是个体的消费习惯、要求、意向和心理状态以及消费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识。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

后现代主义的结论是明晰的:

“人类生活’中的一切,由于人终有一死并知道这一事实才变得有意义;人类所做的一切,由于那一知’识才变得有意义。

人类文化——艺术、政治、人类关系的复杂网、科学或技术——在人类身体存在的有限性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无限性之间悲剧的然而却是命定的遭遇的地方,被孕育了出来’’E4](P18∞。

随着世界逐渐变成“地球村”,消费文化为个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可能性,个体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变了社会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体制。

每个个体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从而影响其他个体,而且每个个体都可以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决定消费文化趋向。

消费社会的消费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模式是:

个体一个体,即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个体化趋势突显;这一传播方式使得个体依照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大众的总体品味无法判定个性的需要,即体现出个性的不确定性。

正是消费文化提供的空间,个体可以从自身欣赏的角度理解出“蒙娜丽莎微笑”的不同涵义。

个性的不确定性就为人类的终极关怀——自由提供了天地,自由成为个体只做自身感兴趣事情的一种能力,成为一种关于选择的可能性能力。

在消费文化中,“涵蕴了个性、自我表达及风格的自我意识”,以及“消费者的品味个性与风格的认知指标”[2](P12u。

后现代主义社会代表了一个空前自觉的时代,它喜欢在屏幕上注视自己,并且抹杀了现实和幻想的界限,让人无从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幻,从而使得人们改变真实与虚构的定义。

・153・ 万方数据

在谈消费文化的同时,就得关注另一种与其并行的文化模式:

大众文化。

在“人云亦云”、墨守成规的大众文化发展趋势中,个性化表现为一种大众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由于大众趋同性特征为主导思想而具有了前瞻眭,“文化产业产生了一种威胁个性与创造性的同质性大众文化”[2](P22’。

大众文化造成了个性生活限度内实际上不可改变的世界空间,从其一出生,其生活轨迹就被安排好,几乎不期望有什么意外发生。

由于大众传播时代的传播活动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受众群,信息的传播与发布大都要依靠集体作战,其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模式必然与消费文化所表现出的个性化相抵触:

个体(或叫精英阶层一权威的消失一大众,大众只是由于符号和影像反复刺激起来的欲望才使用商品。

在大众文化中,“自我实现、自我表达的生活方式的产生,与浮华消费和风格化的自我呈现融为一体”[2](P13们。

大众文化最突出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威的消失,为消费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后现代主义,并不寻求以一个真理替代另一个真理、以一个美的标准替代另一个美的标准、以一个生活的理想替代另一个生活的理想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而它只是预先否定一切以及任何可以陷人那些被解构的规则之中而失去存身之处的论述之正当性。

它以一种没有真理、标准和理想的生活锻炼着自己。

后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的本质是不连续的和没有明确特性的。

三、消费文化:

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符号的多元化,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为无风格的时代;这正是后现代主义高度重视的感觉,我们的文化是一座无围墙的博物馆。

这一切注定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消费文化将使生活方式不再需要任何内在的一致性,大众和权威的逐渐消失,使人们不再去努力促进一种单一的生活方式,而是向大众和消费者提供和扩展各种风格与生活方式的多种选择可能性。

在消费文化中,以往大众文化的生活方式趋向个性、自我表达及风格的自我意识,大众中任何一位都有属于自己的品味、个性与风格的认知指标。

随着大众消费、生产技术变迁、市场分割以及消费者对产品需要的范围的不断增长,为个性化的消费文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可能性。

这就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一个群体地位未能固定的社会,特殊群体稳定的生活方式(这突出表现在服装选择、闲暇活动、消费商品、身体举止方面已经被超越了。

这个明显的向后现代消费文化的运动,以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形象的急速增长为基础”[2](P12卜12孙。

这就说明消费文化是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一种“没有规则只有选择”[2](P122’文化变迁的必然趋势。

未来社会的趋势就是,“消费文化将使生活方式不再需要任何内在的一致性”E2](P38’。

消费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产品和体验可供人们消费、维持、规划和梦想,但是,对一般大众而言,能够消费的范围是不同的。

消费绝不仅仅是为满足特定需要的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费,而是通过广告、大众传媒和商品展示出来的消费文化,并赋予新的影像与符号,全面激发人们广泛的感觉联想和欲望,这就成为消费文化中的内在固有趋势。

“个体对成就、幸福和终极生活价值的感知,被置于这样一个私人领域:

人可以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选择和决定如何处置自己的时间、家庭、身体”[2](P164’。

因此,消费文化中的趋势就是将文化推到社会生活的中心,鼓励个人采用一种对商品的非效用性态度,以精心选择、安排和展示自己的物品,从而用独特的风格显示出物品所有者的个性。

构筑一种自我表

・154・

 万方数据

现的生活方式,从消费中获得满足。

在以个体消费者取向为主的社会里,“个体是在快乐追求者或刺激的追求者之角色的支持下由社会所形成的,而非在现代社会里对多数的社会成员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者或战士之角色的支持下而形成的”[4](P21∞。

后现代主义社会是一个被大众媒体所控制的社会,大众媒体不但是现实生活合法的一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现实生活的本身。

消费文化的出现给世界造成的最大变化就是主体问互动在传播中成为可能,作为传播发展的更高级形态,它包容了大众传播的特点,但又把人际传播的特点容纳进来。

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中心,每个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和抽取信息,而不是被迫接受某种信息。

市场不再把每一个人看作大众平均状态的一个分母,而是尊重他们的个性。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有能力为个性化的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而消费者也厌烦了大众消费市场千篇一律的产品,个体需要被看作活生生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个体都能够参与传播活动中,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在日常文化体验的层次上,后现代主义暗含着将现实转化为影像,将时间碎化为一系列永恒的片断。

“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它体现了梦想、欲望与离奇幻想”,“似乎就是要扩大这样的行为被确定无疑地接受、得体地表现的语境与情境之范围”[2](P39’。

后现代的日常文化就是一种形式多样的、异质性的文化,审美的个性化形式呈现人们的感知方式和日常生活。

后现代主义从消费文化中吸收了生活的审美呈现方面的许多特征,认为美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它毋须涉及人性与真实的自我,生活目标就是对新体验、新价值、新用语的无止境追求。

从表层的形象体验中,个体获得的是审美的满足:

个体并未去寻求连贯而持久的意义。

“新型的文化媒介人为满足人们对新的文化体验与感觉的渴求,不断需求着新的文化产品,从而形成了一股来自消费市场的拉力”[2](P184-18∞,消费文化使世界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区域。

因此,消费文化生产的过量影像及符号,也同样在内容上抵制任何一致性的、整合的、普遍的、全球性的信仰,这就注定消费文化要成为普遍性文化。

[参考文献]

[1]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

译林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ⅣI].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177.

[4]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北京:

学林出版社,2002.

Consumption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of

Postmodernism:

NoRulesbutChoices

WANGGuan-wei

(PhilosophyDepa行ment,HeilongjiangUniversity,Harb.Heilongjiang150080,ChinaAbstract:

Inviewofpostmodernism,consumptioncultureisexperiencingaculturalchange,withthefeatureofmaterializingmediaandsymbolizingadcongestingsociallife.Thispaperrevealsatrendofconsumptionculture,i.e.inthescopeofpopularvoguesit

willtoppleoverthemassescultureandcontendwithauthoritativeconsumptionpracticeandstylesforitsuncertainty.

Keywords:

postmodernism;consumptionculture;sign;image[责任编辑:

刘阳]

・】55・ 万方数据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消费文化:

没有规则只有选择

作者:

王冠伟,WANGGuan-wei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名:

学术交流英文刊名:

ACADEMICEXCHANGE年,卷(期:

2005,(3被引用次数:

3次

参考文献(4条1.西莉亚·卢瑞消费文化2003

2.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200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

4.齐格蒙·鲍曼后现代性及其缺憾2002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马秀丽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拟象解读2006

本文拟利用符号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解读后现代社会消费文化的拟象特征。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拟象符号的发展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的趋同化现象。

传统上,消费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的消费行为。

而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繁盛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消费文化的形成,消费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对后现代社会的消费者来说,符号消费的意义取代了原先的自然性、功能性的实质消费。

后现代主义对消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加速了语言符号理论、符号学以及消费文化研究的结合,从而促成了鲍德里亚的消费符号文化理论的形成。

法国语言学家索绪尔创建了语言符号理论。

符号学创始人之一的巴特受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的影响,以符号的所指与能指的关系理论为基础对广告中的影象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鲍德里亚深受巴特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影响,分析了符号系统是如何构成现代媒介和消费社会的,并对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文化特征作了系统的研究。

根据鲍德里亚的研究,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的文化价值经历了三个“拟象仿真”序列:

第一:

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文化价值的主导形式是仿造。

第二:

在工业化时代,文化价值的主导形式是生产。

第三:

在被符码主宰的当前历史阶段,文化价值的主导形式是仿真。

后现代消费社会是一个以拟象为主要特征的消费社会。

拟象符号的生产是现实社会价值生产的集中表现,并体现了物体的普遍的社会意义。

在后现代消费现代社会中,广告、电影、网络等媒介所创造出的世界,显示出比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现实更加具有活力,这是现实存在的拟象世界。

拟象世界有以下本质特征:

第一:

数字化

第二:

逼真性和仿真性第三:

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第四:

全球性在这个“数码复制”的拟象时代里,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已经被彻底消蚀了,现实的东西和想像的东西之间的对立已被消除;同时,随着拟象世界的发展,各民族国家的本质特征正在丢失,文化差异越来越小,整个世界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使不少文化产生了认同危机。

如何在拟像符号泛滥的时代保持并发展民族文化已成为各民族的重要课题。

2.期刊论文党丽萍.田建伟.DANGLi-ping.TIANJian-wei论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9

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也带来了体育消费领域的一些新变化,休闲体育出现了较快的发展.休闲体育的较快发展除了其必要条件--空闲时间和物质财富得以满足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即消费文化的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审美观圹的变化以及消费的符号化特点,使人们参与体育运动不再单纯为了强身健体,而更加注重的是参与运动所带来休闲、娱乐和享受的这种心理体验,休闲运动将会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消费文化的特征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对休闲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利于休闲体育今后更好的发展.

3.学位论文杨震宇步行街景观设计之符号问题探讨消费文化与符号体系2005

商业步行街,已成为了每座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承载体。

本文对商业步行街产生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根本成因等综合材料进行了考证和论述。

  首先,作为设计领域的步行街景观设计,设计者是对各种符号加以组合利用,从而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和风格式样。

要想对设计的风格加以评论,我们就需要有关“符号科学”的知识。

通过研究符号学,我们把符号学关于语言的问题转化引进到设计中来,从而形成一种对设计符号学的宏观的整体把握能力。

  论文对步行街的背景知识进行了考察,首先是采用考古学方法,具体分析步行街最早雏形产生的历史时期和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对步行街的本质有所认识。

接着,对当代步行街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进行考察,从而对步行街设计的主体——商业中心,有深刻的认识。

当代步行街的时代背景是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时间段,当代步行街的文化背景是大众消费文化和后现代文化,论文对消费、大众消费文化、商品符号学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后现代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最终,论文把设计符号学理论、后现代文化和大众消费文化理论结合到中国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探讨中去。

通过对中国有代表性的两个步行街设计案例(北京王府井、成都春熙路的分析,(包括:

它们的历史沿革,景观设计的现状,设计符号问题分析得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的符号应体现——后现代主义、大众消费文化、地方特色、人性回归、非理性狂欢和疼痛感。

4.期刊论文郑艳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和谐消费文化构建-学理论2010(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在反思、解构、超越现代性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上产生的,创造性、整体有机论、思维的多元性是其理论的主要特征.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和谐、消费与自然系统的和谐、消费与社会系统的和谐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阈下和谐消费文化构建的基本内容.批判性地反思当前的符号消费文化,构建和谐消费文化,对于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5.学位论文黄洪源论后现代主义对当代服装表演的影响2003

该文将从社会学、文化学和美学的角度,通过后现代主义对当今社会的多方影响的分析,研究其对当代服装表演的诸多影响.文章首先从研究后现代主义入手,了解后现代主义的成因和发展,通过其与现代主义的渊源对比,探求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而且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首先表现在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其次,分析后现代主义对当代社会以及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生活模式的影响,并通过对影响服装的诸多因素研究分析,探讨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们着装行为的影响,探讨后现代主义对服装潮流的诸

多影响.最后,该文将分析影响服装表演的诸多因素,由于服装潮流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服装表演风格走向多元化和多样性,使服装表演深深地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得出结论:

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个性化的时装风格导致服装表演具有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当代各种前卫的服装表演形式即后现代主义的产物.6.期刊论文文九.WENJiu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消费文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6消费文化具有影像的无深度的仿真符号的特征以及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功能、它促使新型文化媒介人诞生,所以消费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化史上,消费文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7.学位论文郑桂论大话文学的文化属性及狂欢化特色2007本文以大话文学为对象,梳理了大话文学产生的背景,它借助网络得以兴盛,成为网络文学较有影响的一类。

文章着重从大众消费文化、后现代主义及狂欢化三个角度分析了大话文学所蕴涵的文化意蕴。

大话文学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大话式改写,大众消费文化语境是其产生和存在的文化背景,它体现出了大众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内涵。

此外,大话文学还具有狂欢化特征,是狂欢化文学传统在当代的延续,无论在艺术思维还是体裁上,都鲜明的表现出了狂欢化文学的面貌特征。

大话文学艺术思维的狂欢化体现在狂欢化的创作精神和作品世界的狂欢化上,体裁的狂欢化体现在文本的“对话”特征和广场化的语言上。

文章结合大话文学的文化属性,阐明了大话式狂欢与巴赫金充满人文色彩的狂欢化的差异,指出了从狂欢的角度认识大话文学的意义所在,即一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并从大话文学自身的文化内涵出发,结合大话文学狂欢化特点,指出了大话文学存在的价值及发展趋势。

8.期刊论文曾杨.杨雪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评析-经济师2007(1目前,后现代主义成为国际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消费文化发生了变迁.文章就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的特征、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及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9.学位论文宋文丽解读唐·德里罗《白噪音》中的多重主题2007唐·德里罗(1936~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派小说家、社会批评家和当代美国文化的剖析者。

他以当代美国的社会生活为关注焦点,如足球和科学、政治阴谋、色情犯罪集团、都市恐怖分子、狂热谋杀犯、化学事故、消费主义等等。

因此,他的小说引起了美国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可谓毁誉参半:

贬抑者称其为民族的败类;褒扬者则颂其为“20世纪的狄更斯”。

《白噪音》发表于1985年并获同年美国“全国图书奖”,被誉为美国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的独特魅力不在其风格和形式,而在其内容和主题。

《白噪音》看似情节简单,实则含义深刻。

它不仅深刻剖析了美国的社会、大众媒体、消费文化、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情感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而且真实记录了当代美国人精神上的焦虑、痛苦和危机感。

然而,国内对《白噪音》的评论为数甚少且集中在生态意识方面。

因此,对其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尤为必要:

不仅使我们更好地鉴赏他的作品,理解其小说中的文化要素;而且使我们更积极地把握当代文明,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

本论文以《白噪音》中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多重主题为研究对象,旨在解读德里罗的社会文化观,透视其对美国当代社会现实的“复印”和对社会弊病的深刻揭露。

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部分简要介绍德里罗的文学成就,分析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并讨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共分四章,系统而又详尽地解读了小说《白噪音》中的多重主题和作家对后现代美国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

第一章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