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一.docx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一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019-2020学年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
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惊一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睛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倘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消解媒体公信力。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有人疑惑,是文章不会写了吗?
并不是。
还记得,南海仲裁闹剧群情激愤,“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新闻作品却产生共鸣。
针锋相对却有礼有节,气贯长虹而又言之有物,这样的文风文气,怎能不引发舆论场同声同气?
全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
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不好的舆论可以成为民众的“迷魂汤”、社会的“分离器”、杀人的“软刀子”、动乱的“催化剂”。
新闻讲事实,讲真相,讲正道,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那些热衷于耍噱头、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路数可以休矣。
石羚在《表达当守正,修辞立其诚》中写道:
曾经,读者反感“裹脚布”式的八股文章和“板着脸说话”的态度。
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
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
(节选自林峰《文章不会写了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风”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浮夸自大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大多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一味夸大事实。
B.浮夸之作无事实、无内容、无思想,外强中干,极少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C.浮夸作品多哗众取宠以博人眼球,其作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而罔顾社会责任。
D.文风好的文章从容自信,追求言之有物,而不讲求营销,不追求“吸睛”。
2.下列对文中所举例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以“爆款”文章的标题为例,指出文风不良的文章存在“一味夸大”的弊端,树立了批判的靶子。
B.本文以加“刺激”猛料来“吸睛涨粉”的“标题党”为例,批评文风浮夸的作者重利轻责,误导大众。
C.作者举新媒体运营的数据,意在证明自媒体创作虽有“前途”和“钱途”,但若浮夸会步入新闻生产的歧途。
D.本文以新闻作品“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发社会共鸣为例,说明言之有物、言而有文的文章方可行而致远。
3.下列语句的内涵与文章中作者所论述的主要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C.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D.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
“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
”“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
”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
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
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
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
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
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
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
是不是?
”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
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已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
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
“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
“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
”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
“你们不要见识短浅。
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
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
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5.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这是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3分)
6.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
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
“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
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
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使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
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
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你怎么看?
廉思:
“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
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
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
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
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
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
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
“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
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
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
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
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谨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大量民工涌人,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家庭帮助。
D.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
E.“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8.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6分)
9.结合全文,谈一谈《蚁族》作者廉思对“蚁族”持怎样的态度。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寿,字本仁,其先新淦人。
祖志弘,洪武间代兄戍辽东,遂籍宁远卫。
寿少贫甚,得遗金,坐守至夜分,还其主。
从乡人贺钦学,登成化八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
又尝劾万贵妃兄弟及中官梁芳、僧继晓,系诏狱。
得释,屡迁都给事中。
弘治元年,王恕为吏部,擢寿大理丞。
刘吉憾恕,讽御史劾寿不习刑名,冀以罪恕。
竟调寿南京光禄少卿,就转鸿胪卿。
十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火筛①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明年,诸部大入,先以百余骑来诱。
诸将请击之,寿不可。
自出帐,拥数十骑,据胡床指麾饮食。
寇望见,疑之,引去。
诸道袭击,斩获甚多。
朝廷方遣苗逵等重兵至,而寿已奏捷。
孝宗嘉之,加录一等。
逵欲乘胜捣巢。
驻延绥久,战马三万匹日费刍菽不赀。
寿请出牧近塞,就水草,众有难色。
寿跨马先行,众皆从之,省费数十万。
当战捷时,或劝注子弟名籍,寿日:
“吾子弟不知弓槊,宁当与血战士同受赏哉?
”竟不许。
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掌南院。
正德初,刘瑾矫诏逮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寿抗章论救。
谨怒,令致仕。
寻坐延绥仓储亏损,罚米二千三百石、布千五百匹。
贫不能偿,上章自诉。
瑾廉知寿贫,特免之。
中官廖堂镇陕西贪暴,杨一清以寿刚果,九年正月起抚其地。
堂初奉诏制氈幄百六十间,贏金数万,将遗权幸。
寿檄所司留备振,复戒谕堂勿假贡献名有所科取。
堂怒,将倾之。
寿四疏乞休,不得。
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
其秋,拜南京兵部侍郎,陕人号呼拥舆,移日不得行。
逾年,乞骸骨,就进刑部尚书,致仕。
寿为给事中,言时政无隐,独不喜劾人,曰:
“吾父戒吾勿作刑官,易枉人。
言官枉人尤甚,吾不敢妄言也。
”嘉靖改元,诏进一品阶,遣有司存问,时年八十有三。
寿廉,历官四十年,无家可归。
寓南京,所居不蔽风雨。
其卒也,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之敛。
又数年,亲旧赙助,始得归葬新淦。
(节选自《明史·陈寿传》)
【注】①火筛:
明朝时,一个北方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B.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C.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D.火筛数盗边前镇/巡官俱得罪去/寿至/蒐军实广/间谍分布/士马为十道/使互相应援/军势始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
意为贡举的人才,始见于《礼记·王制》。
明清科举考试乡试录取者为举人,会试录取者为贡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
B.刑名:
战国时以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代指刑法。
C.乞休:
自请辞去官职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丐闲”“乞骸骨”等。
官府强制官员退休称为“勒休”。
D.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改元”是封建王朝的大事,年号一经确定,在同一皇帝在位期间便不可更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寿幼时就表现出高洁的品行。
虽然家境贫困,但他仍然拾金不昧,执意等候很长时间,最终将财物还给了失主。
B.陈寿治军有谋略。
敌寇大举进犯时,他先按兵不动,后巧设疑阵,获得大捷;他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到边塞附近放牧,节省了大量军费。
C.陈寿为人刚正。
戴铣、薄彦徽等人被皇帝下旨逮捕时,陈寿直接上奏章解救;中官廖堂贪婪残暴,陈寿不畏权势,告诫廖堂不要借向朝廷进贡名义征收财物。
D.陈寿为官清廉。
虽做官多年,但陈寿却无华屋。
陈寿死后,他的家人也因贫无力将其归葬故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视宣、大边防,劾去镇守中官不检者。
(2)堂爪牙数十辈散府县渔利,寿命捕之,皆逃归,气益沮。
陈寿任给事中时,谈论时政直言不讳,唯独不喜欢弹劾别人。
他说:
“我父亲告诫我不要做刑部官吏,因为刑部官吏容易冤枉人。
谏官冤枉人更加厉害,我不敢随便说话。
”嘉靖元年,诏令陈寿进一品官阶,派遣主管官吏慰问,时年八十三岁。
陈寿为官廉洁,做官四十年,竟无家可归。
寓居南京时,他的居所不能遮蔽风雨。
陈寿去世后,尚书李充嗣、府尹寇天叙为他收敛尸身。
又过了几年,亲朋故旧资助,才得以归葬新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木兰花·春思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
冰池晴绿照还空①,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②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③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注】①照还空:
形容冰池在阳光之下显得透明无比。
②翻:
反而,反倒。
③宝奁:
妇女装铜镜用的镜匣。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在”二字暗示春风仅在园中停留,却不光顾寂寞深闺。
B.词下片抒情,“恨游丝短”正面抒写了女子情意之长。
C.“罗带缓”侧面刻画出因日久相思而渐趋消瘦的思妇形象。
D.词上下片一、二、四句押仄声韵,韵律谐调,情意款款。
15.该词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请简析之。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中,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对前途感到茫然的感情。
(2)世间如无“伯乐”,那么“千里马”也很可能难以摆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杂说其一》)的悲惨境遇。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写出了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自己躬耕南阳时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等字眼______。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
诚然,圆明园被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
圆明园被毁是野蛮战争的历史伤痕,而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是和平时期的安全事故。
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而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的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雨果曾经________地痛斥英法联军的恶行,今天,我们又怎能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口不择言地发泄仇恨?
现代社会文明应不断进步,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余秋雨曾说过: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都是人类历史中______的一部分。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
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重蹈覆辙,因而不能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来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B.作为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作为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巴黎圣母院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
C.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遺产。
D.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拍手称快层出不穷义正辞严不可或缺
B.拍手称快屡见不鲜理直气壮不可或块
C.落井下石层出不穷义正辞严缺一不可
D.落井下石屡见不鲜理直气壮缺一不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不重蹈覆辙,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面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B.铭记历史正是为了让我们避免重蹈覆撤,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C.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不重蹈覆撤,因而不能因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D.正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避免重蹈覆撤,因而不能拿圆明园发生的悲剧而去恶意攻击今天的巴黎圣母院。
20.请将下面语段改写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
(6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我更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给“工匠精神”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
(5分)
工匠精神是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在手工业时代达到顶峰的一种精神文化,并不止于制造业,更不止于工匠。
从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从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
从浅层来看,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一次革命。
深究其里,重点却不仅在“工匠”,更在于“精神”。
这种精神不能止于“工匠”,而应当深植于各行各业,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弟子问:
“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
师父说:
“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
要求:
选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