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8718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docx

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二期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第四部分

第二节金峰水库

一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基本地质条件

该水库为武都引水二期工程西梓干渠上的一个囤蓄水库,设计正常高水位485m,相应库容0.968亿m3。

水库回水长约4.5km。

由一条主沟和三条支沟组成,沟底高程405~430m,平均坡降4/1000,沟底宽50~100m。

组成库周地层岩性为K1j1-2、3、4岩组之灰白色、紫灰色厚层状砂岩以及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在高程460m以上以砂岩为主,地形上多形成陡坡或陡坎,高程460m以下为砂泥岩互层,地形上多形成斜坡或阶梯状平台。

水库区位于中台山半环状构造南西侧,无断裂构造通过,区域稳定性好,库区岩层产状N70~800E/NW∠1~20。

(二)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库岸稳定

水库库岸除局部有坡残积岸坡外,主要为岩质岸坡,据平面地质测绘,在水库正常高水位475m附近及以上均为K1j3~4岩组之灰白色巨厚层状砂岩,据勘探,砂岩强风化13~16m,卸荷带水平宽度10~11m,据裂隙调查统计,边坡岩体中主要发育顺坡向的卸荷裂隙,其构造裂隙主要有两组,其产状为:

第一组N25~35W/NE<80~850;第二组N60~70E/NW<70~800,两组裂隙在岸边多形成卸荷裂隙,区内冲沟多受该两组裂隙制约,冲沟走向SW或SE,边坡坡度正常高水位以上地形坡度30~600,坡高100~150m,边坡植被发育,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当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抬高,在卸荷和重力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局部岸坡易产生崩塌和岸坡再造,特别是库岸地表零星分布的坡残积层有形成表层滑坡的可能,但两类不利地质现象,规模较小,对水库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综上述,库岸为岩质边坡,整体稳定,局部有失稳的可能,但规模较小对水库的正常运行影响不大。

(2)水库渗漏

组成水库库周岩性,在460m高程以上为K1j3~4岩组灰白色巨厚层状砂岩,在此高程以下为K1j1~2岩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白色或灰紫色砂岩。

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透水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砂岩透水性相对较大,可视为透水层或含水层,如前述,由于地下水有成层性分布特点,泉水出露同样具有多层性且具有季节性,据调查井泉出露高高程556.7m

据地质测绘,水库邻谷最低高程425m,较水库正常高水位(475m)低50m,但邻谷分水岭山体宽厚,局部仅金口垭,猫儿垭,水池湾和下坝址左岸等地段相对较薄,水库整体封闭条件较好,且无断构造通过,无渗漏通道,不存在永久渗漏问题。

金口垭、猫儿垭、水池湾和下坝址左岸,在水库正常高水位475m时,分水岭宽度360~400m,分水岭高程613m,组成分水岭岩性为K1j1~4岩组之灰白色砂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类,区内构造简单,为单斜水平岩层,岩体中裂隙稀少,岩体完整性好。

据地质测绘,水库正常高水位475m以下砂岩厚度约30m。

据压水试验,新鲜完整砂岩q=1.5~9Lu,为弱透水层;在460m高程以下以泥质岩类为主,压水试验表明q=0.5~3Lu,属微~弱透水层。

经分析,库水沿上述各段向邻谷渗漏的可能性较小。

综上述,金峰水库建成蓄水至475m后,虽有邻谷存在,但分水岭山体宽厚,岩石透水性微弱,岩体完整,无断裂构造通过,水库无渗漏通道,库岸封闭条件较好,不具备发生永久渗漏的条件。

(3)水库浸没及淤积

如前所述,水库正常高水位475m以上均为巨厚层状砂岩组成的岩质陡或斜坡,植被发育,农舍及家田均分布在高程460m以下,为淹没区,除库尾而外,无浸没存在。

库尾冲沟宽50~70m,坡、洪积厚5~7m,由亚粘土组成,农田分布于库水位附近,有浸没产生,面积4628m2,约6.94亩。

水库区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良好,库内无常年流水河流,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所携带物质主要为细粒土,所以无淤积问题。

二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一)基本地质条件

坝址区位于盐亭县金安乡长坝子沟王湾~罗家坪冲沟段上,长约1.5Km。

冲沟沟底宽50~100m,沟底高程405~410m,两岸高程575~621m,冲沟呈“V”型谷。

设计拟定上、下两坝址进行比较,上坝址正常高水位485m,下坝址正常高水位475m,初拟坝型为泥岩心墙石渣坝、泥质砂岩石渣均质坝、泥岩斜墙石渣坝、三种当地材料坝型比较。

区内基本地质条件如下。

1、地层岩性

坝址区出露地层岩性,除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外,广泛出露白垩系下统剑门关组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上段的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根据其沉积运律及岩性特征,将剑门关组分为3个岩组,各岩组又细分工区层,将蓬莱镇组上段顶部分为2个岩组,各岩组细分为工区层。

各层岩性见表4-2-1。

表4-2-1坝址区岩层一览表

时代

层位

岩性特征

厚度

(m)

分布

Q4

Q4dl+el

粘土、亚粘土或亚粘土夹块碎石,块石主要为砂岩,泥质粉砂岩

0~7

斜坡、平台及冲沟

Q4dl+pl

亚粘土、亚砂土、砂及亚砂土夹块碎石,局部夹灰黑色淤泥质粘土。

10~14

冲沟沟底

K1j

K1j3-2

灰白色砂岩夹薄层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工区未见底。

>50

坝肩以上

K1j3-1

灰白色砂岩,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少量岩屑,钙泥质胶结。

10~15

坝肩以上

K1j2-2

紫红色泥质粉砂岩

10~15

坝肩以上

K1j2-1

灰白色砂岩,夹薄层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扩灰白色砾岩,砂岩为厚层状细粒长石岩屑砂岩,钙泥质胶结

20~22

坝肩以上

K1j1-2

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

32~35

坝基

K1j1-1

灰白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10~15

坝基

J3p2

J3p2-10-2

J3P2-9-2

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层中相变、尖灭现象较为突出

20~35

坝基

J3p2-10-1

J3P2-9-1

灰白、紫灰色厚层砂岩,层间夹薄层粉砂质泥岩透镜体。

J3p2-9-1工区未见主底

未见底

坝基

2、地质构造

工区位于中台上半环状构造南西侧,区内构造简单,未见断裂构造通过。

岩层产状平缓,其产状N70~86E/NW<1~20,区内裂隙调查统计,见表4-2-2,坝址区岩体中发育四组裂隙构造裂隙。

 

表4-2-2坝址区裂隙汇总表

序号

产状

间距

m

延伸长度

m

充填物

走向

倾向

倾角

1

N15~25°W

NE

65~80°

0.5~3

1~3

充填粘土

2

N40~50°W

SW

70~75°

1~2.5

2~2.5

充填粘土

3

N75~85°E

NW

80~85°

1.5~3.5

1.5~3.5

充填粘土

4

N20~30°W

NW

73~85°

1.5~3

2~3

充填粘土

水库北西为绵阳环状构造,该构造内一系列弧形褶皱排列成似环状。

南东方向紧邻东西向构造,以八角场背斜最近,该背斜西段轴向近东西向,东段渐转为N600E。

两翼倾角1~40。

工区新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缓慢上升。

据国家地震局出版的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工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VI度,区域稳定好。

3、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

坝区沟底高程405~410m两岸山顶高程620m,相对高差60~200m,属低山~丘陵区,区内由砂岩和泥质岩类软硬相间组成,砂岩形成陡坡,泥质岩类岩性相对软弱,多形成阶梯状平台或缓坡。

坝区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风化、卸荷,受岩性和地形条件的影响,风化深度差异较大,据坝区勘探资料表明:

坝肩以上砂岩强风化带厚度15~17m,弱风化带厚度19~20m,两岸缓坡地段强风化带厚度11~15m,弱风化带厚度13~14m。

平硐勘探查明:

卸荷带水平宽度10~11m。

4、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坝区地下水的埋藏及运动规律,坝区地下水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

孔隙潜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埋藏于第四系松散堆积之坡残积和坡洪积层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就近排泄于地表或冲沟中,一般斜坡坡残积层较贫乏,沟底坡洪积层较丰。

钻探查明:

沟底坡洪积层地下水埋深2~3m,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基岩裂隙水:

主要埋藏于砂岩风化卸荷带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就近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据地表地质测绘资料,泉水出露最高高程433.8m,局部为464.5m。

钻孔压水试验:

风化岩体透水率q=5~12Lu,或K=3.77m/d、或Q>72L/min,属弱~强透水层,新鲜岩体q=0.9~6Lu,属微~弱透水层,局部地段Q>72L/min,属强透水层。

上述资料表明:

基岩裂隙水多位于风化卸荷带内,且砂岩透水性较强,粉砂质泥岩透水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据沟谷中金ZK10号钻孔揭示,在孔深27.38m处,具有裂隙承压水现象,其水头27.58m,涌水量Q=1~2.5L/min,持续时间12H,属局部裂隙承压水。

据坝区水质简分析资料(见表4-2-3)表明:

坝区河水属重碳酸钙钠钾型水;泉水属重碳酸钙型水;钻孔水属重碳酸钙美型水,各类地表地下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均无任何腐蚀性。

表4-2-3坝区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

分类

水化学类型

库尔洛夫表达式

评价

河水

重碳酸钙钠

M0.82

HCO374.61SO415.35

T230

对任何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均无任何腐蚀性.

Ca71.18Na+K20.0

泉水

重碳

酸钙

M

HCO389.86

T300

Ca62.68Na+K19.71

钻孔水

重碳酸钙美

M

HCO385.77

T280

Ca51.72Mg31.61

5、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物理力学特征

根据坝址区金ZK2、金ZK4、金ZK7、金ZK10号钻孔和金ZT1、ZT2、ZT3、ZT4、ZT5揭示,冲沟内坡洪积层厚8.6~10m,分布特点上游薄,下游厚。

该层上部为褐黄色~棕褐色亚粘土,局部为紫灰色,厚1.5~4.0m,由上至下含水量增高,呈可~软塑状;中部为亚砂土,深灰~灰黑色,,天然含水量26.8%,天然密度1.97g/cm3,砂粒含量44.2%,粉粒含量33.0%,粘粒含量22.8%;局部粘粒含量集中呈泥带;亚砂土中夹少量块碎石和较多腐木,块碎石含量约10~15%,碎石直径3~4㎝,为砂岩和泥质粉砂岩,表面钙化;下部为灰黑色淤泥质粘土,含水量39.8%,天然密度1.79g/cm3,孔隙比1.156,流限59.8%、塑性指数31.9,有机质含量1.41,厚08~1.9m,连续性较好,土具臭味,含水量丰,呈软塑状,层中含较多碳化木块;底部为粉细砂层,结构松散,含水量26.4%,天然密度1.79g/cm3,粘粒含量12.7%,层中含泥块与腐烂木块较多,含水量较高,能搓成土球,该层厚3.4~5.0m,分布连续好。

坝区各土层去样试验见表4-2-4。

据坝址区金JZK1,JZK2,JZK3静力触探资料(见表4-2-5)表明:

沟底坡洪积层承载力测示值,一般在0.2~0.77MPa之间,局部遇腐木或块碎石时测示值在1.53~3.37MPa间。

从测试可以看出,第四系坡洪积层承载力底,且底部粉细砂层分布连续且较厚,存在不均匀变形问题,不宜作坝基持力层,应予以清除。

表3-4-2-5静力触探测试成果表

孔号

深度(m)

高程(m)

测试值(Mpa)

承载力取值(Mpa)

金JZK1

0.0~7.7

409.61~401.91

0.2~0.7

0.01~0.04

8.2

401.43

0.78~1.92

0.04~0.1

9.3

100.31

0.52~0.7

0.03~0.04

9.9

399.71

0.41~0.58

0.02~0.03

10.8

398.81

0.7~2.85

0.04~0.11

11

398.61

6.92~10.88

0.28~0.44

金JZK2

0.0~5.4

405.68~400.28

0.23~0.74

0.01~0.04

6.6

399.08

1.5~3.42

0.08~0.14

7.8

397.88

0.31~1.0

0.02~0.05

9.1

396.58

0.93~1.68

0.05~0.08

9.9

395.78

0.4~0.58

0.02~0.03

10.1

395.58

1.68~3.44

0.08~0.14

金JZK3

0.0~5.2

404.75~399.53

0.06~0.72

0.003~0.04

6.2

398.53

1.68~3.37

0.07~0.13

7.8

396.93

0.37~1.09

0.02~0.05

9

395.73

1.01~1.53

0.05~0.08

10.1

394.63

0.45~0.77

0.02~0.04

11

393.73

2.16~9.84

0.09~0.39

说明:

1、金JZK2、金JZK3经取心鉴定,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分别为8.6m和9.65m。

2、土层中含较多腐木,故局部测示值偏大。

3、承载力取值按1/20~25进行取舍。

 

 

表4-2-4坝基土壤试验成果汇总表

 

密度

孔隙比

孔隙率

饱和度

流限

塑限

塑性指数

湿

砂粒

2~0.05

粉粒

0.05~

0.005

粘粒

<0.005

胶粒

<0.002

%

g/cm3

%

粘土

组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平均值

2.81

34.7

1.38

1.86

1.036

50.9

94.1

62.9

25.9

37

8.0

45.5

46.5

29.0

亚粘土

组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平均值

2.70

20.93

1.59

1.92

0.702

40.9

78.7

33.2

17.89

15.3

34.0

40.3

35.7

18.4

亚砂土

组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平均值

2.71

26.8

1.55

1.97

0.741

42.4

95.5

35

16.6

18.3

44.3

33.0

22.8

17.9

粉细

组数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平均值

3.70

26.4

1.56

1.97

0.748

42.2

95.4

25.1

22.2

12.6

74.2

13.2

12.7

8.8

含腐植质粘土

组数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平均值

2.76

39.8

1.28

1.79

1.126

53.6

95.3

59.8

27.9

31.9

4.9

45.0

50.2

30.9

 

续表4-2-4

击实

自由膨胀率

崩解

快剪

固结快剪

压缩

水溶盐含量

PH值

最优

含水量

最大干密度

崩解量

聚力

内摩擦角

聚力

内摩擦角

压缩系数

隙比

%

g/cm3

%

h

%

MPa

0

MPa

0

Mpa-1

%

%

组数

1

1

1

1

1

平均值

34.7

1.39

0.0402

3.34

0.8579

组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平均值

18.7

1.737

36.1

37.17

35

0.0186

17.07

0.014

21.98

0.3367

0.669

3.96×10-5

0.4913

0.068

7.4

组数

1

1

2

2

2

3

平均值

0.0196

21.3

0.551

4.69×10-5

组数

2

2

1

1

2

3

平均值

0.0113

28.58

40.071

2.59×10-5

0.935

含腐植质粘土

组数

3

3

3

3

1

3

平均值

0.1396

2.09

0.7959

9.12×10-5

1.4076

 

枢纽区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汇总表

表4-2-6

层位

岩石名称

风化程度

比重

抗剪强度

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

变形指标

摩擦系数

tgφ

凝聚力

湿

应力

初始模量

切线模量

割线模量

泊松比

%

MPa

MPa

GPa

K1j2-1

砂岩

强风化

15.9

1.7

0.11

7.0

0.96

1.74

1.25

0.36

砂岩

弱风化

0.71

0

42.8

32.8

0.76

15.0

7.63

4.91

5.02

0.44

粉砂质泥岩

弱风化

2.75

2.25

8.1

18.18

0.5

0

4.7

3.5

2.2

1.08

1.18

1.11

0.47

K1j1-2

粉砂质泥岩

新鲜

2.74

2.25

8.09

17.88

0.45

0

6.6

3.1

0.47

3.0

1.89

2.01

2.08

0.35

J3p2-10-2

粉砂质泥岩

弱风化

2.75

2.33

6.36

15.27

0.50

0

6.1

1.9

0.31

3.0

0.76

0.95

0.88

0.17

粉砂质泥岩

新鲜

2.74

2.39

5.28

12.77

11.1

4.7

0.42

7.0

1.58

2.30

1.94

J3P2-10-1

砂岩

弱风化

2.67

2.37

4.86

11.24

0.78

0

69.2

45.1

0.65

17.0

5.07

47.22

17.89

0.17

J3p2-9-2

泥质粉砂岩

弱风化

2.73

2.46

4.19

9.89

0.53

0

23.4

4.4

0.19

14.0

2.77

3.89

3.11

0.62

泥质粉砂岩

新鲜

2.75

2.47

4.05

10.18

0.63

0

23.4

6.1

0.26

13.0

2.67

1.59

1.72

0.31

粉砂质泥岩

新鲜

2.74

2.43

4.63

11.31

0.51

0

8.3

2.7

0.32

4.0

1.5

1.94

2.07

0.21

6、坝基岩体质量特征

(1)、基岩石物理力学特征

组成坝基岩石主要为K1j和J3P2层之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取样试验成果(见表4-2-6)表明:

K1j强风化砂岩湿抗压强度1.7Mpa,软化系数0.11,属软质岩;弱风化砂岩湿抗压强度32.8Mpa,软化系数0.76,属中硬岩;弱风化粉砂质泥岩湿抗压强3.5Mpa,软化系数0.74,属软质岩;J3p层之弱风化砂岩湿抗压强度45.1Mpa,软化系数0.70,属中硬岩;弱风化粉砂质泥岩湿抗压强度1.9Mpa,软化系数0.31,属软质岩;新鲜粉砂质泥岩湿抗强度4.3Mpa,软化系数0.34,属软质岩;弱风化泥质粉砂岩湿抗压强度4.4Mpa,软化系数0.19,属软质岩,新鲜泥质粉砂岩湿抗压强度6.1Mpa,软化系数0.26属软质岩。

(2)、岩体风化、卸荷特征

勘探及平面地质测绘,坝区岩石风化受岩性、卸荷及地形条件影响,差异较大,由砂岩组成的坝肩高陡边坡风化较深,强风化厚度14~16m,弱风化厚度15~21m,两岸平台由砂泥岩互层组成的岸坡,强风化厚度11~15m,弱风化厚度13~14m,河床强风化厚度2~8m,弱风化厚度10~13m。

强风化带内岩石呈散体状结构~碎裂状结构,弱风化带内岩石呈镶嵌碎裂结构。

据平硐勘探揭示,岸边卸荷带水平宽度一般10~11m.

(3)、坝基岩体质量分类

根据前述坝基岩体风化、卸荷特征、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征,对坝基岩石作如下分类:

弱风化砂岩为BIV1,新鲜砂岩为BIV2,强风化砂岩和新鲜粉砂质泥岩为CIV类。

(二)、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上坝址冲沟走向S160E,沟宽60~85m,沟底高程409.1m,两岸基本对称。

设计初拟有大坝、导流洞和泄洪洞等水工建筑物,现将各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1、上坝2线工程地质条件

上坝2轴线S75015/W,正常高水位485m时,轴线长414.28m。

现以上坝左轴线桩为0+000,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将工程地质条件分述如下:

(1)、左坝肩(桩号0-100~0+048.24)

左坝肩为一条形山脊,自然坡度30~400,最高高程570m正常高水位(485m)处,坝肩宽430m,坝肩边坡除局部有0.5~1.5m厚的坡残积层覆盖外,基岩大多裸露。

据金ZK1号钻孔揭示,坝肩岩性在高程540m以上为K1j3—2层之粉砂质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高程503~540m为K1j3—1层灰白色厚层状砂岩,其中在高程517~520m夹一厚约3.0m的粉砂质泥岩;高程492~503m为K1j2-2层粉砂质泥岩,约10m;以下为K1j2-1层灰白色厚层状砂岩。

岩石产状为:

N48~660E/NW∠1-20,倾向坡内,据平面地质测绘,边坡中主要发育有两组裂隙,N50~55°E/NW<70~85°;N15~25°W/NE<65~80°,两组裂隙在岸边浅部常形成卸荷裂隙,间距1~2m,张开0.2~0.4㎝裂面粗糙,据金PD1号平硐揭示,岸边卸荷水平宽度10~11m,岩石强、弱风化带铅直厚度分别为15~16m和17~19m。

钻孔压(注)水试验:

强风化带内岩石渗透系数K=0.8cm/sec或以流量Q=72升/分的水量注入孔内,无水位抬升值,为强透水层,新鲜~弱风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