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8578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答案详解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吕氏春秋·审分览·慎势》言: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D.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富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故应选C。

2.“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如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  )

A.他开始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他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他确立了分封制D.他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答案】B

【解析】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他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出现在秦朝建立之前,排除C、D两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B项。

3.《元史·刑法志三》“大恶”条明确说:

“诸谋反事觉……行省不得擅行诛杀,结案待报。

”另行省处理“刑名公事”,检核法令格例拟定罪名时,较轻的罪犯可以自行断遣,“重刑”则要结案咨请朝廷审查批准……由此可见元朝

A.行省全权处理地方事务B.中央掌控最高司法权

C.行省是专门的司法机构D.刑名公事全部上报朝廷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行省的权力。

材料提到行省“不得擅行诛杀,结案待报”,排除A项。

行省“较轻的罪犯可以自行断遣,‘重刑’则要结案咨请朝廷审查批准”,排除D项。

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

故B项为答案。

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可能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B.秦、唐、明C.秦、元、清D.汉、宋、明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由“蜀郡”、“丞相与诸卿”,可知①是秦朝;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知②为隋唐时期的的三省六部制;由“阁臣”、“工部、户部”可知③这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后。

故本题选D。

5.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会在“军机处”景点看到这样的文字说明: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跪受笔录,上传下达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职能。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所阅奏折起到的作用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皇帝,军机处上传下达,故A项正确。

6.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相对先进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答案】B

【解析】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

200倍,麦类则为44?

200倍,这是因为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相对先进。

7.司马迁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其主要依据是汉代

A.人口稠密程度B.经济分布特点C.粮食产量多寡D.商业发展情况

【答案】B

【解析】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故B项符合题意。

8.唐代诗人元稹《织女词》诗句“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诗歌反映的是

A.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B.封建工艺世袭的残酷性

C.唐朝纺织业发展D.唐朝纺织工艺落后

【答案】B

【解析】由“嫁不得”可知,封建社会下为保证工艺的世袭,人性遭到压制,体现了残酷性;A、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故选B项。

9.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

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

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中国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①不选;重农抑商始于战国时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②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更多的是对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影响,对农业影响小,故排除③;根据图表数据可知,人口增长了5倍多,而耕地面积增长了差不多3倍,明显小于人口增幅,结合所学,人口的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故④正确。

综上分析,本题选D项。

 

10.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解放前我国: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

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所以选D。

 

11.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

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

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由材料“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关税税率的多少中国须同英国商量,中国失去了税率的制定权,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故B项符合题意;A项所述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实际情况,故排除A选项;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故排除;英国人控制海关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时间不符,故排除D选项。

 

12.史书记载:

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沅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工数百,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C.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D.使用中国传统工业生产方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由材料“广东南海商人”可知,其不是外国资本创办的企业,排除B项;由材料“产品行销欧美”可知,其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排除C项;由材料“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可排除D项;该企业是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故选A项。

13.袁世凯任大总统后,大力推行其重工思想,如提倡和保护民间兴办企业,推行奖励制度,对新办企业予以保息,对工业产品及原料调整或减免捐税,设立示范场所以劝导人们兴办实业,开办国货展览会和参加外国博览会等。

这些措施

A.促进了近代重工业的快速发展B.合理调整了经济结构

C.有助于洋务企业的恢复与发展D.激发兴办实业的热潮

【答案】D

【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重工思想”是重视工业发展,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由“保护民间兴办企业”可知C项错误;由“提倡和保护民间兴办企业”“对新办企业予以保息,对工业产品及原料调整或减免捐税”“劝导人们兴办实业”等可知D项正确。

14.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

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

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

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C.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答案】A

【解析】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是由洋务派创办的。

1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美国有意识地抬高银价”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

为防止白银继续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其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发起提倡国货运动和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均与白银外流导致的“无法忍受的困苦”无关,故B、C、D三项均可以排除。

16.下列关于晚清时期中国电信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条自办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B.20世纪初始设无线电台

C.中国第一家电话公司由洋务企业开办D.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

【答案】C

【解析】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7.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

”以下历史现象不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B.罗马万民法的出现

C.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答案】C

【解析】由“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外来文明的影响。

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是统治阶级的需要,与“贸易和外来者”无关,C符合题意。

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使其航海和海外贸易发达,A表述正确。

随着罗马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及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公民法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万民法应运而生,B表述正确。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清朝的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境里惊醒,新思潮萌发,D表述正确。

18.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表,为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题目的时间信息是“1950年”,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重工业基础相当薄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正确。

选项A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的措施没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选项C、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9.1992年,我国政府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由国家管理价格的产品从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的提出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确立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992年我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史实,这与当时我国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直接相关。

A、B、C三项时间与题干不符。

20.伯利克里说:

“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答案】D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的条件是:

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纯属本邦血统),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故此题应选D项。

21.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说:

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从材料信息看,罗马法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国纷纷“采用罗马法”,说明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故选C项。

罗马法无法规范资本主义社会秩序,A项说法错误;B、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2.1493年,哥伦布带回了他在新大陆采集的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并广泛种植,缓解了饥荒对旧大陆人类生存的威胁。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联系

B.哥伦布彻底解决了亚欧大陆的饥荒问题

C.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航路的开辟证实了地圆学说

【答案】A

【解析】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航道,从美洲带回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到欧洲种植,缓解了饥荒的威胁,密切了欧洲与美洲经济联系,但不能彻底解决饥荒问题。

带回农作物不能直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不能完全证实地圆学说。

故选A项。

23.“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

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殖民扩张的相关内容。

从材料信息“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可知马克思揭露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血腥性质,A、B、C三项均没有反映实质问题,故选D项。

24.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答案】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重工业,这些重工业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25.“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以致公司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

……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1500年前后B.17世纪末18世纪初

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由“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公司、汇集”判断此时出现了垄断,D正确。

ABC时间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26.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9世纪中期,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由题干可知,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原料来自世界各地。

这反映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故本题选C。

A说法本身错误,故不选。

题干只阐述了英国的地位,不涉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不选B;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故不选D。

27.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B

【解析】提高关税属于贸易保护的表现,是不利于世界经济良性发展的。

A、D两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8.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期间,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

”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新政没有使美国从危机阴影中走出来B.新政使美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解决危机的选择上有分歧D.新政使美国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故A项说法错误。

美国虽然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但是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

通过罗斯福新政,美国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巩固,排除D。

题干反映的是在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国内有学者对新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美国的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否定,而且认为会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构成冲击,故答案为C。

 

29.(2013·执信中学月考)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革命的迅速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D.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

【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推动,第三产业兴起并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其就业人数在总劳动人口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因此本题选C。

30.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

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D.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答案】A

【解析】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在一定时期的快速发展,但7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及随后出现的“滞胀”状态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无法保障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应对“滞胀”状态,各国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搡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答案】

(1)背景:

工业革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巿交通状况日益复杂或交通拥挤、堵塞。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巿文明程度。

【解析】第

(1)问,关键信息为"历史背景""1868年""英国",据此可以判断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应该考虑到"工业革命"这个大背景。

(2)问,把握"20世纪"这一限制时间,否则答案很容易遗漏。

根据时间限制,结合所学回答。

第(3)问,可以从有利于解决城巿化过程中出现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巿文明程度等方面分析。

 

32.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

但由于国情差异,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

1787年9月17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

……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简析形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政治体制的原因。

两种政体为近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留下的共同的有益借鉴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若对材料二中造成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应从哪些角度思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宪政体制的突出特点。

【答案】

(1)原因:

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借鉴:

重视权力的相互制约。

(2)标志: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

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

1875年宪法的颁布;德意志:

1871年宪法的颁布。

类型: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