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0804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docx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粮油储藏基本方法

一、原粮

1.稻谷

(1)稻谷的保管特点:

稻谷的颖壳较坚硬,对籽粒起保护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虫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因此,稻谷比一般成品粮好保管。

但是稻谷易生芽,不耐高温,需要特别注意。

大多数稻谷无后熟期,在收获时就已生理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同时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连草堆垛,极度易沤黄。

生过芽和沤黄的稻谷,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不耐高温,过夏的稻谷容易陈化,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

新稻谷入仓后不久,如遇气温下降,往往在粮堆表面结露,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出现气面粮现象,不利储藏。

(2)稻谷的保管方法

①保证入库粮质:

水分大、杂质多、不完善粒含量高的稻谷,容易发热霉变,而不而久藏。

因此,提高入库稻谷质量,是稻谷安全储藏的关键。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应根据品种、季节、地区、气候条件考虑决定。

一般籼稻谷在13%以下,粳稻谷在14%以下。

杂质和不完善粒越少越好。

如入库稻谷水分大,杂质多,应分等储存,及时晾晒或烘干,并进行筛选或风选清除杂质。

②适时通风:

新稻谷往往呼吸旺盛、粮温较高或水分较高,应适时通风,降温降水。

特别一到秋凉,粮堆内外温差大,这时更应加强通风,结合深翻粮面,散发粮堆湿热,以防结露。

有条件可以采用机械通风。

③低温密闭:

充分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通风,使粮温降低到10℃以下,水分降低到安全标准以内,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2.小麦

(1)小麦的储藏特点

①吸湿性强:

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

其中白皮小麦的吸湿性比红皮小麦强,软质小麦的吸湿性比硬质小麦强。

吸湿后的小麦籽粒体积增大,容易发热霉变。

②后熟期长:

小麦有明显后熟期,一般春小麦的后熟期较长,可达6-7个月,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也为1-2.5个月。

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

小麦在后熟期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容易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生霉现象。

③能耐高温:

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据试验,水颁17%以下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54℃时进行干燥,不会降低发芽率,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所以小麦可以采用高温储藏。

④呼吸特性:

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

红皮小麦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

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⑤易受虫害:

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

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为害最严重。

小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2)小麦的储藏方法

①严格控制水分:

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

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

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②高温密闭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

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

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

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延续2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以上持续10天左右,日晒中未死的害虫全部死亡。

达到目的后,根据情况,可以继续密闭,也可转为通风。

③低温密闭储藏:

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待持续储藏长时间也会降低小麦品质。

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

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

小麦还可以在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的低温条件下进行春化,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

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

3.玉米

(1)玉米储藏特点

①玉米原始水分大,成熟度不均匀。

玉米在我国主要产区北方,收获时天气已冷,加之玉米果穗处有苞叶,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可达20%-35%,在秋收日照好,雨水少的情况下,玉米含水量也在17%-22%在右。

玉米的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匀,这是由于同一果穗的顶部与基部授粉时间不同,致使顶部籽粒成熟度不够。

成熟度不均匀的玉米,不利于安全储藏。

②玉米的胚大,呼吸旺盛。

玉米的胚几乎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1/3,占籽粒重量的10%-12%.玉米的胚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

据试验,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

玉米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

③玉米胚部含脂肪多,容易酸败。

玉米胚部的脂肪含量为33%-41%,胚部的脂肪酸值远远高于胚乳,酸败首先从胚部开始。

④玉米胚部的带菌量大,容易霉变。

玉米胚部营养丰富,微生物附着量较多。

据测定,玉米经过一段储藏后,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

玉米胚部是虫霉首先为害的部位,胚部吸湿后,在适宜的温度下,霉菌即大量繁殖,开始霉变。

(2)玉米储藏方法

①分等级:

分水分不同入仓。

玉米入仓时要做到按含水量不同、按等级不同分开保藏。

为安全储藏打下初步基础。

水分含量高的玉米入库前应进行烘干。

②低温密闭:

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燥密闭,一种是低温冷冻密闭。

南方地区收获后的玉米有条件进行充分干燥,在降低到安全水分之后过筛入仓密闭储藏。

北方地区玉米收获后受到气温限制,高水分玉米降到安全水分是很有困难的,除有条件进行烘干降水外,基本上可采用低温冷冻入仓密闭储藏。

其作法是利用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摊凉降温,粮温可降到-10℃以下,然后过筛清霜、清杂,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③玉米果穗储藏:

玉米不脱粒,果穗储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早就为我国农民广泛采用。

由于果穗堆内孔隙度大(可达51.7%),通风条件好,又值低温季节,因此,尽管高水分玉米果穗呼吸强度仍然很大,也能保持热能代谢平衡,堆温变化较小。

在冬春季节长期通风条件下,玉米得以逐步干燥。

当水分降到14.5%-15%时,即可脱粒转入粒藏。

玉米果穗储藏,籽粒胚部埋藏在果穗穗轴内,对虫霉侵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此外,穗轴内的养分在初期仍可继续输送到籽粒内,增加籽粒的养分。

但果穗储藏占用仓容量大,增加运输量,因此,尚不适合国家粮库储藏。

4.高粱

(1)高粱的储藏特点:

高粱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其次是华北。

东北地区收获高粱期间,由于气温往往受到早霜的危害,因而新粮的水分大,未熟粒多,新收获的高粱水分一般在16%-25左右。

高粱种皮内含有丹宁、高粱所含的丹宁能够降低种皮的透水性,并有一定的防腐作用。

高粱储藏期间遇到不适宜的条件,容易发热霉变,而且发热的速度较快,在开始变化时,粮面首先湿润(出汗),颜色变得鲜艳,以后堆内逐渐结块发湿,散落性降低。

一般经过4-5天,即可发生白色菌丝。

如再经2-3天,粮温即迅速上升。

胚部出现绿色菌落,结块明显,如不及时处理,整个变化约15天左右,粮温可上升到50℃-60℃,严重霉变,丧失食用品质。

⑵高粱储藏方法

①干燥除杂:

新收获的高粱,具有水分大、杂质多的特点,在征购中要做到分水分、分等级入仓,对于不符合安全储藏的高粱必须适时晾晒,使水分降到安全标准以内,如温度为5℃-10℃,相对安全水分应在18%以下和17%以下。

②低温密闭:

高粱的特性是适于低温储藏,因此,应充分利用寒冬季节降温后密闭保管,经过干燥除杂、寒冬降温的高粱,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5.谷子、糜子

(1)谷子、糜子的储藏特点:

谷子、糜子的外壳(即内、外稃)比较坚硬,对虫、霉的侵害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谷子、糜子的耐热性较强,虽在烈日下暴晒或初期发热,经加工后对米质无大影响。

谷子、糜子多种植在较干旱的地区,籽粒又小,容易干燥,一般水分在10%左右,最高不超过12%-14%.因此,通常认为谷子、糜子容易保管。

东北地区秋雨较多时,谷子最大含量也可到14%-16%,水分较大的谷子、糜子,由于粮堆空隙小,湿热不易散发,如管理不当,仍然会发热和霉变。

(2)谷子、糜子的储藏方法:

低温储藏是确保谷子、糜子安全过夏的最好措施。

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对含水量在13%左右的谷子,可在1-2月份将粮温降到-10℃左右,清杂后密闭储藏,可以安全过夏。

可在入库前将水分降到12.5%以下,于土圆仓或露天囤储藏,只在气温较高时向阳面和上部有发热现象,所以在入夏之前,应加以苫盖,防止阳光直晒。

干燥降水以早春为宜,就冷入仓,上面可压盖异种粮(绿豆、赤豆),防止蛾类害虫。

6.大豆

(1)大豆的储藏特点:

大豆粒圆,种皮光滑,籽粒坚硬,抗虫霉能力较强,但破损的大豆易于变质。

大豆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湿,经夏季高温影响后,易变色变味,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易使大豆发芽率降低。

在相对湿度为70%以下,大豆的吸湿性弱于玉米和小麦,但在相对湿度为90%时,大豆的平衡水分则大于玉米和小麦,因此,储藏大豆要特别做好防潮工作。

大豆水分超过13%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首先豆粒发软,然后在两子叶靠胚部位的色泽变红,俗称"红眼",以后豆粒内部红色加深并逐渐扩大,俗称"赤变",严重时,子叶蜡状透明,有浸油脱皮现象。

(2)大豆的储藏方法

①充分干燥:

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

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3%,含水量再高,就容易霉变。

②适时通风:

新入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之后熟作用,呼吸旺盛,大豆堆内湿热积聚较多,同时正值气温下降季节,极易产生结露现象。

因此,大豆入库3-4周左右,应及时通风,散显散热,以增强大豆的耐藏性。

③低温密闭:

在严冬季节将大豆进行冷冻,采用低温密闭储藏,既可以隔绝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和害虫感染,又能防止浸油、赤变,有利于保持大豆的品质。

7.花生

(1)花生的储藏特点:

花生为豆科植物,它带壳的果实叫花生果,脱壳的种子叫花生仁或花生米。

花生种子含油量高,约为45%,同时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花生收获期正值晚秋,气温较低,收获水分约为30%-50%,所以容易遭受冻害,受冻的花生粒变软,色泽发暗,含油量降低,酸值增高,食味变哈,易受霉菌侵害。

因此,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清理,对花生的安全储藏十分重要。

花生仁皮薄肉嫩,在干燥过程中容易裂皮变色,甚至产生焦斑,所以花生的干燥应以花生果晾晒和烘干为主。

花生在储藏期间的劣变现象主要地生霉、变色、走油和变哈。

花生果的水分超过10%,花生仁水分超过8%,进入高温季节即易生霉。

花生霉变要特别注意黄曲霉菌的感染,花生及花生制品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最严重的粮种之一。

花生的种皮(谷称红衣)由于受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