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802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docx

高考历史第二部分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

1.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

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

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A.推动黑奴贸易的开展

B.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

C.为工业革命提供重要条件

D.促使殖民争夺不断地加剧

2.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

“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

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

”歌中反映的现象()

A.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

B.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严重挑战

C.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

D.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性非常有限。

工业经济引起人口迅速、全面的增长,这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

这里强调的是()

A.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

D.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的生产

4.蒸汽动力在古埃及已得到应用,但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

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制造能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这说明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是()

A.技术的传承

B.经验的积累

C.社会的需求

D.科学的发展

5.1796年,一位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工厂所雇佣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这表明()

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6.19世纪中期,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提出了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等主张。

在当时,这些主张的提出主要出于()

A.对生物进化论的支持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

C.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D.对人类贪欲的遏制

7.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

这一状况()

A.得益于工业革命发展

B.降低了社会消费水平

C.提升了农业生产收益

D.刺激了工业技术革新

8.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

据统计,1871年为5077英里,1881年为9891英里,1891年为17564英里,1901年为23571英里,1913年为34656英里。

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助于维护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

C.印度工业革命的内在发展需求

D.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

9.1888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反托拉斯草案,声称:

“若干个人与企业意图阻止自由竞争的所有协议、合同均为非法”“竞争者之间缔结合同,旨在提高商品的消费价格的行为属于非法”。

谢尔曼提交该草案的目的在于()

A.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

B.克服私人生产的无计划性

C.提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

D.促进企业兼并以提高效益

 

1.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生)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

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男性)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6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20%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2.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

“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

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这种观点()

A.完全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B.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

C.忽视了法治和道德的历史价值

D.成为当时工人运动的理论支撑

3.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

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

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宪章运动的开展

B.议会改革的完成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自由主义的传播

4.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进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B.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

C.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

5.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5%

A.英国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B.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6.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高架城市铁路在纽约诞生。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

A.城市交通方式相互影响

B.城市生活促进轨道交通创新

C.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D.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

7.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是无法再缩小的企业原子。

在19世纪,世界经济核心部分的基本单位越来越倾向于由“国家经济”所构成,亦即英、德、美等国的经济。

这说明()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B.贸易保护主义取代了自由主义

C.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

D.国际经济竞争逐渐加剧

8.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

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

这说明英国()

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B.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进程

C.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9.1750—1913年人均工业化程度

(英国1900年人均工业化程度=100)

德国

英国

加拿大

美国

日本

中国

印度

巴西

墨西哥

1750年

8

10

无估计

4

7

8

7

无估计

无估计

1800年

8

16

5

9

7

6

6

无估计

无估计

1860年

15

64

7

21

7

4

3

4

5

1913年

85

115

46

126

20

3

2

7

7

由上表可知,这一时期()

A.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B.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停滞

C.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D.英国是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1.1700—1800年欧洲各国人口(单位:

百万)变化表

国家

1700年

1750年

1800年

英国

9.0

10.5

16.5

法国

19.0

21.5

28.0

普鲁士

2.0

60

9.5

俄国

17.5

20.0

37.0

西班牙

6.0

9.0

11.0

瑞典

1.5

1.7

2.3

荷兰

1.8

1.9

2.0

导致1700-1800年欧洲各国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B.医疗技术的进步

C.国家政策的刺激

D.工业革命的推动

2.下表为英国不同时期农业、工商业投资额的变化。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英国()

时期

农业投资额

工商业投资额

1761—1770年

3.58亿英镑

1.92亿英镑

1851—1860年

5.03亿英镑

23.30亿英镑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对外贸易激增

C.成为世界工厂

D.农业发展萎缩

3.下图反映了1790—1860年美国大陆人口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

A.工业化具备充足劳动力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

D.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4.19世纪初,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仍超过西欧国家的总和,但到1870年,中国所占份额已不足西欧国家总和的四分之一。

据此可知()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5.19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在1893年的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

到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

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干预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6.[重庆2018调研]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工业年增长率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年份

1850—1870年

1871—1900年

1870年

1914年

英国

2.12%

1.6%

31.8%

14%

德国

2.7%

4.8%

13.2%

14.3%

A.思想解放程度的差异

B.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

C.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

D.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

7.下列表格为1871—1900年列强攫取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据此可知19世纪末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国家

增加的土地(万平方英里)

增加的人口(万)

英国

425

6600

法国

350

2600

德国

100

1300

俄国

50

650

比利时

90

850

A.整体世界的形成

B.殖民扩张的需要

C.工业文明的发展

D.原始资本的积累

8.据记载,德国5000人以上城镇的人口从1871年的970多万增加到1910年的近3170万,增幅达225%以上,而同期德国总人口的增长率仅为58%。

这说明德国()

A.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B.城市化发展已基本完成

C.社会劳动力过剩形势日益严峻

D.工业化促进了人口流动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据传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同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自新华网《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

在立法方面较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它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内容相当完善,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

1876年又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生活条件,包括改变居住环境、消除环境污染等。

这些要求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逐步的解决。

还有一些有识之士,包括很多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此,英国通过10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使从工业革命时期就产生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中英两国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因。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材料二

具有“烟火气息”的曼彻斯特

材料三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城市兴起的动力,并分析这一现象对英国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推动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据此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影响。

 

考点23两次工业革命

1.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

“农业革命”发生在17世纪,这场“农业革命”使得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为后面的工业革命作好充足的准备,因此本题选择C项;A项错误,黑奴贸易早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展;B项错误,圈地运动依旧存在;D项错误,“农业革命”与殖民扩张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2.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案。

“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有利于近代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推动英国近代化进程,故选C项而排除D项;题干所述时间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故A项不符合史实;17世纪末英国的国际贸易正处于繁荣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

3.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

“工业经济引起人口迅速、全面的增长,这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等信息强调了农业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选B项;农业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前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注重粮食的生产才有工业的发展,选项C、D两项说法因果关系颠倒,均排除。

4.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根据题干可知,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因需要而产生,“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说明工业革命的发明是因需要而产生,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关键信息,排除。

5.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材料无法看出圈地运动对城市人口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英国阶级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公共卫生领域造成的问题,故选D项。

6.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日显,梭罗主张崇敬生命、保护荒野、强调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体现了对工业文明的担忧,故C项正确。

7.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还未开始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工资水平的上升说明不了消费水平下降,故排除B项;粮食价格下降,不可能提升农业生产收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进入了一个高工资时代,如约克郡熟练工人平均日工资从1先令上升到2先令3便士;与此同时,英国主要粮食尤其是大麦、小麦的价格显著下降”可知,一方面是粮食产量的上升,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原始积累达到一定水平,这就促使了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故D项正确。

8.B【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国际金融地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在罗斯福新政以后,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符,故排除A项;结合这一时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对印度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显然有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国际金融地住的稳固,故B项正确;英国把印度作为其殖民地是出于自身考虑,故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来源而非巨大动力,故D项错误。

9.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据材料可知,谢尔曼反对不利于自由竞争的恶意联合和兼并行为,要求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托拉斯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私人生产的无计划性,故B项错误;谢尔曼的主张是为了限制企业的联合和兼并行为,不是为了改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故C、D两项错误。

1.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发生条件。

从材料给出的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进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的店主和制造业者的受教育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是雇工和牧民等却没有变化,这表明资产阶级的受教育水平有所上升,有助于促进生产方式的变革,故D项正确;A项错误,上层识字率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不能从中说明他们的政治地位稳定;B项无法从材料直接得出;C项错误,无法得出“教育已普及”的结论。

2.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扩展。

亚当·斯密的这种观点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由主义的特点,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问题的态度。

这种观点在当时能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因此本题选择B项;A项错在“完全”;亚当·斯密不是不重视道德与法律,而是更侧重于自由主义,C项错误;工人运动的理论支撑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D项错误。

3.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宪章运动开始于1836年,排除A项;英国议会改革是1832年,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C项;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和实践,《反结社法》明显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相悖,因此最终被废除,故选D项。

4.B【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材料没有体现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且谷物价格并不是问题的本质,故A项错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土地贵族逐渐衰弱,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谷物法》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故产生反《谷物法》的现象,B项正确;“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说法缺乏材料依据,故C错误;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是在工业革命完成后,故D项错误。

5.A【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表格信息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5%可知,工业革命导致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再联系材料反映的铁路修建里程数和铁产量,说明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排除B项;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影响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无法得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排除D项。

6.B【解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变化。

题干时间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材料体现了这一时期城市发展推动铁路交通技术的创新,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排除C、D两项。

7,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基本形成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推行的经济政策依然是自由主义,故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自由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完善,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自由资本主义的基本单位本是企业,到19世纪逐渐由“国家经济”构成,说明此时在世界经济中企业以“国家经济”的形式参与经济竞争,说明国际经济竞争逐渐加剧,故D项正确。

8.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根据材料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比从24%上升到31%,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8.7%,而农业劳动力只占21.7%可以看出,英国工业不断发展,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仅能体现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故排除B项;材料仅能反映农业和农业劳动力比重降低,不能说明第一产业生产能力降低,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进步,生产能力有所进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层分化和收入的情况,故排除D项。

9.C【解析】本题从全球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说的是1750—1913年人均工业化程度,反映不出工业化缩小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距,故排除A项;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巴西、墨西哥的人均工业化水平还在增长,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

1750—1913年期间,欧美国家人均工业化程度均在上升,故C项符合题意;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化发展速度最快,故D项错误。

1.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条件。

联系所学可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欧洲人口增长迅速,因此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农业生产力的进步,故答案为A项;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刺激是欧洲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排除B、C两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他国家在材料所示时间段内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排除D项。

2.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工业化进程。

工商业投资额剧增说明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所以A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对外贸易激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仅仅是投资额变化,并不能直接表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农业投资额也在增加,说明农业也在发展并非萎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3.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工业革命。

题干反映的主要是美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在大幅增长,这会刺激工业产品的市场增大,即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故C项正确;选项A的“充足”不准确,材料并未显示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1790—1860年奴隶制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并未扫清,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此时是外来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而非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

4.D【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比例在近代减少,是因为欧美各国开展工业革命,甚至有些国家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工业发展,使得西欧国家制造业所占份额逐渐增加,故答案为D项。

近代以来,外来商品的

入侵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排除A项;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而不是中国制造业的衰退,排除B项;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欧洲工业化的原因,故C项错误。

5.C【解析】本题考查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组织,垄断就是企业联合或者兼并和独占,题中四大集团掌握了大部分铁路收入就是垄断的表现,这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垄断组织产生,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旧工业部门发展,A项错误;B项所

述过于绝对,B项错误;此时并没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措施,该措施是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